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风清月明(4)

毛世轩待章树海走后,悄悄地问杨志远:杨书记,这招管不管用啊?

杨志远笑,说:“先试试吧,应该会有所收效,你想啊,章树海在监狱里关了几年,这人的习惯和思维都已经跟社会脱了节,他之所以死缠着前妻不放,还是因为他害怕融入到这个社会,习惯于原来熟悉的东西。只要他找到一份工作,认识的人一多,慢慢地也就会适应现在的生活,他肯定会认识一些人,男人女人,彼此成为朋友,如此一来,他就不会再遇上喜欢的人?肯定会遇上的。”

毛世轩笑,说:“这就是杨书记与章树海约定三年时间的原因,时间越久,章树海回归社会的可能性就越大。”

“就是这么一个道理。”杨志远说,“但是后续工作得跟上,章树海无一技之长,自己去找工作,如果到处碰壁,肯定会对这个社会越来越仇视和失望,如此一来,反而会生出许多变故。你们信访局和街道办事处都得跟上,时时去关心,刻刻去关注,得让他感受到社会的温暖。现在孵化园工地要人做事,信访局出出面,帮忙介绍一个工作给章树海也是可以的。”

毛世轩说:“工地上的工作有些辛苦,这个章树海会愿意?”

杨志远说:“先问问,如果不愿意,就看他想干什么,也可以给他张罗一个早餐店之类的,反正一句话,事在人为。”

毛世轩点头,说:“我懂了。”

就在杨志远这次调研后,没多久,会通日报上刊登了一则关于会通市领导定期接待群众来访活动的通告:

为真诚倾听群众呼声和愿望,进一步畅通群众信访渠道,切实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经会通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从即日起,会通市每月15日及每星期五开展市委书记、市长及市委常委接待群众来访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每月15日上午8:30开始,逢单月的15日由市委杨志远书记接访,逢双月的15日由市政府徐海明市长接访,节假日照常进行;每星期五则由一名市委常委负责接访;倾听群众心声,督查信访落实情况,对群众诉求合理,下级干部却久拖不办的事情严肃处理。

在领导重视督查落实的同时,会通市委还决定取消上访事件跟政绩挂钩的相关规定,取消原来因上访事件而对下级政府实行一票否决的制度!此一票否决的弊端,往往会让下一级政府严厉打击上访事件中的上访群众,激化干群矛盾。

杨志远在常委会上说:“县乡一级政府应该加强自己的公信力,能在本市公正解决的事情,就尽量在本市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人家到省城到北京上访,那是人家的权利,与政绩无关。”

常委会暗自折服,都知道群众真要到省城上访北京折腾,事情闹大了,板子打下来,第一个就是杨志远杨书记,别人害怕的,偏生杨书记不怕,杨书记这是什么,这就是自信,杨书记这是有信心解决这个上访难题,所以不怕。

常委们谁都不会想到,杨志远还有更大的举措紧随其后。

杨志远这天给安茗打电话:“咱有多少存款?”

安茗奇怪,说:“你今天是哪根筋出现了问题,你不是从不问家里的存款的么?今天这是怎么啦?”

杨志远笑呵呵,说:“怎么啦,自爆家底,率本省之先,进行财产公示,你的我的,杨舒凡的,统统予以公示。”

安茗一听,笑,说:“你这是擅自主张,严重侵犯了安茗女士的隐私权。”

“安茗,从我杨志远走上仕途的那一天起,就没有什么隐私可言,从政本身就是被认为要为公众服务,就是要成为一个透明人,何来隐私。再说了,官员的清廉,靠自身的道德约束,不是根本之道,得靠阳光,得靠制度的约束才成,而‘公开’是一个官员必须要做的,也是为官者最起码的行为准则。而你要人家公开,首先就得从自己做起。”杨志远笑,说,“我杨志远现在是市委书记,处于众目睽睽之下,所以说一举一动,都有人在看,早就赤身裸体,没什么隐私可言。”

安茗窃笑不已,说:“一丝不挂,晒在阳光下?”

杨志远笑,说:“该晒就得晒,廉洁从政,不能只是信口说说的,得用行动来证明,等会我会让邵武平给你发个传真,你填一填。”

安茗笑,说:“你晒你的,怎么还查我啊?”

“不查行吗,你是市委书记的妻子,书记不敢收受贿赂,他的家人呢,也不收?现在的商人,无孔不入,书记针插不进,无计可施,是不是可以曲线战略,从书记的身边人想想办法,今天送块表,明年送个镯子,后天送幅字画。所以没办法,安茗同志不能置身事外,得查!”杨志远笑,说,“当然了,我也是有私心的,我正好可以知道一下,安茗女士有多少的私房钱。”

“以前别人不知道杨书记,是有人晚上偷偷摸摸敲门,可敲门没用,得对暗号,‘你是谁?’不是杨雨霏,也不是亲朋戚友,是另有目的,那就是闲人免入,想找杨书记,上办公室去,家里不会客。现在呢,知道没用了,没人来了,早就清净了。”安茗笑,说,“安茗女士的什么都是杨书记的,何况是钱这种身外之物。用不着杨书记假公济私,安茗女士从实招来就是。”

安茗笑着算账,说:“你一个市委书记的工资有多少,一年也就六万块,就够你自己的开销的,比我还少,你还不知道我,对钱同样没什么概念,跟你在一起,才学会勤俭持家的,可即便再勤俭,你长年累月不在家,我没事就和同事逛街,家里能有多少存款?具体数字我也不太清楚,得看工资卡,估计不到二十万,真要晒出来,羞死你,市委书记就这么点家当,晒出来谁信。”

杨志远笑呵呵,说:“杨书记就这么点家当,肯定不止。”

安茗笑,说你还有什么家当,我怎么不知道?杨志远笑,说你忘了,母亲那里还有1%杨家坳公司的股份。

杨家坳的股份当年投入时不值多少钱,现在可就不是三五万的事情了,只怕是一笔巨款,安茗说这也公开啊,你就不怕影响太大。杨志远说,怕什么,见不得光的东西才会怕,这1%的股份,大部分是我当年转给母亲的,也有一小部分是母亲自己的,虽然现在都归于母亲的名下,但我不晒,就没人知道了?肯定不可能,要晒就晒得彻底,没有必要遮遮掩掩,反而显得欲盖弥彰,这1%的股份我绕不过去。好在,我当年到省政府时,对此部分股份写过一份说明材料,周至诚省长和当时的省纪委书记黄凯都曾在材料上签字证明。要不然,这个问题还真有些说不清楚。

安茗笑,说:“杨志远同志这么有先见之明,知道自己有一天会当市委书记,所以让省长、省纪委书记签字证明,以备今天之用。”

杨志远笑,说:“哪里,当初就是觉得有些不安,跟至诚省长一说,省长说写份材料,我给你证明,放到档案里,于是就写了,放到档案里了,今天还真是用上了。”

杨志远这是自甘裸露。

在向信访制度烧出第一把火之后,杨志远向反腐倡廉烧了第二把火:率本省之先,会通所有公务员的都必须对自己及其家属子女的财产实行申报,进行公示。

杨志远在常委会上将此提议一提出,市纪委书记腾澜就举双手赞成,说:“好,早该这么干了,近年来,官员的财产申报、公示制度,每逢两会都会成为舆论的焦点,与其遮遮掩掩,引人联想,还不如公开透明。”

杨志远笑,说:“腾书记自然喜欢,你想啊,本市的公务员都进行财产公示了,你有几套房子,你有几多存款,都得一一申报,申报是自查,可以弄虚作假,但这世间上的事情,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不可能没有第三方知道,这一公示了,众目睽睽之下,想作假,只怕就逃不脱了,假报瞒报,就属此地无银三百两,查一查,准保有问题。”

杨志远说:“从表面上看,贪官贪的通常不是特定个人的钱,不是直接侵犯某个人的利益,腐败看似与群众的关系不大,但事实不是如此,腐败是对公众信任和政府权威的一种破坏,它使公共政权变成私人工具,把公共利益私人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剥夺老百姓的权益。腐败使得政府的合法性下降,老百姓接受政府的管治不是因为觉得你是代表我的利益、为我谋福祉,而是因为你有权力甚至是强权、我不得不接受你的管治。腐败同时还摧毁老百姓的信心,让他感到不公正、不合理。为什么老百姓对政府的意见大,对政府的信任度还那么低?腐败其实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当出现导火索的时候,群众的不满情绪就会爆发出来,这其实也是群体事件频发的又一诱因。”

杨志远说:“防腐反腐既是恢复群众对政府信心信任的一条必然途径,同时也是抑制上访事件和群体的事件的一种补充。”

腾澜笑,说:“上次于小伟一案,会通诸多官员落马,杨书记这次再进行财产公示,估计同样会有不少的官员为之倒霉。”

杨志远笑,说:“我说了,漏网之鱼,只要不干净,一个都不能跑。”

怎么才能将漏网之鱼绳之以法?这就得靠制度靠阳光靠公开。

杨志远之所以在常委会上提议进行财产公示,并且有信心获得常委们的支持,也是因为于小伟一案。

于小伟一案,会通大大小小的官员落马无数,而且随着省委副书记郭建明的落马,于小伟一案震惊全国,影响深远。但杨志远并不认为这就是一件丑事坏事,在杨志远看来,坏事有时候是能成就好事的。邱海泉、费嘉伟、政法委书记纷纷落马,市一级的干部都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此时推行财产公示,阻力肯定是小之又小,试想,如果邱海泉之流还在常委之中,推行财产公示,肯定会阻力重重,难以如愿。现在呢,都经过考验了,清清白白,此时趁机要求大家公示财产,没什么不可以的。常委们都公示了,县处级干部不公示?县处级干部都公示了,科一级的干部不公示,怎么可能?如此一来,会通各级领导干部进行财产公示就会成为常态。以后的书记到了会通,想不公示都难,自身有问题的品行不过硬的,自己掂量,就别到会通来了。

杨志远在于小伟一案后,经常思考的问题就是怎样让会通的天空一直明净下去,一尘不染可能做不到,但防微杜渐却是有可能,真要是自己离开会通了,换了几任书记,若干年后,会通说不定又会暴发一个于小伟事件。怎么防微杜渐?说一千道一万,杨志远还是觉得阳光最好,一切腐朽堕落的东西,都经不起阳光的曝晒。只有坚持阳光反腐,会通才有可能在他杨志远离开后,不管继任者是黄志远还是张志远,会通的官场才会一直阳光灿烂下去。

杨志远说:“俗话说,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怕见光的财产必定是灰色甚至是黑色收入,官员们的任何含糊与扭捏,都会被公众解读为做贼心虚,会通走出这一步不容易,但不容易就不走了?还是得走,先试试,边走边完善,总比置若罔闻好。”

在常委会上,吴彪自然不可能左一声志远右一声志远,如其戏言,进常委了,一见面怎么样,得毕恭毕敬,杨书记好,杨书记辛苦了。杨志远得瑟了,吴彪得称杨书记了。吴彪笑,说:“公示财产,杨书记,你可真够大胆的!”

杨志远笑,说:“怎么?吴彪同志怕了?”

吴彪笑,说:“就我那点财产,房子还是东城区公安分局分配的住房,前两年住房改革,买下来,还是半产权,你说我会怕?怕什么?公开就公平,我是没问题。”

徐海明还能不知道杨志远这一着的杀伤力,他笑,说:“杨书记这把火一烧,本省肯定震惊。”

“这一次,如若火烧连营,岂不更好。”杨志远笑了笑,说,“任何一项制度,要想行得通、办得到,一定要有一个水到渠成的时机和环境。对于财产申报公示制度,我感到我们会通的时机到了。若是不抓住这个机会,再想实施,就不知道会是今夕何年了。”

徐海明笑,说:“该感谢谁?于小伟?”

常委们都笑,在随后进行的表决中。对于在会通进行公务员财产申报和公示试点一事,常委们全票予以通过。具体的细则,由市纪委拿出文案,在下星期的常委会上讨论通过。

杨志远笑,说:“尽管我不喜欢开会一边倒,杨书记一提议,大家就附和,但这一次,我很高兴大家都无保留地予以支持,我想有大家的支持,就没有我们会通办不成的事情。”

舒韶华笑,说:“杨书记,我们常委们的财产申报和公示是不是先行一步?”

杨志远笑,说:“韶华同志,这就有些迫不及待了?”

寻开平说:“我看下一次常委会,我们常委们先在内部晒一晒,看看我们这些在座的常委,谁的家底最厚实。”

寻开平这么一说,常委们顿时兴致盎然,相互打趣。

杨志远笑,说:“要说家底厚实,自然是杨书记,杨家坳1%的股份,虽然没有登记在杨书记的名下,但真要说起来,这1%的股份,与杨书记多多少少有些关联,不申报不公示,有些掩耳盗铃,说不过去,到时一并公示。”

张青拥有杨家坳1%股权一事,在座的常委知道的没有几个,杨志远此言一出,常委们却都不感震惊,股权的事情,常委们不知道,但杨志远的履历谁会不知,杨家坳是怎么从穷山村脱变成本省首富村的?是眼前的这位杨书记的功劳。杨家坳的乡亲们现在人人都是家财万贯,家家都拥有杨家坳的股权,杨志远的母亲是杨家坳人,其名下拥有1%的股权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

杨志远真要将张青拥有1%股权一事予以公示,不免会有人对此刨根问底,但不见得就是坏事,一旦明白这1%股权的缘由,再细细研读杨志远的履历,杨家坳、社港,当初什么样?现在又如何?再看看现在的会通,经济一改两年前的颓势,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只怕谁都会打心眼里佩服,这个杨书记,真本事也,到那,那里就是天翻地覆。1%的股份算得了什么?该得!

杨志远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往人民群众的眼里揉沙子,蒙瞎大众,肯定不行。既然群众渴求干部清廉、政府廉洁、政治清明,呼唤社会公开公平和正义。那我们就率先给群众一个交代,从我做起,从我们在座的常委做起,我相信我们的会通一定会碧海蓝天,一定会是这样的:公平会在,正义会在,官场迟早会风清月明。”

第27章 省委考察组(5)第11章 陈年旧案第40章 蓬荜生辉(1)第43章 一语定盘(1)第13章 同舟共济(1)第7章 夜色迷离(1)第33章 力所能及(1)第6章 沿海调研(1)第1章 初来乍到(2)第24章 稻田养殖(1)第1章 北京再见(3)第25章 你的生日(1)第34章 花香遍地第27章 省委考察组(2)第10章 前所未有(2)第5章 融资贷款(2)第21章 远山如黛(4)第26章 寻根之旅(3)第4章 路见不平(2)第5章 从政之道(1)第28章 这就是爱!第25章 丰收在望(1)第24章 稻田养殖(2)第4章 先谋后定(2)第30章 又是一年春来到第26章 寻根之旅(2)第37章 献礼华诞(3)第17章 吉祥号码(2)第26章 怀旧之旅(1)第14章 不离不弃(3)第1章 北京再见(1)第43章 一语定盘(2)第16章 无怨无悔(2)第2章 枫树湾(1)第6章 交通局长(2)第27章 你不知道有我爱你(2)第6章 沿海调研(3)第28章 省长召见(2)第32章 人大议案(3)第35章 皆大欢喜(2)第8章 市长调研(6)第28章 福星高照(3)第25章 你的生日(2)第9章 磁场效应(2)第18章 换届在即(4)第5章 融资贷款(1)第21章 务虚务实(1)第11章 两会期间(1)第7章 官德民风(1)第14章 通普高速(5)第20章 欲罢不能(1)第11章 两会期间(1)第19章 雄才韬略(2)第27章 省委考察组(3)第30章 冬天的温暖(2)第4章 鱼头期货(2)第37章 天堑变通途(1)第33章 旅游画册(2)第23章 线上有线(1)第3章 呕心沥血(1)第33章 力所能及(1)第14章 不离不弃(2)第6章 有情翩翩(1)第19章 中央考察组(1)第15章 旧地重游(3)第24章 雨后新竹(1)第30章 责无旁贷(1)第7章 英雄相惜(2)第4章 鱼头期货(2)第4章 路见不平(3)第14章 通普高速(2)第32章 昔日重来(1)第25章 洽谈周(1)第19章 雄才韬略(2)第8章 市长调研(3)第31章 情深意切(1)第33章 力所能及(1)第25章 丰收在望(1)第7章 几多醉(2)第36章 诸事妥当(2)第19章 中央考察组(1)第6章 有情翩翩(3)第6章 晚成县长(2)第8章 市长调研(1)第12章 张悯沈协(1)第8章 张溪岭(2)第9章 国庆长假(1)第27章 省委考察组(5)第9章 国庆长假(5)第1章 党校报到(2)第2章 成竹在胸(3)第15章 旧地重游(1)第2章 舍我其谁(4)第2章 师生情重(2)第40章 蓬荜生辉(2)第43章 一语定盘(4)第3章 多方会谈(1)第6章 沿海调研(1)第2章 舍我其谁(3)第35章 激情飞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