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1章 建军

“告诉张佩官,他要是敢将驻守河东的军旅都变成商人,老子饶不了他,军人是什么?军人乃百姓之铠甲,国家之刀刃,他们可以狂妄,可以跋扈,可以粗鲁,可以不学无术,但就是不能和商人一样讨价还价,贪婪于财货…………”

“瞧瞧西夏人和女真人,契丹人都成什么样子了,只要给钱,没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从河中,河东,到西北,难道见的还少了?”

“想当年,西夏人,女真人,契丹人……他们老祖宗建国的时候是个什么模样,再瞧瞧他们灭国的时候,都成了一群废物,难道张佩官想让咱们秦人也变成那副模样?若是如此,他这个河东宣抚使也别干了,干下去就是大秦的罪人,死上一千次也难赎其罪…………”

这些话,落在陆相的耳朵里,有如洪钟大鼓,有振聋发聩之功。

不过,心潮澎湃之间,却也抓耳挠腮,小时候到是念了不少的书,但这些年沙场征战,早将书本放了下来。

大帅的话听着是有大道理在里面的,但这些话肯定是不可能照本宣科般写下来,而是需要他加以修饰。

他到是知道大帅这个习惯,因为曾经听大帅的一个参军说过。

因为大帅笔迹太过奇特了些,军中文书都由参军们代笔,大帅说的东西都极为随意,所以需要参军们自己琢磨如何措辞,才能不伤大帅话中之意。

到是没想到。这样的活计如今落到了他自己的头上。与有荣焉之际。却也只能搜肠刮肚,尽力将大帅的言辞变成自己笔下的文字。

赵石不管那么多,爽快的臭骂了张峰聚一通,便话锋一转,又夸起了人。

最终,才吩咐张峰聚安心在河东呆着,别关心那些有的没的,若想做什么事。尽管想朝廷上书,如今也是大将军了,统领千军万马,坐镇河东要地,没必要畏首畏尾,什么事情都让别人帮他拿主意。

听上去这些话前后有点矛盾,但大帅的意思陆相很明白。

就是让张将军带好了河东兵马,旁的事情少管,至于说是让他自己拿主意,那就是说在用兵之上。只要有着合适的理由,没理由让河东精兵无所事事。

大秦这些年。从来没有什么擅起边衅之类的说法。

换而言之,就是在说,大秦的大将军都有着非常高的自主权,这在每一个帝国建立之初,都是常态,没什么奇怪的地方。

只是张峰聚这些年独当一面的时候太少,乍领河东兵权,有些犹疑惶惑罢了,实际上,每一位大秦上将军,在不请旨意的情形之下,只要调动的兵马不超过万人,朝廷一般都不会太过在意。

赵石这里最后犹豫了一下,才让陆相继续写下去,告诉张峰聚,河东,以及河南地,榆林等处,将建成大秦最大的两个骑兵集群。

这个数字将定在十万到二十万之间。

这是大秦在将来几年当中,最庞大的一个建军计划,其中靡耗的钱粮,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其中的兵种,划分的也极为详细,这并非是赵石一个人的意思,而是枢密使李承乾极力推动。

这在十几年前,就算是天下一统,也是少有人敢想象的事情。

但现在,却有人真正的提了出来,并得到了赵石以及张承,成峦等人的支持。

因为河套牧场已经彻底落入大秦手中,而且,北方云中,云外草原,也在大秦控制之下,大秦的马价,一直在狂跌不止,甚至于现在一头成年黄牛的价格,已经两倍于马匹,很多农户干脆用马来耕田了。

而在十几年前,大秦这里一匹好马,能换上五六头甚或是十几头牛都有可能,而到了南方或者后周,这个价格还要翻上一翻。

从吐蕃低地,再到北方草原,十几年间,大秦的军队在大将军赵石率领之下,征服了无数异族,而这些异族大多数都以放牧为生,他们贡献给大秦最多的就是战马。

实际上,遍观史书,人们都会明白,只要汉人拥有了战马,以他们庞大的人口基数,这个世界上将没有人能够阻挡他们征服的步伐,只有他们自己,才会毁了这一切。

扯的有些远了,谁都能看的出来,枢密使李承乾李大人在拼命的榨取自己最后的一点精力和所有的才智,想要在大秦的丰碑之上,刻下自己的名字。

所以,在费尽心机当上梦寐以求的枢密使之后,这位老大人变得非常的大胆,为此,甚至不惜和前户部尚书李吉撕破脸的对骂,在把李吉赶出朝堂之后,立即便向中书示弱,一点也不顾及自己的颜面。

而才一年的工夫,这位李大人已经整整瘦了一圈,这么下去,赵石很怀疑,他能不能熬到任期到来的那一天。

不过,这个计划赵石非常赞同,大秦有了几个天然牧场,组成数量庞大的骑兵集团,是可行而且必要的,更是赵石这样的将领乐见其成的。

大秦的骑兵越来越多,却分散到军中各部,让这个战场上最犀利的兵种,看上去没那么突出。

而在河东,河套这样的地方,组建骑兵集团,将是北方长治久安的基础,甚至可以作为大秦将来西征的先驱。

但这个计划的阻力也不会太小,中原之战也不知要打多少个年头,骑兵在淮河以北也许还成,但过了淮河,在那里,骑兵的作用将大大降低。

朝廷上的重臣们,不会想到这一点,对于靡费如此庞大的一个建军计划,很难不会遇到重重阻碍。

即便是雄心勃勃的皇帝陛下,也会犹豫再三,不敢轻易答应下来。

而这需要一个具有说服力的理由,所以,不论是李承乾,还是赵石,张承等人,已经想好了,辽阔的辽东辽西已经幽燕之地,将是这些骑兵纵横驰骋的主战场。

而他们的敌人,是女真人残留的势力,以及将要占据这里的蒙古骑兵,以及生活在这里,敢于反抗大秦统治的一切族群,最终的目标,将是高丽。

辽东万里山河以及灭国之功,都包含在了里面…………

就算如此,也还缺乏一些说服力,为此,李承乾已经咬着牙,瞪着眼想将大秦将门都绑到自己的船上,骑兵需要将领,一个计划开始,大批的人便可以加官进爵,没道理不吸引那些想要建功立业已经快要红了眼的将门子弟,这里面,最大的一块,将分给极力支持他的晋国公赵石。

这块蛋糕很大,十万到二十万这样的数字并没有把赵石迷惑住,他的意思是,还可以往上加一加,弄到三十万才差不多。

草原部族都是优秀的轻骑兵,只要有合适的人统领并训练他们,他们很快就能成为合格的大秦骑兵中的一员。

至于草原部族将来会不会骑着战马,拿着大秦铸造的兵刃造反,谁知道呢,也许当他们融入到数十万人的汉人大军当中的时候,他们便会自然而然的成为大秦骑兵的一部分了。

孔圣人口口声声所说的教化,到现在也看不到什么踪影,胡人依旧茹毛饮血,依旧在草原上放牧打滚,无拘无束,饱了就在草原上晒太阳,饿了便来抢东西。

匈奴走了又来了突厥,突厥没了还有契丹,女真,党项等族,而且纷纷建国立业,这些家伙到是学了些汉家礼仪,但汉人百姓在他们的治下,却是婉转哀嚎,生死两难,这样的同化之路,还是不要走了吧?

既然礼仪让他们觉着软弱,那么就用武力来让他们认同,这样一来,不定多年之后,胡人便自觉自愿的开始跟随汉人征战,并自豪的称自己为汉人了呢。

用鲜血和敌人的尸体浇灌出来的认同,这样异类的想法,估计要是让那些饱学大儒们听到,一定会破口大骂,并掉下一地的眼珠子,圣人估计也要在坟墓当中,咒骂这厮其心歹毒,不当人子才对。

不过赵石从来不会想的太多长远,只要觉着合适,做也就做了,还是那句话,老子死后,哪管什么洪水滔天?

所以,这个计划还没有开始之前,赵石觉着有必要知会一下张峰聚这样的心腹将领,让其有个心理准备,以便更好的迎接将要到来的整编。

至于朝廷会不会实行这个计划,赵石认为,有着自己等人的支持,这个计划一定会开始,只是时间和朝廷支持力度的问题罢了………

陆相放下笔,将自己写好的东西呈给大帅,发现自己手有些抖,因为他头一次听到这些军国大事,对他的冲击极大,他认为大帅这些话,足够自己能回味个一年半载了。

赵石接过来瞧了瞧,一行行整齐秀丽的小楷映入眼帘,他的嘴角不由抽动了一下,娘的,你个厮杀汉,写这么一手纤细的小字儿给谁看?

第748章 攻城第1371章 聚饮(六)第1393章 惊悚第166章 赌局第512章 云涌(十二)第1078章 重生第756章 施政第843章 大军第222章 来人第259章 女真第606章 夜谈(一)第804章 安排第1046章 来人第1139章 使节第192章 故人(二)第150章 陌刀第512章 云涌(十二)第1343章 碰撞第939章 道士第1339章 恼怒(二)第742章 勤政第7章 征兵第946章 道官第1176章 评说第694章 欲望第1340章 入府第14章 血战(一)第10章 十八(二)第1157章 拜会(七)第1073章 献策(二)第1036章 献策(二)第704章 乱子(四)第332章 山匪(二)第989章 将军第462章 喧嚣第1362章 变更第337章 遇敌(二)第543章 准备第56章 夺功(一)第1317章 孩子第742章 勤政第538章 催敌第1293章 家宴第267章 猛将第510章 云涌(十)第1243章 西凉(七)第422章 杂事第1476章 入宫第906章 王子第654章 建府第682章 相遇(五)第1088章 终结(一)第1065章 战歌第1367章 聚饮(二)第1160章 主从第1364章 马夫第680章 相遇(三)第110章 夜宴(一)第1414章 兄弟第865章 归去第521章 战报(一)第904章 雁门第319章 夜谈(一)第1248章 西凉(十三)第314章 异数第849章 侯府第1094章 草场第1072章 献策第944章 大笑第410章 奖惩(二)第245章 国议(二)第771章 鏖兵(四)第147章 出行(六)第1570章 尾声(一)第86章 风云(四)第1523章 太子第1198章 县衙第55章 奴才第761章 惊涛第719章 开端(八)第721章 开端(十)第380章 豪杰(四)第982章 联姻第1414章 兄弟第611章 劝说第413章 离京第475章 大战(一)第1367章 禁军第342章 突围(一)第929章 姿态第515章 云涌(十五)第1294章 城欢第836章 竹林第1024章 挥兵第1088章 终结(一)第1206章 进攻第1368章 聚饮(三)第九 卷旌旗漫卷不须夸第七百六十八鏖兵一第119章 惊讶第858章 金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