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一章 大势已去

“杀啊!”铁骑如洪流,迅猛冲入了城门内,骑兵开路,长枪挺刺,依靠着惯性,迎挡的唐军还没等出手,就被骑兵连冲带撞,还有长枪的刺击,死于非命。

除了长枪骑兵队外,后面都是陌刀骑兵,挥舞着长刀,见人就砍,杀气凛冽。

城门内外的唐军,抵挡不住,开始溃败。

不论是体能,士气,个人的勇猛,设备的精良等,守城唐军都不如对方,刚一交锋就开始溃败。

唐军士卒坚守这么多天,早已经筋疲力尽,成为了疲军,士气低沉,对晋阳已经没有了什么感情,家国情缘之类的,完全是一种机械的服从,已经变得麻木。

当城门被炸开的一瞬间,所有唐军士卒,就仿佛悬在空中的大石落地,已经没有了抵挡之心。

一切都终于要结束了。

不用为这座死城,无休止地守下去。

大华骑兵灌入城内之后,开始向几条主要街道冲杀,轰隆隆的铁骑声音,在城内接踵响起,城内的建筑都跟着颤动起来,火把晃动,照的通明。

途中也会遇到唐军阻击,展开巷战,厮杀惨烈。

宫城内。

李渊与裴寂、李神通、李二等人碰面,亲信的文武大臣,聚集在大殿内,气氛凝重。

“大华军队今晚突然袭城,晋阳城内似乎也有反贼策应,形势岌岌可危,诸位卿家,你们觉得当如何自保。”

“陛下,事到如今,只能坚守到底了,调动各营区的士兵,还有宫城禁军,立即去阻挡,把城内的叛军镇压,防守住敌军的侵入,一旦到了天亮,敌军自然会退去。”

李渊摇头,叹息道:“即便如此,晋阳城也收不了多少日子了,粮草告急,兵员断缺,城内饿死的百姓太多了,秩序混乱,开春之后,有的家里已经开始闹瘟疫了,照这样下去,晋阳迟早会保不住的。”

“陛下切不可动摇,只要再守住一个月,突厥袭击长安城的消息就能传来,如果得手,大华受到重创,城外的军队自然会退走,我们晋阳也就得救了。”李神通劝解。

“也罢,就再等等,如果突厥袭击失败,那么我们晋阳,再从长计议,到时候是降还是殉国,再决定吧......”李渊的话还未等说完,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有侍卫长带着一名斥候慌张地赶到殿门外。

“陛下,有紧急军情来报!”

“进殿见朕!”

“喏!”侍卫长得到许可,拉着一身狼狈的斥候进了勤政殿。

斥候气喘吁吁,刚进殿内,立即跪地道:“不好了,陛下,不好了,西城门,已经被攻破了,请陛下定夺。”

“西城门失守了......”李渊脸色大变,嘴唇颤抖,连带着胡须都跟着抖动起来。

“失守了!”殿内几位文臣武将,也都惊呼起来,眼神中充满了紧张和恐惧。

所有人都意识到一点,李唐真的大势已去了。

晋阳城是他们坚守的最后堡垒,也是最后的屏障,一旦失守,早已没有退路,等待他们的,要么是屠城待戮,要么是伏地投降。

“陛下,我带兵去阻截,一定把入城的敌军给歼灭,重新夺回城门的控制权!”李孝恭站出来,临危请命。

“臣将也去!”左卫将军陈演寿抱拳行礼。

李渊已经顾不上其它,点头道:“去吧,调动人马,不惜一切代价,夺回城门。”

“遵命!”李孝恭、陈演寿快步出宫。

接下来,李渊命右武卫将军邴商,带武卫府禁军坚守宫城门。

其余人等在殿内守候,随时根据军情,来讨论对策。

做了一些临危安排之后,李渊带着李二来到了后庭偏殿,说道:“世民,这一次恐怕晋阳难保了,为父已经有所预感,李唐气数尽了,如今玄霸已亡,你长兄建成也已经被俘,生死不知,秀宁也是早就没了音讯,怕是也凶多吉少,为父膝下只剩下你了,立即趁乱突围,冲出城外,然后出了雁门关,投奔突厥去吧。”

“父皇,儿臣不走,国难当头,儿臣绝非贪生怕死之辈,岂能临阵脱逃,苟活于世?”李二也是有胆气之人,自然不肯就这样放下父亲和族人,就这样逃走。

“休得逞强!这都什么时候了,还逞甚个英雄!”李渊喝斥了一句,郑重其事道:“让你突围,是保留李家血脉,给李家一个希望,在关外之地,以你的能力,只要聚集一批人马,迅速就能组建家园,成一方枭雄,始终成为大华之患,只要你在外安好,哪怕为父投降成了阶下囚,哪怕你长兄被擒下狱,也还是有活命的机会,有谈判的筹码,如果你跟着受擒赴死,我们李家就真的完了。”

李世民听到这些话,隐隐明白了父亲的深意,可谓用心良苦,这也是一种牵制大华的办法,让大华无法立即斩杀李氏族人,同样会利用他的家人来谈判,威胁出关的自己,这样一来,反而有希望能够保住他们性命,不会毫无用处。

想想窦建德、王世充、李密、宇文化及等人,已经全部被除掉,昔日那些争天下的枭雄,最后都身首异处,这往往是乱世中,竞争对手的必然下场,李渊既然做过皇帝,再称臣的话,同样随时都有被灭族之祸。

“好,儿臣突围!”李世民犹豫过后,想到了其中关键,决定要突围去关外,到时候拉起一支队伍,建立一个城郭,发展势力,凭自己的能力,相信过不了几年,利用突厥的兵力帮助,就能够再次南下,有了与大华为敌的资本!

第一千零三章 任用钦差大臣第七百六十八章 心有余力不足第七百三十三章 神兵天降第四百七十一章 谶语第二百一十九章 建都诏书第七百九十六章 浴中四美第九百二十八章 接受降表第一百三十一章 自投罗网第三百九十章 围城平壤第一千二十一章 引导舆论第四百二十七章 怀璧其罪第八章 父子间的秘密第八百一十六章 负隅顽抗第八百零一章 上兵伐谋第八百七十四章 斩玄霸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纨绔枉法第四百四十章 阵前搦战第六百一十八章 夺城第八百二十五章 气吞山河出函谷第九百七十九章 参知政事第一百四十二章 岌岌可危第四百一十一章 不容乐观第六百七十九章 西北文教第三百八十七章 疲敌之计第八十五章 画舫听琴第八百二十章 李唐谋划第八百二十七章 徐世绩归降第二百五十五章 太子归西第九百八十七章 科举新制第八百八十七章 年关新气象第八百三十五章 一代枭雄陨第四百二十二章 义军遍地第十二章 厮杀第九百九十章 党争之兆第一百五十章 祭天之典集结号(重要通知)第一百零四章 开幕了第七百八十七章 睡错了床第七百零一章 皇后人选第九百八十六章 表明心迹第六百三十五章 恩威并重第三百一十六章 考虑细微第七百六十章 以假乱真第八百四十三章 巨鹿之战第六百三十二章 拨乱反正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义愤填膺第八百零七章 攻宜阳第五百四十九章 定策破军第六百三十七章 图谋陇右第七百七十二章 夜夺长安城第二百九十八章 小别胜新婚第四章 既来之则安之第六百零二章 抵达西海郡第九百二十二章 秦王突围第三百九十七章 杨玄感起兵第一百三十八章 仁寿宫变 中第一百三十章 护行出发第六百六十五章 出征吐蕃第九百六十章 秦琼生猛第三百九十五章 惊变第八十七章 曲词之难第七百五十一章 大军压境第四百五十九章 尽信书不如无书第二百二十三章 兴,百姓苦第八百六十二章 生擒唐太子第一百二十二章 蒲山公第七百二十九章 另类奇谋第七百零六章 交锋难免第五百六十九章 军令状第七十三章 差距明显第七百九十九章 郑国举措第九百四十四章 幸不辱命第九百一十五章 紫嫣到来第二百六十一章 一战告捷第五百二十四章 罗府添丁第四百八十四章 不战而胜第一百零八章 落幕第七百八十二章 册封百官第八百九十四章 重用寒门臣子第七百零九章 唐军窘境第七百七十四章 盘踞关中第四百九十一章 外族之祸第四百四十章 阵前搦战第七百一十三章 陇关到手第七百七十九章 安抚后宫第一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六百六十七章 铁马冰河入梦来第七百三十四章 替罪羊第二百七十五章 金蝉脱壳第五百七十三章 初次交锋第三百九十三章 值得拉拢第七十九章 罗家老爷子第六百九十二章 江都宫变第七百二十六章 回京诉苦第七百三十七章 童山大战第二百八十二章 谈婚事第七百零三章 北返第八十四章 那一抹低羞的风情第四百一十九章 英雄末路第八百零一章 上兵伐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