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贵客(二)

贵客?”赵石目光一凝,陈惜身在府中已经呆了两秉性他却也知道的清楚,年少老成,聪明天纵,外虽示人以谦和自抑,如温文君子,但内里却是孤高傲岸,不屑于众人同的一个人,这便是是他和他那位惊采绝艳的爷爷不同的地方了,陈老先生生性飘逸却深懂内敛之道,常于不经意间别出枢机,使人折服。

其实这两人却是不能比较的,陈老先生一生坎坷,屡经风雨,那份沉积下来的厚重和从容却不是现在的陈常寿可以比拟的了的。

不过爷两个最大的相同点便是两人都是地道的阴谋论,总喜欢揣摩别人的一言一行,这种言传身教,承继下来的阴私心理,让他们只能成为别人的助力,却很难真正站在阳光之下,不得不说这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

不过,能从陈惜身嘴里听到贵客两个字,那赵石也就毫不怀,来人一定非比寻常的。

“这人大人也见过的,大人应该不会忘了身为杨相府中长史的南先生吧?”

赵石微微点头,海中出现的是那个身材高大,面门上带着疤痕,但却讳莫如深的身影,那位南先生也是谋士幕僚之属,很得当今宰辅杨感的器重,能为相府长史,才能智慧自也是超凡脱俗,这个不用怀。

当初离京东去潼关之举是此人给出的主意,不过此人给赵石的感觉总带着些神秘的味道,和陈常寿等人不同,这人来历若是他自己不说,便根本无从考据,身上还常年带着一柄长剑,看上去颇有古君子之风,但赵石是什么人?却能敏感的从对方身上感觉出一丝隐藏极深的彪悍之气,若非经过生死锤磨的人,断不会如此的。

“他可说了到上来是所为何事?”两人一边朝外走着,赵石一边问道。

陈惜身笑着点头,“无事登三宝殿,大人可能不知,这位南先生在大人东征之后是时常来府的,都由我与鸿儒三人相陪,饮酒畅谈,惜身暗自观瞧此人见多识广,天文地理治兵事,乡野杂谈,涉猎之广,见闻之博,实是让人叹为观止说惜身,便是曾在外游学数年迹遍布大秦的鸿儒也是自叹不如的,再加此人心思敏锐,才智不凡,以惜身看,此人实是个无双智士。。。。。。。。

不过,为观之人其气抑郁,常怀心事有故事在身,此次前来求见大人身之前试探了一下,却是。。。。。。大人不妨静下心来心置腹,与之细谈一番,也许。。。。。。”

“哦?”赵石心一动。有些惑地看了陈常寿一眼。这番话地意思是。。。。。。。不可能吧。那位南先生现在可是相府长史。却要来就他这座小庙?多少有些让人难以置信。。。。。。

“知道人不信。惜身这里也是满腹惑地。此人为相府长史。于杨相来说也算得上是心腹之人。若是千里求官之人。到了此等位置。到也不必舍近求远。。。。。。。杨相如今虽然已经年迈。但门生故吏遍布朝野内外。以其人之才干。只需杨相一封荐书。到了哪里。只要稍微展布才学。过上数年。其人之成就也是未可限量地。但如今。。

。。。。。这也正是我与鸿儒疑惑之处了。”

“不过之前他为大人谋划将来。如今又于大人临行之际来寻。观其言行声气。坐卧不安。满怀心事。欲言又止。却是有求而来地样子。其为相府长史。朝廷政令。过其耳目。文政书函半出其手。却有什么事是难以开口地?还要求到咱们门上?”

“以我想来。在这个关节上。无非就是大人将要南下川中之事了。其人不慕权势。不喜金银财货。腹中有锦绣。文名却又不显于长安。若为亲朋故旧讨好处而来。这口有什么难开地?如此一来。他地心思也便好猜地很了。若非是自己想随行南下。便是借大人南下之机。想求大人办些难以启齿之事了。。。。。。。。”

说到这里。陈常寿一双幽黑地眸子湛然生光。像他这样地人。最喜揣摩人心。说起这样地事情来。平日总是表现地淡然自若地一个人。此时却是兴奋地跟什么似地。说到此处。对上赵石有些审视地目光。这才豁然一惊。随后有些尴尬地笑了笑。“大人若想结好于此人。这却是个机会。大人以为如何?”

“看看再说吧。”赵石淡淡道了一句,想的到也不是别的,对于这些幕僚之属,经过这么多的

他也能清楚的明白其作用的,只是南十八这个人他觉把握,对于这样一个神神秘秘的人,不用靠近也就罢了,若是留在身边,总是感觉有些不舒服的,这是他的天性使然,甚至此时心里还暗自猜测,这人不会是内衙的人吧?转念一想,又不可能。

他这心里翻涌着千般的念头,旁边的陈常寿微微观察了一下他的脸色,心中却已凛然不已,眼前这位大人本来就是个喜怒不形于色之人,天生的心性坚忍,杀伐果断,虽说在权术之上还显稚嫩,他跟随于身边这些时日,随着这位大人在军中声明日隆,官位日高之际,他也能清晰的感觉到这位大人的锋芒日敛之余,这城府却是日渐深沉,便似如今这短短几个字出口,便容不得他轻松对待,想的也全是这位大人听了自己这番话,心思若何,是否稍有意动,或是自己说的做的有些逾越身份,引起了这位大人的不快,还是说只是自己胡乱猜。。。。。。

。。

微微垂下头来,这些胡思乱想却没有半点流露在脸上,不过心中也是暗叹,就像是爷爷说的那般,为人谋划,心思却得有一多半儿放在揣摩东主的意思上面,不然难免有事倍功半之忧,甚至会危及自身,看来以后说话却是要小心些了。

两人想着各自心事,一路行来再无一言相谈。

前面花厅之上,李博文陪在南十八身旁,悠闲的靠在椅背之上,嘴角眉梢带着些堪称玩味的笑意,此时看着南十八一口将杯中香茶一饮而尽,已经额头见汗的侍候丫鬟赶紧再次上前将茶碗斟满,这位先生也不是头一次来府中做客了,但这一次怎么好像专门是来上门喝茶的?

看着小丫鬟一古怪的退后,又去冲泡新茶,李博文再也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南兄到是与我家大人颇为相像,可以结为知己的。。。。。。。”

南十八此时也不遮掩那腹的心事,神情颇为沉郁,瞟了李博文一眼,两人已经很是熟悉,知道此人嘴尖舌利,若自己接上一句半句,这接踵而来的话语必定不会让自己愉快的了,但说起来,此次前来,要想取信于人,达到目的,说不得是要将自己的来历透露出来的,只是透露多少,会不会引来祸端,多年深藏心底的秘密一旦要曝露人前,又该怎么开口,这许多念头纷扰而至,便是他这样聪明绝顶,心性坚毅之辈也不由有些瞻前顾后,惶恐在心的,哪里还有心情跟人斗嘴?

于是也只是:口应和道:“哦,此话怎讲?”

李博文却不管这些,这十八年来数次来府中做客,诗书之属倒背如流,解文析字别处蹊径,谈起其他来,也好像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一般,便是他自负聪明才干,也常有自叹不如之感的,这个南十八在他看来,府中之人也就陈常寿还能与之相较,但却也输在见识之上,到好似这一辈子所见人物,却真要属此人为第一了,不过他这人性子有些别扭,心中虽是佩服,但总有些不服气,见缝插针也要计较一番,此时见对方魂不守舍,他哪里会放过取笑的机会?

一见方接茬,心中大喜,立即笑道:“我家大人饮茶如酒,满长安谁人不知?鸿儒原本以为此为我家大人一绝,但今日一见南兄这等饮法,才知原来南兄也是此道中人,失敬失敬。”

南十八摇苦笑以对,心中越的烦躁了起来,恨不能将李博文的嘴给堵上,到也不怪他这样的心机城府却也沉不住气,他如今已经年过不惑,这一生也没有别的念头,只为那一件事而活着,唯一后悔的就是奔波本生,身边从不乏女子倾慕,但他胸中积郁难消,也觉着若是娶妻,最终也会蹈了父亲的覆辙,又何必让妇人女子跟着自己受苦?所以从未起过娶妻的心思,但如今年纪老大,不但一事无成,再这么下去,连子嗣传承也要断了,将来到了地下,怎么跟祖宗交代?这般想来,心神哪里安静得了。。。。。。。。

此次来,他也存了破釜沉舟之心,杨感年纪老迈,他也明白,杨相一去,便是能得个一官半职,但一腔心思多半还是成空,所以他也打定了主意,若此门不通,今生恐怕是无望的了,不如安静下来,娶妻生子,让南家不至断了香火,其他的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第408章 奖惩(十二)第86章 风云(四)第1309章 君臣第274章 开拔(四)第1370章 聚饮(五)第114章 盛怒第1285章 汉官第327章 鏖战第170章 状元第886章 靖佳第1076章 分封(二)第1348章 彩头第1130章 喜事(二)第1351章 捣乱第200章 严苛(二)第529章 宣旨(一)第405章 奖惩(十)第1396章 破敌第1533章 登门第814章 内衙第142章 出行(一)第305章 完颜第1548章 东去第609章 书课第1056章 宴请(四)第1421章 种因第1443章 文楼(三)第900章 请战第592章 自污(二)第450章 操琴第1200章 祭祖第1365章 滑头第1389章 兄弟(三)第141章 劝导第1287章 缴获第390章 为官第864章 吉兆第1392章 佛会第291章 先锋第410章 奖惩(二)第1255章 韦州第227章 进京(二)第1042章 轮战第1125章 南来第996章 战意第812章 公主第49章 定军(二)第258章 潼关第1473章 大案第565章 关内第790章 归途第517章 云涌(十七)第55章 奴才第1563章 变故第754章 离间第219章 诘问第900章 请战第1412章 迁徙(二)第444章 可笑第1053章 宴请(一)第603章 孩子第210章 年关(三)第655章 同窗第730章 大防第1027章 丰厚第93章 应答(一)第408章 奖惩(十二)第1555章 覆灭第563章 蛮兵第1380章 价码第1374章 推心诚挚的道歉今天缺更一天第737章 退兵第328章 鏖战(二)第368章 决定(二)第1397章 战争第576章 破营第1503章 为父第八卷繁华尽处是吾乡六百三十九章 国武三第120章 世杰第1177章 女人第781章 议和(三)第193章 故人(三)第73章 相谈第494章 风起(三)第557章 寨子第937章 兄弟第559章 寨子(三)第1054章 宴请(二)第589章 大将第119章 惊讶第384章 凶险(一)第1413章 明远(二)第532章 商议(二)第1564章 相议第481章 行进第1272章 两军第144章 出行(三)第1354章 放权第1211章 围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