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七章 唐国朝局

晋阳城下,三面围城,大华将士开始着大规模的攻击。

弩机、长弓朝着朝着城头猛泻过去,如黑云一般,遮蔽了苍穹,然后入雨点一般落在城头和城内。

除了城头的士卒有人躲闪不及时,被乱箭射中,倒兵一些人外,还有城内正在运送武器、抬伤员的辅助士兵,也被这种无差别的箭雨覆盖而下,死伤惨重,嚎叫不断。

大华财力雄厚,箭矢很多,所以不断猛射,给城内试压,由于强弩的射程远,笼罩范围在已经从城门内侧,继续向晋阳城内扩了百米;来延迟唐军的上前的速度的及时性,增加他们的伤亡。

咻咻咻!

箭矢乱飞,迫使唐朝的君臣都远撤这批区域,回到了宫廷内,不敢在前线逗留了。

李渊心事重重,太子生死不知,三子玄霸在外面似乎寻找机会刺杀罗昭云,四子李元吉又不成气候,目光短浅,如今他只能靠二子李世民作为继承候选人。

虽然他还没有年迈,但是失去继承人,那么下面的官员和百姓就看不到未来,没有人会死心塌地再跟随下去。

不过,目前李渊不着急立诏改太子人选,毕竟李建成死亡信息没有传回来,目前又是晋阳生死存亡时候,不宜朝堂太多变动,毕竟太子派系的官员也在,忽然立二子为太子,秦王一系的官员自然水涨船高,压制原太子一方的人,就会失去平衡,对目前局势会造成更大破坏。

李渊城府非常深,而且有些多虑多疑的性格,做事以稳重为主,暂时不想这些闹心事,专心听取大臣们解围的策略。

这时候,李世民前来宫廷求见,关键时候,要参与到军机大事中来。

“宣秦王进殿!”

少顷,李世民缠着绷带,脸色憔悴地走入大殿,如果光从外表上看,秦王的伤势不轻,似乎经过了浴血奋战,九死一生般回到晋阳。

事实上,李世民、尉迟敬德当时突围时候,虽然经过一番厮杀和强突,但是他受到的伤害,并没有这么严重,甚至连几分之一都没有。

臂膀上的伤,是他后来自己用箭头插了一下,然后又故意把扮相弄惨一些,逃回到了晋阳城内。那一夜,当李渊看到二儿子伤势惨重归来,就知道太谷城失守了,受到一定的冲击。

李世民痛哭流涕地喊出皇兄被围困,生死不知,自己冒死相救,却没有成功,最后惨烈杀出一条血路回归,声泪俱下,感人肺腑,荡气回肠,倒是感染了宫廷不少大臣。

“世民,你的伤势还重,不必过来操心了,安心养伤,日后还有大作为的时候。”李渊安慰这说。

李世民道:“父王,华朝大军兵临城下,在不断攻城,厮杀声四面八方围住了城墙,孩儿无法安心在家,请求参与到防御事中来,哪怕不亲自出战,能出谋划策也是好的。”

窦威比较偏秦王这一方,在旁插言道:“秦王尽忠之心可嘉,陛下,可准许秦王参与进来,比较秦王有诸多带兵打仗的经验,又在太谷城与华朝军队鏖战多日,提出了坚壁清野的战略,功劳还是颇大的!”

李渊点点头,倒是也没有什么拒绝的念头,毕竟暂时身边就这么一个能有出息的儿子了,关键时候,还是要上阵父子兵,最为信任之人。

“可以!”李渊随口答应下来。

李世民询问:“父王,不知道突厥和刘武周那边,是否已经答应出兵了?”

“派去突厥的时节已经回来,那边始毕可汗的意思,让我唐国改旗帜以示突厥,自称儿皇帝,以突厥为尊,这样突厥就会派兵自五原郡入,走朔方郡,直接进攻长安城的北大门,逼迫罗昭云带兵回救,这样晋阳之围自然就解了,而且刘武周也会从马邑郡出发,过雁门,来到太原街的后方,作为支援。”

“儿皇帝!”李世民脸色阴沉,冷哼一声,对突厥的咄咄逼人有些气愤:“突厥人未免欺人太甚,这是要打我们李唐的脸,让我唐国颜面往哪里搁?”

“秦王殿下,目前形势如此,并没有太好的办法。”

“那也太过分了。李世民还是有些愤怒。”

李渊摇头道:“突厥人风俗劣化,愚昧落后,礼仪近乎于无,跟他们讲情面,讲道义,讲彼此给台阶,都是空谈,他们只看利益,还有实力。中原有实力,他们就冒充乖孙子,中原混战,他们就当起大爷,这没有什么,跟他们讲究利益就行了,不就是一时低头吗,没关系,只要引得始毕可汗,再次引兵杀入朔方、延安、上郡一带,罗昭云必然要回防撤军,否则长安难保,唐国自然就保住了。”

李世民被他父亲这样一番劝说,倒是也平和下来,冷静不少,又问道:“那他们打算何时出兵?”

李渊叹道:“最早明年二月开春后,所以,这个秋尾和寒冬,晋阳城一定要守住,明年我唐国的转机就来了。”

“父王,儿臣伤势好转了一些,请求担任军中职务,负责一城门的指挥责任。”

“等你伤再好一好吧。”

李世民退而求其次道:“那可以派儿臣身边大将尉迟敬德,担任一城门的守城职责,他武艺超群,忠肝义胆,很有带兵才能,此关头不可闲置将才。”

李渊大有深意地看了李世民一眼,微微点头道:“那好吧,尉迟敬德可以去守护东城门吧。”

世界杯!世界杯!

第九百八十七章 科举新制第五百四十一章 冲锋攻阵第一百六十七章 谋算第一百零三章 小郡主第四十七章 男儿胆气第九百六十章 秦琼生猛第九百一十五章 紫嫣到来第六百七十章 西北军的强势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攻清流城第三百三十四章 意外之乱第九百二十七章 唐国降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来自江淮的战报第六十六章 美人帐下犹歌舞第八百四十七章 两军会师第四百三十二章 锲而不舍第三百七十七章 二次伐辽东第九百二十五章 不留后患第八百三十六章 岌岌可危第六百八十二章 反与不反的争论第六百七十六章 唐王政权第八百五十一章 鏖战太谷城关第一千零三十章 君臣同力第三百七十五章 行刺第一千零五十章 亲征江淮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大华时代周刊第七十七章 算计未成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战不停第五百九十一章 撮合第一千零六章 老成谋国第五百八十九章 皇后献策第四百五十四章 擦身子第八百一十三章 围困东都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会师请罪第九百七十五章 朝会议政第九百八十三章 归州大营第九百九十章 党争之兆第八百五十二章 坚壁清野第八百五十六章 绝户计的实施第六百一十三章 议出兵第一百零一章 重阳之日第七百二十八章 芳心乱第四百六十七章 西京相聚第五百零三章 相顾无言泪千行第一百一十七章 岁尾第九百二十一章 大势已去第四百二十六章 惺惺相惜第九百二十四章 金蝉脱壳第四十章 虽远必诛第八百四十九章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第四百九十章 天下勤王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撤离第四百六十九章 剑术契合第三百八十七章 疲敌之计第三百一十七章 谋而后动第六百六十三章 设枢密机构第九百三十八章 突厥谷蠡王第九百六十七章 人心惶恐第二百一十一章 公主驾到第七十四章 知辱而后勇第五百九十一章 撮合第四百八十一章 祖孙密谈第九百四十章 骑兵阵法第三百一十八章 岁岁年年人不同第四十三章 任斥候火长第三十七章 斥候营第一百四十三章 千钧一发第七百四十九章 铁马铿锵对华来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年之约第九百零九章 胸有成竹第六百八十六章 毒计第三百九十四章 血战平壤城第六百六十一章 曹族依附第二百一十四章 迁都之论第五百六十四章 驱狼逐虎第五十五章 突厥上钩第六百九十二章 江都宫变第六百零九章 再聚首第六百二十一章 各自进军第一百二十章 又是一年辞旧岁第三百零九章 一波又起第二百六十一章 一战告捷第六百三十章 西秦谋划第九百五十六章 僵持阶段第七百五十七章 烽火连天第一百零三章 小郡主第一千零三章 任用钦差大臣第八百四十九章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第五百章 板荡识城臣第九百九十章 党争之兆第一百一十七章 岁尾第四百五十九章 尽信书不如无书第五百三十四章 火锅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工业曙光第七百三十八章 元气大伤第二百九十二章 挑起比武第五十六章 苦战坚守第八十四章 那一抹低羞的风情第三百四十三章 是与非第二百二十七章 相见欢第五百四十五章 重炮逞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