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4章 相议

哲别部,很快就察觉到了危险,因为前去催促河北汉军北上的传令兵,都是一去不回。

这个时候,哲别很果断,他麾下的蒙古军已经不堪重用,危险一旦来临,对于他们而言,结果还用猜吗?

所以,在休息了一天多,恢复了些精神之后,哲别断然下令,立即往野狐岭方向退兵。

退兵的过程,充满了险阻。

因为这个时候,不远处的秦军,已然接到了河北军生变的消息,薛奴儿大喜,这样一来,来到这里的蒙古军想要从容退兵,远遁辽东,世上哪里会有那么容易的事情?

这一次,蒙古军仓皇逃走,秦军则成为了猎人。

在蒙古军向野狐岭退却的过程中,薛奴儿率军紧紧跟随,纠缠不放。

结果不用说了,很快,蒙古人所谓的退兵就变成了溃败。

鼓起余勇的秦军将士,像站瓜切菜一般,将断后的几支蒙古骑兵杀的四散奔逃,直到在野狐岭西南十余里处,追上了蒙古军主力。

摧枯拉朽般,击溃了已经毫无斗志的蒙古军。

而夜晚的降临,算是救了蒙古人一命,趁着夜色,残余的蒙古骑兵在哲别带领之下,一头扎进了野狐岭。

薛奴儿虽然不甘心,竟然让一个蒙古千户就这么在眼皮子底下逃了,但野狐岭这样的地方,若是麾下一万骑兵全须全尾,他不介意追上去,砍下那个蒙古千户的人头,让自家的军功更为耀眼一些。

但现在嘛,也只能望着野狐岭方向,狠狠的吐上一口唾沫,咒骂着这些蒙古狗崽子到是好运气,也就收束部下将士,开始清除那些被扔在身后的蒙古残兵了。

直到薛奴儿回军,河北大军才挑选出了两万人马出来。欲要随他一道,去古北口守城。。。。。。

此时,河北名将张柔,也已带着数百亲信部下。日夜兼程,进入到了河北大军之中。

张柔的到来,再次给河北将领们吃了一颗定心丸,至此,河北军上下。再无任何反复之下心。

随即,张柔率两万河北军,随薛奴儿一起,北上古北口。

因为全是步军,薛奴儿不耐,与张柔商量一番,自己率兵先行,两万河北军尽快赶路,到古北口汇合。

实际上,河北军到达古北口的时候。秦军已然到了非常危险的地步。

古北口,潮水东岸城池,几乎全部失守,因为速不台领兵到达松亭关,一刻不停的率兵西来。

与蒙古大军主力相应,几乎一段段跟秦军争夺城墙的控制权。

猛虎武胜军再是能站,在这样一个情形之下,也只能一步步的退后,最终,靠着潮水相隔。才算堪堪稳住了阵脚。

不过,因为不用防守太过漫长的长城城墙,战力不减反增。

到了此时,蒙古人想要整个撕开古北口的防御。却也是分外艰难了。

等到河北大军到来,古北口城上城下,好像被鲜血洗过一样的景象,还是吓了河北众将一跳。

蒙古人,在这些天的交战中,可谓用尽了手段。

古北口城墙之下。遍布的都是人马的尸体,城上城下,到处都是拼杀过的痕迹,箭矢如同蒿草一般,扎在地面上,城墙上,山岭间。

整个古北口战场,都散发着一股熏人欲呕的味道,那是战死者的尸体,不及收拾焚烧所产生的气味儿。

若非严冬降临,天气渐寒,不然的话,估计早已引发疫病了。

这无疑是一场残酷至极的战事。

三万猛虎武胜军将士,伤亡近半,这是除了当年太原府一战之后,从未发生过的事情,猛虎武胜军,几乎被打残了。

猛虎武胜军尚且如此,对面的蒙古军的损失,只会更大。

战后,收拾起来的,遍布古北口城墙之下的尸体,就是五六万之多,而蒙古人在古北口所付出的代价,也不能这样简单的用人命来计算。

古北口一战,让蒙古人在辽东的数载积聚,转眼成空,也断绝了他们最后一点野望,甚或是生机。

蒙古人走的很干脆,不干脆也不成。

自两万河北军到达古北口之后,秦军骑军在日夜兼程之下,终于陆续到达了这里。

两天之后,古北口已是大军云集。

两万秦军骑军加上猛虎武胜军残部,再有两万河北军所部,加之缓缓到达的其余河北大军所部,古北口在短短几日之内,便汇聚了差不多八九万人马。

这个时候,大将军赵石的帅旗,也出现在了古北口城墙之上。

因为赵石并未率秦军主力缓行,先就将各部骑军运过黄河,亲自率骑军迅速北上,沿路所经州府,可谓是望风而降。

只不过,大队秦军并未停留,风一般穿过河北诸地,来到了古北口战场。

不过,当赵石率兵来到古北口的时候,战事已经相当于结束了。

城墙之下,已经没了蒙古人的踪影,只留下了一地狼藉。

在古北口城墙烈烈飞舞的秦军战旗之下,军中众将,簇拥着大将军赵石遥遥北望。

这个时候,无论是张锋聚,还是段从文,甚或是王胜保,陆相以及张柔等河北降将,差不多都在琢磨着,冬天来临,天气日寒,看来,今年的战事,应该是到结束的时候了。

这些人都深知北方天气到底有多严酷,而且,再往北就是辽东,据说那里,到了冬日,便是漫山皆白,滴水成冰,对大军征战而言,极为不利。

赵石身旁站着的,自然是张锋聚,段从文两人。

这两位年纪相仿,都处在人生最有滋味儿的时候,手握兵权,功成名就,大秦能比得过他们的军中将领,已是不出五指之数。

不过,经过古北口一场战事,张锋聚看上去黑瘦黑瘦的,头发也白了许多,看着比段从文可要老相的多了。

身后都是军中大将,但这三位看上去却是那么的分明。

而他们三个,都是老伙计了,虽说这些年,各有际遇,官职也有高有低,功勋更不相同。

但这三人,当年却都是出自京师羽林军当中,多年过去,赵石自不待言,其他两人,也没多少含糊之处,尽都是手握兵权的一方重将了。

言谈之间,也很随意。

只是段从文这些年辗转来去,在赵石面前,总归有些拘谨而已,这也是他,不顾赵石想让他留在后面,掌管大军主力,而是一力请命,骑军尽出,随在了赵石身边的缘故之一。。。。。。。。。

为的不是抢功,而是想和大帅相聚一些时日,表表忠心,叙叙旧日情谊的意思在里面。

效果很不错,这些日子,虽说只能纵马疾驰,率军急行,劳苦异常,但却真好像回到了当年大军东出,随大帅征战河中的日子了,什么都不用多想,只需按照大帅军令行事便可。。。。。。。

回想这些年来的宦海沉浮,段从文也是感慨良多。

王胜保,陆相,甚或是在身后领兵的种怀玉,这些后进之人,如今却都头角峥嵘,纷纷赶了上来,而相处日久,却是感觉到自己有些老了,和这些人有了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隔阂。。。。。。

他总感觉,这些人有些不对,哪里不对,却又说不上来,最终,也只能归于新旧交替,一代新人换旧人的缘故了。

张锋聚此时却没段从文那么多的感慨,经过这一战,虽然忧劳几月,身体有些撑不住了,但所有的精气神儿好像都被激发了出来。

此时,他便遥望北方群山,拍打着城墙,大笑道:“大哥,过了这燕山,便是辽东,据说当年隋帝屡伐高丽,在辽东没少吃了苦头,唐时,也在这里流了不少的血,现在咱们到了这儿,可不能想前人般,空手而回。。。。。。”

“就是不知道,木华黎那小子,现在带兵到了哪儿,要是被他抢了头功,小弟可就不甘心的紧了。。。。。。”

段从文在旁边呲牙一笑,“木将军现在恐怕已经入了上京城,不甘心,也没辙,咱们也没带翅膀,飞不过这莽莽群山去。”

张锋聚翻了翻白眼儿,“老段,你这话我就不爱听,蒙古人过得去,咱们凭什么过不去?流了这么多的血,要是让木小子抢了先,你说让咱们这些人的脸往哪儿搁?”

段从文脾气向来不错,不跟这个在古北口已经杀红了眼的家伙纠缠,而是转头看向赵石,道:“大帅,之后如何行止,还得您发话,末将觉着,这平定辽东之功,怕是难逃木将军之手了,只是,木将军麾下,尽多胡虏。。。。。。若是肆虐辽东,恐有不妥之处,是不是派人过去,给木将军传个话,让他约束众人,不得妄行?”

这话说的委婉,但意思也极为明白。

大家伙儿都想去金人国度上京城转一圈,可不独张佩官有这样的想头,他段从文的心思也不差。

只是明着去争功有点说不过去,换了个比较说的过去的说法而已。。。。。。。。。(未完待续。)

第906章 王子第525章 任命第352章 祝寿(二)第389章 绝顶第463章 洞房第95章 说破第903章 北进第1154章 拜会(四)第1383章 冲锋第412章 李府第1362章 开监第423章 来客(一)第235章 血夜(三)第143章 出行(二)第1264章 韦州(十)第1377章 智商第170章 状元第595章 队伍第449章 笑语第821章 天妖(三)第789章 家书第834章 信笺第1091章 终结(四)第449章 笑语第1369章 结巴第1370章 聚饮(五)第991章 小战第912章 行程第1415章 区别第1092章 终结(五)第1532章 夜话第208章 年关(一)第553章 夺关第1114章 盟约(九)第252章 决定第1360章 阴暗第380章 豪杰(四)第414章 山林第1275章 战果第1338章 恼怒第816章 内衙(三)第1474章 大案(二)第795章 见驾第5章 大雪第1029章 交战(二)第283章 丛林第271章 开拔(一)第788章 惊异第337章 遇敌(二)第1045章 大势第1314章 君臣(六)第212章 年关(五)第143章 出行(二)第1119章 盟约(十四)第27章 完胜第566章 谋算第1208章 初战第837章 突破第1131章 圣旨第924章 骑兵第421章 明尊(二)第212章 年关(五)第892章 重整第950章 思虑第746章 春来(二)第82章 突破第603章 孩子第1074章 王庭第1168章 言储(二)第98章 捉贼(二)第1126章 迎候第890章 国武第460章 原委第142章 出行(一)第346章 许诺(一)第1210章 诱敌第1520章 长亭(二)第348章 大虎第1292章 大案第1529章 相议第283章 丛林第1550章 享受第1267章 军心第1289章 归来第899章 围城第1229章 软硬第542章 奏表(二)第1349章 周枋(二)第1362章 开监第582章 战后(三)第1415章 区别第537章 来临第1478章 突兀第566章 谋算第1183章 兵部第88章 冲突第二百九十二章第371章 不同第368章 余生第653章 年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