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一章 坦诚交流

罗昭云经过跟李秀宁聊一些事,心中有了定数,站起身要离开,临行前道:“李姑娘,我们相识在十多年前,那时候你还不足十岁,一晃这过多年过去,若不是因为天下大乱,彼此争夺社稷,朕觉得,或许与李家,还能成为不错的朋友。”

他顿了顿,怅然道:“对于你两位兄长的死,朕也没有办法,虽不是我亲手伤害,但也是我的亲信将领,至于你,软禁到此结束,或些日子,等你父亲、兄长到了京城,就可以放你出宫,跟他们团聚了。”

李秀宁闻言一愣,露出一些不解之色,犹豫道:“陛下,打算放了我?”

罗昭云微微一笑道:“留你在宫内软禁,也是为了不让你泄露这里的秘密,如今李唐覆灭,软禁你还没有用处了,是该出去跟家人团聚了,皇图霸业,终究一场梦,能够坚持到最后的,终究是少数。”

李秀宁得知自己可以离开皇宫了,先是一喜,但转即心情有些复杂,毕竟出去之后,恐怕入宫就难了,跟罗昭云可能没什么机会再相见了。

回想当初的相见,一个八九岁,一个十五六岁,那时候小妮子还没怎么将罗昭云放在眼内,毕竟他年纪不大,论官爵和家世,跟她李家是没得比的。

等她逐渐长大,豆蔻年华,尽管听到一些罗昭云的事迹,但是也很难相见,后来她跟随父亲去了晋阳,怀春的年纪,认识了柴绍,花前月下,对罗昭云的印象就越来越淡了。

直到李唐与西北军的冲突,越来越直接,她才真正把罗昭云放在正面的敌对方去看待,那时候,李秀宁才意识到,罗昭云的勇猛与才能,最大地威胁了李唐,那时候,李秀宁开始派人搜罗他的消息和身世等等,试图研究出他的破绽和致命缺点。

可惜,越研究越让她怀疑,这个少年从边陲入伍发迹,一路走来,几乎一路强势成长,如同人生开挂了一样。

后来,柴绍见她整日关注罗昭云的过去信息和诗集等,心生妒意,倒是好几次跟她闹别扭,出言诋毁罗昭云,甚至把他一些资料都给烧掉了,不准她看那些浪漫没用的诗文。

这些事情,逐一闪过脑海,李秀宁此时的心境,的确有些复杂。

“秀宁明白,虽然有些难过,但是,对你的恨意,并不多,如果战败的是你,或许李家人,还做不到这一点,能够放过你。”李秀宁说的直接,也是心里话,易地而处,倘若李唐胜了,罗昭云哪怕投降了,也不会有好下场,主要是因为他的传奇色彩,能力突出,实在让统治者放心不下,必须除掉后患。

历史上,王世充、窦建德、李密等,哪怕投降了,但是最后没有人能够活命。

秦王李世民玄武门之变那天,也没有放过亲兄弟和他们的家人,把李建成、李元吉的骨肉孩子,也就是他的侄子们,全部杀掉,以绝后患。

皇家无情,但凡与皇权有瓜葛,都是冷酷铁血的!

罗昭云今日能够打算网开一面,不管真心假意,至少表露出这种善意来,让李秀宁心怀感激之情。

当然,李秀宁是真心希望他能放过李家族人,不要赶尽杀绝。

其实在罗昭云的心中,只要武功高强的李玄霸,光环加身的秦王李世民,他们不在世了,罗昭云对李阀已经没有多少忌惮了,其它人无法构成大威胁。

那李渊已到了五十知天命的年纪,李唐覆亡,霸业破灭,雄心壮志快被磨光,回京后在被半软禁起来,还能有多大作为?

至于李建成、李元吉,一个才能相对平庸,一个根本就不成才,所以,他才会这样放过性命,博取仁厚之名。

只要宽待了李唐,这对于难免的萧梁、杜伏威等势力,都是一种威慑和引导。

“你能明白就好,接下来,不会困你出此门了,宫苑一些可去范围,你可以走一走,散散心,临行前,朕与皇后,会给你送行的。”

“谢陛下!”李秀宁眸光闪亮,看着罗昭云,带着几分敬意和感激。

罗昭云淡淡一笑,转身走出了宫苑,不便多逗留了。

李秀宁送到殿门口,看着那伟岸的身影离开,有些迷茫和萧索。

她在这里住了一年多,渐渐有些熟悉,虽然无聊,却也能够安静下来。

外面的世界,已经趋于稳定,她铁娘子的手腕和才能,没有施展之地,要归于平凡的生活了。

“父亲、长兄、四弟,都还活着,这也是不幸中的万幸,希望能够从此平安地活下去。”李秀宁心中其实还有一层担忧,生怕陛下秋后算账,等天下稳定下来后,留着这些投降的诸侯没用了,再下黑手。所以,李秀宁也在考虑,如何能够一直保住自己的家人。

第四百三十七章 欲语泪先流第五百七十六章 代海寺之围第八百四十四章 大溃败第七百五十六章 血腥鏖战第三百七十八章 有备而来第一千零五十章 亲征江淮第二百六十九章 连环阵第一百五十八章 阵前搦战第八百七十二章 困兽厮斗第五百七十六章 代海寺之围第九百六十九章 班师回朝第五百八十三章 美人计第四百六十七章 西京相聚第六百零三章 走马上任第四百零五章 丛林围杀第八十八章 人比黄花瘦第四百七十八章 裴氏父子第五百六十三章 背后诽议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运河第一百五十七章 练兵第七百三十二章 夜潜瓮城第七百八十八章 难得糊涂第八百零四章 参议军事第九百九十五章 围城用计第六百四十三章 忽悠第四百四十章 阵前搦战第八百三十四章 一决雌雄(下)第四百六十七章 西京相聚第二百三十八章 酒楼切磋第七百一十六章 与唐交锋第四百六十章 舆论导向第六百七十二章 吐蕃议和第九百九十七章 惬意时光第九百章 布杀局第九百四十章 骑兵阵法第五百九十六章 惦记粮仓第九百六十五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七百零八章 断其粮草第九百一十一章 食物与肉第二十五章 卖粮车队第八百九十九章 谈经济第二百八十七章 过祁连雪山第八百六十章 城破与追杀第一百三十三章 未雨绸缪第八百八十三章 驾驭群臣第九百九十一章 华律新法第七百六十三章 壮士出川第七百九十一章 大华学刊第五百五十二章 一场血战第五百九十四章 三妻典故第一百二十一章 越王寿辰第一百五十五章 出征北伐第六百零四章 立足西北第八百三十章 定计第五百零一章 坚守孤城第五百四十六章 军心凝聚第六百三十四章 软硬兼施第三百五十三章 燕云堡第九十七章 相言甚欢第七百一十三章 陇关到手第九百五十章 主力初交锋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伏击得手第四百八十章 惊人言论第七百六十九章 人心与军心第五百八十四章 徐徐图之第三百六十五 举步维艰第八百六十五章 奇谋狠计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重振军心第八十五章 画舫听琴第五百零二章 突厥撤兵第四百零九章 尴尬相处第二百五十三章 胜利在望第九百四十二章 王牌对王牌第二百五十九章 踏西行第四百六十九章 剑术契合第四百五十七章 回中原第三百八十六章 面圣第八百三十七章 王世充乞降第七百七十二章 夜夺长安城第五百七十章 势成骑虎第六百三十三章 西北七豪族第五百七十五章 宿命之战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心谋算第一千零二章 胥吏的扩用第四百一十四章 兵败垂成第五十二章 热血疆场第四百二十五章 补天阁传人第二百八十四章 围猎布局第四十三章 任斥候火长第七百九十八章 先破朱阳城第四百六十二章 沉重打击第三百七十五章 行刺第二百七十四章 斗嘴冤家第四百四十二章 声东击西第五百二十四章 罗府添丁第六百三十章 西秦谋划第二百六十七章 惊险一场第三百六十一章 血染辽水第一百二十三章 红拂侍女第九百七十三章 道出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