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心如电击(1)

二天后的下午时分,邻省某边城小县境内,六辆挂着军牌的13座中巴车在崎岖的山路上盘旋。邻省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天气就像孩子的脸,时雨时晴,说变就变。邻省省城离这个边陲小县有近三百公路,杨志远随同陈明达坐在第三辆中巴车上,这一路下来,杨志远也不知道天气转变了多少次。陈明达和安小萍在前,杨志远和安茗在后排,或许是路途遥远,此时安茗眯着眼,靠在杨志远的肩上,酣然入睡。杨志远睡不着,他静静地看着车窗外雨后初晴,青葱翠绿的丛林沉思。

前天上午在杨家坳吃完早餐,陈明达向杨石、张青及杨家坳的乡亲拱手告辞,离开杨家坳到了榆江,在榆江陈明达也就停留了三个小时,然后在机场谢别周至诚和梁榭明,带着一家人及随从,直飞邻省。

陈明达这次到邻省可以说是悄无声息,既没有通知当地的地方党政领导,连军方领导也是严格保密,陈明达尽量把消息控制在极小的范围之内。到机场来接机的是省军区的副司令员潘兆维大校,潘兆维见到陈明达,立正敬礼,说:“陈副团长,潘兆维向你报到。”

陈明达回了一个礼,然后说:“兆维,走吧。”

尽管陈明达在来的飞机上并没有同杨志远说起潘兆维的情况,但杨志远一看此种情形,立马明白,此潘兆维大校必定为陈明达将军的老部下,肯定曾经跟着陈明达将军在那片亚热带丛林中出生入死,血雨腥风过,要不然潘兆维不会不言将军现职,而言旧职,也不说‘您’而言‘你’,这是一种对昔日的追忆,也是对曾经岁月的一种崇高的缅怀,在潘兆维的心里,陈副团长比现在的陈上将军更值得他崇敬。杨志远感觉陈明达与潘兆维之间,不是一种简单的上下级关系,而是有着一种肝胆相照的战友深情。

陈明达上了中巴车,和潘兆维坐在中间的一排座位上。杨志远发现陈明达将军这次坐得比较随意,按说潘兆维只是大校,根本不可能和陈明达平起平坐,但陈明达往靠窗的座位一坐,潘兆维却是无所顾忌地紧紧挨着陈明达将军坐了下来,陈明达对此似乎习以为常,毫不介意。这就是情谊,这就是战友情,淳朴无华,不因职务的高低而有所改变,何其难得。

陈明达问:“兆维,他们都到了?”

潘兆维说:“到了,都在省军区招待所等你。”

陈明达说:“好!”

杨志远觉得将军此行,显得有些神秘。他带着一家子按计划远赴边城,风尘仆仆,却不说是为了何事。岳母肯定对陈明达将军此行的目的一清二楚,但她的表情除了稍有紧张,这一路上她都不闻不问,任由陈明达将军安排,只是一路紧随,概不多言。

安茗的身边既有父母呵护,又有杨志远相随,自然倍感快乐,只以为父母带其去边陲小县,只是去旧地重游,与父亲一起去缅怀他的过往,不疑有他。但杨志远洞察秋毫,知道此行只怕不那么简单,肯定有些因由,只是他一时还猜不明了罢了。

就像现在将军和潘兆维的对话,看似简单,却是很些内容。‘他们’是谁,肯定不会是一人,至少是多人以上,也就是说,这次去边城小县,肯定还有多人同行。这个‘他们’会是谁呢,尽管杨志远知道,到了省军区招待所一切都会明了,但他还是在忍不住暗自揣摩,猜想连连。

邻省的机场同本省一样,离市区遥远,路况也不太好,邻省的经济不说跟沿海,只怕跟本省都没得比,排名比本省落后了好些个名次,之所以如此,应该与其地处边陲有关。

看来潘兆维烟瘾不小。车至中途,潘兆维竟然不顾陈明达将军在场,径自掏出一支烟,点燃,抽了一口,深深的,吸进了肺里,状如吸食鸦片。

车窗为全封闭,潘兆维一抽烟,车厢里顿时青烟渺渺,安小萍忍不住咳嗽了一声。

陈明达看了潘兆维一眼,并不制止,只说:“还这么大的烟瘾,说了多少次了,让你戒了。”

潘兆维苦笑,说:“想戒,可就是戒不了,越戒反而抽的越凶,干脆,顺其自然,不戒了。”

陈明达摇摇头,说:“你啊你,让我说你什么是好。”

潘兆维说:“一想起他们我就睡不着,抽抽烟,和他们说说话,也就感觉好受些。”

陈明达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任由潘兆维自个默默地抽烟。

杨志远心有疑问,潘兆维说的这个‘他们’又是谁呢?

车到省军区招待所,第一个‘他们’的答案揭晓,杨志远才知道这个他们数量不小。不是二三人,也不是十数人,而是68人,人数众多,13座的中巴车需要六辆才坐得下。

中巴车驶进省军区招待所,中巴车没有停到停车坪,而是停到了招待所的篮球场边。杨志远从车上看到,篮球场上,竟然站列着一个整齐的方阵,有五六十人之多,都为四十上下的中年人,此方阵又分若干小阵,由一人带队,站于队列前。几十个人的目光此时都盯着中巴车,行注目礼。

潘兆维首先下了车,他不待陈明达下车,径直跑到中间的那个小队前站好。

陈明达一下车,立马就有人小跑到陈明达的面前,向陈明达举手敬礼:“报告陈副团长,一排32人,应到23人,实到16人,请指示。”

陈明达回礼,说:“请归列。”

对方说:“是。”

小跑归位,标准的军姿,干脆、利落,不因现在人到中年而迟缓。

潘兆维是第三个,他跑步上前,向陈明达敬礼:“三排副排长潘兆维报告陈副团长,三排32人,应到15人,实到10人,请指示。”

陈明达依旧回礼,说:“请归列。”

杨志远此时看明白了,他们向将军敬礼,不言‘将军’只说‘陈副团长’,不用说这些人都是老兵,原先锋团一营三连的官兵,就是他们当年追随陈明达副团长攻谅山,剿三青洞,历生死,誓杀敌,舍生忘死,不惧牺牲。

杨志远一想明白,顿时心情激荡,肃然起敬。

有六人出列,一一向陈明达敬礼报数。

报数完毕。

杨志远心里计算了一下,原三连应该分为三个战斗排、一个火力排、一个连部炊事班以及连部,总计150人,这次实到68人,加上陈明达将军就是69人。

杨志远注意到潘兆维的三排有三人身着军装,不用说三人都是现役军官,其中一人还肩扛少将军衔,职务比潘兆维高,但他只是站在队列里,向陈明达敬礼。如此看来,此人当年只怕职务比潘兆维低,曾经是潘兆维手下的兵。今天,他就是一个兵,不是什么将军,只能站在队列中,听潘兆维的指挥。

敬礼都是用右手,但今天也有特殊,队列中有多人用左手敬礼,显得有些参差不齐。但他们带给杨志远的除了震撼还是震撼,因为杨志远看到,他们的右袖空空,风一吹,就呼呼地摆动。

他们之所以用左手敬礼,是因为他们没有右手。

那一刻,杨志远只觉心如电击。

晚餐就在省军区招待所解决。杨志远感觉这次这么多战友相聚,应该开怀畅饮,气氛热烈才对,但现场场面有些冷清,没有酒,大家都是低着头吃饭,有些沉闷。

饭后,陈明达和部属说话,这种场合,杨志远自然不好呆在一旁,他和安茗没有立即回房,而是牵着手在招待所里散步。

安茗早就明白陈明达此行的目的,她说,志远,我知道爸爸带我们上边城小县是去祭奠他那些牺牲的战友。爸爸很早就在家里说过,说他无论如何,要组织三连健在的官兵,一同去边城的烈士公园去祭扫那些牺牲的战友。本来,他决定今年的清明来的,但后来临时有任务,这才拖到了现在。

杨志远说:“说实话,今天的这种场景,我是第一次见到,它给了我一种从未有过的力量感,虽是无声,却胜有声。”

安茗点头,说:“我也是。”

杨志远说:“什么是铿锵有力,这应该就是最好的注释。”

两个在招待所里散着步,说着话。在招待所的花坛边,杨志远竟然看到胡总。当年杨志远在杨家坳搞了一个经销商洽谈会。胡总是贵阳韵清茶行的老板,他那次与杨呼庆一起到了杨家坳。胡总直率,能喝,还是神枪手,一枪一个准,杨志远对其很是佩服。胡总曾说过他参加自卫反击的故事,杨志远当时就知道胡总是陈明达将军的部属,跟陈明达打过仗。但那会杨志远还只是跟安茗谈恋爱,自是不曾在胡总面前提及与陈明达将军的一丝关系。

此时,胡总正和两个战友在花坛边说话,抽烟。杨志远听声音有些耳熟,仔细望去,就看清是贵阳的胡总。杨志远赶忙和安茗走了过去,说:“胡总,真没想到在这里遇见你。”

胡总笑,说:“杨总,我是陈副团长的部属,你是知道的,我出现在这里也就不足为奇,但是你当初在杨家坳,对与陈副团长之间的关系,根本就没有透露只字片语,杨总真是沉得住气,佩服。”

杨志远不好意思,说:“当初我和安茗似是而非,我自是不好多说什么。”

胡总笑了笑,说:“其实你下午随着陈副团长一下车,我就看到你了,要说没想到,应该是我没想到才对,我可真没想到你杨总会是陈副团长的女婿。”

安茗赶忙给胡总他们几个问好,说叔叔们好。

胡总的战友点点头,一看杨志远和胡总聊得起劲,就笑着和杨志远、安茗告辞,先回房间去了。

胡总说:“听杨呼庆说你现在给省委书记当秘书了。”

杨志远说:“是。”

杨志远过年在北京,没有和杨呼庆碰面,这么一算,他有一年多没有见到杨呼庆了,他笑了笑,说:“呼庆怎么样,他过年回杨家坳,我也没能和他遇上。”

胡总说:“呼庆这小子不错,现在生意是越做越上路了。我来之前还和他在贵阳喝了一场酒。”

杨志远笑,说:“谁醉了?”

胡总笑,说:“自然是我了,我胡某虽然喝酒也算是一把好手,但和你们杨家人比还是差了一节。”

杨志远笑,说:“胡总,这是谦虚。”

胡总摇头,说:“我这是实话实说。”

杨志远一笑,此时杨志远突然想起一事,于是就问:“胡总,我有一事不明,今天你们报数,说应到、实到,大概意思我还是知道,但具体有何指,我还是不太明了,能不能告知一二?”

胡总看了杨志远一眼,说:“陈副团长没有告诉你?”

杨志远说:“没有,这等事情自是不好当面问他了,既然遇上了你,就想问个清楚。”

胡总顿了顿,想了想,说:“杨总也不算是外人,我就跟你说了吧。以潘副排长的三排为例,三排满额是32人,但是打谅山那一仗,三排牺牲最大,连排长一起共牺牲17名战友。所以说,全排32名战友,今天应到的就只能是15人了。而实到10人,你自然明白,今天这没到的5个人,要么就是联系不上,要是就是当年伤重,现在不方便前来。”

原来如此。这么算来,三连全连官兵加上陈明达,共计151人,而谅山、三青洞一战,陈明达部损失惨重,此一役下来,三连牺牲之人有43人之多,三连长方明牺牲、陈明达副团长在此一役中身受重伤,当时战况之惨烈由此可见一斑,受伤者肯定更甚,只怕十之八九都身有伤迹。

胡总说:“三青洞一场恶战,能毫发无损地走下战场的根本没有几人,我算是这其中比较幸运的一个。打完那一仗,我们不得不回后方休整。应该说,我现在的随遇而安的性情与此役有着很大的关系,我原来的性格何尝不是喜欢争强好胜,但看着那么多的战友倒在自己的眼前,我退伍后就不争了,平平淡淡是福,能好好地活着,也是对牺牲的战友最好的慰藉。”

杨志远什么都没说,尽管他没有亲身经历过战争,但他能感受得到战友间那种生死相依,生死与共的情谊。这是一种人间最宝贵的情感,它在现如今的物质社会中变得越来越稀缺。这也是作为下下级,潘兆维可以在陈明达面前想抽烟就抽烟,陈明达毫不反感的真正原因。对于他们来说,职务的高低只是一种表面的东西,而那种曾经的生死与共的情感早就于不知不觉中深入骨髓,终极一生。

在省军区招待所住了一晚,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大家就利落地起了床,吃了早餐。到底是军人出身,尽管这天69名老兵中,有不少人都已经退伍,分散到了各行各业。但他们动作划一有序,用不着吩咐,也不管是将军还是大校,他们吃饭、上车都自动按原来在部队时的班排入列。大家上了车,六台13座的中巴载着满满当当的六车人,朝边陲小城驶去。

边陲小城离邻省省城将近三百公里,虽是国道,但道路并不宽阔,好在路上的车并不多,中午,在中途一个城市边缘的路边饭店吃了饭,大家稍事休整,六台车又马不停蹄地朝南,拐上一条省道。

邻省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属亚热带气候。越往南走,喀斯特地形越来越明显,山色风光,到处都是绿意盎然,群山相拥,青秀奇伟,杨志远这是第一次到边陲,觉得边城的风景不错,当然如果硬要把她和杨家坳的风景进行对比,那么杨家坳的风景胜在秀和美,中国南国边陲的风光则胜在奇和险,各有千秋。

雨后初晴,汽车在边城的山岚间盘旋,杨志远拥着酣然甜睡的安茗,静静地望着车窗外亚热带丛林,思潮万千。

下午五点,汽车行驶将近9个小时,终于到达目的地,边城小县的县委招待所。

第27章 省委考察组(1)第1章 北京再见(2)第17章 丧钟为谁而鸣(1)第37章 天堑变通途(2)第18章 问政于杨(2)第6章 有情翩翩(2)第8章 市长调研(5)第20章 南山开发(2)第12章 春暖花开(2)第3章 将军令下(3)第37章 献礼华诞(3)第11章 勿忘历史(4)第7章 夜色迷离(1)第16章 无怨无悔(2)第5章 从政之道(1)第14章 通普高速(4)第37章 天堑变通途(2)第13章 同舟共济(1)第43章 一语定盘(4)第14章 通普高速(4)第32章 人大议案(2)第6章 短兵相接(1)第6章 短兵相接(2)第9章 磁场效应(2)第16章 天网恢恢(1)第46章 情谊无价(1)第8章 市长调研(5)第43章 一语定盘(2)第29章 鱼跃龙门第37章 献礼华诞(3)第31章 又见北京(2)第10章 渔翁得利(3)第10章 新春福到(1)第6章 有情翩翩(3)第25章 丰收在望(1)第39章 农博会(2)第18章 民生民忧(1)第26章 寻根之旅(2)第2章 枫树湾(1)第16章 同学情谊(1)第5章 大智若愚(3)第23章 蓄意阻击(1)第9章 磁场效应(2)第23章 至关重要(3)第17章 丧钟为谁而鸣(2)第34章 龙舟待发(2)第14章 通普高速(2)第24章 稻田养殖(1)第19章 中央考察组(1)第31章 情深意切(1)第8章 新春团拜(6)第29章 意外当选(1)第4章 鱼头期货(1)第27章 省委考察组(5)第8章 新春团拜(5)第31章 磨砺人生第5章 书记莅临(4)第32章 人大议案(3)第28章 福星高照(1)第7章 公司成立(1)第33章 旅游画册(1)第17章 吉祥号码(3)第10章 依依惜别(1)第45章 花开蒂落第4章 元旦前后(4)第15章 事发突然(3)第1章 北京再见(2)第5章 从政之道(1)第11章 勿忘历史(3)第4章 元旦前后(3)第43章 一语定盘(1)第35章 皆大欢喜(2)第3章 将军令下(3)第22章 江山多娇(1)第9章 专横跋扈(1)第12章 张悯沈协(1)第7章 几多醉(1)第19章 雄才韬略(1)第5章 书记莅临(2)第8章 新春团拜(1)第5章 书记莅临(5)第2章 韬光隐晦(3)第17章 吉祥号码(1)第21章 有的放矢(1)第16章 天网恢恢(4)第19章 雄才韬略(2)第3章 将军令下(2)第8章 市长调研(5)第3章 先行一步(1)第30章 责无旁贷(1)第5章 鱼苗事件(2)第32章 人大议案(1)第7章 几多醉(3)第6章 晚成县长(2)第32章 人大议案(2)第24章 将军光临(1)第23章 至关重要(2)第11章 陈年旧案第7章 英雄相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