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二章 保持警惕

祁县城,距离太谷城有百里,是一座小城邑。

罗昭云暂时住进了城内,在这里临时修整,接受各方情报和奏折,处理政事与军事机要。

除了三万禁卫军外,其余大军全部驻扎城外,秦琼、徐世绩、薛万仞、史大奈统领四军在城外,分属四个不同大营。

这些日子一直太原郡推进,离开朝中有些日子,诺大的后方,没有他这个君王坐镇,危险性还是比较大的。

好在他设置的三省六部、枢密院等,多是他的亲信,加上长孙皇后、薛芷箐等人临时处理一些政事,使得朝廷运转正常,一些更大的举措等,都需要他这个大华君王亲自过目。

再没有回京之前,罗昭云不打算过多进行改革等,暂时维持朝廷机构现状,让他们从乱世纷争的局面入手,先稳定地方再说,一切变革与大事决策,等他凯旋回到长安,再做重要决策。

但即便如此,朝中的奏事,各地的情况,都有情报机构不断抄写送来,让他这个君王过目,此时,他桌案上放着一堆密卷,心中对当前长安局势和庙堂朝政了然于胸,各地开展的新政如火如荼,安抚流民,分田入户,鼓励农耕和兴商,分郡县乡村层层管理,统计地区人口,编籍入户等。

绝大地区大华临时律法全部试推行,基本保持了开皇律,同时删减很多重罪,也没有了诸多条款,一切从简,获得广大百姓的支持。

乱世之下,必须先让流民接受,然后稳定下来之后,休养生息,再推行更全面的华朝新律。

关内军事防御方面,各乡镇征兵服役,统一送往军营进行操练,兵马不断扩大,夯实京城附近的护卫军,西北、西南、正西等边塞驻军也都修好防御工事,在要塞处筑建关卡城墙烽火台等,将战乱后的残局,逐渐恢复到隋国未乱前的状态。

看完这些情报后,罗昭云有些疲倦了,这时候,夜已经深了,却又加紧情报被送入城内。

“陛下,来自太原一带的加急情报。”

罗昭云哦了一声,太原乃是这次大华重点攻击的目标,也是关乎天下统一的障碍,所以格外关注,他接过了情报信函,认真扫完之后,皱起了眉头。

上面的写的情报是,唐军正在迁徙太谷城到晋阳城之间的百姓,似乎在进行清野行动。

“坚壁清野,历来有之,唐国这是要跟我打持久战,坚壁战,不到最后灭亡时候不投降了。”

罗昭云放下信函,通过此事,可以看出唐国死守到底的决心。

“咦,不对!”罗昭云忽然冒出一个想法来,目光盯着太谷城与晋阳城之间的距离,还有地形轮廓等。

如今华军的展现太长,从长安到洛阳,再从洛阳到河东,然后北上过临汾郡、西河郡,攻入了太原郡的边缘地带,大军剑指核心腹地晋阳城。

倘若唐国坚守晋阳,华军长驱深入,那么后方补给的问题,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罗昭云想通此点后,对补给和粮草,多少有些上心了,虽然可能是他自己的杞人忧天,但不得不防,还是得叮嘱史大奈负责后军,要保护好辎重队伍,确保粮道的安全。

黄门侍郎萧瑀这时候门外求见。

“让萧卿进来吧。”

须臾,萧瑀走入房内,行君臣之礼后,道出自己的来意。

“陛下,河东之地,不少门阀大户在这里扎根,出过一些儒家、法家人物,曾在隋代任官,在南北晋时期,这里也有不少的贤者志士,累世公卿,陛下既然来到此,是否要接见一下当地聚集而来的大儒士子们。”

“哦,最近有儒者过来吗?”罗昭云询问。

萧瑀拱手道:“是的,当地有位大儒,在组织附近郡县有儒学大名的人,前来汇聚,一起求见陛下,希望陛下能够重新重视儒学,在华朝推广。”

“哦,他们有这种想法,你怎么看!”沈洛虽然对封建中的儒学没有太大的好感,但也无恶感,就是平常心看待,儒学的产生和发展,可以说跟中华几年前的发展息息相关,根深蒂固在这片土地上,影响了几千年的国人。

它究竟是对是错,有多大的价值,众说纷纭,甚至有批判,也有褒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儒学,都能发现不同的观点。

罗昭云是现代人的思维,跳出时代的框架,倒是能够对儒学有更深的认识,至少比这些古人看的更远。

其实儒学自春秋产生之后,对于春秋战国的乱世,逐渐影响发酿,约束规范,推行仁义礼智信,对社会的稳定,人的品质等,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也形成了独特的国人性格。

但随着汉代废黜百家,独尊儒术,过于偏激,完全被统治者当成了一种控制百姓思想的工具,将它僵固化、制度化、教条化,才使得儒学从此变样、走形,那已经不是孔夫子时代所提倡的儒学本身了,能够四五成就不错了。

统治者看重的不是真正的儒学的经义和大道,而是这种文化能够有助于他的长治久安,所以他才会推行。秦国强调法制,也是因为法制会使得弱秦变成强秦。出发点其实是一样的,为的是自己的国脉,自己的统治。

儒学后来经过朝代的变迁,乱世与盛世的起起伏伏,最后不断有人跳出来修改,其实传到后世的儒家文化,跟春秋时代孔夫子的提出的儒学,已经变质了,可以说随着社会发展,时代变化,在不断被人挤压揉搓,弘扬的思想有好有坏,无法完全肯定,也无法完全否定,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了。

此时萧瑀解释道:“西晋灭亡,出现五胡乱华,永嘉之乱,晋人南渡,南北朝割据,随后又是朝代更迭迅速,征战不休,礼崩乐坏,导致儒家的文化和经义被抛弃、断流,这里面有战乱的原因,也有胡人入主中原,推行胡人的习性,排斥儒学,导致仁义礼智信等这一套说辞和准则,被抛开、割裂,世风日下。尽管隋朝两代,略有扶持,但力度过小,儒学也只是刚要冒头,所以,这一次河东地带的大儒聚集,其实想要纳谏,让陛下重新提倡儒学,推广天下,从此国泰民安!”

第一千零八章 安民之策第八百五十章 雄关漫漫,坚厚如铁第五百三十六章 河北军第一千零五章 裴宅小聚谋庙堂第三百五十四章 初创十八骑第二百四十二章 情深重第四百一十九章 英雄末路第三百八十六章 面圣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恶少被治第五十八章 掩杀第九百七十七章 开元通宝第五百三十八章 有朋自远方来第十四章 新的生活第六十六章 美人帐下犹歌舞第三百二十八章 人杰荟萃第二百三十二章 风波欲来第二百八十四章 围猎布局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各有谋算第四百一十七章 击杀强敌第三十五章 西北烽烟起第三百九十九章 攻洛阳第九百七十三章 道出实情第八章 父子间的秘密第九百三十九章 运筹帷幄之中第八百二十三章 罗英第四百四十五章 拔里速对决第二百九十三章 龙争虎斗第七百八十二章 册封百官第七百九十七章 东征序幕第七百九十七章 东征序幕第一千二十章 饲养新技术第二百三十三章 埋下根基第八百零一章 上兵伐谋第八百九十九章 谈经济第一百六十六章 斩将第五百四十章 战事来临第二百六十二章 徐徐图之第四百九十一章 外族之祸第三百六十四章 一意孤行第二百六十八章 交锋开始第八百二十二章 皇子诞生第五百二十五章 军权与民政第二十八章 杀一是罪,屠万为雄!第八百二十六章 解围成皋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渡淮水第四百六十章 舆论导向第三百二十八章 人杰荟萃第二百五十三章 胜利在望第二百六十三章 巡视地形第五百一十二章 君臣私聊第一千一十二章 荆门山要塞第三百二十八章 人杰荟萃第三百七十章 未完成的诺言第九百八十五章 一蓑烟雨任平生第二百八十三章 少女朦胧总是诗第三百六十六章 失利的阴影第七百一十六章 与唐交锋第九百五十四章 军医队的作用第三百五十三章 燕云堡第一千一十八章 杀猪菜第三十七章 斥候营第五百四十二章 固步自封第一百七十四章 断后搏杀第七百三十二章 夜潜瓮城第九百零二章 一夜春风来第一百五十九章 上兵伐谋第八百五十九章 御驾亲临城下第七百六十二章 梁国困局第五百三十五章 暴露受伤第九百六十八章 捷报入宫第二百四十五章 愿得一人心第六百六十四章 家眷到来欠更补章说明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江淮军的担忧第九百七十五章 朝会议政第六百八十四章 破局第七百一十五章 进军扶风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朝议(上)第四百六十二章 沉重打击第三百零三章 完璧归罗第二百五十二章 调兵有策第七百三十六章 推卸责任第五百九十三章 难舍难分第三百五十四章 初创十八骑第两百零八章 行刺事件第八百六十六章 攻晋阳第五百二十七章 相亲相爱一家人第三百零六章 暗香浮动第三百五十六章 二十四军势如虹第七百零四章 佳丽齐聚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淮南局势第五百五十四章 胜局已定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年之约第八百八十六章 落寞的铁娘子第九百六十六章 劝诱部落首领第二百零六章 小事化大第四百四十三章 大器晚成第四百四十四章 铁勒盟会第五百七十八章 被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