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8章 韦州(四)

这样的机会对于杜橓卿来说太重要了,从军十数载,一步步走到今日地位,虽然无论旁人还是自己,都知道前程可期……

但他和木华黎,种怀玉这样的军中大将到底不同,这两位同窗只需率杀敌,军功自然而然便是他们的晋身之阶。

而他杜橓卿嘛,说句不好听的话,如今军功于他来说,却已无多大助益,是的,他来到了一个比较尴尬的时候。

之前也说了,他的职位,决定了他的前程,若想更进一步,而且能很快站稳脚跟,只能是文职。

不过说起来,到了他这个地位品级,前面可供选择的余地反而不如以前多了,这个没什么奇怪的,越到上面,位子越少,选择余地自然也就少了。

他之前也有过计较,无非两条路罢了,一内一外,在外,若不能任上一任布政使,其他的职位自然也就没太大意思。

而一旦回京任职,可选择的职位到了多了起来,但……在外奔波这些年,反而对回京任职有了些畏惧之心,要知道,长安之乱才过去了几年?

身为大将军心腹,回京任职得受多少诘难,又得忍受怎样的排挤?那样的话,反而不如留在军中来的舒坦。

实际上,这是许多从军多年的将军们常见的心态,和偏于直爽的军人们打交道惯了,再与朝中大臣们勾心斗角,力不从心不说,也会感到分外憋闷腻歪。一旦久了。多数都要犯下这样那样的错失。让人轻易抓住把柄,下场自不必提。

这样的事情自古以来便不鲜见,像不久之前的长安之乱,实际上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玩心眼玩不过,那就用刀子说话。

要不怎么说呢,胆大妄为的将军们多为乱事之源,当然。这些都是文人们的责难言辞罢了,事实上,将军们领兵为乱,除了少数几个枭雄之辈,多数却都是文臣们措置失当,逼迫出来的……

废话少说,心念电转,杜橓卿已经理出了一些头绪。

其实,也不容他再多想什么,他只需明白。今日的机会,可谓是稍纵即逝。也许几句话,就能决定他之后数十年之荣辱,他本就是大将军心腹,又有师生之谊,在这样一个时候,若再左右旁顾,犹豫不决,不定便失了大帅信重。

一旦让大帅心中不喜……想到这个,杜橓卿后背颇然便冒出了冷汗。

此时,他再无犹豫,立即起身肃容道:“学生之所以有今日,全乃大帅所赐,学生肝脑涂地,也难报大帅恩情于万一……之后如何,学生所思所想都不要紧,最紧要的是,大帅想学生如何,学生便如何。”

赵石目光闪动了一下,随即便是一笑,轻轻拍了拍桌案,“既然没想好,就回去好好想想……好了,下去梳洗一下,过后军议,不要来的晚了……再有,今晚你那里还得辛苦一番,将带来的人马整理好了,交给张峰聚所部看守。”

“遵令……”

虽然心乱如麻,但杜橓卿还是没有忘了自己此行的另外一个目的,只是现在他有些犹豫了,不过他略微停顿了一下,还是开了口。

“大帅,秦川北路典农使张大人随军到了,他想求见大帅,请学生代为引见……”

秦川北路典农使张贤,虽然和西北张氏接触并不多,但赵石与张峰聚乃是结义兄弟,对西北张氏的一些人物还是有所了解的。

如今的西北张氏比起二十多年前来,可要膨胀太多了,即便张祖缠绵病榻,应该是不久于人世了,但西北张家已经成为当今西北第一等的官宦豪族,这个是毫无疑问的。

以赵石听闻来的消息,现在西北张氏主事的应该是,张峰聚的三叔延州指挥副使,掌伐夏右路军粮草辎重事的张承,而这位秦川北路典农使张贤,则是张祖嫡次子,张峰聚要唤其为二叔。

加上张峰聚,也就是如今西北张氏最杰出的三位人物了。

典农使,已经是正五品的高官,说起来,张贤升任典农使,也还和长安之乱有着关联,主要是皇帝陛下为酬西北张氏从龙之功,不但许了张承延州指挥副使之职,还顺带给了世代从军的张家另外一条出路。

当然,这里面还有掣肘延州指挥使,大将军折汇的意思在里面。

而典农使这个职位,在布政使辖下,但劝助农桑,修路挖渠,丈量田亩,分发农具耕牛,甚至于粮草转运,税赋收取等朝廷大事上,都少不得要牵扯其中。

这是一个看似职权不太大,却又与国朝重事,农业,息息相关的职位,做的好了,自然有朝廷褒奖,官路亨通,做的不好,也有布政使衙门以及地方正官分担责任,实实在在是官员熬资历的美差……

不过不管怎么说,如今西北延州边地,没有谁的风头能盖过西北张家了,这是大秦新晋的地方豪族,如此经营下去,未必会比河内韩氏差了才对。

只是这样一个时节找上门来……而且,张峰聚乃他的结义兄弟,又身在军中,不经过张峰聚之口,便直接来此拜见,其中关节,实在耐人寻味。

再加上,张峰聚每次提及西北张氏,也不过是说说那位老爷子罢了,其他人都是绝口不提,赵石也明白,像西北张氏那样的大族,乱七八糟的事情绝对不少,而张峰聚一直在外征战,与族人的关系多有疏远也是难免,说不定,还有间隙生出来。

赵石沉思了片刻,再瞅向杜橓卿的时候,目光中便多了几分锐利……

没等赵石说话,杜橓卿脑门上已经出了一层薄汗,心道,这才是无妄之灾,要知道,典农使衙门本就有权干涉粮草转运事,而且,这位张大人还出身西北张氏,是大帅义弟张将军的叔父。

这样的人既然开了口,于公于私,他哪里能随意推脱?

不过,不管这些能不能宣之于口,他之前的犹豫确实是有道理的,这里面也确实有些不妥当之处,那么他就必须做出解释了,把自己先摘出来为上,这样的事情,他可不想牵扯进去。

“大帅,张大人押运粮草而来……又说张将军那里军务繁忙……便请学生直接禀报一声……学生想着,也不是什么大事……如果……学生去回了他便是……”

赵石想了想,垂下眼脸,漫不经心的挥了挥手,“还有些空闲工夫,让他直接过来吧,以后行事谨慎些,遇事多动动心思,不然今后如何让人放心交之以重任?”

“是,学生今后定谨记大帅教诲。”

退出大帐,外面的风一吹,杜橓卿激灵灵打了个冷战,头脑这才清楚了不少,跟守在帐外的程书奇微微抱拳示意,带着亲兵便匆匆离开了中军大帐所在。

回到自己营地的一路上,杜橓卿满脑门的官司,只是略微想想,就将张贤张大人抛在了脑后,西北张氏再怎么显赫,与他也无关碍,他现在要琢磨的是,大帅到底是什么意思?,是已经安排好了,还是临时起意,之后大帅再行问起,自己又该怎么回答?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没有任何的答案……

甚至于,他都想着是不是跟程书奇探问一下,大帅如今的脾性,但随即,他就将这个颇有诱惑力,却十分的不靠谱的想法抛到了九霄云外。

到了此时,他才有些感慨,要说这些年,他都在大帅麾下任职,远也没远到哪里去,但他怎么就一门心思的那些繁杂事宜之上,反而没想到在大帅身边多呆些日子?不然的话,也不用这样费尽心思的揣摩大帅心意了。

回到营地,忙起来心思也就少了,多少事等着他呢,一边询问安营事宜,一边随口处置,连梳洗都是在巡营当中完成,当然,他也没忘了命人将典农使大人请过来。

不过这一次,态度可就冷淡的多了,只是告之,大帅命其立即前去中军大帐,之后便以军务繁忙为由,匆匆他去了……

典农使张贤虽然出身于世代从军的西北将门,但他和他大哥都差不多,并不以弓马见长,这一路辛劳下来,可谓是筋酸骨软,若非有大事压在肩头,说什么他也不会亲自来到这风沙狂野之地。

他本想着休息一日,缓一缓身子骨,然后再去见那位声名赫赫的大将军,没想到的是,到这里的第一日,便能得了召见。

心中亦惊亦喜,也没怎么琢磨这位杜大人的姿态,只是心里有些暗闹,这位杜大人做事太过粗疏,竟然没跟他说说,大将军的原话是怎么说的,心情又是如何等等……

第66章 布置第137章 密议(三)第1494章 入城第972章 女奴第1427章 夜谈第745章 春来第1250章 陆相第405章 论人第593章 自污(三)第8章 烦恼第220章 校场第1396章 敌人随手打开评论看了一下阿草也笑了第1498章 内外第375章 遇匪(一)第903章 北进第215章 年关(八)第1414章 兄弟第1068章 舞者第1378章 政治第350章 山寨第890章 国武第644章 瑰宝(二)第541章 奏表第1294章 城欢第1340章 入府第6章 猎熊第890章 国武第49章 定军(二)第1307章 闹剧第1392章 不满第1365章 滑头第29章 平凉第160章 群战第629章 人来(二)第1431章 整编第1391章 膨胀第406章 亲族(一)第384章 来客第777章 落幕第1502章 训诫第1031章 交战(四)第764章 入瓮(二)第216章 年关(九)第826章 鬼祟第849章 侯府第888章 故地第996章 战意第110章 夜宴(一)第149章 心意第536章 勇气第711章 妹夫第716章 开端(五)第1200章 祭祖第167章 扬威(一)第200章 严苛(二)第490章 劳军(二)第549章 军法第162章 动荡第1343章 碰撞第853章 中书第1449章 随行第1419章 借人第1318章 偶遇第513章 云涌(十三)第1203章 训诫第462章 喧嚣第172章 厚礼(二)第1251章 陆相(二)第490章 劳军(二)第338章 遇敌(三)第1299章 小事第754章 离间第1002章 战场第231章 父子第182章 为官第1485章 师徒第742章 勤政第1096章 商人(二)第1088章 终结(一)第530章 艰途(六)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一六章 密谍第65章 来投第1305章 论政(二)第220章 校场第1457章 密谈第196章 音境(二)第1682章 问难第1033章 相争第1374章 推心第858章 金殿第913章 屠杀第574章 去意第401章 奖惩(六)第492章 风起(一)第1475章 闺语第1363章 煎熬第231章 父子第211章 年关(四)第1119章 盟约(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