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章 李唐谋划

洛阳的鏖战,牵扯到了各方的神经,都在密切关注,同时派出使节在各诸侯之间,暗自联系,隐隐形成了结盟之势。

晋阳城。

李渊忧心忡忡,因为大华的发展势头太快了,自从占据了关陇地区之后,凭借函谷关之险,完全成了当年秦国的架势,打通关内与西域的关联,重新开启河西走廊和丝绸之路,使得关内的局势稳定,经济发展,远远超过中原这些诸侯。

李唐目前只有太原在内的三个郡,即便夺取雁门郡,在这里扎根下来,但是人口稀少,经济薄弱,要发展起来,谈何容易,更别说统一诸侯了。

他有一种日薄西山,江河日下的无力感。

“罗成,李家的局势走到这一步,都是你害人不浅!”李渊现在对罗成的恨意颇深,本来李家已经占据了长安城,只要发展下去,唐国就能变得势大,以后横扫中原诸侯,不成问题,而此刻,希望变得渺茫。

李建成在御书殿内提议道:“父王,我们不能看着洛阳就这样送给了大华,一旦东都失守,那里多少贵族和大隋遗臣,人才等,都归于大华,那是天下核心之地,以此为战略点,向四周扩散,下个目标就是窦建德,然后就是我们西北晋阳,到时候,黄河以北,没有能安然存在的诸侯了。”

李渊点头道:“这个道理,朕何尝不明白?可是一来我们的军力不足,还要十几万人,需要抗衡刘武周,还要防范洛川之地的大华驻军,突然插入河东之地,防守都来不及,哪有多余兵力,长途跋涉去营救洛阳?而且路线遥远,粮草补给也是问题,只要大华派人马途中切断我军粮道,前线的唐军都要不战而溃!”

“还要一点,就是我军将士,由关中军和汾地子民组合而成,谁愿意背井离乡,远去洛阳参战,跟大华数十万精锐大军拼杀,那不等于飞蛾扑火吗,可想而知,到时候军心涣散,去五万人,恐怕没等到洛阳城外,就被消灭了。”

“那怎么办?”

裴寂这时候在旁说道:“太子殿下莫急,臣与陛下昨日商议过了,当务之急,应对借助突厥的威望,调和刘武周与我唐国的争端,暂时止兵戈,以雁门关为界,互不征讨,组成抗华联盟!三方各派部分兵士,或物资、战马等,提供给窦建德的夏国,促使夏军大举南下,只有窦建德目前兵力拥有二三十万,而且河北之地,最接近洛阳,只要渡过黄河,拿下荥阳,以此为跳板,就能够打通虎牢关,逼近洛阳,然后使得大华无法全心进攻,被迫在洛阳外与窦建德的大军正面交战!”

“到那时候,南方的楚国、梁国也都会出兵,我唐国从河东度过孟津渡、风陵渡,滋扰大华的粮道,切断其兵源通道,就会使得大华前方军队腹背受敌,被迫撤回函谷关,形成诸侯合纵抗华的局面!”

李建成微微点头,但是仍有顾虑道:“可是窦建德也是枭雄,他怎么肯率先派出主力大军跟大华开战?没有足够的利益和驱动,夏国也不会轻易出兵。”

李渊说道:“不错,夏国也有它的顾虑,因为他的背后,就是罗艺的涿郡驻军,目前也有接近二十万兵力,罗艺、薛世雄、麦铁杖都是昔日大隋猛将,一旦从背后袭击夏国后方,也会危及夏国的根基和都城,正因为如此,窦建德才进退维谷,他最担心洛阳失守,因为王世充一亡,下个目标就是他窦建德了,这是明摆着的事!”

“故此,我们要消除夏国这方面的顾虑,希望请动始毕可汗,带军进逼燕山一带,恫吓涿郡的驻军,使得罗艺不敢轻举妄动,另外,派人给辽东高句丽人送信,继续滋扰辽东郡,拖住辽东驻军,无法抽出来南下。这样一来,窦建德才敢带军南下,提前跟大华交锋,决一生死!”

李建成这才明白其中的关键,点头说:“如此安排,夏国没有了后顾之忧,也许真的能带军拿下,援救洛阳了。”

李渊捋着胡须,眼神闪烁精光,分析道:“不错,王世充虽是小人得志,但他胸无大志,只求守住东都,继续做他的土皇帝,对于其它诸侯来说,没有竞争力,而且他又是大华首当其冲的攻击对象,所以,各方诸侯,都希望王世充这个小人一直活着,郑国一直存在,就能挡住了大华的脚步!”

李建成恍然道:“儿臣明白了,郑国目前的重要性,就相当于当年战国时期,韩国的存在,是阻挡秦国东出的第一个障碍,只要它完好,就不会有吞并六国的后来事!”

“正是如此!”李渊点头,如今的形势,与当年战国时代的格局,如出一辙般,楚汉之争时期也是如此。

占据关中,有了地理优势,只有它攻击别人,别人很难去攻击它!

然后可以在关内富饶土地上,稳定发展,速度会比中原有优势,因为中原一马平川,缺少大山大河的天险,诸侯相互攻击,一直无法安于生产,这就落后于人了。

裴寂拱手道:“陛下,事不宜迟,这件事当抓紧了,臣这就安排使者,联系突厥、刘武周、窦建德、萧梁、楚国!”

李渊安排道:“嗯,突厥那边,尤为重要,裴卿,就由你亲自出使突厥了。”

第四百三十六章 同枕而眠第七百七十六章 触景伤情第二百二十八章 郎情妾意第五百七十章 势成骑虎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回洛阳第八百章 诸侯反应第四百五十七章 回中原第八百八十八章 混入宫内第五百六十九章 军令状第八百九十二章 醒来交谈第八百一十章 应对之策第六百四十六章 倒戈第九百一十四章 实干兴邦第八百二十六章 解围成皋第七百八十章 大华新律第八百零四章 参议军事第七百五十九章 两虎相争必一伤第三十一章 路见不平一声吼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撤离第二百九十八章 小别胜新婚第六百九十三章 谥号炀第五百七十六章 代海寺之围第一百二十二章 蒲山公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鏖战第九百零一章 犯大华虽远必诛第六百四十三章 忽悠第五百三十二章 李家父子第三百章 欢喜冤家第五百九十七章 远行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追击江东盟军第四十二章 伏击第九百二十六章 陨落了第六百六十一章 曹族依附第八百七十三章 杀身成仁第五百六十七章 发展策略第五百一十一章 花烛夜第六百九十一章 野心暴涨第八百零一章 上兵伐谋第十六章 拉拢人心第四百五十一章 论豪雄第三百四十五章 搜寻证人第三百一十九章 文人宴请第九百五十五章 滋扰敌营第三百零九章 一波又起第四百八十九章 雄关破第一百三十章 护行出发第五百一十三章 跟萧后的秘密第二百一十八章 李家有子初成长第四百六十八章 天罗第二百五十九章 踏西行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关风与月第四百四十九章 意气相投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来自江淮的战报第九百四十六章 偷袭与反偷袭第六十三章 东宫率卫第七十五章 未雨绸缪第六百九十六章 唐朝立第二百五十章 遣将布兵第五百五十一章 复国军反击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年之约第九百三十八章 突厥谷蠡王第八百零七章 攻宜阳第八百二十二章 皇子诞生第五百一十三章 跟萧后的秘密第一百三十二章 过隘口第三十四章 积累财富第三百五十八章 兵临辽水第九百三十二章 捷报第一百四十一章 不死不休第四百六十章 舆论导向第九百一十九章 越陷越深第五百五十六章 坚守防线第五百五十六章 坚守防线第八百一十章 应对之策第八百二十章 李唐谋划第五百五十五章 固边陲第四百四十二章 声东击西第九百三十九章 运筹帷幄之中第三百九十四章 血战平壤城第九十章 暗流不止第七百零三章 北返第十六章 拉拢人心第五百章 板荡识城臣第七百二十章 招安李密第九百零四章 江湖夜话第二百八十七章 过祁连雪山第五十二章 热血疆场第四百三十二章 锲而不舍第六百七十二章 吐蕃议和第九百九十三章 攻峡州第四百六十四章 心软了第八章 父子间的秘密第七百二十四章 战力锐减的骁果卫第二百八十四章 围猎布局第二十二章 野心勃勃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将功赎过第一百八十六章 班师凯旋第四百八十二章 乱局第一百八十八章 私宴小聚第八十二章 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