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二章 梁国困局

李靖指挥三万兵马,出其不意,阵法多变,用兵诡异,加上有黑火药之利器,夺城拔寨,势如破竹。

弘化郡的几座城池,先后被夺下,李靖每个城只留下一千人马驻守,三万大军,继续朝着延安郡进发。

虽然是孤军深入的打法,但是李靖对于行军、补给、阵法、地势、天时等各方面的掌握,达到入微的状态,不会受制于人,反而会利用各种条件,满足军队需求,先后击败了数万西梁地方戍军,抵达延安郡边界。

梁国的国都暂时迁到了延安郡的肥施城,与此郡边界,相隔一座小小的因城。

李靖故意放出了消息,要攻打因城,然后长驱直入,趁着梁国大军远征,后方空虚,灭掉梁国。

他在边界之地,布下多路伏兵,要打击前来阻击的梁军,威慑梁国的皇帝梁师都。

ωωω⊙ттkan⊙¢ o

虽然只有三万人马,不足以攻破梁国都城,但虚张声势,号称带兵六万,比梁师都五万守卫兵马还要多,消息传出,顿时使梁国都城成,草木皆兵,人心紊乱。

这时候,城内的情报人员开始散播消息,说三方盟军频繁失利,已经削减了一半,即将被大华击溃的消息,陆续传开,不可抑止了。

“听说了吗,突厥损失一半人马,梁军和唐军也是如此,根本就没冲过大华的防线,反而有崩溃的架势了。”

“你说依附大华多好,我们老百姓也能有好日子,偏偏跟突厥合作,他们都是狼子野心,进来也是为了蹂躏中原,大华不是三方盟军能够打败的。”

“现在大华的精兵,已经兵临城下,用不了多久,就攻入梁都了。”

一支卫队走到长街,大声呼喝:“不允许胡乱揣测军情,妄自非议者,将会被逮捕!”

梁国朝廷开始下令,严谨城内百姓议论军情,宣扬前线失败的消息。

不过越是这样压制舆论,反而起到相反效果,给百姓一种朝廷束手无策,故意遮掩的感觉。

梁师都召集几位大臣和将军在宫殿内议事。

“前线的确传来紧急军情,突厥十万骑兵,被大华首日就斩掉了四成,给突厥一次重创,打击了盟军的士气,如今几番鏖战下来,每日都伤亡巨大,但仍没有攻破大华的防线,那座军营土城,只是临时修筑的砂石土墙壁垒,根本不如常规城池的坚厚,却使二十万盟军,进退不得,大华果然强悍。”梁师都感慨,觉得形势有些骑虎难下了。

尚书陆季道:“陛下,目前我梁国也是没有回头路,只能坚定不疑走下去,因为这个时候反悔,即便撤军,得罪了突厥和唐国,但是大华也不会感激,等大华击败唐和突厥后,稳固关中,肯定会集合重兵来对付梁国,因此,我们只能硬着头皮跟大华死磕到底。”

兵部侍郎刘兰道:“根据情报,大华的李靖从西北秘密调回来,带兵迅速占据了安定与弘化二郡,逼近延安郡的因城,不得不防,否则,人心大乱,而且很容易被围城,出现大患。”

大将军刘旻道:“这是大华施的围魏救赵之计,当年魏国大将军庞涓进攻赵国,后者求救于齐,于是齐王派孙膑率军援救,但是孙膑并没有直接去救赵,而是趁机去进攻魏国都城大梁,迫使魏王撤回庞涓,结果中途中孙膑的伏击,桂陵之战,齐大破魏军。这一回,李靖也要效仿那孙膑,进攻我梁国都城,使得梁军撤回,从而被伏击。”

梁师都听完之后,陷入沉思,这个刘旻颇懂兵法,所以提的谏言,值得他重视。

陆季道:“但是,李靖带兵非虚,一旦拿下因城,下一个目标就是肥施城,若是我们无动于衷,使得大华军队兵临城下,那可就危险了,我们不能大意。当年魏王肯定也知晓孙膑用计,但也不得不撤回前线魏军以自保,因为谁也不确定,孙膑是否要真的攻克大梁。今日也如此,若是不做撤军准备,我们如何对付李靖统帅的精兵。

梁师都犹豫道:“几位卿家所言,都有道理,目前只能调集附近的兵力,跟李靖正面抗衡,阻挡李靖进攻都城,为前线作战争取时间,倘若抵挡不住李靖的兵马,那么我都城就要往北迁走,回到朔方,引李靖北上,那几万大华兵马,无法灭掉我梁国,但是前线的兵马,尽量不调动,除非盟军再次惨败,步入穷途,再考虑撤军,然后离大华远远的,出朔方,不与大华再交锋,背靠突厥,相信短时间内,大华有心争霸中原,不会对北面突厥用兵,我们梁国就会一直安全。”

几位大臣听梁师都这样安排,纷纷点头,算是综合稳妥之见了。

……….

洛阳交锋,王世充大破瓦岗军,发动宫变,控制朝纲,囚禁杨侗的消息传开,天下哗然。

中原的各方势力,如窦建德、杜伏威、萧铣、朱粲、杨士林、孟海公、徐圆朗、卢祖尚、周法明等势力,全都惊诧不已。

因为李密先前呼声最高,瓦岗军三十万,兵强马壮,猛将如云,也是潜力最大的势力。

可是在洛阳一带用兵,却接连受损,被一个大隋佞臣王世充给抵挡住,就有些掉身价了,此时,还被击溃,损失惨重,诸多大将被生擒,十万大军葬送,自己只带着残兵,退到虎牢关,回荥阳去了。

如此一来,王世充的郑国建立,虎踞龙盘于洛阳,一时如日中天,成为中原新的大诸侯!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纨绔枉法第三百八十六章 面圣第八百八十章 南北情报第三百五十九章 河滩之战 上第一千一十九章 美食争议第九百九十二章 御史进谏第一百三十二章 过隘口第六百七十六章 唐王政权第五百九十四章 三妻典故第三百七十二章 招募骁果卫第五百八十四章 徐徐图之第七百九十章 相见不如怀念第八百七十章 请君入瓮第二百九十一章 篝火晚会第三百九十七章 杨玄感起兵第一千零六章 老成谋国第五百五十四章 胜局已定第八百八十四章 窦女复仇计划第八百一十九章 虎牢在手第四百七十八章 裴氏父子第七百二十六章 回京诉苦第四百四十五章 拔里速对决第七百五十章 备战状态第一百二十九章 闲谈第七百零二章 变数第四百八十五章 北巡第六百八十九章 霸王暴毙第七百六十四章 大反攻第五百四十一章 冲锋攻阵第二百一十八章 李家有子初成长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攻清流城第五百八十一章 惊天下第四百二十二章 义军遍地第四百八十二章 乱局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火攻之计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关风与月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擒下杜伏威第一百五十三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六百九十四章 天下震惊第两百零二章 佳人吹玉笛第八百四十一章 后宫秘事第六百九十三章 谥号炀第七百二十五章 定策伐岐山第一百二十一章 越王寿辰第八百九十章 窦侠女的目标第六百零九章 再聚首第六百四十一章 正统之辩第五百三十四章 火锅第五百一十一章 花烛夜第二百四十三章 那一夜的风情第三十六章 从军行第二百一十章 无可奈何第五百八十二章 图谋杨隋第一百六十七章 谋算第六百七十四章 消息惊人第三百四十八章 各揣心思第四百二十九章 半路截杀第一千零五章 裴宅小聚谋庙堂第三十二章 救人第一千二十一章 引导舆论第五十一章 唯有战第二百一十六章 术士之言第七百六十五章 威逼长安城第九百一十三章 熟悉的身影第五百四十三章 堵死后路第六十五章 夜宴第六百三十八章 行刺第九百四十一章 上阵父子兵第九百一十五章 紫嫣到来第一千一十三章 流言蜚语第四百二十章 株连甚广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回洛阳第五百零六章 春风一笑楼第六百五十章 占七郡第三百二十九章 薛芷箐第八百五十四章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第九百五十八章 大反攻第六十七章 骑虎难下第七百八十六章 战国格局第四百一十一章 不容乐观第七百一十章 围堵玄霸第一千零五章 裴宅小聚谋庙堂第九百三十六章 祭旗出征第九百三十八章 突厥谷蠡王第五百二十二章 风雪归途第六百零八章 反王围江都第二百七十九章 炀帝西巡第七百九十六章 浴中四美第五百八十三章 美人计第五百二十三章 长兄逼婚第八百二十八章 君臣对话第八十六章 逍遥随风第七百五十八章 洛阳兵变第四百九十八章 兵临城下第六百二十三章 夜袭险关第九百八十四章 御敌之策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心谋算第八十四章 那一抹低羞的风情第二十六章 拼杀第四百二十五章 补天阁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