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勿忘历史(3)

杨志远列席了这次会见。省长与托马斯准将的会谈中有一段对话,杨志远印象深刻,他知道自己这一生只怕都难以忘却。

托马斯准将说:“周,我记得当年我们离开中国回国的时候,陈纳德将军有过这么一句话:许多年以后,中国人可以忘记史迪威将军,也可以忘记我陈纳德,但中国人永远也不会忘记飞虎队,不会忘记中美空军,因为,是你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和中华民族一起,捍卫了这片天空的纯净和蔚蓝。在此之前,在贵省遇到的一些事情让我有些怀疑陈纳德将军的话,我以为陈纳德将军的话错了,因为事实并不是如此。谢谢你,周,是你让我们知道,陈纳德将军的话没有错,我们可以告诉那些牺牲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战友们,我们曾经的付出是值得的,因为,中国没有忘记历史。”

周至诚省长说:“中国不会忘记历史,也不应该忘记历史,更不会忘记那些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那些与我们并肩作战的朋友们。因为正是有了你们的帮助,有了我们自身的抗争,我们的民族才得以不被外族凌辱,今天的我们才可以在蓝天下自由地呼吸。我们知道自由的可贵,所以我们更懂得感激,谢谢你托马斯将军,谢谢今天光临我省的飞虎队的老英雄们,是你们给了我们一个难得的感恩的机会,让我们得以以我们的方式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因为,感恩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这番对话在省电视台播出之后,随即又在中央电视台播了出来。

安茗首先看到了这期送审的录像带。安茗一看完就立马给杨志远打电话,说:“志远,省长伯伯这话太棒了,让我们台里的同事一个个热泪盈眶。同时也感到欢欣鼓舞。”

这天一上班,杨志远突然接到陈明达将军的电话,将军说:“志远,至诚省长在不在,你把电话给至诚省长。”

周至诚接了电话,陈明达说:“至诚,谢谢你,你做了一件本来该由我们这些军人来做的事情,我在此真心地谢谢你。”

周至诚省长在富丽华大酒店宴请飞虎队的当天下午,省政府秘书长付国良作为省长的全权代表,陪同飞虎队的老兵们前往本省西南的普天市,那里抗战时期为后方基地,辟有一机场,是当年飞虎队除昆明外的第二基地,只不过现在此机场年久失修,早已荒废。但飞虎队的老兵们还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重回旧地去看看。在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即将到来之时,去祭奠一下逝去的战友,缅怀一下自己曾经有过的青葱岁月。

托马斯准将对送行的周至诚说:“周,我们这些人都老了,走完这一趟,也算是了却一桩心愿,再无所憾,回去也就可以安安心心地等着去见上帝了。”

托马斯说这话的时候,乐呵呵,一脸阳光般灿烂地笑。他看了周至诚身边的杨志远一眼,笑,说:“谢谢你,小朋友。”

谢什么,自然是感谢杨志远昨天晚餐时的主动相让,让他们没有在日本人到来之时,遭遇尴尬。杨志远说:“托马斯先生,您是我们贵客,作为主人,理当相让,何不言谢。”

托马斯准将摇摇头,用他那带着美国口音的国语,不太流利地说:“小朋友,你错了,这里也是我的家,我也是主人。”

杨志远笑,说:“托马斯先生,您的国语不错。”

托马斯说:“这还有以前在中国的时候,跟我的中国飞行员朋友们学的。这么多年没说了,还好没有丢到旮旯里去。”

这是一句地道的方言,托马斯的发音不准,说出来倒也很是风趣,引得大家为之一乐。宾主与富丽华前坪暂时握别,警车警笛长鸣,五台鹅黄的尼桑碧莲夹在警灯闪烁的警车之中,朝西南的普天市而去。周至诚外出视察,能低调就尽可能低调,但这次,周至诚既然大肆张扬,沿途所经地市的市长,按省政府办公厅的通知,一律到市界予以迎接,以示对这些老英雄们的敬重。

三天后,老兵们结束了本省之行,离开榆江,准备经北京回国。周至诚省长亲自随车准备去机场给老英雄们送行,车队行驶在通往榆江高速公路的入口的路上,但见马路两旁人声鼎沸,上万名群众在通往高速入口的马路两旁夹道欢送来自异国的老兵们。人们手持横幅,上面用中英文写着:

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我们更不会忘记!

感谢您们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铭记历史!勿忘历史!勿忘国耻!

感恩是民族之魂!

周至诚坐在尼桑碧莲车上,为眼前的人群所震动,他心有疑惑,心想这么多的人,肯定有所组织,但他知道省政府没有这种安排,这送别的场景在大家的意料之外,周至诚不明就里,他问,志远,这是怎么回事?

杨志远也不知道,说:“应该是群众知道老兵离开的消息,自发地前来为老英雄们送行吧。”

周至诚摇头,说:“不像,自发的人肯定不会来得如此之多,如此的次序井然,去问问,是怎么回事?”

杨志远下车一问,还真如省长所料,原来此次活动是省广播电台策划的,电台知道老兵今日离开本省,在广播里召集群众为老英雄们送行。

杨志远回到车上跟省长和托马斯准将一说,托马斯准将的眼睛顿时有些湿润。他说:“周,我得代表大家对朋友们表示一下谢意才行。”

托马斯走下汽车,向两旁的群众敬了一个军礼。

榆江机场,近40位老兵胸挂勋章,在托马斯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列,向周至诚省长敬礼,感谢省长这些天来的热情款待,感谢全省人民的厚爱。周至诚不是军人,但他还是和省军区司令员一起,回礼,对老兵们曾经的付出表示感谢。

杨志远站在周至诚和省军区司令员的背后,和领导们一起,一直目送着老人们一步步从登机梯走进机舱,看着飞机上了跑道,滑行,然后飞入蓝天。

杨志远知道,此一去,只怕这其中的许多老兵再无光临本省的可能,再过经年,这些见证历史的老兵们一个个老去,留给自己记忆的只会是老人们苍苍的白发,明晃晃的勋章,笔挺的军姿和一个个让自己感到温暖的身影。杨志远无法了解其他人是什么样的一种感受,但杨志远知道自己这一辈是不会忘记今天的场景的,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杨志远后来才从电视新闻里知道,就在两小时后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陈明达特意赶到机场,给经北京机场中转的老兵们送行。电视新闻里的陈明达将军穿着笔挺的将军制服,面对老兵们,敬上了一个崇高的军礼。

清明将至,这天一早,杨志远接到了李泽成的电话,李泽成说:“志远,你通知周至诚省长,让省长即日进京,院长将亲自与周至诚省长就《关于在现今经济发展过程中扶正官德、肃清党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看法和建议》这份上报材料进行一次面谈。省长一旦到了北京,志远你可随时与我联系,我会及时安排院长与至诚省长面谈的时间。”

杨志远欣喜若狂,说:“好,我这就通知省长,谢谢师兄。”

李泽成笑,说:“谢我什么,我做什么了,什么也没做。”

杨志远原来还有些担心这份材料没有引起院长的注意,杳无音信,现在看来消息之所以姗姗来迟,是因为院长另有考虑。杨志远挂了电话,赶忙敲开省长的办公室,向省长汇报首长紧急召见的情况。周至诚正戴着老花镜,坐在办公桌后,认真地批阅文件。一听杨志远说首长让其即日进京,周至诚当即一愣,说:“即日?现在?马上?志远,你有没有听错?”

杨志远看得出,周至诚省长此刻的态度是喜中有惊。喜自然是为上报的材料引起院长的重视而欣喜,但同时也为院长即刻召见而惊。毕竟,院长会因为一份上报材料而紧急召见,这种事情并不少见,已经远远超出了所有人可以预见的范畴。如此一来,足可见此材料在院长心目中的重要性。

杨志远摇摇头,说:“省长,我没听错,首长就是要您马上进京。泽成师兄说首长马上就要出国进行一次国事访问,首长需要在此之前和您面谈。”

周至诚一听,站起身来,说:“好,志远,你马上订两张最早一班飞北京的机票,通知小闽,马上送我们去机场,其他事情,我们路上再行安排。”

杨志远一点头,说:“明白。”

杨志远打了于小闽的电话,从柜子里拿出几套自己和省长换洗的衣服,然后又打了付国良的电话,告诉了省长必须马上进京的消息。付国良一听省长马上要上北京,心知省长这几天的行程安排没有此项内容,此种情况下进京肯定事出有因,万分紧急。付国良没问,只是说:“志远,我知道了,余下的事情我自会处理。”

杨志远怕付国良忧心,想了想,说:“是院长紧急召见,好事。”

付国良一听,语气没变,心里还是大大的松了口气,他笑,说:“志远,你把省长照顾好就是,我会和省委联系,把省长的行踪报告省委。”

杨志远放下电话,周至诚已经从里间走了出来,他看了杨志远一眼,说:“志远,准备的怎么样了。”

杨志远说:“好了。”

周至诚朗朗一笑,很是快意,说:“那还傻站着干嘛,赶紧上机场啊。”

杨志远随同省长到达北京已是下午两点。这次两人形色匆匆,除了衣物再无其他,不用等托运的行李,两人一下飞机就出了机场。省驻京办的主任王怀远就迎了上来,杨志远知道,这等能与省长亲密接触的机会,王怀远是不会派别人来接机的。周至诚看到王怀远,呵呵一笑,说:“怀远啊,这次又得麻烦你了。”

周至诚这次没叫王怀远‘王主任’而是‘怀远’,别看只是一个小小的变动,但其中的亲切感不言而喻,‘王主任’这称谓过于正式,有诸多的距离感,而‘怀远’则无形中,就拉近了王怀远与省长的距离。王怀远受宠若惊,好半天才反应过来,他很是兴奋地说,能为省长服务,是我的荣幸。

王怀远走在周至诚的身后,一时百感交集,心想,看来自己这两年兢兢业业地为省长服务,省长都看在了眼里,这么看来省长对自己这两年的工作是满意的。杨志远看了边走边深思的王怀远一眼,王怀远此刻的心情,杨志远自是猜出了七八分,他笑了笑,只有他清清楚楚,知道为什么省长年前和年后对王怀远的态度判若两人是何缘故。王怀远年前值守岗位,没有扔下省长不管不顾,用心关注省长回家的行程,这事让省长很是感动,这次自然也就对王怀远亲近几分。

来到奥迪旁,王怀远抢先一步给周至诚开了车门,杨志远一笑,也就由了他。周至诚招招手,杨志远于是从另一边上了车,与省长并排而坐。杨志远对此无可奈何,王怀远一旦抢到副驾驶坐下,自己就只能跟省长平起平坐了。

王怀远见大家都上了车,问:“省长,这次您上哪?”

王怀远这般问,自然用不着周至诚答,杨志远笑了笑,说:“王主任,直接上中南海西大门国办。”

王怀远一听,明白省长这次匆匆进京,肯定是国务院的某位首长紧急召见,要不然也不会如此着急。王怀远扼守京畿之地,对省领导进京后的情况一般都是了如指掌,这也是各地市级领导喜欢与王怀远称兄道弟的原因之一。有些事情,市领导想跟某位省领导靠一靠,在省里,省领导一般都会对其视如没见,但如果是在这京畿之地就不一样了,省领导在省里是个人物,在北京只怕就没有在省里那般趾高气昂,失落感是肯定会有的,如果市领导能从省驻京办及时了解到省领导在京的动态,此时及时出现在省领导的面前,省领导对其肯定会亲近几分,许多事情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杨志远在车上给李泽成打了一个电话,杨志远说:“泽成师兄,我们已经到了北京,正在赶来国办的路上,预计四点之前会到国办。”

李泽成说:“知道了。”

十分钟后,李泽成回话,说:“志远,院长四点在办公室与省长面谈。”

杨志远放下电话,告诉周至诚,说:“时间定在四点。”

周至诚点点头,说:“好。”

王怀远在心里滤了一遍,心里明白杨志远电话里的泽成师兄肯定就是首长的大秘李泽成,王怀远恍然大悟,杨志远以前三番五次提到的师兄,原来就是李泽成,这么看来两人的关系只怕是非同一般。王怀远做梦都没想到,杨志远的人脉关系竟然如此之广,杨志远光凭与陈明达的那层关系,在京城就可以叱咤风云,现在又多了个李泽成,军界政界,杨志远都可以做到八面玲珑。王怀远在和杨志远的这几次交往中,感觉杨志远之人不骄不傲,待人诚恳。王怀远清楚,这个杨志远不简单,非池中之鱼,如此懂得韬光养晦,前途不可限量。

到得中南海西大门,李泽成早就等在了门外。看到周至诚下车,李泽成笑,说:“至诚省长来了,首长在等着您呢。”

杨志远跟着李泽成和周至诚往里走,中央警卫团执勤的战士向三人敬礼。杨志远一脚踏进中南海,心里顿时有着一种庄严感。

李泽成回过头,看着杨志远一笑,说:“志远,第一次上这吧,等下我带你到处转转。”

院长的办公室于中南海2号楼,为一独立的四合院。秘书一处在四合院的侧厅,李泽成先把杨志远带到秘书一处,把杨志远交给于庆喜,笑,说:“庆喜,志远就先交给你了。”

于庆喜一笑,说:“泽成处长,你放心,我和志远又不是刚认识,大家都是些老熟人了,我们肯定会把志远照顾好。”

李泽成笑了一笑,然后带着周至诚朝院长的办公室走去。

第16章 无怨无悔(2)第1章 党校报到(2)第9章 磁场效应(1)第45章 花开蒂落第32章 昔日重来(4)第21章 有的放矢(1)第35章 心情愉悦(1)第28章 省长召见(1)第1章 走马上任(3)第4章 鱼头期货(1)第22章 江山多娇(3)第40章 蓬荜生辉(3)第22章 江山多娇(3)第7章 夜色迷离(1)第20章 南山开发(2)第4章 鱼头期货(3)第12章 张悯沈协(2)第25章 洽谈周(1)第5章 书记莅临(2)第7章 夜色迷离(1)第37章 天堑变通途(1)第5章 书记莅临(4)第5章 执政之道(2)第1章 初来乍到(2)第44章 千里姻缘(2)第25章 洽谈周(4)第40章 蓬荜生辉(3)第5章 书记莅临(1)第30章 冬天的温暖(1)第43章 一语定盘(1)第31章 情深意切(3)第28章 省长召见(3)第1章 空降社港(1)第35章 心情愉悦(2)第5章 融资贷款(2)第23章 蓄意阻击(5)第11章 勿忘历史(5)第17章 吉祥号码(1)第34章 提前布局(1)第9章 国庆长假(2)第38章 临危受命(3)第22章 发展准则(2)第3章 先行一步(2)第9章 国庆长假(1)第19章 运输问题(2)第18章 换届在即(4)第23章 一通百通(2)第1章 党校报到(1)第12章 惊涛骇浪(3)第28章 省长召见(1)第29章 刮骨疗伤(3)第31章 情深意切(4)第27章 竞逐风流(1)第22章 桃李天下(2)第13章 得失之间第3章 将军令下(3)第15章 安茗家世(2)第5章 书记莅临(1)第3章 权力快感(4)第19章 雄才韬略(3)第16章 天网恢恢(2)第17章 吉祥号码(3)第21章 务虚务实(3)第10章 新春福到(2)第11章 勿忘历史(3)第21章 务虚务实(4)第6章 交通局长(3)第16章 天网恢恢(1)第17章 堵不如疏第19章 好事连连(2)第11章 勿忘历史(1)第36章 会通奇迹(2)第2章 成竹在胸(3)第6章 有情翩翩(2)第16章 无怨无悔(2)第28章 风清月明(4)第39章 农博会(1)第23章 线上有线(1)第14章 时不待我(1)第37章 天堑变通途(2)第32章 昔日重来(4)第16章 天网恢恢(2)第19章 中央考察组(2)第9章 国庆长假(4)第1章 走马上任(3)第11章 勿忘历史(3)第32章 人大议案(1)第23章 一通百通(2)第19章 好事连连(2)第2章 韬光隐晦(3)第10章 渔翁得利(3)第25章 洽谈周(4)第26章 愿赌服输(2)第4章 不拘一格(1)第39章 农博会(2)第9章 国庆长假(3)第26章 宾客盈门(2)第37章 献礼华诞(1)第15章 旧地重游(3)第6章 短兵相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