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七章 人心惶恐

罗昭云收服了这些草原小部落的首领,微微一笑,可以拿来充当先锋军,日后对付萧梁和杜伏威的部队,充当一把利刃,冲锋陷阵。

得此战力,既可以减少己方将士的的伤亡,还能对南方敌军造成一定的威胁和打击。

粗略估计,俘虏的突厥人马,保持完整战力的人数,大约有两万多,足以作为一支精锐的先锋军了。

把这些人收押下去之后,黄门侍郎萧瑀走上前道:“陛下,如今大破了突厥,解除了北部的边患,对社稷乃是天大的功劳,长安城的百姓和官员们正翘首以盼,应该发檄文诏书,昭告天下,朝廷大破了突厥,西北再无边患,可以安心生产,休养生息了。”

罗昭云点点头道:“不错,萧卿,你来拟定诏书吧,如何把捷报送回长安城,提前让京师留守文武百官和百姓子民们,得知这个大捷消息,安定民心。同时,你再拟定一书,是对萧梁的劝降书,北方大定,接下来就是发兵援助李靖将军,攻打梁国,最晚两个月后,会大军猛攻,踏平萧梁,如果兰陵萧氏还想保全族人的香火,趁现在就投诚,归附大华朝廷,免得兰陵一带,生灵涂炭!”

萧瑀身子一震,心中有了一些波动,毕竟他的血脉中也流淌着兰陵萧氏的血统。

谈起出身,萧瑀曾经可谓天潢贵胄,出生于后梁帝王之家,高祖父是南朝梁武帝萧衍;曾祖父是昭明太子萧统,祖父萧詧是后梁宣帝,父亲名岿为后梁明帝。萧瑀九岁那年,被封为新安郡王,七岁时入长安城,其家姐是隋朝晋王杨广的皇后,在大隋也算皇亲国戚。

而萧瑀的妻子,是独孤皇后的娘家侄女,李渊是独孤皇后的亲外甥,李渊与萧瑀之妻是姑舅表兄妹,因此萧瑀跟李阀也有一些亲戚裙带关系。

在历史上,萧瑀历经隋朝、唐初都一直在权力枢纽之中活动,六起六落,都能恢复起来,这跟萧瑀处事严厉刻板,刚直不阿的性格有关系,但学识和能力都是不俗的。

当今萧梁政权称王者是萧铣,安平文宪王萧璇之子,按辈分,是萧瑀的侄子,尚未过五服,属于不远不近的宗族关系。

“臣明白!”萧瑀毕竟是识大局之人,也明白论实力,大华朝廷过于强大,乃是中原正统所在,关拢西北与黄河以北,三晋旧地,都已经在大华统治内,连李阀的唐朝廷也被灭了,突厥也败了,只剩下梁国,和江左之地的几路叛军而已,无法抗衡大华。

再说,萧瑀少年离开兰陵宗族,家道中衰,他家中父亲、祖父已非皇脉嫡传,逐渐边缘化,后来联系也不多,彼此感情也没那么大,目前站在大势一方,自然不会再替萧梁说话辩解了。

罗昭云点点头,让萧瑀起笔拟定了檄文诏书,然后他亲自看过后,加盖了玉玺,使得诏书生效。

“来人!”

“属下在!”大内侍卫统领上前跪拜听令。

“即可派人送往京师,传递捷报和诏书。”

“属下尊命!”大内侍卫统领接过诏书,然后转身出了营帐。

罗昭云又叫侍卫,派人去送萧瑀劝降萧梁诸侯王的信函。

“陛下,我们何时动身回京,臣好吩咐人准备。”黄门侍郎萧瑀起身询问。

“明日一早,就拔营回返,北边战事结束,朕是时候回去理政,治理朝廷,让天下百姓能够尽快从战乱中脱离出来,让朝廷地方官员,安顿各地流民,安心回乡,从事生产,让我大华朝廷能够安居乐业,富裕强盛起来。”罗昭云感慨道。

萧瑀闻言,心中有些钦佩,他曾在隋炀帝身边当过差,深知杨广想的就是如此干大业,如何丰功伟绩,却不像罗昭云这样,想的是让百姓能够安定下来,为民着想,觉得此人定能成为圣明君主。

.........

长安城。

由于突厥入侵,直逼长安而来,使得京城受到了威胁,不少富户门阀等,担心城破遭到屠戮,所以想办法派人送出家眷,以各种探亲名义,让家奴带着一些孩童和女眷,先一步送往东都洛阳一带躲避。

东、西二市也受到影响,做生意的人少了三成,而且生意难做,整体有些萧索。

大街小巷都是在议论陛下这次能否击败突厥,保住京城的安危。

“陛下御驾亲征有十余日了,也不知道前线战斗如何了,按日子推算说,我军应该已经与突厥交战了。”一位身穿早青色长衣,头戴璞头的中年男子,坐在一个青砖黛瓦下的石阶上,对着周围几个人道。

一位身穿圆领短衫,三十余岁的壮年汉子叹道:“就是啊,不知道能否抵挡得住,听说突厥这次有三十万铁骑,滚滚而来,我军只有十万,虽然陛下御驾亲征,但是实力相差悬殊了。”

“那突厥骑兵,都是凶悍之辈,我中原徒步甲士,如何能够抵挡得住?”

“要我看,凶多吉少,我们还是早点搬出长安城的好。”

一位年长者走过来闻言喝斥道:“说什么混账话,陛下曾十四岁入战场,戎马十多年,从无败绩,消灭了这多诸侯王,还曾数次击败突厥,这一次,肯定也能旗开得胜!”

“不好说啊!”

“哎,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等着吧,很快就能来消息了。”

这些日子,关于大华与突厥在秦川之地开战的消息,一直被讨论着,事关长安存亡,上到皇亲国戚,文武百官,下到三教九流,黎民百姓,都离不开这话题,许多人都在焦虑、担忧着,人心快到了惶恐地步。

第八章 父子间的秘密第六百八十三章 私情第六百七十五章 屈将军来投第九百四十八章 大战前夕的平静第一百七十七章 收场第一百八十九章 直言不讳第三百四十四章 横扫第八百零六章 克渑池第一百一十七章 岁尾第三百七十六章 各有筹备第一千零九章 赈灾大使第一百七十六章 反袭杀第八十六章 逍遥随风第一百七十七章 收场第四百三十九章 仆骨王部第六百六十四章 家眷到来第五百零八章 道不同不为谋第三百二十四章 酒后谈心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大破江淮水师第七百三十五章 蛊惑人心第五十六章 苦战坚守第一千二十章 饲养新技术第三百六十八章 威武第八百六十四章 留下的价值第九百零五章 白首不相离第五百八十章 投奔幽州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断了后路第二百七十二章 末路选择第两百零一章 孟浪一回第四百七十五章 猜疑起杀机第一千零六十章 合围截杀第二百九十八章 小别胜新婚第七百八十九章 宣传力度第五百七十二章 心理暗示第三百九十六章 秘密安排第一百六十二章 主力渡河第六百六十一章 曹族依附第三百五十三章 燕云堡第七百二十一章 巾帼俏公主第三百三十一章 言论惊人第五十二章 热血疆场第二百八十七章 过祁连雪山第一百四十九章 汉王反第二百四十七章 出征边塞第八百八十一章 谋划突厥第二百八十四章 围猎布局第九十五章 见伊人第三百五十章 问罪第四百三十六章 同枕而眠第八百八十七章 年关新气象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夜袭山阳仓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大军渡过河第九十四章 观音婢第三百九十三章 值得拉拢第八百八十章 南北情报第七百一十一章 雪上加霜第二十一章 夺嫡谋事第八百六十八章 粮道出事第五百三十七章 安置难民第八百九十七章 清晨的情话第五百七十九章 兵败身亡第九百三十一章 坦诚交流第七百七十九章 安抚后宫第三百八十八章 骤然夜袭第五百五十章 出关平乱第七百九十七章 东征序幕第四百六十九章 剑术契合第十七章 刺抢之术第五百零四章 相处以沫第二百二十四章 结识游侠儿第一百零五章 化蝶舞姿第八百九十一章 癫狂的一夜第九百四十三章 破胡虏第八百五十九章 御驾亲临城下第八百一十四章 开科取士第六百三十七章 图谋陇右第三十三章 萍水相逢第四百四十三章 大器晚成第五百九十八章 叛军拦路第一百二十五章 风波欲来第七百一十八章 夺虢城第七百六十五章 威逼长安城第九百二十二章 秦王突围第二章 一入侯门深似海第两百零三章 商女不知亡国恨第四百九十九章 救驾而来第六百三十四章 软硬兼施第一百五十八章 阵前搦战第七百八十二章 册封百官第一千零六十章 合围截杀第三百零四章 新添美婢第八百七十三章 杀身成仁第四百三十一章 战国帛书第四百一十八章 下落不明第三百四十一章 家族兴衰第八百四十章 嫂皇后第五百八十四章 徐徐图之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朝议(下)第二百八十八章 西域来拜第五百三十六章 河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