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七章 君臣合谋

李靖说了一些建议,不失一种战略方向,但具体如何实施,还需要根据敌方的行军来制定详细对策,这不是一时纸上谈兵,夸夸其谈就能解决。

罗昭云与众将士有商讨一阵子,把防线初步拟定两路,重点以岐山北,以及郿县一带为防御地点,由来护儿、侯君集统兵对抗大唐的进攻,而罗昭云、李靖、陈祾等坐镇在岐山北,面对北地郡南下的梁军、突厥军队。

这个防线最为难守,也是决胜的关键,要击破盟军,必须先从梁国、突厥入手,他们的战意远不如大唐那么生死存亡的感觉,所以一旦重创必定逃亡,而大唐无路可退,背后就是长安,所以必定死守。

三方军队,唐军是最难打垮、消灭的,因为有誓死存亡之心,会做困守之斗。

这里面以梁国最为薄弱,因为他建国短,以前没有储备,出动七八万大军,看似人多势众,其实不少兵马都是新军,有占山为王的队伍,也有活不下去的百姓,被征兵入伍,混口饭吃,不用挨饿。

突厥骑兵近十万,看似强大,其实战斗心理不强,他们更想的是如何进入中原之后,掠夺利益,当损失惨重,超出获取利益之后,就会打退堂鼓。

掌握这些心理之后,就可以寻找破绽,逐一击破了。

散会过后,文臣武将都回各自账内歇息,罗昭云留下了李靖,给予特殊礼遇。

“李将军镇守边关,打通河西走廊,促进胡族与西北的交流和商贸往来,实在功不可没。”

李靖拱手道:“承蒙陛下信任,放权于李靖,大刀阔斧,当地征兵,促进土改,安抚胡族,这些举措,若是没有陛下的大力支持和信任,绝对办不下去。而且河西走廊的重新振兴,也是陛下的政策,如春风吹遍边塞荒野,沿途设置一座座小城,一带一路,使得经济繁盛,百姓都安居乐业,无不夸张大华的好。”

罗昭云心中暗笑,这些都是都是他从历史书籍中看到的,结合后世当代的一些见解,糅合在一起,去繁就简,务实经商,使得当地的市场活跃起来,加快了流通,自然就刺激的贸易。

如果都自给自足,那就没有经济,无法交流和融合,商贸往来成为空话,只有建立各种工厂、作坊,对胡族贸易,然后各买所需,各卖物品,国家征税,然后补贴给百姓,给工人开工钱,百姓富裕一些,手里有余钱,又可以购买政府工坊的商品。

死寂一般的水,仿佛被一双无形的手搅活了,这就是市场与朝廷的双调控,初见微效。

二人又间断交流一番,但是彼此间的距离还是无法拉近了。

尽管罗昭云有意放下架子,但李靖却坚持君臣之礼,不敢逾越,近乎有些木纳一般。

其实这是李靖的明哲保身,以及古人的忠君思维,以前虽然可以称兄道弟,但是随着罗成的身份发生巨大变化,成为开国皇帝,李靖还是尽量避免与皇帝称兄道弟,因为历史正面,凡事跟皇帝交情太深,堪比手足者,往往最后下场也很凄惨。

李靖也担心自己过于受宠,招惹大臣非议,到时候眼热者,在君王身前不断诋毁和泼脏,告他拥兵自重,时间长了,君王就会起疑心,到时候难免受到诛杀。

他明白陛下对他的信任和器重,但仍是坚持公事公办,保持一旦的界限。

罗昭云心中一叹,自己跟李靖,难以回到当初大兴城内相识时候的交情了。君王高处不胜寒,朋友和兄弟很少,这是注定的。

“关于这次破敌之计,李将军可要好好研究一番,解我大华之危。”

李靖点头道:“陛下请放心,初得此消息,一时还不能琢磨透,需要各方面情报做支持,才能知己知彼,做出正确的部署,但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兵者国之大事,向来如此,在开战之前,我军粮草、武器、辎重、新兵征调,都需要安排妥当,及时补充兵力和物资,才能打持久战。”

“好,朕已经考虑到这些,派人拟旨,在大华十五郡内,再次征兵,为东征军;同时从河西、陇右调来一些兵马,暂时凑足二十万,后续新兵每个一个月都会源源不断送来,鏖战并不惧怕。”罗昭云未雨绸缪,已经开始着手做这些工作了。

李靖沉思着,忽然说道:“陛下,我们光防御,太过被动,要退敌,必须得让梁国、突厥后方失火,若梁国大本营被迅速攻击,恐怕梁师都,就不会这么淡定了,一旦撤军,此消彼长,我大华就能反压盟军一头。”

罗昭云点头,也有这方面考虑,但进攻梁国,抽不出太多兵力,而且许多兵贵神速,以及用兵如神,才能雷厉风行,一路横扫过去。

李靖说道:“臣愿意带少量兵马,杀入梁国腹地,围困梁师都的京师,这样用围魏救赵之计,逼迫前线梁军回撤,然后在伏击他们的援军。到时候,再断突厥后路,让他们心中不安,攻势就会减弱,也是我们反攻的机会。”

罗昭云看李靖如此决心,觉得方法可行,换做其它将军,他不放心,若是李靖带兵前往,那就万无一失,如果再带上一些黑火药,到时候攻城略地,就很容易实现,直插梁国腹地,威胁京师,那时候梁师都必然慌了,而大唐相隔甚远,却还无法知晓它的威力,到时候对付唐军,依然会有奇效。

第二百一十章 无可奈何第八百五十一章 鏖战太谷城关第九百五十四章 军医队的作用第一百五十七章 练兵第二百一十四章 迁都之论第一百九十三章 庙堂之途第九百八十八章 朝堂利益之争第六百二十五章 振奋士气第五百七十六章 代海寺之围第二百零六章 小事化大第三百一十九章 文人宴请第六百零四章 立足西北第三百三十六章 逗着玩儿的第七百八十四章 李靖班师归第一千零八章 安民之策第七百八十六章 战国格局第一百四十二章 岌岌可危第九百一十章 草原隐患之防第一百五十章 祭天之典第三百六十七章 撤军之乱第一百三十一章 自投罗网第四十九章 袍泽兄弟情第二十五章 卖粮车队第五百八十二章 图谋杨隋第六百五十二章 大儒授课第二百八十八章 西域来拜第九百八十一章 父女重逢第八百三十五章 一代枭雄陨第二百五十八章 筹备兵力第四百零二章 从容而退第九百五十八章 大反攻第五百三十一章 渤海高氏第九百七十二章 强求不得第六百三十章 西秦谋划第一百八十九章 直言不讳第三百七十五章 行刺第六百二十一章 各自进军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秦出兵第七百四十八章 抹黑李阀第六百七十三章 大兴破第二百六十五章 审问第三百零三章 完璧归罗第二百五十三章 胜利在望第八百五十九章 御驾亲临城下第二百三十章 豆蔻年华第十章 天高任鸟飞第二百二十九章 武不能万敌第九百七十二章 强求不得第七百二十三章 瓦岗军之威第七百七十九章 安抚后宫第九百章 布杀局第三百四十五章 搜寻证人第四百五十二章 熟悉的面孔第八百三十章 定计第四百九十三章 困龙消志第二百一十五章 委派新任务第十八章 猜忌日重第七百六十四章 大反攻第一千零三十章 君臣同力第四百三十四章 逢凶化吉第十四章 新的生活第六百零八章 反王围江都第五百零五章 朝会赐婚第七百零六章 交锋难免第八百四十八章 一败涂地第四百二十七章 怀璧其罪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擒下杜伏威第二百五十六章 余波第八百九十二章 醒来交谈第四百五十七章 回中原第一百二十二章 蒲山公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伏击得手第一百五十七章 练兵第九百七十章 团聚第五百四十九章 定策破军第九百五十六章 僵持阶段第五百八十一章 惊天下第九百二十章 一夜晋阳破第九百九十八章 悍勇夺城第三百四十二章 危机意识第五百零九章 来贺第九十二章 少年无忌第八百八十四章 窦女复仇计划第九百九十二章 御史进谏第九十章 暗流不止第三百六十一章 血染辽水第九百六十五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八章 父子间的秘密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会师请罪第五百六十二章 将计就计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回洛阳第二百四十章 龙争虎斗第六百六十八章 横扫第六百零四章 立足西北第八百七十章 请君入瓮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夜夺定远城第一千二十一章 引导舆论第五百六十五章 对峙局面第二百九十八章 小别胜新婚第七十四章 知辱而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