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突然

说到底,帝王虽说乃天之骄子,从来都是以孤家寡人来自称之,人一旦到了这个位置上,高处不胜寒,更无一人能与之毫无顾忌的倾谈诉说,便是父子兄弟之间,也要谨守君臣大礼,不能稍有逾越的,就更不用说那些外臣了,估计说上一句话都得琢磨上半天才敢开口的。

如今后蜀覆灭在即,对于这位一力主导了此次战事的景帝来说,这兴奋之处岂是那些大臣的歌功颂德之声可以满足的了的?便比如秦皇汉武那些雄才伟略之帝王,都有封禅之举,这未尝不是帝王示功于人,来满足自己虚荣心的举措了。

而此时的景帝也许就有些这样的心态,赵石是他一手简拔,便是如今攻略川中之谋,也是出自赵石之口,不过,能让李玄谨这样的人暂且放下心防,这些还不足够,当初赵石领兵离京,主要的原因便是隐约间察觉出了这位陛下的防范之心,想那时他刚立下拥立大功,几乎以一击之力,扶助李玄谨登基为帝,但转过头来,便是那般的情形,帝王心术之难测可见一斑。

不过回京之后,除了牢牢握住羽林左卫兵权之外,却是与李承乾生了间隙,又不愿领兵领兵参与川中之战,这一番作为下来,这位陛下非但未有怪罪之意,反而心里对于这个他一直未曾看得通透的少年少了许多的防范之心,几次召见,都显得亲近有加。

加上赵石每次入宫,都要表达一下自己对于川中之战的忧虑,但如今,剑门大捷传来,大军所过,后蜀守臣皆是望风而降,赫赫之功就在眼前,臣下歌功颂德之声日盛一日,但想来想去,能让他诉说一下自己兴奋之情的却只有这个当年只言片语间决定大秦以后十数年甚至数十年走向的这个少年了。

只是身为天子,虽说有夸功之意,但言语间却也隐蔽的很,说起话来多数到像是回忆一般,只是听在赵石这样触觉敏锐的人的耳朵里,却是当即便明白了这位陛下的心思,若是其他大臣,此时必定是惶恐之极,但赵石却是不同,只稍微有些奇怪,以这位陛下城府之深沉内敛,这般说话着实让人有些受不了,不过即便如此,却并不觉有何不妥之处。

一个呢,姑且说之,多数时候到像是自言自语,一个姑且听之,并不加一言于上,可以说,赵石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听众,但对于景帝来说,赵石又是一个最合适的听众,于是,在景帝低缓的语音当中,眨眼间,便是半个多时辰过去。

直到景帝长长吁了一口气,从他记事起,二十多年的岁月从他心中如同清泉般流过,这时品味起来,却是滋味难言的很了,瞅了赵石一眼,背着手来到大殿门口,负手而立良久,才自失的一笑,不过心情却是畅快难言,毕竟天子也是人,一统六国的始皇帝身边有李斯赵高等人,唐高祖身边也有裴寂,细数历代帝王,身边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能说上几句心里话的人物,到也不独是他李玄谨如此而已。

“这些话只是咱们君臣之间说说而已,不要向其他人说起。”回过神来的景帝已是恢复如常,但还是不放心的淡淡叮嘱了一句。

之后才谈到了正事上,“新婚刚过,就将你叫过来,朕心里也觉着有些不近人情,但国朝大事在前,你却要体谅一些朕了,朕这里有两件事要跟你说。。。。。。”

在龙案之后重新坐定,景帝的脸色也严肃了起来,“这第一件,就是武学的事情,你的条陈朕已看过,虽说有些细节之处有待商榷,但朕明白,你是用了心在上面的,能在军务繁忙之中,不忘朕之叮嘱,为国分忧,朕心中甚慰。。。。。。”

“此是国朝百年之大计,不能不慎重行事,所以,你进言虽佳,朕这里却不能操切,你的条陈,朕已交付枢密院兵部商榷,至于何时能够定下来,却还需些时日,你也不用为此着急,有大将军这样的老将极力为你作保,便是朕也不得不慎重虑之的,何况是。。。。。。”

说到这里,却是深深的看了赵石一眼,这个话题也就此停住了。

赵石心里也不着急,他已然想的清清楚楚,不过是在武学中试行罢了,又不是立即在军中推行,这其中的阻力应该没有多少,等到大势一成,便是军中将领反对,也是无济于事了的,再有大将军折木清这块金字招牌立在那里,除了一些别有心思的,树敌也不会太多,至于何时在武学中试行,他更不着急,能尽快定下来那是最好,如果不行,对他来说也没什么,接下来的日子还能悠闲些,尤其是另一场婚礼还等着他呢,想到这个,他就有些头皮发麻的感觉的,哪里还顾得上其他的事情?

但景帝李玄谨接下来的话却是打乱了他的安排。

“第二件事呢,剑门一下,之后便是坦途,但朕也得了消息,后周水军毕集,有沿江而上之势,不过朕早已派了使者去南唐,想来若是顺利,后周水军有南唐牵制,也是不敢轻动的。

就算不成,朕也已命人传旨于军前,命大军沿江布防,以遏后周入川之举,而我大军不日便会兵围成都。。。。。。”

说到这里,景帝脸上已然仿佛能放出光来,眼神卓然,“所以,待得成都一下,朕需一心腹之人往川中传旨,朕细来想去,合适之人选到是不少,但朕却觉着还是你最得朕心意,你可愿为朕将那后蜀君臣解来长安,献功于阙下?”

赵石听了有些意外,心中更是一动,几日之前,朝廷之上还为怎么处置蜀中君臣而议论不休,看来这是定下以抚为上的策略了,看来那座正在修建的府邸也能用得上了。

但深想了一下,赵石还是微微躬身道:“陛下,前方将士浴血奋战才得建此功,臣这时前去是不是有些不妥当?”

闻言,景帝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笑容,“朕就知道你会如此说,你这个不争功,不晦过的性子朕最是清楚的,所以,朕才属意让你走上这一趟。

放心吧,吴宁,李严蓄等建此殊功,朝廷自有恩遇,他们自不会在此小事上与你为难,更不会觉着你是前去争功的,其实,便是朕要他们献俘长安,他们自己也是不敢受命的,至于其他人嘛,让他们推荐些人,与你一起上路便是,少不得他们的荣耀。

不过你领了旨,便是代朕前往,是钦差大臣的身份,权责归于一身,出了事情朕要唯你是问的,其他人只要不蠢,可不会随便得罪于你。。。。。。”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其实已属难得,也有不容赵石拒绝的意思,既然如此,赵石虽是觉着有些突然,但却也只有道:“不知臣何时起行?”

“这个不急,新婚燕尔,朕没那么不近人情。。。。。。不过,你娶平妻的日子却要延后一些了,但朕可以准你带着。。。。。。一起前往,算是弥补一二,你以为如何?”

“这个到是不必,只是臣觉着事关重大,川中新定,道途之上,难免有些不竟,却要多带些人手以应当急之需,还请陛下允准。”

“好,这个朕准了你,可率两千军卒前往,人嘛,就从羽林军中选,要带什么人,朕给你专权。。。。。。不过就两千人,再多可不成,到了蜀中,也自有军中精锐予你护卫,加在一起,人数也应不少了,好了,这一次出京,多数都是游山玩水,你的言行要谨慎些,不要与地方官吏和前方将士闹什么意气,若是那样,朕也袒护不得你的,你可明白?还有,你要尽早准备,圣旨随时可下,到时必定有礼部官吏随行,还有传旨太监,人数不会太多,但你要都准备好了,不能临时忙乱,圣旨一到,你也不用进宫来觐见了,也不必张扬什么,立即出京就是,朕要说的就这么多,若是没有其他事情,你就出宫去吧。。。。。。”

之后赵石出宫,却是想了一路,这差事突如其来,一点风声也没有就落在自己的头上,是好是坏还真弄不清楚,此时去川中?还真是游山玩水了?若是那样的话,这趟出去可就轻松的很了。。。。。。

回到府中,却也顾不得其他,立即便召陈常寿,张世杰,李博文等人到书房,几个人碰了面,都有些诧异,还有些担忧,难道这又是出了什么事情了不成?

待得赵石将事情一说,几个本来都摆出一副严肃模样的人,心里都松了一口气下来,如今赵石的地位虽说看似稳固,但却也不上不下的,有些尴尬,没有上朝直奏之权,朝中又无耳目,消息便不灵通,偏偏却又手握兵权,和雄武军联成一气,可以说是举足轻重,这样的一个位置,说的好听,是风光无限,其实呢,却也让人担忧不已。

几个人都是文人中的佼佼者,虽然由于出身经历等的不同,看事情的角度也就大相径庭,处理起事情的手段和方法更是不一样的很,但在这一点上,却都看得清楚,不过没想到的是,听到的却是这么一件事情。

三个人当中还是性子比较活络一些的李博文先开了口,“大人,这是好事啊,有圣旨在身,出去就是钦差,即便是到了那位吴大将军的面前,他也只有跪接圣旨的份儿,大人这小登科之后,却是接了一份让人眼热的差事下来啊。”

张世杰向来与他不对付,这话更是怎么听怎么不顺耳,却是沉声道:“这事看着轻松,但细细一想,却还要你谨慎再谨慎才行,不说如何应对那些沿路的地方官吏,就说军前那些百战之士对此事怎么看也是一回事,别以为你是去争功的,不然身处军中,后蜀君臣只要稍有差池,差事可就办砸了。”

赵石微微点头,这点上张世杰的忧虑却是与他相同,后蜀那位皇帝不管怎么不成器,但总是一国之主,定然不会少了忠心耿耿的臣子,沿途之上试图营救之人还能少了?再加上一些藏在暗处,不愿后蜀君臣安全来秦的别有用心之人,这一趟用游山玩水来形容可就有些过了。

“陛下允我率两千兵卒随行,到了军前,还有精锐护卫,到是不虞一些山贼草寇,陛下那里也有明言,军中将士有功劳卓著者,可随行返京献俘,到也不用担心那些前方将士不满,而且出京之后,我身边必定有礼部之人随行,应付地方官吏也容易的很。。。。。。这些都不用担忧什么,我只是有些疑惑,这样的差事怎么会突然落在我身上罢了。”

这时陈常寿却是轻声一笑,“大人之忧虑我等都明白,但照惜身看,此事却不用想的太多,陛下之好意惜身却是看出了一些。。。。。。”

“哦?”

“大人想想,那份折子虽然是大将军折木清递上去的,但谁又不知道是出自大人之手?依惜身看,大人这条陈若是公布天下,定然是石破天惊,自古以来,军中鼎故革新之举措从未有如此大刀阔斧者,而惊人之鼎革,必有惊人之阻力。

大人所上的条陈如今必定已在枢密院,此时大人离京,却可避开其中不少风波,即便以后有失措之处,对于大人也不会有多少牵涉,毕竟,这个条陈虽说出自大人之手,但一来是大将军递上去的,二来也经陛下亲阅,又有枢密院兵部众臣商议而定,即便有人不满,也怪不到大人的头上。

此为陛下拳拳爱护之心,大人怎能没有半点察觉?不然京中不乏老臣宿将,便是陛下亲重的,也有韩文魁,王虎等人,又怎会偏偏选上大人?

若说大人手握京师羽林兵权,引人忌惮,又怎会让大人率两千羽林精锐前往?大人实不必忧虑太多,只需出京之后谨言慎行不要惹人非议便可,惜身便在这里先预祝大人此行一帆风顺了。。。。。。”

第513章 云涌(十三)第907章 大同第286章 探子第245章 国议(二)第409章 奖惩(十三)第916章 请降第407章 奖惩(十二)第988章 军议第1466章 参劾第1337章 邀约第28章 等?退?第1082章 冬天(二)第411章 奖惩(十五)第56章 夺功(一)第216章 年关(九)第19章 血战(六)第522章 战报(二)第131章 先生(二)第1252章 峡口第179章 寿筵(六)第479章 围城(二)第1531章 恼怒第1259章 韦州(五)第1048章 变化第1063章 秋深第243章 崩殂第189章 府中第1009章 功劳第1463章 亭会第1142章 禁军第138章 来访(一)第936章 权势第1035章 献策第310章 心结第1351章 周枋(四)第1297章 皇帝第791章 归家第35章 支使第1273章 霹雳第422章 杂事第1420章 书信(二)第1327章 内乱第371章 不同第789章 家书第675章 寻源第572章 进退第1389章 横扫第1460章 局面第373章 毡帐第378章 豪杰(二)第1682章 问难第240章 血夜(八)第104章 目标第1388章 深谋第335章 消息第19章 血战(六)第550章 天荡第15章 血战(二)第1493章 过往(二)第999章 箭雨第936章 权势第1261章 韦州(七)第409章 奖惩(一)第1182章 权争第786章 议和(八)第772章 鏖兵(五)第499章 不安第982章 联姻第824章 天妖(完)第988章 军议第1412章 明远第529章 宣旨(一)第610章 出城(一)第142章 出行(一)第七卷千里江山入战图五百八十五章 相府第649章 偶遇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二十一章 言战第1301章 沈鹤第41章 伤势第1390章 河洛第1492章 过往第44章 麻衣第333章 山匪(三)第1230章 布置第1534章 辽东第508章 云涌(八)第149章 心意第1255章 韦州第1361章 结果第329章 鏖战(三)第592章 自污(二)第858章 金殿第1447章 游玩第801章 亲戚第560章 劫后第55章 奴才第1509章 论赏第1398章 战争(二)第18章 血战(五)第385章 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