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骑虎难下

太子杨广的话一落下,顿时宴会席间,所有人都停顿了下来,目光也都好奇看向了场内几个陌生的年轻面孔。

这里面不光有罗昭云一个人是首次出现在这个宴席上,除他之外,还有几个年轻人,被特意请过来的俊杰,举荐给太子。

他们的身份,多是门阀贵族后裔,或是亲信人推荐过来的能士,为杨广效命,故此才被太子特别邀请,来到今晚的宴会上。

毕竟这个酒席上,并非密谋什么,也不是当初夺嫡时候的形势,所以举行并不太隐秘,反而显得杨广心中坦荡,无意遮掩。

因为在朝中,几乎都知道会场的这些人,与太子杨广亲近,故而宴请过来轻功,无可非议,如果太隐秘,反而会招君王猜忌。

杨广自从当了太子之后,倒是低调很多,韬光养晦,不敢过多展露锋芒,表面也不过度在乎权势,就是为了让其父杨坚释疑,要知道,当太子最怕招风,引起了君王猜忌,甚至对君王的权势构成阻碍和威胁,那就相当危险了。

哪怕是亲生的父子,在皇权面前,也有利益冲突,不能让他感觉,你是要迫不急待,想着登基上去。

当初杨素就是在这方面,跟杨广密谋策划,使杨勇跟隋文帝杨坚之间,产生了巨大的裂缝和猜疑,矛盾重重,才会被夺了储君之位。

所以,杨广这次请宴,并不在防守严密的后院,也不是只有那几个心腹重臣,还带上了几名东宫学士,几个新面孔,显得自己不怕人知,坦荡无忌的感觉。

罗昭云闻言之后,心中暗叹,知道无可避免,于是站起身来,拱手道:“卑职罗成,拜见太子殿下!”

他神色平静,哪怕面对杨广这等历史大人物,也没有紊乱,刚毅稳健,一举一动倒是无可挑剔。

宴会上,众人的目光都望向了罗昭云,有人不解,露出狐疑之色,不知他凭何被太子殿下如此刮目相看,难道只凭了一首诗?

一时间有人赞许、有人好奇、有人不以为然、有人冷笑不语,表情各不一样。

就是连资历最深的杨素,也都微微抬头,扫了一眼罗昭云,轻微点首,见对方年纪轻轻在这么多权势重臣前,没有丝毫的怯场,这十分难得了。

杨广上下打量着罗昭云,见他年纪轻轻,身材挺拔,面如冠玉,仪表不凡,微微点头,至少外形给人第一印象还是不错的。

不论古今,大多都喜欢以貌取人,这不是肤浅,而是第一印象,可以让人产生喜恶感,对后面的相处很重要。才华、能力等,需要一点点去挖掘、展现。

不过能在历书留名者,似乎都有不俗的外型,在古代入仕、提拔、引荐、科举的时候,对体貌也是有严格筛选的。

至少在宴会之内,没有一个俗人,男子大多都相貌堂堂,虎目精光,即便有些不是俊美,却也充满阳刚气感。

而杨广本身也是一个英俊男子,才华不俗,又夺嫡成功,近来隋文帝体衰,用不了多久,他就能登基,成为九五之尊,心中的傲气难免越来愈多,打量的目光中自然带着挑剔。

“听周将军说,你在前锋线上,英勇杀敌,一个人就斩落近百突厥勇士,果然英雄年少,又擅长诗文,可谓文武皆通,不错!”

众人心中一凛,能得到杨广一句‘不错’,已经很难得了。

罗昭云知道在此将军,没有一个庸者,他这些功劳,在那些人眼中,并不算什多大功劳,年轻时候都经历过,甚至比他还辉煌,如鱼俱罗、宇文述、于仲文、屈突通等人,年轻之时也都赫赫有战名!

“殿下过赞了,卑职只是一介武士,幸亏得周将军提携,才有机会派上阵杀敌,立此微功,在疆场之上,相信杀敌立功,能超过卑职者,大有人在,实不敢居功自傲!”

杨广淡淡一笑道:“呵呵,你倒是谦逊!不过相对于战功,本王倒是更对你的诗文感兴趣,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突厥终不还,嗯,很有气势,还有那股苍凉悲壮,雄浑自信,这是本王听过最佳的一首边塞诗,从五言过度为七字,对工精妙,实为传诵之作!”

他说完之后,有一些赞赏,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可惜,似乎在懊恼不是自己做出这等诗句,对比以往杨广作的那些古行体的诗文,不论是韵律和气势,自觉都要逊色多了。

连薛道衡、虞世基、张衡、长孙晟、牛弘、杨雄、柳顾言等精通文学之人,闻言也都神色一动,露出几分惊喜和钦佩,看向少年的目光有些不同了。

罗昭云挺直身子,感受众人的注目眼神,暗自镇定,这么备受瞩目,还真有些不习惯,特别周围这群人,可都是隋朝的一些名人,要说不紧张,那绝对是自欺欺人。

不过,他不敢露出傲慢之色,仍表情平静,甚至暗自惭愧,这可不是自己写的,而是盗用了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作品,此时因它受到推崇和赞誉,实在有些昧心。

这时杨素开口问:“一个少年,第一次从军入伍,上阵杀敌,难免会有一些全新体会,酝酿成诗句,也理所当然,你所作这首,的确不错,就是不知道,这位罗小君郎,是否还有它作,不妨说出来,让我等听一听。”

罗昭云愣了一下,拱手道:“这个,回国公,卑职不才,像这样的诗文,都是突发灵感,偶然间所想,并无其它佳作了。”

他不想多露风头,所以见好就收,因此不想在吟诗了,尤其是在杨广、宇文述这些人面前,罗昭云想保持低调一些。

可惜,杨广并不这么想,兴趣正浓,哪肯就此放过,被他扫兴,脸色笑容少了几分,冷淡道:“本王却不这么以为,你从军数月,不可能出口成文,一下子就写出这等诗句,肯定有酝酿的过程,甚至写了几首平庸之作后,才突发灵感,在旧作基础上,创出如此佳作。这样吧,你再吟出一首,是你觉得比它逊色一点诗作,如果让宴会上宾客满意,那么本王会另有重赏,如何?”

第五十章 铁甲锵锵雄威壮第三十五章 西北烽烟起第四百五十三章 红拂女的经验第九百七十八章 晋安侯第八百五十二章 保持警惕第四百零五章 丛林围杀第二百七十九章 炀帝西巡第一百三十章 护行出发第九百九十二章 御史进谏第二百三十章 豆蔻年华第四百九十二章 胸有退敌策第三百七十七章 二次伐辽东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运河第九百一十二章 微服出访第五百三十六章 河北军第一千零五章 裴宅小聚谋庙堂第七百二十七章 唇亡齿寒第五百七十二章 心理暗示第五百四十六章 军心凝聚第六百三十一章 设立驿亭第五十二章 热血疆场第八百零六章 克渑池第六百五十八章 西凉灭第八百四十六章 李密亡第三百四十二章 危机意识第五百九十二章 调令第九百四十七章 帐下胡姬舞第七百一十九章 喜忧各不同第二百九十章 李渊城府第三十七章 斥候营第二百三十章 豆蔻年华第八百三十二章 一决雌雄(上)第八百三十章 定计第九百八十七章 科举新制第一百九十三章 庙堂之途第五章 庙堂之争第八十一章 密谋第二百四十九章 练兵有道第八百七十五章 有始无终第二百四十四章 坐胯抱丹第六十六章 美人帐下犹歌舞第八百四十八章 一败涂地第六百五十四章 交人交心第八百九十五章 情何以堪第四十五章 狭路相逢第一百零九章 幽州来人第二十五章 卖粮车队第八百三十六章 岌岌可危第七百一十章 围堵玄霸第八百八十九章 采女之选第四百六十章 舆论导向第九百八十九章 任重道远第三百零七章 回东都第三百六十六章 失利的阴影第七百九十三章 爱她,就给她一片天空第一百八十二章 擒将第一百零三章 小郡主第六百四十五章 借力打力第九百七十一章 关心第七百零四章 佳丽齐聚第四百二十六章 惺惺相惜第三百七十四章 北齐遗族第七百四十五章 另有重任第六百二十五章 振奋士气第六百零六章 退位让贤第九百七十五章 朝会议政第八百四十九章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新型织布机第三百六十一章 血染辽水第三十五章 西北烽烟起第八百八十三章 驾驭群臣第二百八十章 冠武侯第九百零八章 突厥来犯第九百三十九章 运筹帷幄之中第五百五十二章 一场血战第三百一十九章 文人宴请第五百二十四章 罗府添丁第四百二十三章 各奔西东第八百五十二章 坚壁清野第八十八章 人比黄花瘦第六百七十三章 大兴破第一百二十二章 蒲山公第六百七十章 西北军的强势第九百七十二章 强求不得第七百七十五章 劝谏立后第四百八十章 惊人言论第一百一十八章 罗府团聚第五十九章 夜下倾谈第三百二十章 宴会不断第一百三十一章 自投罗网第四十九章 袍泽兄弟情第三百八十六章 面圣第九百四十八章 大战前夕的平静第一百二十章 又是一年辞旧岁第八百零一章 上兵伐谋第九百八十五章 一蓑烟雨任平生第七百二十二章 各揣算计第六百八十章 不斩来使第八百三十六章 岌岌可危第四百六十三章 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