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至关重要(2)

这次职务自然比什么副市长好,但责任却重。钟涛心想,马少强之事对交通厅的影响显而易见,马少强贪赃枉法这事是他此生最大的憾事,现在周至诚省长提议刘书琦去交通厅,如果刘书琦在交通厅工作取得优异的成绩,那对自己何尝不是一个安慰,周至诚此举可谓是用心良苦。

钟涛笑,当即点头赞许,说:“至诚同志,你的想法总是与众不同,好,就让刘书琦同志上交通厅去,也算是帮我还债吧,了却一桩心愿。”

常委会之后,刘书琦的任命走完程序,前些天已经下文。刘书琦一直拖着没去报到,他是想等钟涛书记离开本省后再去。钟涛自是明白刘书琦的心思,也就由了他,只是不忘一再告诫刘书琦,说交通厅位置重要,引人追逐,务必时时刻刻保持警惕,千万要记住马少强的教训,周至诚同志用心良苦,希望你不负众望。

钟涛的话意味深长,刘书琦顿感责任重大,重任在肩。此时面对杨志远,他也就说了心里话,说:“志远,我真是诚惶诚恐,生怕到时有负重托。”

杨志远笑,说:“其实这很简单,这无非就是一道选择题。金钱和良知;美女和荣誉;私利和公心。就看你选择的是什么,选择对了,就没有什么可惶恐的,你老兄以后肯定会大有作为。”

刘书琦想了想,笑,说:“志远,你这道选择题倒是有些意思。”

杨志远说:“看似容易,可当这道题目真真切切地摆在了大家的面前,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往往一步错,步步错。”

杨志远继续说:“其实,省长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在正义和良知面前,你扪心自问,你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一个人只有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才会知道自己会选择什么。这道选择题不是一时,也不是一次性的,是一道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选择的人生命题。”

刘书琦点点头,说:“志远,谢谢你,我想我知道自己该如何去选择了。”

此时,巡着一路花香,钟涛书记和周至诚书记走进了省委招待所。正好和文坤和付国良碰了个照面,二人同时说:“钟书记、周书记,你们倒是好雅致,同志们可是等急了,特意派我俩来寻你们。”

钟涛哈哈一笑,说:“至诚,看来我们等下得自罚三杯啦。”

周至诚也是哈哈一笑,说:“不怕,有钟书记给我鼓劲,何惧之有。”

钟涛一听,就知道周至诚这话是有所指,他望着周至诚微微一笑,俩人并肩朝里走去。

其实省委大院和省政府大院的格局差不多,一样的五六十年代的苏式风格的建筑,有山有水,自成一栋。

周至诚这天一早,上了于小闽的奥迪,这次奥迪没有开往省政府,而是直奔省委。

到了书记办公楼下,周至诚躬身从奥迪车上跨了下来,杨志远知道,从周至诚书记走下车的这一刻起,本省自此进入了周至诚时代,在未来的五年来,周至诚书记尽可以按照自己心中的设想,一步步地为本省勾勒出一幅靓丽的蓝图。

这小小的一步,看似平常简单,但却是许多人梦寐以求,即便是为之奋斗了一辈子也难以逾越的。

今天与往常有些不同的是,知道周至诚今天正式进驻省委办公,省委副书记郭建明、纪委书记黄凯、组织部长何亚洲、新任宣传部长文坤、新任省委秘书长付国良等在这个省委大院工作的省委常委们早就等在一旁,列队迎接周至诚书记。周至诚一下车,郭建明立即迎了上来,热情地和周至诚握手,说欢迎至诚书记。周至诚笑呵呵地,依次和常委们握手,说谢谢。

杨志远知道,常委们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在表明一种姿态。大家拥着周至诚上了楼,在书记的办公室里坐了一阵,然后礼节性地告辞,相约中午在省委食堂为周至诚书记接风。大家离开,办公室里就留下了付国良和杨志远。

官场有官场的忌讳,比如说,有些后来者不愿意用前任的车,一上任就另购新车,也不愿意在前任的办公室里办公,想方设法另寻它处。周至诚却是不讲究这些,前二天特意交代付国良,说别穷折腾,就用钟涛书记的办公室。这次杨志远看了看,发现书记办公室沙发桌椅书柜休息间都是原封不动,唯一有所变动的就是,在办公桌的正对面,周至诚书记徇私,把院长在农博会上题写的墨宝,从省政府要到了省委,挂到了对面的空墙上,让这个办公室平添了一种霸气。

唯一让付国良头痛的是钟涛书记的那个大书柜,钟涛书记离开时把他平时爱看的书悉数带走,毫不客气,只余下了一个空空如也的大书柜。当初这个大书柜应该是在办公室里量身打造的,付国良即便是想把书柜移出去,也移不走,除非是把书柜拆了。付国良跟周至诚汇报,周至诚笑,说:“这个钟书记也忒小气,几本书都舍不得留给我。光留下一个书柜给我有何用,总不能让我把放在招待所里的书都搬过来吧。”

付国良说:“要不上新华书店买些精装本回来,充充门面。”

周至诚笑着制止,说:“国良,千万别这么干,浪费钱不说,大家一看反而觉得我这是打起脸充斯文,实无必要。”

付国良笑,说:“那怎么办,拆了?”

周至诚说:“拆了!有些可惜。”

继而干脆当起了甩手掌柜,说:“这种事情你还要来找我,你是秘书长,你去处理。”

付国良没辙,向杨志远讨主意。杨志远以前没少上钟涛书记的办公室,对钟涛书记的那个大书柜印象深刻。他其实早有主意,就是不说,愣是让付国良请了一顿饭,才通知杨家坳苗圃公司的李丹,让李丹根据图纸,上山挖了些树兜,做了些根雕,送到了省委,摆在了书柜里,神采各异,栩栩如生,独具匠心。

周至诚等常委们告辞之后,开始打量办公室的布局,看到书柜里的根雕,当即表扬,说:“国良,这个主意不错,与众不同,很有特色。”

付国良笑,说:“这是志远的主意,不过我也付出了代价,志远敲了我一顿饭,至诚书记,您的给我报销。”

杨志远笑,说:“国良秘书长你这就不够意思了,这些根雕虽然在杨家坳不值钱,但放在市面上卖个三五百一个还是有可能,这么多根雕,纯属杨家坳免费赞助,难道还抵不了一顿饭钱。”

周至诚哈哈一笑,说:“报销没有,志远这话也是在理。这等事情你们内部处理,与我无关,即便是打官司,我这里也概不受理。”

付国良和杨志远齐声抗议,说:“书记您可不能这样,冷眼旁观,可不是您的风格。”

周至诚笑,说:“嘿,不扯了,竟然一致对我了。行了,这等事情,没什么风格可讲。”

三人说笑了一阵,周至诚拿起了眼镜,付国良和杨志远一眼,知道书记这是要开始办公了,赶忙走了出去。杨志远送付国良出门,说:“秘书长,你怎么越来越小气,请了一次客,就记在了心里。你可还有一顿没请,这顿饭只怕逃不了。”

哪顿饭,自然是付国良官跳升一级,官至省委常委这顿。付国良笑了一笑,说:“改天。”

杨志远笑,说:“改天,该N天了,怎么改。”

付国良哈哈一笑,说:“什么时候书记请客了,我就请。”

书记、省长虽然都是省部级,但分量却是更重,省长成书记自然也是升职。但此等事情想要周至诚书记请客,那只能是痴心妄想。杨志远一听,大叫,说:“秘书长这是耍赖。”

付国良一笑,摆摆手,下楼去了。

杨志远的办公室与书记办公室一墙之隔,中间留有一门,方便进出。杨志远对这间办公室很是满意,相对来说,这间办公室比省政府那边要好,视野开阔,书记楼在省委大院的最里面,杨志远回过头就可以看到窗外香樟假山流水,花香阵阵,心清气爽,心旷神怡。

如同在省政府一样,省委秘书一处的处长原来是刘书琦,刘书琦上交通厅以后,省委一处处长的位置就空了出来,别的位置只有空置,就会有人去幻想,唯独秘书处处长这种位置,谁都不会心存奢望。就目前来看,杨志远虽然只是解决了副处级待遇,没有实职,但谁都知道他为周至诚所倚重,秘书一处处长的位置空着,周至诚的意思很明显,这个位子就是杨志远的,杨志远现在还不能走马上任,那就让这个位子空着,谁都看出来,周至诚书记这是在表明一种他看重杨志远的姿态。杨志远这人能力强、才学好、人品正、背景深,谁都看出来了,杨志远必定会是本省政坛的一颗未来之星。

杨志远随同周至诚到了省委,杨志远的职务看似没有多大的变动,无非是从省政府秘书一处副处级秘书,变成了省委秘书一处副处级秘书,没什么不同,但其实不然,杨志远感到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电话越来越多,跟他说话的人态度越发谦和。就拿周至诚书记当选的那天来说,他手里的手机就没有一刻消停过,全省各地的电话像苍蝇一样,没头没脑地从天上蹿了下来,嗡嗡地响了一天一夜,目的无非就是一个,向杨志远表示祝贺。搞得好像是他杨志远当选省委书记了一般,莫名其妙,却又在情理之中。

这次换届,给本省政坛最直观的印象就是,但凡和周至诚走得近的人,都是好运连连,官升一级,前有朱明华,后有罗亮、付国良。如此一来,谁都想往周至诚这一条线上靠一靠。对此杨志远表示理解,人在官场,谁都希望越走越高。但杨志远感觉本省官场忽视了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朱明华也好,罗亮、付国良也罢,他们在的上升是有周至诚举荐的因素在里面,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反而为大家所忽视,那就是他们的人品和才学在本省的官员中都属上品。周至诚书记其实无非就是奉行任人唯贤的用人原则,你有能力,人品官声都好,周至诚书记自然就会看重几分,再加上书记举荐,上升自然就比别人快。

但许多人只怕都不会这么想,周至诚对此无可奈何,懒得去理会,杨志远虽然疲于应付但还是得打着哈哈,毕竟能知道这个号码的,都是一级领导,杨志远自然不会去犯那种一时得意,就忘乎所以的低级错误,该客气的还是要客气,该谦和的还是一如既往地谦和,一时引得本省官场对杨志远交口相赞。

周至诚因为现在身兼两职,省委的工作需要主持,省政府的会议也还要把握,杨志远跟着周至诚书记在两个大院来回地跑,杨志远整天跟在书记身边,对有些事情自然是看得比谁都明白。杨志远看得出来,周至诚书记现在有意将政府这一块的工作交由朱明华副省长代为主持,许多的事情都有意让朱明华决断。政府方面的会议,周至诚书记只听不说,任由朱明华拿主意。朱明华自然对此心领神会,知道周至诚这是在为自己创造机会,在此等关键时刻,朱明华自然不会假意推诿,在政府工作会议上,该说就说,该拿主意就拿主意。很有章法,尽显才学,魄力毕露。

大家尽职尽责,本省的兴省强省之战略不因省长一职没有定论,而有所停滞,本省继续沿着周至诚书记当初的战略部署有条不紊地前进。省委常委们的工作,除了省委这边有了微调,省政府这边还是原封不动。张淮还是榆江市长,本省政坛因此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省城榆江市的党、政两位主官同为省委常委,这种现象在本省还真是第一次出现。

还有一事,也是不同寻常,大家原本以为周至诚书记举荐罗亮进入常委,那么罗亮最有可能接任马少强的职务,但大家很快就发现大家的想法都有错误。

在常委会讨论罗亮的分工问题之时,周至诚书记说,以目前的情况来看,罗亮同志就任书记一年有余,而梅雪迎同志作为市长的时间与罗亮同志相差无几,梅雪迎同志还有待在市长的位置上多加历练,目前在没有合适的同志接任罗亮同志的职务之时,暂不宜将罗亮同志上调省政府,我看罗亮同志有必要继续留在合海,带领合海人民再上新的台阶。

常委们一听,敢情周至诚书记自始至终就没有把罗亮调离合海的打算。常委们心里暗自折服,周至诚这是该为你考虑的就全力为你考虑,该你做的事情,你必须干好。罗亮的强项在哪,就在于主抓经济,如果罗亮到省里,当常务还差不多,要他接手马少强主管的交通线,还真是牛头马嘴,根本就不合周至诚人尽其才的用人策略。如此看来,把罗亮留在合海,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对合海有利。而现在看来周至诚举荐罗亮进入常委,目的还是让其得到历练,让罗亮可以站在全省的高度考虑问题,培养其大局观,也就是周至诚书记这是为本省今后的可持续发展积累人才,周至诚书记这一着真是想得长远。

周至诚书记事后特意把罗亮叫到办公室,开门见山地坦陈了自己的想法。书记跟罗亮谈话时,并没有让杨志远回避,杨志远因此得以留在现场,书记说:“罗亮,我没有同意你进省政府是不是有些失望?”

罗亮摇头说:“没有。”

周至诚笑,说:“真没有?”

罗亮诚恳地说:“真没有!”

周至诚点头,说:“没有就好,想要成为一名政治家,目光必须长远,而不必在意一时。”

罗亮说:“我一定谨记周书记的话。”

周至诚点点头,说:“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志远,叫上国良,今天我们和罗亮同志喝一杯。”

杨志远笑了笑,说:“好,我这就安排。”

第33章 力所能及(1)第27章 省委考察组(5)第41章 车轮滚滚(2)第36章 会通奇迹(1)第35章 心情愉悦(1)第31章 情深意切(3)第27章 你不知道有我爱你(1)第12章 春暖花开(2)第17章 水落石出(2)第12章 晴天霹雳(2)第17章 吉祥号码(1)第18章 开工在即(2)第12章 张悯沈协(3)第9章 国庆长假(1)第15章 风雨欲来(2)第14章 通普高速(3)第34章 龙舟待发(3)第32章 昔日重来(3)第47章 雨意江南(1)第23章 线上有线(4)第5章 大智若愚(2)第37章 献礼华诞(3)第9章 专横跋扈(3)第6章 沿海调研(1)第5章 鱼苗事件(1)第37章 更上层楼(4)第32章 昔日重来(2)第35章 心情愉悦(3)第3章 将军令下(3)第6章 短兵相接(1)第10章 新春福到(3)第8章 英雄座次第2章 舍我其谁(1)第39章 依依惜别(1)第5章 书记莅临(5)第19章 雄才韬略(3)第33章 初具雏形(3)第26章 宾客盈门(3)第24章 雨后新竹(2)第46章 情谊无价(1)第9章 磁场效应(2)第9章 国庆长假(1)第33章 初具雏形(2)第10章 旅游专线(3)第16章 天网恢恢(2)第4章 不拘一格(1)第37章 天堑变通途(1)第2章 舍我其谁(2)第8章 知无不言(2)第21章 北京过年(2)第6章 交通局长(2)第35章 激情飞扬(2)第9章 磁场效应(4)第10章 渔翁得利(1)第19章 雄才韬略(2)第33章 力所能及(1)第14章 通普高速(3)第28章 省长召见(3)第35章 心情愉悦(2)第31章 又见北京(1)第6章 沿海调研(1)第17章 丧钟为谁而鸣(2)第14章 通普高速(4)第23章 一通百通(1)第4章 元旦前后(2)第12章 春暖花开(3)第6章 有情翩翩(3)第21章 有的放矢(1)第12章 晴天霹雳(3)第3章 权力快感(1)第21章 北京过年(1)第33章 力所能及(1)第19章 中央考察组(1)第7章 几多醉(1)第5章 鱼苗事件(1)第10章 前所未有(1)第44章 千里姻缘(4)第14章 不离不弃(2)第14章 通普高速(1)第18章 开工在即(1)第1章 空降社港(1)第11章 勿忘历史(2)第17章 丧钟为谁而鸣(2)第4章 先谋后定(2)第39章 农博会(1)第4章 路见不平(1)第40章 蓬荜生辉(3)第4章 元旦前后(2)第40章 蓬荜生辉(2)第4章 元旦前后(4)第12章 春暖花开(1)第37章 更上层楼(1)第8章 新春团拜(2)第44章 千里姻缘(2)第8章 新春团拜(1)第9章 国庆长假(5)第26章 宾客盈门(2)第35章 激情飞扬(1)第13章 思变之力(2)第6章 有情翩翩(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