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六章 祭旗出征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春季多雨,昨晚后半夜,有雨水骤降,雨打杨柳叶,湖里初荷绽放,露出尖尖角。

清晨,长安城各里坊门、城门开启的非常早,在五更天就打开,便于城内百姓出城,去观摩陛下出征点兵的场面。

各坊里正小吏昨日已经做了通知,号召百姓出城送军,陛下御驾亲征乃军国大事,会影响到长安城的稳定,大华的安慰,所以,不得不重视。

到了卯时,城外临时搭建的演兵校场上,已经三军在集结,锵锵锵一阵响动,气势雄浑。

放眼望去,不论是骑兵,还是步兵,皆盔甲铮亮,铁甲铮铮,枪锋如林,寒光闪烁。

列队时候的步伐和兵器,仿佛颗颗重木,撞击着地面,甲胄铿锵,声势浩大无比。

这个校场无法容纳八万兵马同时出现,所以,只挑选了两万精锐,过来展示,接受检阅,把最强的军容和气势,展现给长安城的百姓和番邦使节、商旅等。

校场的正北面,提前筑起了一座高五丈、长宽各约十丈的巨大点将台,一根根巨大的圆木为柱撑起台面,在点将台上,龙旗飞舞,旌旗飘扬。

在点将台左右两侧,呈弧形矗立着两排有一米多高地牛皮鼓,敲动起来,咚咚咚声音震天彻地。

正前方树立着数十个木桩,绑着无数的牛祟,专做祭旗之用,牛头用于祭天。

耕牛虽然价值很大,平时收到保护,但是与出征祭天的仪式起来,就显得微不足道了,牵扯到国战,太过重要,所以宰杀几十头牛还是不在话下。

时辰即将来到,外面的围观群众已经突破了十万人,远远观望,人山人海。

罗昭云在群臣和武将的簇拥下,登临点将台,不论是三军将士,还是外围百姓,全都呼啦啦跪下,叩见陛下。

“吉时已到,请陛下训示!”礼部尚书向大华皇帝禀告。

罗昭云点点头,神色肃穆,迈前几步,站在点将台前沿,身穿黄金甲,披着绣着五爪金龙的金色披风,威风凛凛。

“将士们,此次突厥入侵,直奔长安,来势汹汹,事关我大华生死存亡,百姓安危,朕决定御驾亲征,北上抗击突厥,保卫家国!”罗昭云开场做动员。

“陛下万岁!陛下万岁!”将士与百姓高呼起来。

罗昭云等了须臾,伸手虚按,继续朗声道:“突厥乃是匈奴后裔,自古以来窥视中原,入侵不断,拔城掠地,烧杀抢夺,中原的分崩离析,与突厥人不无关系,今朝尔等将士,跟随朕出征,定要挫败突厥锐气,扬我大华雄风,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喝饮突厥血,犯我大华者,虽远必诛!”

“虽远必诛!虽远必诛——”

两万精锐士兵,以及外围十万民众,汇聚成一片无边无际的海洋,个个都是脸膛通红,手中刀枪高高举起,或是握拳挥手,齐齐呐喊起来。

那浓厚的阳刚血气,瞬间就凝聚一股强烈的力量场,席卷整个方圆几里空间,战意凛然。

罗昭云的一番话,热血激昂,开场白点燃了现场气氛,把众人的情绪都调动起来。

此时,罗昭云朝着来护儿微一点头,后者会意,大步上前,一身甲胄,老而弥坚,半白胡须显得苍凉悲壮,他大眼四方一扫,大声喝道:“誓破突厥,护我大华,将士听令,击鼓,祭旗——”

“击鼓,祭旗——”

号令被传令官一个个传开,自北向南,唱响的声音络绎不绝。

“咚——咚——”

沉闷而又巨大的鼓声,再次响彻起来,惊天动地。

“祭旗,斩牛首!”

五十名壮士手持厚陌刀,看准那祭台上绑着的牛祟牲口,手起剑落,动作整齐地就像一片凛冽的寒光,五十头牲畜的牛头便被同时砍落,血迹洒满校场,洒在旌旗上面,完成了血祭。

这就是古代出征点将,激发男儿血性,远赴边塞,保家卫国,很可能马革裹尸,葬身沙场,却无怨无悔。

祭旗的程序走完,来护儿请示陛下之后,开始下令大军开拔,出征北上。

战鼓继续擂动,号角吹起,沉重响亮,敲击交响在所有人的心头。

裴仁基、裴元庆父子,是这次先锋军的指挥将,首当其冲,翻身跃上马背,手中长枪猛地向前挥舞:“儿郎们,出发——”

马蹄声响起,五千铁骑率先出动,声威浩荡。

罗昭云目光看了在队伍后方,后宫的女眷方位,微微点头,然后收起柔情,披甲下了点将台,登上自己的御驾白马,在御林军的护卫下,随军出发。

这些士兵中,不少是关中人,也有长安城内的兵户子弟,他们的亲人都在送行,热泪盈眶,充满了担忧。

长孙皇后、萧依依、薛志箐等皇后、嫔妃们,聚在一起,也都期盼着,陛下能够大破突厥,早日凯旋归来。

大军离开长安城外,一路想着西北进发,高高的旌旗,迎风飘展,队伍一字排开,很快在数里外,与另外六万大军衔接,向北推进。

大华与突厥之战,即将拉开大幕了。

第九十八章 阁楼小酌第五百七十八章 被擒第六百一十七章 接连拔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谋划第六百八十九章 霸王暴毙第四百二十九章 半路截杀第五百一十二章 君臣私聊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一波三折第七百零五章 意外重逢第八百一十九章 虎牢在手第五百三十九章 办学院第二百七十二章 末路选择第五百四十九章 定策破军第六百一十六章 策反第五百二十八章 盘算账目第六百五十八章 西凉灭第八百七十七章 寒风凛冽回长安第四十五章 狭路相逢第六百二十八章 祸从口出第七百六十二章 梁国困局第八百八十九章 采女之选第五百五十二章 一场血战第四百零五章 丛林围杀第七百一十三章 陇关到手第七百九十九章 郑国举措第八百四十一章 后宫秘事第六百一十章 合作新项目第三百零二章 游坊市第一百零四章 开幕了第九百六十一章 半路杀出程咬金第五百八十五章 密谋第一千零五十章 亲征江淮第七百四十二章 巨大压力第二百八十六章 托孤之意第七百二十二章 各揣算计第六十章 犒赏三军第三百二十三章 空箭射灯烛第八百九十三章 复杂的心态第五百七十二章 心理暗示第六十八章 吟诗一首第一百四十四章 平叛第六百二十五章 振奋士气第二百八十四章 围猎布局第四百八十七章 杀戮第一百五十八章 阵前搦战第八百二十章 李唐谋划第四百六十四章 心软了第六十六章 美人帐下犹歌舞第六百五十五章 打西凉第八百六十七章 唐国朝局第二百九十六章 班师回京第六百四十四章 圣女吃货第四百七十四章 情丝苦第三百章 欢喜冤家第一百六十七章 谋算第三百八十四章 盛名之下无虚士第四百零二章 从容而退第三百七十章 未完成的诺言第六百四十四章 圣女吃货第四百三十八章 瓦岗豪杰第九十一章 拜临长孙府第九百一十一章 食物与肉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大军渡过河第六十二章 长安行第三百九十七章 杨玄感起兵第二百七十三章 协议生效第五百八十三章 美人计第九百八十八章 朝堂利益之争第八百六十章 城破与追杀第二百四十章 龙争虎斗第五百二十一章 奇妙符号第九百八十五章 一蓑烟雨任平生第七百零九章 唐军窘境第四百四十九章 意气相投第六百二十七章 唾手而得湟水城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鏖战第六百九十九章 有朋自远方来第九百二十八章 接受降表第五百八十六章 西北皆反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突来骤变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新型织布机第七十一章 十招之约第五十一章 唯有战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秦出兵第七百四十一章 公主被俘第七百四十七章 君臣合谋第六百三十三章 西北七豪族第九百七十八章 晋安侯第六百零六章 退位让贤第二百五十三章 胜利在望第二百二十八章 郎情妾意第八百七十七章 寒风凛冽回长安第七十一章 十招之约第三十八章 传授经验第七百四十五章 另有重任第一百八十四章 弃城投降第四百零九章 尴尬相处第五百八十章 投奔幽州第九百一十四章 实干兴邦第五百六十七章 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