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4章 兴庆

(天狼原是西北一处古战场,不过位置已经不可考据,阿草记得有一篇网文吧,写的是西夏最激烈的一场战事,是和蒙古人打仗,写的很精彩,发生的位置就在天狼原上,阿草印象很深刻,所以为西夏最善战的将军放在这里,大家就不用去纠结天狼原的具体位置了,网文嘛,地理上的谬误肯定要多一些。

本来天狼原上的战事也应该仔细描写一下,但有很多书友等不及了,都在说西夏战事进度太慢,阿草到没觉得,毕竟是灭国之战,又有主角参加,慢些是正常的,但最终,阿草还是将右路的战争简化了许多,没有和中路的战争同步来写,而是用回朔的方式写了折汇战败的经过。”“

嗯,说的太多了,再次感谢书友们的支持。)

木华黎的目的达到了,大将军赵石亲手打造的这一部战争机器,再一次体现出了它无与伦比的攻击能力,以及它的杀戮效率。

顺便也再一次证明,在补给充足的情形之下,猛虎武胜军在正面决战之中的不可战胜……

确实,当猛虎武胜军以这样摧枯拉朽般的攻势,结束了这场让草原战士觉得漫长而残酷的战争的时候。

不自觉间,汉人是如此的强大,这样的印象便深深的植入了这些草原战士心中,终其一生也不会褪色。

屈野川畔的天狼原,暂时恢复了平静。

这一晚,天狼原上烟气弥漫。散发出难闻的怪味儿。那是草原战士们在焚烧尸体。这一晚,没有几个人有胃口再吃什么东西。

许是感觉到了战士们对这个地方的厌恶和恐惧,第二天,木华黎便下令,数万大军离开了天狼原,渡过屈野川。

因为连续的伤亡,南下的近六万草原大军,如今已经只有四万出头了。损失不可谓不大……

草原各部的战士们士气有些低迷,从春天开始,一直持续到今天的战事,无疑让他们感觉到了疲惫,而首领们也觉得,和伤亡比起来,收获好像并不怎么令人满意。

实际上,如果在汉人看来,除了丰州之外,无论是兀剌海城。还是麟州,积蓄都足够丰厚……

但草原人的价值观念必定和汉人不一样。金银细软对他们的吸引力并不强,牛羊战马和奴隶,才是他们最喜欢的东西,没有这些,草原战士的掠夺欲望便无法得到满足。

木华黎清楚这些,草原各部的首领也清楚这些,但这样的观念无法在短时间内扭转,只能等待来年,成群的商人来为他们解决这个问题。

其实,草原首领们已经有了期待,西夏灭亡之后,北方草原和南方汉地之间的道路将无比通畅,,以他们和汉人的亲近,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也许各部都将变得无比繁荣……

所以,在天狼原的战事结束之后,他们也很愿意跟随拉乌尔汗继续南下,帮助汉人推倒这个阻隔南北东西的党项帝国。

当然,他们肯定在心里祈祷,党项人的英雄不要太多,不要再经历之前那样的战事了。

也一如他们所愿,天狼原之后,一片坦途,不一日,他们便看见了弥陀洞,西夏左厢军司驻地,正在大火中挣扎。

这是西夏人自己放的火,草原铁骑终于冲破了西夏左厢军司的阻拦,司主李元翰以及他率领的一万五千精锐的命运,也就不问可知了。

一时间,刚刚大胜一场的西夏左厢军司有了恐慌,左厢军司的将领们也差点闹出内讧……

一些忠于李元翰的军中将领开始责怪他人,不去救援他们的司主大人,致使司主孤军奋战而死。

但这样的争吵无补于事,再说,左厢军司没有派兵北上,是司主大人临行前严令如此,又能怪得了谁?

于是,左厢军司最终,烧毁了不适合大军停驻防守的弥陀洞,全军转而南下,汇合祥佑军司固守银州,本来,还有人提议一部去石州方向,或者去守夏州。

但没人愿意去那个方向了,夏州无粮,还有着满城的百姓,大军前去驻守,简直就是找死,实际上,当草原兵马南下,李元翰战死的消息传开之后,西夏左厢军司的军心便已经渐渐崩溃了。

于是,左厢军司以及祥佑军司大军合计约十万人,便这样猬集在了银州狭小的区域之内,绝望的等待着草原兵马和秦军汇合在一起,将他们包围起来。

也确实是这样的,种燧在终于等到草原兵马来到的消息之后,立即率军前行,和北方漫山遍野而来的草原胡骑一起,将银州城死死围住。

而这个时候,西夏各部军司,除了左厢神勇军司以及祥佑军司被围银州之外,也只剩下了沙洲方向的西夏守军以及兴庆北方的白马镇燕军司残部,以及远在西北的黑水军司三部兵马了。

其余,多数已经覆没,西夏的灭亡,已经不可扭转。

此时,中路大军已经渡过黄河,静州不战而降。

大军在静州未做停留,郭猛率兵沿黄河南下取顺州,大军主力沿河北上,下怀州,不一日兵临兴庆城下。

这个时候,西夏京师兴庆,已经如同脱光衣服的美人一般,摆在了秦军面前。

闻听秦军北来之后,西夏京师中的党项权贵们,并无一人,有一丝一毫与城同亡的勇气,也没有什么人在这座代表着党项人的威权,如今却已必将陷落的城池中等待,他们纷纷带着家眷族人,跟随着皇族出城向北逃去。

一些汉官们,聚集家将私曲,打开了兴庆城门,向来到这里的秦军献上投顺之意。

和赵石想的不太一样,兴庆城中并未上演什么混乱的戏码,此时的西夏京师之中很是平静,有一些火头升起。

来到他身边的几个汉官谄笑着为他解释,那是一些冥顽不灵者,在自焚,并请赵石放心,在闻听王师北来的消息之后,他们便很快控制住了皇宫以及兴庆各处要害。

并在那里邀功,言曰一些党项贵族想要兴风作浪,也被他们杀了。

是的,他们将兴庆保存的十分完整……

随即,大军开始入城,这个不必细表。

赵石自己感觉则是,一切都太轻易了,就好像牟着劲的一拳打在了空处,让人很是难受别扭。

要知道,这些年来,不管是谁,说道西夏的时候,多数都会跟他说,有那么一天,会将大秦的战旗插在兴庆城头。

而今,他率领大军终于来到了这里,一切却都显得分外的平淡,没有硝烟,没有战火,没有逃往的人群,没有混乱如末日般的景象,之前做的许多准备,都是那么的多余,他甚至有些怀疑,这是不是就是西夏的都城兴庆。

当西夏皇宫出现在他面前之后,他终于确定,这里确实是西夏的都城。

这个时候,赵石身边出现了更多的新面孔,但却又好像都是一个模子出来的,脸上都带着谄笑,弯着身子,曲着膝盖,好像随时都要跪倒在地。

为首的两个,一个姓刘,一个姓马,都是西夏汉人中的大姓,也同样是兴庆城中汉人大族。

他们是什么官职,以及又是什么样的职责,赵石并不太清楚,也无须太过理会,不过想来官职都不会小。

这样的一座兴庆城,却让赵石感到有些棘手,因为,太过平静,也同样意味着他不能肆意的大开杀戒了。

在他想来,进入兴庆的头一件事,应该就是趁乱,杀上一批,震慑住所有人,然后帐再慢慢的算,流的血嘛,应该能将西夏都城兴庆的城墙涂抹上一遍。

但现在,如果大动干戈的话,就不是杀降的问题了,也会让兴庆陷入混乱,那样一来,却有些得不偿失了。

毕竟,这样一座人口众多的大城,陷入混乱的话,将很难在短时间内再次平静下来,大秦留下的名声会非常的不好,无信而残暴,如此,大秦将彻底失去伐夏之战正义性,为将来统治西北留下诸多隐患。

赵石思来想去,终于按下了杀心,他也并没有进西夏皇宫,虽然降官们极力怂恿,说是里面妃嫔宫娥皆在,但他还是没有走进去一步。

随即,他便将位于皇城边上的西夏枢密院据为己有,定为大将军驻跸所在。

有了降官们的帮助,秦军很容易便控制住了这座城市,各处营寨也都是现成的,很快,各处便陆续来报,各处属衙库房,都已落入秦军掌握之中。

赵石瞅着恭顺的降官们,心里也是有些佩服,这些家伙虽然让人看着不顺眼,却都是一些正经的聪明人,并没有给他留下任何大开杀戒的借口。

能有这样的算计和魄力,也真的让人不佩服都不行。

当然,兴庆也并非真正完好无损……

(阿草真是乌鸦嘴,啊啊啊啊,这个星期没有推荐。)(未完待续……)

第119章 惊讶第1569章 悚然第858章 金殿第677章 余孽第924章 骑兵第544章 父子第957章 幕僚第741章 请见第655章 同窗第795章 见驾第1326章 消息(二)第1275章 战果第1392章 不满第152章 熟人第1139章 使节第85章 风云(三)第477章 大战(三)第496章 风起(五)第1439章 做歌第187章 求情第1153章 拜会(三)第698章 游说第647章 用心第728章 变故第310章 心结第1415章 心眼第100章 捉贼(四)第570章 重伤第1327章 内乱第249章 长史第1390章 河洛第239章 血夜(七)第1557章 序曲第483章 金州第527章 艰途(三)第251章 为谋第九 卷旌旗漫卷不须夸第七百六十八鏖兵一第1107章 盟约(二)第499章 不安第1367章 聚饮(二)第1250章 陆相第208章 年关(一)第970章 收获第1066章 深意第1334章 款待第269章 思虑第949章 赏识第857章 大事第406章 亲族(一)第1150章 国策(完)第532章 犹疑第293章 小胜第28章 等?退?第121章 顽劣(一)第1503章 为父第615章 勾画第1145章 国策第955章 目光第791章 归家第716章 开端(五)第449章 笑语第52章 春光第407章 亲族(二)第794章 抽丝第555章 汉中第567章 混乱第703章 乱子(三)第377章 遇匪(三)第348章 大虎第9章 十八第530章 艰途(六)第1238章 西凉(二)第461章 草包第719章 开端(八)第1348章 周枋第187章 求情第1001章 血色第749章 攻城(二)第494章 风起(三)第1459章 够吗第239章 血夜(七)第81章 捉贼第1304章 论政第321章 相见第1356章 大将第1008章 赐名第1471章 盛会第506章 云涌(六)第45章 说笑第596章 其人第235章 血夜(三)第716章 开端(五)第1265章 韦州(十一)第792章 家聚第1405章 夜宴第1214章 财富第1459章 够吗第715章 开端(四)第213章 年关(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