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六章 倒戈

钟利瑄游说完兄长之后,派人去西平郡的湟水城,送去了情报,并且把沿途的防御关卡、驻军情况都写入情报。

当罗昭云几日后,得到情报,非常高兴,有了这份情报,金城郡西北就等若透明了。

派去特种兵种,血豹、战狼、虎牙小队,完全按照后世特种兵的训练和实战,先一步出发了,要清除沿途守军和关卡,然后使后面的先锋军快速接近,一路畅通。

特战小组出发后半日,薛万仞带着着三千精锐跟后出发。

从湟水城到金城,有三百多里,经过几座山脉和荒塬,一些必经之地得隘口,设有营寨,箭塔等,少许驻军。

要一举拿下,唯有偷袭,不过,这些关卡之地,有的是钟利羌部人把守,就直接倒戈,放隋军通过,而且掉头,跟随隋军一起杀回金城。

这些千夫长们,也得到内部消息,西秦统治者,根本没有把他们当成子民,只是遗弃的棋子,他们的孤儿寡母,家眷妇孺们,被西秦军监察,做了人质,以防羌人们不尽力抵抗。

如此一来,失了人心,适得其反,两日之后,薛万仞带领的三千人马已经推到金城外五十里的山岭。

这股攻城拔寨的进军速度,足够快速,一路上根本没有多大的反抗,斩敌两千,其余投降了三千,毫无阻力。

“全体注意,夜里行军,逼近金城,然后等候城内的信号!”薛万仞交待都尉、校尉、百夫长后,又派斥候,把消息传回后面跟进的郭孝恪部,骑兵压进。

至于侯君集,被罗昭云派往了枹罕郡,彻底把西面边陲之地的郡县,全部吞并其中,唯独陇右。

等六郡在手,李靖再攻克张掖、敦煌等郡,占据河西走廊,整个大隋陇右的西面,就全被罗昭云堵住了,他可以在这不断做大,巩固势力,经商治民,安抚一些少数部落,让这些子民都能过上温饱生活,不再饥饿,不再被欺凌,流离失所,他就能积攒巨大军力了。

历朝历代,因为地形关系,大军从西往东面征讨,比较容易,路会越来越顺畅,从东往西打,就会越来越困难。

罗昭云的布局,就是收网一样,先把两头给堵死,然后如瓮中捉鳖一样,更像是养蛊,让他们自相残杀,最后收拾几个大头,不必他东征西战,四处灭火,反而把自己的力量拖得分散垮掉。

当天夜里,钟利欲在府邸召见几位心腹,按照其弟的谋计,邀请城内几位西秦首领宴饮,说要贡献几位清丽的少女雏儿,给他们纳妾,拉近关系,日后在金城好相互照应,哪怕有人看上他的小女儿,也不是没有可能招婿。

留守在金城内的两名俾将,有一人是薛家旁支人,叫做薛勇,另一名俾将叫何奎,其余武官,还有四名都尉,也算不大不小的将官,六人被请来府邸入宴。

钟利欲用上等的好酒招待,还派了不少族内的俏丽女子跳舞助兴,还没等到最后一轮挑选羌族的处子少女,这些人都不约而同地昏迷在酒桌上。

这时候,钟利瑄走出来,看着六个西秦武官,露出冷笑。

钟利欲搓着手,兴奋道:“兄弟,你这计谋太高明了,兵不血刃,就控制了他们!”

钟利瑄道:“他们身上带着令牌,派人拿着令牌,然后去换勤,除了各城门全都换成咱们的人外,另外去支开那些看守羌部居民区的兵马,等城外隋军精兵入城,兄长带人直接杀向西秦军营。”

钟利欲询问:“这几个人怎么办?”

钟利瑄瞅了一眼,道:“两个俾将都杀了吧,否则,他们活下来,怀恨在心,以后对咱们不利,那三个都尉,倒是可以免一死,交给隋军发落。”

钟利欲摇头道:“还是斩草除根吧,一旦他们被宽恕,继续投降隋军任职,以后岂不是要针对咱们羌部,报今日之仇,我们不能给他们这个机会,族人遭遇太多的困难,实在经不起打击了。”

钟利瑄叹道:“那也好吧,隋军在意的是夺城,杀几个西秦将领,没有人会在乎的。”

“阿瑄,你说,咱们立此大功,举城倒戈,送给罗少帅如此大礼,是否会有封赏?”

钟利瑄压低声音道:“兄长,切不可贪功,我们临阵倒戈,虽然对少帅而言,现在那是欢迎,但在道义上,毕竟有叛徒之嫌,这种身份,任谁都会提防、不信任,所以,倒戈过去后,我们不可贪功,只管诉苦,说当初被吐蕃压制,没有办法,看到薛举起兵,才过来投靠,如今识得英主,肯定要弃暗投明,不求功劳,只求族人安定,这样说出来,少帅看重人品,肯定不会亏待咱们羌族和我们兄弟。”

听完之后,钟利欲微微点头,听明白了弟弟的意思,不可太谈心,给人一种自私的性格,谁也不会重视。

“我懂了,阿瑄,还是你有头脑,会算计,当年你若为族长,也许会为岷山羌族带来更好的发展。”

钟利瑄道:“兄长,少帅此人,前途不可限量,称王称霸,都在其一念之间,我们跟准了他,日后巴蜀之地,会由我们岷山羌部来任选地方,过上富足生活。”

钟利欲点头,也深知罗成的威名,绝非池中之物。

这时候,城门处传来了喊杀声,隋军开始夜袭入城了。ps:白天谈项目,晚上有酒场,今天就此一章了。

第三百零一章 缓和矛盾第五百五十一章 复国军反击第四百七十三章 规模壮大第三百一十九章 文人宴请第六百零六章 退位让贤第一百二十六章 谋划第五十九章 夜下倾谈第五百六十八章 荥阳形势第七百一十三章 陇关到手第三百六十章 河滩之战 下第五百七十五章 宿命之战第二百五十三章 胜利在望第六百七十七章 暗流汹涌第五百四十七章 各谋战事第三十八章 传授经验第七百六十三章 壮士出川第二百八十六章 托孤之意第七百七十五章 劝谏立后第四十四章 大军北进第二百一十三章 印刷术第九百二十六章 陨落了第五百三十五章 暴露受伤第二百一十八章 李家有子初成长第八十六章 逍遥随风第一百二十九章 闲谈第二百七十九章 炀帝西巡第五百二十四章 罗府添丁第八百一十九章 虎牢在手第三百一十四章 高句丽第七百六十九章 人心与军心第四百五十八章 潜在对手第九百六十五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一百零八章 落幕第五百七十四章 各施计谋第四百六十章 舆论导向第二百一十九章 建都诏书第五十二章 热血疆场第四百二十七章 怀璧其罪第六百零三章 走马上任第九百一十一章 食物与肉第四百六十四章 心软了第三十五章 西北烽烟起第三十二章 救人第八百九十九章 谈经济第六百九十四章 天下震惊第五百五十章 出关平乱第一千二十章 饲养新技术第八百八十七章 年关新气象第九百二十六章 陨落了第一百三十八章 仁寿宫变 中第一百五十章 祭天之典第九百九十三章 攻峡州第九百五十二章 针锋相对第五百零五章 朝会赐婚第八百七十七章 寒风凛冽回长安第二十章 矛盾激化第四百二十六章 惺惺相惜第三百一十三章 蛛丝马迹第七百五十六章 血腥鏖战第十三章 少当家第九百五十一章 修罗战场第二百五十二章 调兵有策第九百三十二章 捷报第一百二十七章 杀机四伏第六百零六章 退位让贤第五百四十章 战事来临第九百八十章 治大国如烹小鲜第七百二十三章 瓦岗军之威第六百九十三章 谥号炀第五百八十六章 西北皆反第九百五十章 主力初交锋第八十四章 那一抹低羞的风情第九百四十四章 幸不辱命第六百六十四章 家眷到来第八百零三章 阵前投诚第二百一十七章 赏雪观梅第七百一十二章 夺关第八百零二章 主动请缨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大军渡过河第七十三章 差距明显第两百零一章 孟浪一回第七百六十三章 壮士出川第八百三十三章 一决雌雄(中)第七百二十八章 芳心乱第三百六十八章 威武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来自江淮的战报第六百零四章 立足西北第六百二十七章 唾手而得湟水城第一百三十五章 截杀第六百七十八章 重逢才女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长安团聚第二百八十六章 托孤之意第八百五十三章 儒之脉络第九百五十九章 开始收网第二百八十章 冠武侯第六百五十六章 兵临姑臧第七百六十五章 威逼长安城第十一章 遇袭第七百四十二章 巨大压力第八百二十二章 皇子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