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4章 豪情

丰州,麟州即下,河东至西夏河南地其实已是一片坦途,本来,按照赵石跟木华黎的约定,破丰州之后,河东便会运送粮草辎重过来,但木华黎所率兵马,一路过来,所获甚丰……

尤其是麟州富庶,又是西夏头一座不战而降的榆林大城,粮草足够大军支用,木华黎便也不须向河东方向秦军讨要粮草

至于河东秦军兵马,也是纹丝未动

在这个上面,赵石离开草原之时,跟木华黎解释的很清楚

一来,河东兵马并不算多,又要驻守太原,大同这样的兵家重地,所以,不会因伐夏,而致河东兵力单薄,让人有机可乘

此乃其一,第二个,赵石更是直言不讳,此战,不能让草原部族太过坐大,可适当消耗草原部族实力,以免养虎为患

而第三个,攻伐西夏,不过是秦军征战天下的开端,而如今的大秦,和当年伐蜀之时已经大不相同了

当年数十万大军南下攻伐后蜀,已算得上的大秦倾国之力为之,可谓是数十年之积蓄,为之一战

但近二十年过去,如今的大秦国势已盛,又有吐蕃,草原部族兵马相助,攻伐西夏,已经能让秦人留下余力,以防他人窥伺了

像河洛兵马,像河中,河东秦军,皆可不用,以待将来之用,由此也可以看得出来,大秦之国力,已非是其他诸国可比

而参与此战之兵力实际上却还为秦人历代伐夏之冠秦人国力之盛,由此可见一斑

所以,此战木华黎也十分清楚目的何在……从这里其实也可以看的出来,赵石对于战事的布置,已经极为周详,对大局之掌控,早已非是当年可比了

废话少叙,此时已然进入夏季榆林雨水开始多了起来,草木也渐渐开始丰盛,正是一年之中,放养牛羊的最好时节

但在今岁西夏之河南地,连番战事下来,烽烟四起,战云密布,大军过处,铁骑纵横,尸骸狼藉鲜血横流,早没有了往昔的平静一片肃杀萧条之景象

但随着草原部族兵马占据麟州,西夏左厢军司援兵驻于天狼原,摇摇对峙,战场上一下就恢复了久违的平静

自南下以来,势急如火的草原铁骑在麟州顿住了脚步,也许有人会以为他们忌惮于左厢军司兵势,而不敢轻易与左厢军司决战,怕是过不了多久,就要退回到草原之上了

但身为西夏东北路经略使,左厢军司司主的李元翰,却显然并不这样以为

在他出兵后的第二日,朝廷圣旨便到了左厢军司驻地,和他预料的也没什么不同,令其率左厢军司大军,往援丰州,力保丰州不失,待敌势弱,可与嘉宁军司合兵一处,围歼敌军与丰州城下

圣旨所言很是宽泛,更显得有些漫不经心,显然,草原部族南下,并没让朝中的那些大臣们过于担心什么

有左厢军司在这里驻守,还有嘉宁军司在侧,尤其,又有西夏名将李元翰坐镇,草原胡蛮的那点人马,可杀不到兴庆去,京师既然高枕无忧,失点边地又算得了什么?

草原蛮子粮草一尽,便又都夺回来了

朝堂这些大臣们的心思,李元翰猜的真真的,而且他还知道,朝堂上很多人,都在等着他作战失利,战死在外还好,若是兵败失地的话,一定有人会借机问罪于他,当然,其中最着急的那位,必定便是当今皇帝陛下了,没有了他,他叔父李元康便如同断去一臂,这样的好机会,在年纪渐长的皇帝陛下眼中,可是不可多得的呢

朝中风潮一起,落井下石之人也不会少了,这些年他们叔侄二人可没少得罪了人,不定有人便会借此机会,结党与叔父争权,可以想见的,若是南边秦人再没有动静,朝堂一番争斗下来,不知又要掉上几颗脑袋……

丰州麟州接连失陷,这个消息还没传回去,若是到了京师,还不知闹出什么样的风波出来呢

这就是如今西夏的情势,让人愤懑之余,却又满心的无奈,若非这些朝臣,丰州,麟州怎么会这么快就没了,若非后方掣肘,他也不会耽搁这些时日,才北上应援

如今左厢军司坐拥大军,却眼瞅着北方门户尽失,当真是他李元翰不能当机立断之过吗?

所以,对于李元翰来说,圣旨如果早到几天,也许还有所效力,但到了此时,丰州麟州已失,圣旨也不过是一纸空文而已,朝廷反应之迟缓以及草原部族进兵之快,都已让事态无法挽回

他更明白,先机已失,即便他只率一万五千人马驻在天狼原上,敌人还是选择停下进兵之脚步,定然不会是敌人真的畏惧于左厢军司,而是在等,等秦人挥兵北进的那一刻

但他何尝又不是在等,等秦人进兵之势一露,他便可以掌握西夏东南诸部兵马,放开手脚施为,但……到了那个时候,可供他腾挪的余地又能剩几何?

驻足于军营大帐之前,李元翰深深吸了一口天狼原上带着草腥气的温润空气,遥望远方横山黑沉沉的身影,直想纵声长啸,以舒心中郁气

适时今日,大厦将倾,难道只有他李元翰才有力挽狂澜之心不成?

他李元翰大好男儿,生于天地之间,南征北战十数载,却意气难舒至此,难道……西夏真的要亡了吗?

不详的预感一起,便被他马上抛却,嘴角微微翘起,身子立的笔直,峥嵘孤傲之气尽显……

这些年来,秦人英雄辈出,拓地千里,可惜,一直未曾用兵于西北,也是李元翰心中一桩憾事,那么此役,便让他李元翰来会上一会秦川豪杰,看是你秦川英雄勇烈,还是我党项男儿刚强

这般想着,胸中豪情顿起……

“疾风知劲草,国乱显忠良……”吟罢,李元翰哈哈大笑,颓意尽去,豪气飞扬

“大哥,你说的啥?”

李元翰身后,站着的一个身形雄壮,满脸络腮胡子的年轻人见他高兴,不由憨憨的问了一句出来

李元翰回身,这个粗豪的年轻人,是他的堂弟,勇猛无畏,勇力过人,自小,便对他最是崇敬,大了之后,便跟在了他身边

当然,最让他喜欢的是,在这个堂弟身上,他可以看见当年表兄的影子,因这些年屡次遇刺,明枪暗箭之下,他也需要这样一个人跟在自己身边

“大哥说的是,只有天下大乱,才能显出咱们的本事,不然的话,要咱们这些带兵之人有何用处?”

年轻人是个直肠子,听的懵懵懂懂,只是惯性的呵呵笑着点头,“大哥是说丰州麟州什么的要是守住了,咱们也就没用了吗?”

李元翰摇头失笑,却是拍了年轻人强壮的肩膀一下,“阿弟说的不错,可敢跟大哥等在这里,与那些草原蛮子好好打上一仗?”

年轻人一听打仗,眼睛便放出异样的光芒,就像是一头野兽闻到了血腥味一样,张开大嘴就笑,“我一定砍下些大个儿的脑袋来给大哥,可惜,那些草原蛮子竟然不敢过来了……一定是怕了大哥……不如大哥退后些,诱他们过来?”

浑人混话,李元翰听着却是高兴,这个堂弟心思不太够用,但也正因如此,才全心全意为他所用,更能震慑心怀叵测之徒

“你就不怕?底下的人说的话我可听说了,草原蛮子兵力不少,咱们才一万五千人,在这里跟草原蛮子打起来,咱们不定就要吃亏呢”

“他们胆小怕死,我可不怕……那些草原蛮子来了,一定让他们见识一下我的厉害”

“好,勇气可嘉,若我党项男儿都像阿弟一般,何愁大业不成?可惜,如今我党项人中,像阿弟这样的勇士太少了些,一个个早没了他们祖上的勇气,不然的话,谁人还敢窥我山河一眼?”

“大哥又不高兴了,阿弟早就说,朝里面的那些废物,连刀子都握不紧,听他们的干嘛?不如杀光了事,推了大哥来做主,岂不痛快?”

李元翰扬了扬眉头,罕见的没有训斥什么,而是回头望向远方,半晌,才又低沉一笑,“这次,若是咱们兄弟活下来,未尝不能试上一试……”

当晚,李元翰修书一封于叔父,信中将丰州,麟州失陷之事,都说了个清楚,而其后,却是言曰延州颇有异动,恐乃秦人出兵之先兆,不得不察之语

实际上,这个时候,他并没有得到延州方向有何动静的消息,而李元翰领兵至今,也一直恪尽职守,不曾逾越半分

但当此之时,这个谎撒的却好似没有半分顾忌,心态之转变,可见一斑……

求赞)(未完待续……)

第1222章 残暴第280章 归来第1509章 论赏第1369章 结巴第1370章 旅程第62章 追踪第352章 祝寿(二)第722章 相邀第42章 谋算第1169章 争辩第949章 赏识第515章 云涌(十五)第747章 震撼第489章 劳军第72章 提亲第778章 道途第486章 发作第1413章 明远(二)第1406章 目的第1180章 追问第447章 大胜第268章 绝情第1205章 平凉第386章 狂战(二)第308章 聚歼(三)第1218章 无力第43章 书吏第1380章 邀请第1142章 禁军第1538章 交易第1436章 音妙第848章 巾帼第797章 见驾(三)第1222章 残暴第1057章 激斗第1080章 分裂第1508章 将来第94章 应答(二)第1126章 迎候第207章 严苛(九)第218章 偶遇第1542章 南下第823章 天妖(五)第1307章 闹剧第560章 劫后第891章 冷淡第1368章 赵氏第1095章 商人(一)第475章 大战(一)第176章 寿宴(三)第86章 风云(四)第1461章 怪事第253章 家宴第202章 严苛(四)第1110章 盟约(五)第5章 大雪第283章 丛林第933章 问答第209章 年关(二)第259章 女真第414章 山林第1365章 想法第1246章 西凉(十)第440章 演武(二)第343章 突围(二)第112章 夜宴(三)第328章 鏖战(二)第1214章 财富第78章 操练第1103章 商人(六)第1521章 长亭(三)第1446章 文楼(六)第1413章 分院第186章 艳遇?第1357章 用人第1432章 老者第855章 中书(三)第1252章 峡口第1571章 尾声(二)第1549章 降人第411章 奖惩(十五)第1356章 消息第529章 艰途(五)第836章 竹林第1314章 君臣(六)第158章 骑战(一)诚挚的道歉今天缺更一天第1054章 宴请(二)第184章 恩赏第1138章 入城第1277章 右路第1348章 彩头第774章 鏖兵(七)第1026章 收降第352章 祝寿(二)第617章 家族第1040章 犹豫第1110章 盟约(五)第1487章 商量第368章 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