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八章 大战前夕的平静

翌日,昨夜大捷的消息传开在军中,全军上下,都已经知晓了这件事,毕竟深夜中与大营相隔数里外的厮杀声,还是能够被许多士卒听到,睡觉轻的都起床拿起了武器,差点以为敌军袭击到大营外了。

“听说了,昨夜突厥派了骑兵想要偷袭我军主力大营,但是遭遇了伏击,损兵折将,死了不少人。”一名小卒排队去吃打饭的时候,跟着前后的人嘀咕着。

“当然听说了,大捷消息已经传开,好像斩了不少人,足有上万。”另一个士卒回应着。

“不止上万,最少有两三万,突厥不能只派一万人前来偷袭吧,想不到咱们刚到,就接连有两次大捷了,都说突厥人凶残彪悍,但是这都折损好几万人了,也不经打啊!”

一位年纪稍大一些,三十出头的老兵转过头,轻笑着:“那是我们大华军队精悍,陛下英明神武,能够料到敌军会来偷袭,及时设伏,才让突厥人屡次吃亏,只要跟着陛下出征,肯定能够战胜突厥人,哪怕他们看似比我们人多,但是几次大捷下来,估计突厥人也会削减下来,不一定还活多少人了。”

“哈哈,那是,我们定能大破突厥!”前后的士卒都跟着兴奋起来。

这样一幕在军营各处上演,士气顿时大振。出征前一些招募的新兵还对突厥人有些心理畏惧,但随着两场大捷的消息,振奋人心,激发了胆气。

此刻,一位校尉走过来,宣布了昨夜的战报。

“将士们,昨夜突厥骑兵来了两万人马,想要偷袭我军主力大营,一旦我军受袭,突厥后面就会有更多的骑兵接应,袭击过来,到那时,我军没有阵势,空有营盘,很可能会被骑兵冲垮。但是,陛下英明,早已料敌先机,布下重重伏兵,这才有了这次反袭伏击,薛万仞将军亲自带兵追杀十里,突厥不足五千人逃走,损兵折将!”

在合理夸大的基础上,把来兵一万换成了两万,逃走五千,那么士兵自己一算,斩敌就成了一万五千人了,这样为的是激励新兵营的士气。

校尉继续道:“另外,根据可靠消息,晋阳破城之后,李唐覆亡,侯君集将军,率兵五万,从河东之地,过黄河渡口,正增援而来,只要我们坚持住,挡住突厥大军,等侯君集带着精兵抵达,击败突厥很容易了。”

果不其然,听到校尉这些话,全都高呼起来,热血激昂,充满了斗志和自信。

但一些老兵经验丰富,却不想新兵那样乐观,因为他们心中清楚,突厥人虽然在先锋作战,偷袭作战上失利了,但是后面的突厥大军至少还有二十万骑兵,这可不是小数目,很快就要交锋了,大华目前得到战马补给,骑兵勉强凑够了五万,还有六七万步兵,要跟突厥人大战,风险还很大。

虽说侯君集带兵前来增援,但是从河东之地,要跨过黄河,来到三川之地,相隔一千多里,以目前行军速度,至少半个月才能抵达,哪怕他十天前就出发了,到现在,至少还得五日。

能否撑住五日,才是关键,以步兵对阵骑兵,本就是劣势,需要血肉之躯来做钢铁长城,这就要许多条生命来填了。

很快,斥候送来消息,突厥大军因为昨夜偷袭失利,暂时休整一天,并没有急着出兵赶路,而是打算休息一下,恢复体力,避免冒进贪功,要稳扎稳打了。

“突厥要放缓脚步,先休整队伍,然后再发起猛攻了。”罗昭云蹙起眉头,野蛮人要冷静下来,谋而后动,又会增加一些威胁。

“我军也不要浮躁,今日继续练兵,演练阵法,熟能生巧,明日好实战检验!”

几位将军抱拳,听了圣喻之后,出迎操练兵法和士卒了。

每个方阵有上千人,大多手持长兵,迈着同样的步子喊着沉厚的号子,有如一座正在移动的山,阵型整齐,凝聚出无坚不催的气势,向前走推进。

令人感受到一股浓烈的阳刚之气,蒸腾散发,这就是军人的体魄和军魂气势凝结。

“吼!吼吼!”

长矛、长枪,锋刃闪亮,寒气森森,一会当胸举平,一会成角度斜指半空,变幻着方位和阵型,专门对抗骑兵。

在边缘一个角落,有着两个重兵方阵,所有甲士都是厚重的明光铠,这种铠甲很烧钱,无法大规模推广使用,但是,骑兵和步兵方阵,都被打造一些,选拔精锐武士来使用。

他们的长枪更像是钩镰枪,既能够刺击,也能够钩杀马腿,这是罗昭云从水浒传上看到的,徐宁教使钩镰枪,宋江大破连环马,这给罗昭云一个启迪,他既发明了钩镰枪,又打算跟突厥作战中,使用连环马。

因为比骑士的娴熟性,中原骑士单对单,是无法比得过草原骑士的,因为他们从小就骑马放牧,中原百姓大多是耕农,没有马匹,只有少许耕农,骡子、驴子也很少,不具备骑马射箭的条件,只有权贵、门阀家族,他们的子弟才能够打小有钱学习骑马射箭。

所以,罗昭云打算这次将重甲兵,配备连环锁,这样冲锋过去,那么骑士死了,但是战马不会散,继续前冲,可以将突厥的骑兵方阵给打乱,冲个措手不及。

同时,钩镰枪是步兵方阵对抗突厥骑兵的阵地战武器,钩镰枪属于枪与戈的结合,长约达五六米,相信任何敌人遇到这样的重型长武器方阵都会束手无策,五六米的距离可是一些轻骑兵无法逾越的距离,注定付出惨痛代价。

只要这次大破了突厥,以后不同时使用钩镰枪和连环马就可以了,免得被敌方学去,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了。

次日,罗昭云得到突厥开拔的消息后,他也下令,三军拔营,收拾帐篷和行辕、包裹,向前挺进,选择指定的战场区域,抢占有利的地形来与突厥大军决战。

第六百六十五章 出征吐蕃第九百四十九章 不屑交谈第一百六十一章 首战告捷第一千零五十章 亲征江淮第一千零一章 天灾人祸第八百二十一章 夏国反应第九百零九章 胸有成竹第八百三十六章 岌岌可危第三百四十三章 是与非第二百零九章 好感破灭第一百一十章 重聚叙谈第七百零三章 北返第十六章 拉拢人心第一百九十章 告别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册封婕妤第三百零五章 臣妾做不到第八十六章 逍遥随风第一千一十四章 赈灾行第四百九十五章 破敌三策第三百五十五章 冶铁生意第二百五十七章 有朋自远方来第一百九十一章 夜会佳人第六百八十四章 破局第八百三十一章 夏军迎战第一千一十章 国库不足第九百五十六章 僵持阶段第八百三十七章 王世充乞降第五百四十一章 冲锋攻阵第八百七十六章 安定军心第六百八十六章 毒计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册封婕妤第八百六十章 城破与追杀第二百八十四章 围猎布局第一百三十三章 未雨绸缪第四百一十章 一念善恶间第七百二十八章 芳心乱第八十三章 画龙点睛第二百六十三章 巡视地形第七百六十六章 李唐江山危第六百二十二章 发兵土楼山第七百三十六章 推卸责任第八百四十三章 巨鹿之战第六百五十六章 兵临姑臧第七百八十七章 睡错了床第二百四十八章 临羌城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火攻之计第九百一十九章 越陷越深第二百八十一章 三年之约第六百七十九章 西北文教第九百二十七章 唐国降第五百零八章 道不同不为谋第九百九十五章 围城用计第四百七十二章 趁机陷害第四百八十八章 雁门之围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断了后路第五百零八章 道不同不为谋第二百九十二章 挑起比武第三十二章 救人第七百零五章 意外重逢第八百九十五章 情何以堪第五百六十九章 军令状第五百四十六章 军心凝聚第四百五十九章 尽信书不如无书第九百四十五章 听战绩奏报第九百一十九章 越陷越深第六百八十八章 惊人辛秘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伏击得手第一百二十九章 闲谈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进驻江都城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心谋算第三百六十二章 成功登岸第二百九十五章 终止武斗第三百九十一章 秦琼登场第九百一十七章 温馨的相聚第九百一十章 草原隐患之防第一百三十章 护行出发第二百三十章 豆蔻年华第六百七十章 西北军的强势第一千一十六章 黑猪养大了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火攻之计第四百章 虚张声势第四百八十九章 雄关破第七十三章 差距明显第八百三十一章 夏军迎战第八百一十章 应对之策第二百三十一章 试图改变第八百七十一章 暗夜袭营第四百一十六章 患难与共第二百零九章 好感破灭第八百六十六章 攻晋阳第二十六章 拼杀第二十四章 守岁第六百二十六章 不战屈人之兵第一百零七章 技惊四座第七百一十三章 陇关到手第一百四十九章 汉王反第二百三十七章 草莽朋友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东巡洛阳第五百八十三章 美人计第六百零二章 抵达西海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