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 西凉灭

姑臧城破,骁勇骑兵、陌刀勇士杀入了城内,顿时形成了一面倒的局面。

那些西凉将士哪里见过如此凶猛的步兵,陌刀营的战士,各个身体健壮,魁梧异常,平时伙食也会多一块大肉,训练强度高于普通士兵,长柄刀锋利无比,都是钢铁打造,重量却不像当时大刀动辄五六十斤的沉重,无法长时间抡起,而且使用笨拙的弊端。

这些陌刀,每一把只有二十斤重,缩短了一半分量,挥舞起来更加快捷,杀伤力大,无坚不摧。

勇士们的铁甲也比一般士卒甲片多,多一层细锁链交织的铁网衫甲,能够阻挡一定的劈砍和长矛刺,防御提升。

所以,在进攻和防御两方面,都超出普通士卒的装备,加上个人训练有素,一以当五,不是吹嘘之语,冲锋起来,简直如狼入羊群,一阵劈杀,淌出一片血路。

“杀——”

这股钢铁洪流涌向了城中的西凉行宫,李轨等人带着侍卫在宫门前抵御,但是全城厮杀声,任何人都心中清楚,西凉政权大势已去了。

不少西凉军士纷纷投降,不再抵抗了,因为死战没有任何意义,而且,西凉建立时间短,也没有完整的法令文书,百姓依附拥戴之心缺失,所以,这些将士们也没有归属感,不会心生跟家国同存亡的心思。

如果这是一个存在数十年、百年的朝廷,或许还有一些忠君爱国之士誓死追随,目前李轨的政权,就是一个反王势力,临时聚集乌合之众,还没有根深蒂固,未得民心,所以关键时候,纷纷抛弃。

隋军主力入城,围住了行宫的禁宫城墙。

由于西凉在这经营时间短,所谓西凉王禁宫,并不像洛阳、大兴城的禁宫那样雄伟坚固,这里城墙也不厚高,没有足够的抗衡本钱,如果使用投石机,估计很快就能砸得崩塌。

薛万仞大喝一声:“叛军挺好,给你们半个时辰考虑,是否开门投降,等我军罗元帅一到,立即发动进攻,到那时,休想再有活命之人。”

一番恫吓,令行宫内的数千侍卫、宫女、大臣、李轨家眷们,都有些脸色发白,担心被屠杀了。

梁硕、曹珍等人,脸色如死灰,对西凉不再抱有希望了。

李轨本人,也双眼无神,皇帝美梦不足一年时间,就破灭了,等待他的将是朝廷的处罚。

“陛下,大势已去,投降吧。”许多臣子纷纷劝慰,他们不想跟着陪葬。

李轨看着这些人的面孔,心中厌恶,他也清楚,如果自己死战到底,他们都会跟着遭劫,死于乱军之中,如果投诚,除了贼首要面临处决,他们却可以不用遭难,甚至还会被重新使用。

“陛下,你不为自己招降,也要为太子和王妃、太后着想,只要早一点投降,他们可以免于死罪的。”有人开始拿出李轨的妻子、老娘做谈判筹码了。

顿时间,不少人跪地叩拜,恳请李轨放弃抵抗,给大伙一条活路。

李轨看着跪地一片臣子、宫女、侍卫,心中悲凉,他知道自己被孤立和抛弃了。

太子李伯玉痛哭流涕,站在这发呆,既不想父亲认罪伏诛,也不想自己和母亲跟着受诛连被杀,可惜没有两全其美的法子。

“也罢,叛乱本就是一条不归路,当日尔等推我为我,今日富贵是大伙给我的,今日,我当归还,若是用我一人性命,能换取尔等性命,那也值了。”李轨冷笑着,当即同意,打开城门,投降隋军。

当罗昭云策骑入城,抵达西凉禁宫前,就看到宫门开启,李轨已脱下黄袍,穿着缟素白衣,手持自制玉玺,出城投降请罪。

他的身后跟着一群文武大臣,全都出来了。

“罪民李轨,率西凉文武叛逆,向朝廷请罪,请少帅纳降。”

罗昭云冷声道:“李轨,你在西北起兵造反,搅乱时局,使西北百姓受害,罪名不小,但念你最后一课,迷途知返,主动投诚出降,本帅可以考虑,不斩你项上人头来祭旗,慰告那些战死的将士,和受西凉欺压的百姓们,不过,你最后如何发落,需要朝廷代王发落!”

“至于其他西凉的文臣武将,暂时收押,在城内公示三天,为民申冤,如果是臭名昭著,欺霸百姓的坏蛋恶人,那么本帅会力斩决,给百姓一个公道。当然,如果是有才华、贤明者,百姓请愿宽恕,本帅也会从轻发落,甚至给戴罪立功机会,为朝廷所有。”

李轨听到罗昭云不当场给他定罪斩杀,心中萌生几分希望,能不死,他当然不希望被砍头,不过等待朝廷定罪,也是漫长过程,以朝廷对叛军的痛恨,也可能凶多吉少。

其余文臣武将们,如曹珍、梁硕等人,却稍松一口气,好在他们平时在城里口碑不俗,这一刻不担心会被举报揭发,

也有的人,平时恶名很多,此时却有些担忧了。

当消息传开,当地百姓顿时高呼,给他们报仇伸冤的机会,主持公道,对隋军的印象有了大改观。

罗昭云吩咐薛万仞,带人分批收押这群人,文臣武将分开,李轨单独关押,他的家人也隔离出来。

姑臧城被全盘占领,降兵两三万人,没收衣甲和兵器,全部押出城外驻扎,等待整编。

褚遂良忍不住问:“少帅,这李轨打算如何处置?”

罗昭云轻叹:“秘密押送入京,等待朝廷发落吧。”

“可送去大兴,朝廷为震慑群雄,肯定不会饶恕,李轨难逃一死!”

“那是他的命。”

褚遂良建议:“少帅,倘若你能保住李轨,是否对征服梁师都、薛举有帮助,让他们感受到仁义之名,说不定到时候不会誓死反抗,及早投靠?”

罗昭云沉思了一下,摇头道:“不妥,李轨既然称王,威望仍在,若我军不断推进陇右,留下他在西北,不安全,西凉会死灰复燃,即便他随军出征,但旧的部下仍会心忖侥幸,不肯真心投靠我军。”

说到这,罗昭云就不再多言了,其实,还有一层深意,朝廷怎么处置李轨,跟他没有关系,并非他罗昭云要置李轨于死地,到时候,叛军的仇恨也会记在朝廷身上,借刀杀人,激化那些叛军跟朝廷不可协调的矛盾,等待隋亡后,自己再转变新的仁义策略。

集结号(重要通知)第七十七章 算计未成第七百九十一章 大华学刊第七百九十九章 郑国举措第五百零四章 相处以沫第九百五十五章 滋扰敌营第六十七章 骑虎难下第四百三十七章 欲语泪先流第四百二十七章 怀璧其罪第三十五章 西北烽烟起第一百二十四章 花市灯如昼第六百五十三章 招贤纳士第九百二十三章 层层设伏第八百三十章 定计第六百七十三章 大兴破第四百八十八章 雁门之围第三百三十五章 才女的请求第五百五十六章 坚守防线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江淮军的担忧第四百二十七章 怀璧其罪第七百九十二章 青霜伊人归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会师请罪第二百二十七章 相见欢第一百一十三章 不得不防第七章 识破第一百二十三章 红拂侍女第七百一十四章 唐政不稳第七百九十四章 西域使节团第一百一十九章 不死心第四百六十一章 他的传说第八十三章 画龙点睛第九百七十二章 强求不得第八十三章 画龙点睛第二百五十四章 众志成城第七十二章 刀法绝伦第三百八十八章 骤然夜袭第三百三十五章 才女的请求第七百一十六章 与唐交锋第一百三十八章 仁寿宫变 中第二百七十二章 末路选择第九百零一章 犯大华虽远必诛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大难临头各自逃第七百一十章 围堵玄霸第五百四十七章 各谋战事第五百三十二章 李家父子第三百四十五章 搜寻证人第六百九十一章 野心暴涨第四百一十七章 击杀强敌第八百七十五章 有始无终第九百七十三章 道出实情第九百四十一章 上阵父子兵第三百五十八章 兵临辽水第三百零六章 暗香浮动第六百一十七章 弭除隐患第七百六十一章 局势各不同第一百一十章 重聚叙谈第一百四十二章 岌岌可危第五百五十九章 黄雀在后第九百四十八章 大战前夕的平静第四百六十三章 献身第四百零四章 落难第九百八十九章 任重道远第五百二十八章 盘算账目第六百七十八章 重逢才女第二百四十一章 平局收场第七百八十八章 难得糊涂第七百三十七章 童山大战第四十九章 袍泽兄弟情第四百三十三章 三败俱伤第七百九十四章 西域使节团第八百三十六章 岌岌可危第三百六十一章 血染辽水第四百三十三章 三败俱伤第七百五十四章 炸惨突厥第九百四十六章 偷袭与反偷袭第一千一十一章 交代措施第一千一十五章 发明不断第三百六十九章 冒死阻击第六百八十一章 年关聚第七百八十六章 战国格局第六百六十五章 出征吐蕃第八百二十七章 徐世绩归降第三百零六章 暗香浮动第九百四十五章 听战绩奏报第九百一十三章 熟悉的身影第三百二十六章 赛文会第二百五十三章 胜利在望第四百零三章 再议计策第四百二十九章 半路截杀第三百二十一章 绵里藏针第六百一十三章 议出兵第六百七十六章 唐王政权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鏖战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新型织布机第十七章 刺抢之术第五十八章 掩杀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册封婕妤第三百一十六章 考虑细微第四百三十一章 战国帛书第四百三十九章 仆骨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