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先锋

虞乡因楚汉相争,霸王别姬而得名。

此时虞乡县令武试举神情疲惫的坐在县衙之内,旁边两个师爷也苦着脸翻看着账簿,低着头在纸上不时写上几笔,其中一个还时不时的咂一下牙花子,让武试举眉头皱的更紧。

武试举今年已经五十六岁,是金大业七年的进士,他是正经的汉人,在翰林院作了两年的书记官儿,之后见朝廷上腥风血雨,实在是怕的不行,便疏通关节,外放了这虞乡县令,他一个汉人,没根没基的,便也没什么升迁的机会,在这虞乡县令的位置上一坐便是二十多年。

不过虞乡临近黄河,遥望秦岭,离黄河古渡不过十数里之遥,是攻秦的毕竟之路,以往军旅过境,他这个县令都是支应的妥妥当当,很是让府城那位知府大人省了不少心思的,所以这个县令到是坐的稳稳当当,没人愿意过来和他争抢。

这次却是不同,三十万大军一来一回,县里的青壮都被征发了去运送粮草,县里只剩下了一些老人孩子和妇女,又要协调粮草运送,又要组织人手争抢农时,短短一个多月下来,武试举便已经瘦的和个杆子相仿了。

这些金兵回来的时候垂头丧气,显见是打了败仗,一群粗野的军官对他这个县令呼呼喝喝,如同小厮一般支使,他也就忍了,谁让祖宗不争气,将他们这些子孙扔给了胡人呢?别的都还好说,不过是陪着小脸,任打任骂,将这些大爷送走完事儿,但是随军的那些杂胡军纪太差,在县里一顿折腾。连吃带拿不说,还奸淫了几个妇人,弄出了几条人命案子。

这些胡人的蛮横和暴虐他是深知的,他一个小小的县令也没法儿治人家的罪,唯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罢了,虞乡上下大多都是汉人,被金人欺压地久了。也没人敢和这些金兵纠缠,只余下那些苦主瞪着一双双仇恨的眼睛将这苦果勉强咽下,到是常年驻守在这里的那个女真人千户恨的咬牙切齿的,武试举明白,这人也是不将他们汉人当回事儿的主,什么龌龊事儿没干过?之所以这么义愤填膺的,只不过是因为过路的强盗动了他这个本地强盗地东西罢了。

总算熬到大军离去,武试举收拾心情。找来衙门里的账房,算一算今年县里的入项还够不够交那繁多的好像草梗间的老鼠一样多的税钱。

见两个账房不住摇头,还存着万一之想的武试举脸色也慢慢灰败了下来,想着到了秋后的时候看来这个县令也当到头儿了地。

正自黯然神伤,他这个县令还算有些良心。没如那些黑了心的逼的县里百姓家破人亡,所以自己也是靠着俸禄勉强度日,这官儿一没,也不知一家老小到哪里去刨食儿。不由自主却是向南边望了望,心里话,听说秦境百姓富庶,安居乐业,这些年总有一些人拖家带口的潜行而去,不过一想到县里那位千户官儿是怎么处置这些逃人的,武试举不仅打了个哆嗦。

就在这个时候,一阵急促地马蹄声传入了几个人的耳朵。如雷般的蹄声到了县衙门口便戛然而止。

武试举没动,两个师爷也没动,但几个人的脸色都苦地好像吃了黄连,心里都只有一个念头,怎么还来?今年还让不让人活了?

衙门口的几个看门儿差役已经将笑脸儿准备好,就等着跪下去完事儿了,虽然看上去笑脸儿有些假,但那些官军老爷们可从来不会正眼儿看他们的。

门口儿处传来几声惊叫。武试举心中一个提溜。下面这些人准是又挨了人家的鞭子,不过到是给了他些提醒。来人脾气恐怕不怎么好,得小心应付着,不然别看他是县令,没准也得挨上几鞭子。

刚站起身来,打算出去迎一迎,笑容刚露便僵在了脸上,因为人影在堂前刚才显露,就抛过来一个黑乎乎的物什,物什在堂前的石板地面上骨碌碌滚动了几圈,直到碰到一个师爷的脚边儿才停下来。

那个师爷一个激灵,被这一吓,连人带椅子便摔倒在了地上,正和那物什来了个对脸儿,一声好像要将这屋顶刺穿般的尖叫声响起,那师爷眼睛泛白,立时便晕了过去。

这哪里是什么物什,正是一颗血淋淋地人头,上面的鲜血还未凝结,滴滴答答的血迹从堂前一直蔓延到堂内,还冒着一股热气儿,显见是刚从不知哪个倒霉鬼身上砍下来的。

另一个师爷更是不堪,双眼发直,指着地上的人头嘴唇颤抖了半天,衣服带着腥臊之气的热流已经从裤脚不停的流了出来,接着整个人和滩泥似的便瘫倒在了地上,身子筛糠般抖个不停。

武试举也吓地不轻,但他还算有些胆气,强撑着身子没倒下去,脸色也是刷白一片,看不出半点地血色。

他看得清楚,这人头并不是自己手下的差役,而是县里那个女真千户地,两支大若铜铃的眼睛还没合上,里面透出来的都是绝望和恐惧,哪有平日里的半点儿威风?

来不及想为什么这个听说是知府大人的小舅子的千户大人怎么会被人砍了脑袋,铁甲交鸣,一个黑大的身影疾步便走了进来,凶光四射的眼睛在大堂上扫了几眼,几步来到武试举身前,一把拎着他的脖领子,也没见怎么用力,就将他整个人都拎了起来。

“你……你这家伙是这里的县官儿?”怪异的语调有些滑稽,不过强壮的令人发指的身板儿,飚射着野蛮和凶厉的一双眼睛,让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将此人当作一个玩笑对象。

武试举此时觉得脖子上一阵收紧,呼吸都变得异常的困难,唯有泛着白眼儿不住的点头,生怕这个标准的女真大汉一不留神就下重手,他断然不想自己也剩下一个脑袋被人扔来扔去地。

“哒懒。放他下来。”

被大汉放下的武试举脑袋有些眩晕,不过他也是极聪明的人,在看见大汉身后跟进来的几个顶盔贯甲的将军的时候,他心里已经抽着凉气念叨了一句,秦军,至于为什么秦军里有个打扮的像是女真人的大汉,秦军地军队是不是渡过了黄河,要来攻打金国。他没功夫去想,虽说同为汉人,但相为敌国,他这个虞乡县令看样子今日是免不了这一劫了。

武试举腿一软,已经跪倒在了地上,后进来的几个人都是一身的杀气,有几个身上的血迹还未干涸,手都扶着腰畔的横刀。一张张年轻彪悍的脸上凛然之气四射。

“你叫什么名字?”

被一群军士围住,这个经历武试举到也不是没有,当年那个千户官儿来到虞乡之初,就先拿他这个县令开了刀,一顿鞭子下来差点没要了他的命。他第一次见到秦国的军队,虽然这里离潼关不远,但多年以来,秦国地军旅从没踏上过金国的土地一步。如今金兵刚退,秦军就到了,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看来大战将临,不知道又要流多少血,死多少人。

冷漠的声音让他一听就知道又是位杀人不眨眼的主儿,哆哆嗦嗦的,根本没敢抬头。“小人虞乡……县令武试举。”

“你是个汉人?”旁边一人插话进来。

“是……”

“旅帅,这人数典忘祖,给金狗当官,我看一刀砍了算了,何必弄地那么麻烦。”

赵石笑了笑,转头看去,身边的这些人眼睛中都能看出些杀气来的,这是好事。军人嘛。没点杀气就好像狼没有牙齿一般可笑,但手底下新兵的状态让他有些不放心。这些都是显锋军地旧部,很长时间没经过战阵了,一开了杀戒,一个个都有些收不住手,底下那群新兵就更不用提了,一场小仗下来,不过是百十多个金兵,这些京兆军的士卒见了血之后,就各个好像褪了绒毛的狼崽子般眼睛都放出了绿油油的光芒,让他觉得秦人都是当兵的好苗子之余,却是有些担心战场后遗症的问题。

大军过河之后,分为两路,一路径取原河中府,一路则奔解州而去,河中九县,却是一路偏师,先锋便是京兆军以及李驰勋的平凉兵马,总兵力不过一万人,本来他还以为又是那位魏王的手段罢了,打下虞乡才知道,这里守备当真是松懈地紧,几百守卒一触即溃,这里还离潼关这么近,真难以想象金人到底大意成了什么样子。

虽是胜的轻而易举,但对于他的新军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些新兵一旦初上战场就碰上一场硬仗,很难保证他们不会第一时间就崩溃开来,这是有实例的,二战的时候,德军进攻英国,英国当时很多军队都是临时组成,一场大战下来,有许多新兵都疯了,他们有的直接冲向德军的枪口,有的躲在战壕里哭泣,甚至德军还出了些军事教材,说地就是战士心理问题……

这些都是题外话,可以说,虞乡一战,对于赵石地京兆军来说是幸运的,不过这种幸运用在赵石身上并不合适,侦查这种事情他断然不会忘记,不然他不会冒然向一支兵力雄厚地军队进攻的。

“我要几个向导,还有河西县,河东县等诸县的兵力部署你清楚吗?”赵石无意跟这位老县令为难,屈膝投敌的汉人多了去了,在刀锋之下,能站的稳稳的人并不是没有,不过一定也不会多,北方陷落这些年了,女真人都汉化的差不多了,这些汉人在金国做官有什么稀奇的?

武试举满脑子都是空白,竹筒倒豆子一般将自己所知道的说了一遍,之后才恢复了些清明,心里却更加的恐惧,秦军果然过河了,不管此战秦军是胜是败,他都没好果子吃,灵光一闪之间,却是怯怯懦懦的说道:“将军,小儿文焕常常行走与府城之间,对各处都是熟悉,若将军能答应战后给小儿个差事做做,小人愿意竭力为大军支应粮草军需……”

赵石冰冷的目光在他脸上盯了许久,这才缓缓点头,留下几个亲兵以为监视,一群兵士便在他的带领之下大步而去,武试举满脸是汗,却是擦都不敢擦,神情也有些恍惚,这条命算是暂时捡回来了?直到两个兵卒不耐烦的将他从地上拉起来,赏了他几下拳脚,他这才急忙将县衙所有惊吓的好像兔子般的人手召集起来开始布置。

有了熟悉地形的向导,赵石也不敢有丝毫大意,行军途中斥候四出,在河中府城边上转悠了一圈,将府城中的金兵吓的紧闭四门后,绕过府城,直取临晋,他手下人等人手一匹战马,行动迅速快捷,甚至要比各县之间传递的消息还要快上一步,另一路先锋李驰勋只有在后面吃尘土的份儿。

第三日破临晋,杀临晋守备张询,斩首二百,临晋县令撒儿弃城而逃,却被快马追上,生擒而还,两日后破琦氏,斩首三百余,再扑万泉,才算真正碰到了有些棘手的敌人。

第807章 玩笑第791章 归家第379章 豪杰(三)第622章 红鸾第520章 云涌(二十)第626章 任命第1403章 商队(四)第915章 混乱第1369章 聚饮(四)第1386章 兴革第408章 奖惩(十二)第918章 死战(一)第1505章 进攻第1347章 谈论第1036章 献策(二)第1402章 商队(三)第223章 成军第1429章 提议第1078章 重生第402章 奖惩(七)第1364章 马夫第234章 血夜(二)第34章 太子第1379章 伏战第855章 中书(三)第1222章 残暴第1105章 商人(八)第150章 陌刀第1485章 师徒第56章 夺功(一)第305章 完颜第555章 汉中第896章 悄临第636章 定计(二)第8章 烦恼第532章 商议(二)第138章 来访(一)第2章 亲戚第742章 勤政第1243章 西凉(七)第616章 亲族第207章 严苛(九)第1361章 纷扰第1429章 提议第1556章 拜会(六)第678章 相遇(一)第349章 鞑靼第1480章 讨饶第1432章 老者第849章 侯府第1360章 圣心第568章 恩威第1303章 女子第369章 决定(三)第40章 阴谋第612章 不欢第1566章 不安第227章 进京(二)第942章 刺杀(二)第246章 故人第1176章 评说第1250章 陆相第1053章 宴请(一)第1338章 恼怒第56章 夺功(一)第530章 宣旨(二)第1490章 行路第693章 重遇(一)第686章 小叙第918章 死战(一)第1343章 大事第1270章 元康第556章 奇士第173章 厚礼(三)第1406章 目的第552章 接战第137章 密议(三)第1171章 年礼第148章 计议第32章 纷乱第12章 行路第564章 谣言第1452章 夜饮第272章 开拔(二)第1556章 古北第556章 奇士第1418章 流放第522章 战报(二)第120章 世杰第1344章 纷扰第1159章 朝局第701章 乱子(二)第163章 庆功(一)第1017章 封号(二)第251章 为谋第839章 老头第326章 盗匪第610章 出城(一)第1442章 文楼(二)第1515章 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