第六百二十九章 打造陌刀

罗昭云对于民政基本放手,让一些适合管理经济、民生、户籍、耕作的文吏来处理民政,使得西平郡的民心尽快稳定下来。

一些大事情,最后签字和拍板都由他来定,没必要事事躬亲,那样会把自己累死。

马背上打天下,关键是靠开国君主有足够的战略和精力,用来打击强劲的对手。

目前,天罗组织的三大部门,燕琅阁、青影卫、锦衣会都在湟水城铺开,原本就有些底子,如今不断涌来,在这个城内扎根,错综复杂起来。

要控制一片地区,首先要摸清楚鱼龙混杂的底层,通过底层向上渗透,大厅地方的大家族、恶势力等,才能有针对性地打压。

燕琅阁开始全面对湟水城的大小商贾、羌人大户、地头蛇等进行打探,青影卫出手,击杀了几个顽固的地方绿林贼首,将黑势力除掉,重新洗牌灰色势力,这样新的衙门才好开展各项民生工作。

元帅书房内,罗昭云正在设计一款武器,长柄陌刀!

隋代正规军使用的刀,多是横刀,细长如剑,只是在刃口处按照刀的形式打造,刀身笔直一些,剑刀混合型武器。

陌刀也存在,只是因为冶铁、铸造的水平有限,每一把厚重的陌刀要五十多斤重,挥舞起来相当吃力,属于重甲兵的武器,可以专破骑兵,但能使用的武士,往往都是身强体壮之辈,很难挑选和补充,不具备推广性。

除非练出内劲的武者,使用五十多斤的兵刃,才不显得吃力,但要持久作战,还是很耗体力和内劲的。

古代兵器之所以这样重,并非人的体质多么好,而是冶铁水平的限制,如果不重的话,武器的质量无法保重,容易在砍杀中断裂。

罗昭云根据涿郡燕云堡内研制的炼钢法,尽管还很粗浅,无法跟后世工业革命期间的钢材比较,但是,在隋唐时代已经算是高出一筹了。

利用这种钢材打造陌刀,锋利无比,而且重量能够减轻一半,极大具备普及型,可专门设置陌刀步兵营和骑兵营。

同时,罗昭云调来了演武堂的一些年轻军官,在这里练兵,他们懂得不少理论和兵法,适合做教官,提升队伍的素质和战斗力,额外打造特种部队,设置番号为血狼、虎牙、战鹰小队等,适合执行特殊偷袭任务。

.........

李家父子南下进军西京的路线,事沿着汾河东岸南下,直捣潼关,然后从潼关往西,进逼大兴城。

此时唐军面临了一大障碍,就是霍邑雄关,堵住了南下的路。

霍邑北邻汾水,右面靠着霍山,地势险要,雄关天险,易守难攻,驻守此关者乃是隋朝一员虎将宋老生,名字虽然有个老字,但他并不老,人到中年而已,不算朝廷一流将军,却镇戍地方,稳重老练,附近叛军来攻,大小数股人马都被他清剿灭掉。

唐军行至霍邑西北四五十里外,李建成、李世民停军,在雀鼠谷一带驻扎,数日后,李渊也统领十万大军抵达,这时候,山西一带赶上了雨季,一连十余日都没有放晴,大雨滂沱,使得河谷内山洪滚滚,军队无法前行。

李建成派人探路,发现沿途数十里的路线都泥泞不堪,车马难以通行,而且许多路道被山洪冲得坑坑洼洼,到处积水,暂时不适合赶路。

滞留半个月后,军中的粮草已经不足,李渊派出了一支辎重队回返晋阳,却也因为降雨关系,停留在某地,暂时没有了音讯。

其实,那支队伍已经消失了,被一群来历不明的黑衣人雨夜中袭击,全部击杀,然后掩埋了尸体,从世上消失了。

李渊越等越急,一旦等粮草亏空,十万大军饿肚子,很可能就地要兵变了。

军中忽然有人散播了消息,说粮草已经耗尽,很快无法度日了,而且刘武周破了雁门郡就要攻打太原郡,唐军很可能要葬送在途中。

这股消息传开,使得唐军顿时有些军心不稳,人心惶惶。

李渊听到风声后,立即召集文臣武将议会商讨。

“最近军中谣言四起,军心浮动,不利于行军,尔等有何看法?”李渊询问。

刘弘基神色复杂,说道:“这些谣言,不止一股,有的再传李氏当有天下为假,有的渲染粮草要空,有的加大吹捧刘武周要攻克晋阳城,都会我军不利,似乎有人推波助澜,应该派人查一查,是否我军中有其它势力安插的奸细。”

李渊有些想不通,思忖说:“奸细,究竟是哪一股势力,这么歹毒心思,把我唐军作为死敌?”

李建成道:“最大可能就是刘武周,他如今占据雁门郡,比邻太原郡,跟我唐军利益冲突最大,而且这几个传言,似乎都跟刘武周有关。”

“有道理!”李渊点点头,不过他稳重惯了,说道:“并不排除其它势力的可能,比如仍忠于朝廷的情报组织,甚至李密、薛举、梁师都、窦建德,都有这个可能,不希望我唐军做大,顺利抵达大兴城。”

只是李渊决计没想到,那是出自燕琅阁的情报人,在唐军中散播出来。

裴寂道:“唐公,眼下宋老生据霍邑雄关,屈突通占据了河东郡,先后堵住咱们的去路,此行崎岖坎坷,充满变数,眼下刘武周联合突厥兵力,正在雁门郡聚集,不日就要攻打太原郡,晋阳乃是我们的根基所在,将士们家眷都在那里,不容有失,不如,我军立即挥师返回,先守住晋阳才是当务之急。”

李渊也有此意,微微点头,不少文臣武将也意识到事情严重性,在此多逗留下去,恐怕有变,都想着极早赶回。

刘弘基摇头道:“不可,这样返回晋阳,士气必泄,恐怕再无南下的良机和锐气,开弓没有回头箭,决不能掉头,无功而返。”

李世民素来信奉刘弘基的智计,也附和他的提议。

于是主战、主退的双方争论起来,各说各的道理,使得李渊也陷入举棋不定,进退两难的状态。

第五百二十二章 风雪归途第五百七十八章 被擒第六百六十八章 横扫第十八章 猜忌日重第八百六十六章 攻晋阳第五百五十九章 黄雀在后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伏击得手第一百七十一章 苦差事第二百二十四章 结识游侠儿第四百二十三章 各奔西东第七百五十三章 初战大捷第四百零二章 从容而退第三十三章 萍水相逢第一百七十二章 先定军心第九百零八章 突厥来犯第二百二十九章 武不能万敌第八百零三章 阵前投诚第三百五十一章 善恶终有报第一百八十四章 弃城投降第十一章 遇袭第八百六十五章 奇谋狠计第三百九十章 围城平壤第三百四十二章 危机意识第四百四十九章 意气相投第七百一十九章 喜忧各不同第一百二十六章 谋划第九百三十七章 挥师北上第五百一十二章 君臣私聊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局势不妙第五百一十八章 对饮小酌第两百零一章 孟浪一回第五百六十六章 父子图天下第七十二章 刀法绝伦第七百章 立国第一百二十二章 蒲山公第九百七十五章 朝会议政第四百九十四章 强势归来第五百三十章 用人不疑欠更补章说明第八百九十七章 清晨的情话第二百一十章 无可奈何第五百七十七章 乱军拼杀第八百一十八章 商议投诚第一章 重生在隋第一百二十六章 谋划第九百九十四章 血战河滩第九百九十八章 悍勇夺城第五百四十六章 军心凝聚第四百五十章 阔谈局势第五百零六章 春风一笑楼第六百五十六章 兵临姑臧第十二章 厮杀第四百八十三章 三征高句丽第八百九十四章 重用寒门臣子第三百九十五章 惊变第一千零三章 任用钦差大臣第六百六十九章 列阵交锋第三百九十六章 秘密安排第七百五十四章 炸惨突厥第六百七十三章 大兴破第五百八十七章 群情激愤第六百四十一章 正统之辩第一百零六章 逍遥游第六百二十章 此一时彼一时第六百四十五章 借力打力第五百三十四章 火锅第四百七十五章 猜疑起杀机第三百八十七章 疲敌之计第一百五十一章 战略谋划第七百五十八章 洛阳兵变第二百四十九章 练兵有道第八百九十四章 重用寒门臣子第一千一十七章 用兵之诡道第二百二十五章 意外收获第八百七十八章 相见欢第九十七章 相言甚欢第九百四十七章 帐下胡姬舞第一千一十章 国库不足第三百四十三章 是与非第二百二十八章 郎情妾意第九百零六章 踏青第七百章 立国第六百五十九章 收揽八郡第七百四十九章 铁马铿锵对华来第六百八十六章 毒计第五百六十三章 背后诽议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渡淮水第七百六十五章 威逼长安城第三百五十五章 冶铁生意第六百二十四章 雄关漫漫真如铁第八百五十二章 保持警惕第四百七十五章 猜疑起杀机第三百零七章 回东都第一百三十一章 自投罗网第八百二十二章 皇子诞生第一千二十章 饲养新技术第四百三十六章 同枕而眠第三百七十九章 势如破竹第五百五十二章 一场血战第五百一十五章 下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