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章 治大国如烹小鲜

罗昭云提出了各地安抚难民,恢复生产,轻徭薄税的建议,政事堂的同平章事、参知政事等,全都点头赞同,大方向是正确,具体实施,需要政事堂、户部、各地郡、州、县的行政部门来执行。

“天下圣明,莫过陛下,此些见解,臣很赞同。”温博彦率先开口称赞。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也是觉得陛下之言,很有道理,比他们看得还远。

连一向刚毅,不会奉承的魏征,都在一旁频频点头,对陛下的‘轻徭薄赋’‘安置流民’的说法,非常赞同认可。

“治大国如烹小鲜,决不像前朝那样,操之过急,用力过猛,陛下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是本朝之幸,百姓之福!”魏征的话比较公允,其它人闻言,也都在点头。

罗昭云听着这些赞词,并没有往心里去,因为每天听着臣子恭维的话多了,有些免疫力,不管是发自内心,还是敷衍了事,他现在想要解决的是赋税问题。

“眼下当务之急,是从哪些门阀、乡绅、豪门里,征收更多的赋税。朕也知道,一些门阀林立,已经存在百年,少的也有数十载,几代下来,宗族开枝散叶,势力盘综错杂,或在朝廷为官,或霸占一方土地成为豪雄,长年因为这个那个原因,不上税,而且收了更多佃户的田地,庇荫大量人口,这些都是阻止朝廷受赋税的障碍。”

“此外,一些商户、富甲们,也该将税收提一些,依据家产规模,经营规模,进行分级收税,经营不同大小规模,上税自然有高有低,明文规定出来,免得地方执行时候,随便添加或是削减。”

罗昭云是有所考量的,他熟读历史,自然知晓,按人头收税非常不公平,因为贫苦百姓,家里人口虽多,但是耕地少收,加上各种置办家业,为儿子婚娶等,需要花费很大,存不下多少余钱和口粮。

相反,那些乡绅、豪强们,通过各种捷径,占据了大片土地和财产,还不缴税,最后使得民间的财富和税收没有收入朝廷,反而是被这些地方豪绅势力给过滤、吸取了,长久下去,一个王朝的社会问题会越来越严重,最后导致分崩离析。

比较的办法,就是推行‘摊丁入亩’,不按人头税征缴,而是依靠土地为标准,谁耕作的土地多,就交的多,仅此而已。这样耕作地少的百姓家里,多余的劳动力,就可以释放不出来,不必过度依靠佃户耕田,而是变成手工业劳动者,从而促进商业、手工业的发展。

其余人听完,神色多少有些不自然,虽然早已猜到,陛下会对门阀不满,但是,没想到陛下才立国之初,就打算对门阀要开刀了。

魏征不算门阀出身,只是出自前朝普通小吏家庭,家道没落,已经沦为寒门,人到中年,这些年见惯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场景,对门阀势大,颇为憎恨,说道“此一时彼一时,自魏晋南北朝之后,北周八柱国,以及大大小小的公卿豪门林立,的确对朝廷律法、政策等,有所影响,不受调配。”

“但经过隋末大乱,义军冲击,战争破坏,古老的门阀也大多人才凋零,势力大不如前了,一些老辈人物,步入黄土,只剩下一些隋朝遗留下的中层官员,如今被启用,但无法像之前的影响力,陛下只要广开门路,加大科举名额,以及建立学府,招收太学生,然后选拔授官补缺,门阀之患就能逐渐拔除,到那时收税,应该阻力很小了。”

言下之意,眼前要对门阀收税,恐怕会引起朝廷波动,对稳定不利。但是从长远角度看,门阀会逐渐被削弱下去。

罗昭云点点头,也知道门阀势力的确到了隋末唐初,经过了天下大乱,已经削减不少,这也给唐朝初期的太平盛世,创造了条件,但是,一些不利因素没有彻底根除,也是的唐朝中期开始,地方割据厉害,制度出现了大问题却不自省,最后动乱加剧,彻底灭亡了。

“魏卿的话有道理,门阀的事,并不急于一时之功,但朕推行按田亩收税,而非人丁数量收税的想法,却不会改变,朕给这个政策起了个名儿,叫做‘摊丁入亩’,你们回去也要商议一下,与检索百姓人口,丈量各县耕地,具体哪些在豪绅手里,都要摸清楚了,接下来才好推行。一旦此事运作得好,等若改变以往了朝廷收税的模式,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于国于民都大有裨益,尔等皆为忠君之士,贤才俊臣,当为朕分忧,为国出力,为天下苍生谋福才是。”

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杜如晦、诸遂良等人,脑海里还在揣摩‘摊丁入亩’的感念,忽然听到陛下后面如此器重和抬举的话,都忍不住弯身拱手道:“臣等竭尽全力,绝无怠慢之心!”

“那就好!”罗昭云扫了几人一眼,语重心长道:“尔等之中,大多年轻之辈,年不过三旬,虽阅历与经验有限,但才学与能力,朕是信得过的。但诸卿却不能自满,更不能因此出外对其它官员傲慢,以为得君重视便无礼百官,朕不允许此等事件发生。”

“臣等明白。”诸人点头称是。

罗昭云想了一下,又道:“你们回去研究一下,当前国库紧缺,朕的意思,先从淮南一带下手,控制淮南淮北的盐场,将那里的粗盐石,按照朕在西北炼盐的手法,制作细盐,在淮南、齐鲁之地,流通使用,这样能够额外赚取大量钱贯,此外,那里的桑、茶、纺织等,都要尽快恢复,并且大规模生产,满足各地需求,多余的还能与番邦贸易,兑换金银货币和中原稀缺之物......”

各方面想法,罗昭云都说了出来,具体如何执行、操作,需要这些政事堂的官员来研究讨论了,结合目前的中原形势,还有百姓接受程度,制定方案,加快推行。

第六十六章 美人帐下犹歌舞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心谋算第九百零五章 白首不相离第二十八章 杀一是罪,屠万为雄!第七百五十一章 大军压境第三百六十七章 月与灯依旧第八百三十八章 安抚东都第五百八十五章 密谋第一千零四十章 不得不退第四百九十三章 困龙消志第七百七十一章 生死鏖战第七十三章 差距明显第一百二十三章 红拂侍女第八百五十二章 保持警惕第四百五十九章 尽信书不如无书第四百零一章 计中计第七百二十八章 芳心乱第十一章 遇袭第一千一十三章 流言蜚语第三百六十章 河滩之战 下第四百二十六章 惺惺相惜第四十章 虽远必诛第一千零八章 安民之策第一千零五章 裴宅小聚谋庙堂第七百六十八章 心有余力不足第六百一十五章 离间计第一百三十五章 截杀第五百一十六章 佳人有约第九十七章 相言甚欢第四百四十二章 声东击西第二十章 矛盾激化第八百七十五章 有始无终第二百三十三章 埋下根基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新型织布机第五百零七章 南陈遗族第八百六十五章 奇谋狠计第三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一百一十八章 罗府团聚第三百五十八章 兵临辽水第五百七十四章 各施计谋第五百八十四章 徐徐图之第五百二十章 学术探讨第六百四十五章 借力打力第二百七十五章 金蝉脱壳第二百九十四章 少年战神第五百三十二章 李家父子第八百五十四章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第一千零五章 裴宅小聚谋庙堂第八百一十四章 开科取士第八十六章 逍遥随风第六百五十六章 兵临姑臧第七百九十八章 先破朱阳城第五百五十九章 黄雀在后第七百六十三章 壮士出川第六百二十三章 夜袭险关第三百六十二章 成功登岸第九百七十四章 敞开心扉第八百六十章 城破与追杀第七百五十六章 血腥鏖战第一百四十三章 千钧一发第二百八十章 冠武侯第三十三章 萍水相逢第五十三章 血腥鏖战第二百四十七章 出征边塞第八百一十四章 开科取士第八百零一章 上兵伐谋第五百七十章 势成骑虎第一百九十四章 一番指教第六百七十七章 暗流汹涌第一百二十九章 闲谈第八百六十一章 前后围堵第七十章 宴上比斗第五百八十一章 惊天下第八百七十一章 暗夜袭营第五百三十八章 有朋自远方来第九百六十章 秦琼生猛第三百一十四章 高句丽第五百二十八章 盘算账目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违反军令第五百零七章 南陈遗族第四百六十一章 他的传说第一百九十三章 庙堂之途第九百九十四章 血战河滩第二百五十九章 踏西行第四百八十五章 北巡第九百一十二章 微服出访第三百八十八章 骤然夜袭第四百八十八章 雁门之围第一百六十四章 请君入瓮第九百五十一章 修罗战场第八百一十七章 密会虎牢关第七百一十章 围堵玄霸第八百六十章 城破与追杀第六十三章 东宫率卫第六百八十一章 年关聚第三百九十章 围城平壤第六百五十二章 大儒授课第八章 父子间的秘密第一百九十章 告别第四百二十五章 补天阁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