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空降社港(3)

杨志远在周至诚面前自然不需要掩藏,他坦诚了自己的想法,杨志远说:“说实话,对于去合海我是有些心动,毕竟大家都熟,知根知底,可这有利也有弊,遇上不同政见怎么办?是据理力争,还是妥协退让?再说了,榆江、合海二市经济位居本省前甲,成绩实实在在,有目共睹,我要去了,就是摘现成的桃子,没大多意思。就拿合海经济开发区来说,人家已经走入了正轨,谁去都是一样,没有多大的挑战性,这不符合我的性格。既然要下去,我就想实实在在地做些事情。”

周至诚问:“那你为什么偏偏看上社港了?”

杨志远走到本省的地图前,指着社港的地形走势,说:“社港与沿海接壤,有其地理优势,可以承接沿海的产业转移,此为其一。其二就是,社港为本省传统的农业大县,本省这些年工业是发展了,但农业却是停滞不前,对于社港县来说,甚至可以说是一落千丈,但我相信社港的农业根基还在,我很想去剖析它倒退背后的深层原因,本省是传统的农业大省,我还是想在农业经济方面做些尝试,城市富只是富了一小部分,农村富则百姓富。当然了,社港只是我的选择之一,像这种地理位置不错,而受制于这样或者那样的因素,依旧没能发展的县还有好几个。之所以选择社港,还就是因为社港刚刚发生了群体事件,使得书记、县长空缺,此时去,刚刚好。”

周至诚笑,问:“这又是为何?”

杨志远说:“官场讲究的是按部就班,书记离职,县长接任,几成定律。我要是到了别的县,直接就任县委书记一职,如果人家是老资格的县长,我这么横插一脚,人家表面上不说,心里肯定会有些不痛快,会有些想法。这于今后的工作不利,俩人共事,难免不有些磕磕碰碰,如果一开始就心有芥蒂,肯定会节外生枝,多有事端。而社港现在的情况,书记、县长都是新官上任,即便是烧上三把火,俩人也会步调一致,协同作战。主官和,则天下平。”

周至诚笑,说:“这话倒也有几分道理,但你怎么就想到县里,市里就不成?比如说副市长?不一样可以进行诸多尝试?”

杨志远一听就知道周至诚书记有想法在自己下去时,让自己进一级,他笑,说:“宁为鸡头,不做凤尾。副市长虽好,但受制于人,反而放不开手脚。”

周至诚哈哈一笑,点头赞许:“好,有想法,不错。”

不几天,省委常委会通过了杨志远的任命,按说社港县县委书记这一级,只需普天市委常委会通过,报省委通过就行。根本不存在就杨志远的任命作为一项单独的议题提交省委常委会讨论。原来周至诚书记另有考虑,组织部门提议杨志远任普天市委常委。省委常委对杨志远这人的能力,品行都清清楚楚,对于组织部门的这个提议,大家都觉得理所当然,就该如此,大家没有一丝的异议,举双手赞成,全票通过。这也是周至诚书记自中组部回来后,唯一的一次人事任命。这个提议,周至诚事前并没有和杨志远商量,杨志远是在常委会之后,随周至诚下楼,常委们纷纷向其表示祝贺之时,才知晓此事。杨志远尽管把职务看得比较淡,但自己能在不到31岁之时解决副厅级,心里还是有着欣喜。杨志远知道这是周至诚书记在尽自己的能力为自己的将来铺路,书记在离开本省之前,着力推自己一把。

那天,周至诚对杨志远说了一句话,杨志远记忆在心,周至诚说:“志远,今后就看你自己的了。你的路,得靠自己的双脚去丈量。”

周至诚书记题款:任重道远。意思就在于此。

不日,杨志远走马上任,就任普天市委常委、社港县县委书记。杨志远由此成为了本省最年轻的副厅级干部。

三小时后,火车准点到达普天车站。

杨志远出了出站口,就看见了县委办主任霍亚军站在出口朝里面张望。杨志远这几年跟在周至诚书记的身边,早就练就了超强的记忆力,虽然他只和霍亚军在社港匆匆忙忙见过一次面,但他一眼就认出了霍亚军,主动朝霍亚军摆了摆手。

与此同时,霍亚军也看到了杨志远,他一见杨志远主动和自己打招呼,心里有些意外,那些杨志远到社港,在场的大小领导一大群,大家匆匆忙忙,他刚才还有些担心杨书记不认识自己,没想到杨书记仅一面,就把自己记住了。霍亚军顿时如沐春风,赶忙说:“杨书记,一路辛苦了。”

杨志远主动伸出手来,和霍亚军一握,说:“麻烦霍主任了。”

尽管霍亚军年纪比杨志远要大,但杨志远是其上级,实无和霍亚军握手的必要。杨志远这小小的举动,自是让霍亚军感到受到了尊重。杨志远不仅和霍亚军握手,也还和司机握手。杨志远和司机是第一次见面,并不认识,司机一看杨志远主动和自己握手,忙说:“杨书记,我是你的司机魏迟修,小魏。”

魏迟修年龄不大,二十七八岁,身材魁梧。杨志远笑,问:“结婚了?”

魏迟修挺直腰,目光平视,回答:“没有!”

这很说明问题,杨志远笑:“当过兵?”

魏迟修双脚一并,说,“是!”声音洪亮。

杨志远一直对军人很有好感,尤其是当年到边城祭扫过方明爸爸之后,杨志远对军人更多了一份敬重。现在一经确认魏迟修真是退伍军人出身,杨志远不由对魏迟修亲近了几分,他笑了笑,说:“你我之间,来日方长,不用过于拘谨,随性点。”

魏迟修一边说是,一边提起杨志远放在一旁的行李。杨志远的行李不多,简简单单,一个小拖箱而已,尽管不习惯别人给自己拿行李,但杨志远知道,今次不同以往,在霍亚军和魏迟修的面前,自己是领导是上级,没有自己拿着行李,他们空着手的道理,杨志远略一迟疑,也就由了魏迟修。

车是猎豹,四轮驱动,适应于在乡村山道颠簸,八成新。车出普天火车站停车场,上通普高速,朝社港而去。

霍亚军是县委办主任,虽为县委常委,职责却是协助书记处理各类事项,全心全力为书记服务。霍亚军刚才见杨志远上车时对车多有留意,此时觉得自己有必要做出解释,他回头,说:“杨书记,这车是老书记留下的,杨书记的车想等你来了后再行采购。”

换人就得换车,约定俗成。杨志远一笑,说:“霍主任,这车挺好,就它了,不用换,社港的情况我知道,财政并不宽裕,今后要用钱的地方挺多,没必要浪费。”

霍亚军笑着说:“杨书记,你是市委常委,市财政早就把你的购车款下拨到县财政了。”

杨志远笑,问:“多少?”

霍亚军说:“三十来万。”

杨志远笑,说:“看来陶书记现在财大气粗,一来就给了个见面礼,倒也不算小气。”

霍亚军说:“现在市里财政每年都在递增,日子过得滋润,哪像我们社港县,现在日子是越过越紧巴,跟市里根本就没得比。”

杨志远一指窗外,笑:“县财政跟市财政自是没法比,即便是跟眼前的古城县,只怕也没有什么可比性吧。”

此时车已经下了高速,杨志远所指,正是古城新区,此地原为荒山野地,方圆近十里都是贫瘠之地,村民们平时都是播种些易于生长的玉米、红薯,与社港村民一样,日子过得清贫,不声不响,而通普高速与沿海贯通以后,在此地设有高速公路出口,荒野之地顿时成了黄金码头,古城适时将此地辟为古城新区,经过这两年的开发,已成气候。这是什么概念,变成数字那就是GDP,变成税收,那就是白花花的银子。应该说古城进入全省县域经济二十强,古城新区功不可没。

猎豹穿古城新区而过。霍亚军看着古城新区林立的工厂,满眼羡慕和嫉妒,点头,说:“人家现在是盆满钵满,咱社港跟人家早就不在同一档次。”

杨志远笑,问:“原因何在?”

汽车已经开始在张溪岭盘旋,正式进入社港县境。霍亚军一指身边的山岚,说:“还不是因为这个张溪岭。”

社港县位于普天西南方向,县城以北五十公里为普天市区,南边与沿海接壤,通普高速于其东部山区而过。按说地理位置不错,可是有些情况,社港多山,当年通普高速迟迟不能与沿海对接,就因为社港这一块山高河多,需要钻山打洞搭桥,也就是说高速公路虽然在社港过境,但都在崇山峻岭之中,没有多少可供利用的价值,南边虽然与沿海接壤,但一条著名的山脉横亘在两省之间,成为了省界。也就是说,社港看似地理位置优越,实则不然,其三面环山,唯其西面一坦平原,沃土百里,但也只适应于种植水稻,西面之西,为普天的另一辖县临江,当年飞虎队的老兵到普天悼念战友,去的就是该县,临江与社港同属难兄难弟,没什么好依仗的。张溪岭为那道著名山脉的分支,由南而北延伸。张溪岭以东为古城县,张溪岭及张溪岭以西则为社港县辖。

社港离普天市区五十公里,此为地图上的直线距离,实则远不是这么一回事,县城到普天三个小时,其中有两个半小时是耗在张溪岭的盘山公路上,汽车在张溪岭的崇山峻岭中,忽上忽下,蜿蜿蜒蜒。张溪岭其实有诸多大小山峰,因张溪岭为其最高峰,故此统称张溪岭。抗战之时,这里曾经发生过几次有名的阻击战,数万日军被阻击于张溪岭以东,直至抗战胜利,日军始终未能越张溪岭半步,可见其险。

车至张溪岭主峰,杨志远拍拍魏迟修的肩膀,说:“迟修,于此处停一停。”

魏迟修把车停住,杨志远站在山巅,极目远眺,群山莽莽,层峦叠嶂,但见崇山峻岭之间,公路如带于山间蜿蜒盘旋,流泉飞瀑,青松翠竹相映,此时虽是仲夏,山巅之上,却是一派春意,零星可见杜鹃于山间烂漫。鸟语花香,流水欢歌,生气盎然。杨志远一时只觉心旷神怡。

霍亚军介绍,说张溪岭周边森林面积有7万余亩,境内群山环抱,立峻挺拔,雨量充沛,植被丰富,种类繁多。植物种类有23个群系、3000多种,列人国家一、二类保护树种有28种;已发现野生动物100余种,列入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达25种;森林中繁殖的彩蝶1200多种,堪称‘天然动植物博物馆’。

杨志远点头:“不错!”

既是说张溪岭,也是表扬霍亚军。

杨志远问霍亚军:“张溪岭海拔多少?”

霍亚军答:“此处为张溪岭最高峰,海拔1607.9米。”霍亚军再一指山下,“那是五子峰,海拔1515米,为张溪岭之次高峰。”

杨志远顺着霍亚军所指的方向望去。但见五子峰处,竟然有一条铁路于山间蜿蜒。杨志远一时有些诧异,问:“霍主任,那是什么?铁路?”

霍亚军点头,说:“铁路倒是铁路,但它与我国目前1435毫米宽的铁轨有所不同,其铁轨宽为1067毫米,俗称窄轨。于60年代建成通车,此铁路起于临江,经社港于张溪岭前数公里处与大动脉相交,全长一百来里,临社铁路是一条地方窄轨铁路,除了客运,主要是用于运输临江的磷矿石及硫铁矿石,近年由于临江矿藏枯竭,临江和社港间公路客运也还方便,该铁路也就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年初经省政府批准临社铁路停运拆轨。”

这是杨志远不曾了解的,毕竟社港与省城相隔数百公里,杨志远对社港的情况还不可能做到一清二楚,临社铁路属于地方窄轨铁路,在地图上没有标注,杨志远望着远处的那条窄轨铁路一时有些出神,杨志远心想,临社铁路这条一百里长的铁路当年之所以没有修成宽轨,一来与运力有关,二来应该也与张溪岭有着莫大的关系,在张溪岭的山间修建窄轨,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杨志远心有所动:“拆轨?拆了多长?”

霍亚军说:“也就是象征性地于临江和社港两个小火车站拆了几百米,两县拟招标,让金属回收公司进行回收,统一拆除。”

杨志远说:“就这么拆了,是不是有些可惜?”

霍亚军说:“不拆怎么办,就这么在路上躺着,日晒雨淋,锈蚀掉,岂不是浪费,两县的意思都倾向于拆了铁轨,多少还能收回几个钱,作为职工的安置费。”

霍亚军这话也有几分道理,但杨志远心有不甘,窄轨拆起来容易,建起来就难,当年建这样的一条窄轨,只怕很是不易。杨志远想了想,说:“霍主任,你和临江县联系联系,看拆轨工作是不是可以暂缓进行。”

霍亚军有些好奇,说:“杨书记,是不是有了什么好的主意?”

杨志远摇头,说:“暂时没有,就是觉得就这么一拆了之有些可惜了,缓一缓,容我想想。”

霍亚军说好。然后又说:“杨书记,要不我现在就和临江县委办的汪主任打个电话,你和临江的刘建喜书记直接通个电话。”

霍亚军一说,杨志远就会意,临江和社港各自为政,霍亚军贸然给临江县委办打电话,人家临江岂会听命于他。而他杨志远直接和临江县委书记通话,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他的话,刘建喜肯定得听,为何?因为他杨志远除了是社港县县委书记,同时还是普天市委常委,属市委领导,刘建喜的上级。此刻,杨志远开始感受到常委这顶官帽子的好处,这有利于杨志远和周边各县的协调。杨志远心想,周至诚书记是不是早就料到了这一点,这才徇私一回,暗地里帮自己一把。

杨志远笑了笑,说:“也好。作为兄弟县,难免不打交道。先说上话也好。”

霍亚军一听,于山巅拨通了电话,看来其与临江的汪主任多有联系,俩人打着哈哈,套了一番近乎,霍亚军才问汪主任,刘书记在不在,如果在的话,还得麻烦刘书记接个电话,本县杨书记想和刘书记说几句话。

县委办主任虽然进入县委常委序列,但他说得通俗点,也就是县委的管家,一般情况下都在县委书记左右。汪主任自然知道社港的杨书记是谁,一听是杨志远书记找刘建喜书记说话,赶忙找到刘建喜。

杨志远得以和刘建喜说上话,杨志远虽然和刘建喜素昧平生,但一通电话,彼此就像是多年故交,杨志远笑呵呵地:“刘书记,你好,我,杨志远。”

刘建喜在电话那端同样热情洋溢,说:“杨书记,早就想来拜访你了,听说你回省城了,这才作罢,怎么,回社港了。”

杨志远笑,说:“今天回社港经过张溪岭,看到临社窄轨,想了想,想和刘书记商量商量,看临江方面是否可以暂缓拆除铁轨。”

刘建喜笑,说:“杨书记可有好主意?”

杨志远说:“有些不成形的想法,容我再考虑考虑,我们到时面谈如何?”

刘建喜笑,很是爽快,说:“好。铁轨缓些时拆就缓些时拆,放在那里,也不会凭空生出两条腿来,跑不了,我等杨书记的电话。”

杨志远笑,说:“好,谢谢刘书记。”

刘建喜说用不着客气。彼此客客气气地挂了电话,收了线。

杨志远站在张溪岭的山巅,深吸了一口气,枫树湾事情未了,张溪岭山色至美,杨志远也不可能过于停留,此事暂告一段落。杨志远转身和霍亚军上车,猎豹毫不迟疑地朝山下驶去。

第4章 鱼头期货(1)第4章 元旦前后(3)第9章 磁场效应(2)第16章 同学情谊(1)第25章 洽谈周(2)第21章 务虚务实(4)第28章 省长召见(2)第24章 稻田养殖(1)第21章 务虚务实(1)第28章 风清月明(4)第1章 走马上任(1)第24章 别梦依依第12章 晴天霹雳(3)第29章 鱼跃龙门第13章 同舟共济(1)第35章 激情飞扬(3)第31章 情深意切(1)第1章 北京再见(3)第35章 心情愉悦(2)第38章 临危受命(3)第30章 又是一年春来到第15章 安茗家世(1)第3章 将军令下(1)第22章 江山多娇(4)第2章 枫树湾(3)第28章 省长召见(2)第5章 书记莅临(2)第2章 师生情重(3)第4章 鱼头期货(1)第17章 水落石出(2)第15章 旧地重游(1)第3章 先行一步(1)第5章 大智若愚(2)第10章 渔翁得利(2)第9章 专横跋扈(3)第1章 空降社港(3)第11章 勿忘历史(1)第9章 磁场效应(2)第29章 鱼跃龙门第2章 成竹在胸(1)第9章 国庆长假(1)第10章 前所未有(1)第14章 不离不弃(2)第8章 市长调研(4)第20章 无愧于心第32章 人大议案(2)第3章 权力快感(4)第37章 更上层楼(2)第19章 好事连连(2)第43章 一语定盘(3)第15章 风雨欲来(1)第2章 成竹在胸(1)第10章 依依惜别(1)第5章 从政之道(1)第2章 舍我其谁(2)第24章 将军光临(3)第15章 旧地重游(1)第22章 桃李天下(2)第18章 换届在即(2)第5章 鱼苗事件(1)第16章 同学情谊(2)第5章 融资贷款(1)第4章 路见不平(3)第14章 不离不弃(2)第10章 新春福到(1)第33章 初具雏形(2)第38章 临危受命(2)第19章 雄才韬略(3)第21章 有的放矢(1)第43章 一语定盘(2)第21章 务虚务实(2)第29章 刮骨疗伤(2)第27章 你不知道有我爱你(1)第25章 洽谈周(1)第22章 桃李天下(2)第25章 丰收在望(1)第15章 旧地重游(2)第26章 怀旧之旅(1)第29章 刮骨疗伤(2)第5章 鱼苗事件(1)第27章 大器必成第37章 更上层楼(2)第10章 旅游专线(3)第5章 大智若愚(1)第27章 大器必成第28章 省长召见(2)第25章 洽谈周(2)第26章 愿赌服输(2)第11章 勿忘历史(2)第21章 远山如黛(1)第25章 洽谈周(4)第16章 无怨无悔(2)第6章 短兵相接(2)第5章 融资贷款(1)第24章 别梦依依第32章 热泪盈眶(2)第3章 多方会谈(1)第4章 元旦前后(3)第21章 远山如黛(4)第2章 师生情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