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犹疑

(本想找你书看的,郁闷的事情发生了,竟然找不到几本可看的,的书越来越多,好书却不好找了,本来几个大神的书看着还挺有意思,但自从自己写书之后,不知怎么的,觉着其中大部分还不如自己写的呢,唉,悲哀了,找了一圈,只找到两本书,一个全职高手,一个唯我独法。

最喜欢的仙侠却一本没找到,现在的仙侠都奔一个套路去了,人都说修仙是修的一个逍遥,现在的主流可好,越修好像杀人越多,阴谋诡计,茹毛饮血,这哪是什么修仙小说,看上去分明是一个个企业战士嘛。。。。。

稍微看了两本,实在看不下去了,文笔还在其次,唉,怎么说呢,主角到一个地方,毁一个地方,就像瘟神似的,整一个核武器,杀完这个杀那个,千篇一律,不如来写历史好些。

怎么就没人写出点意境来呢?乘风揽月,朝北海而暮苍梧,牵龙系凤,晨饮朝露,晚餐烟霞,多好的日子?咱没事弄个洞府,好好建设建设,多有意思?非要去毁天灭地,唉,没法说了。

大家伙有什么好书推荐一下吗?别排行榜上的,那上面挨排儿的都看过了,嘿嘿,千万不要的,质量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写的人下笔千言,看的人一目十行,头疼。。。。。。。。。阿草拜求。。。。。。。。。。)

赵石一听眉毛也挑起来了,他最看不惯世家子这个德行,种家?一个家族而已,真就那么了不起?值得时刻挂在嘴边上?

不过他一听这话头,也知道对方所指为何,那件事说起来虽是无心之举,但到底有些理亏,之前他就想过,放在前世那真就不算什么,只是碰了一下。。。。。。。。恩,虽说碰的不是地方,最多挨个耳光,其他什么事都不会有,但在这个时代,他还真拿不准会闹到什么地步。

也是他这些年没跟几个女人说过话,又出身贫寒,对一些繁文缛节不甚了了,反是被前世一些书籍之类毒害的不轻,虽不至于有那种被男人碰一下手,女人就会寻死觅活或者砍掉手臂的荒诞想法,但总归觉着这个时代的女人是碰不得的,殊不知这个时代的礼教也分三六九等,高门大户人家的小姐自然规矩多些,而平常家的女子就要差的多了,要不怎么被调戏的民女多的是,自尽的却没几个呢?

其实就算种遂气势汹汹而来,也多数是因为听说妹妹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欺负了,加上种家的颜面不可轻辱,这才直接登门质问,不然,以赵石今时今日的地位,就算有事,只要没几个人看见,种遂就算被气个半死,但多半也不会行此孟浪之举,估计拖的久了,也就不了了之了。

但赵石哪里会想到这些?满脑子里只隐约记得一个关于这方面的故事,大约是说两个人在一起辩论,一个朱子门徒说了,男女授受不亲,至亲之人也当避之,另一个人抬扛,孟子云,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权也。

当然,他记得不大太清了,就是这么个意思而已,不过想想都让人头皮发麻,嫂子都快淹死了,小叔子还要想想是不是该去搭救,这是已经到了怎样一种变态的境界啊,想到这里,尽管他心中不快,却也不可能发作出来了。

而那边厢种遂又凉飕飕的来了一句,“家妹自小顽劣,少了管教,但双亲俱在,却也容不得外人欺负的。。。。。。。知晓大人公务繁忙,本不应以私事相烦,不过种遂为人兄长,却不得不当面问上大人一句,今流言蜚语,甚嚣尘上,可与大人相关?大人欲置家妹于何地,置我种氏于何地?”

也是他出身军中,说话直来直去惯了,两句话不到,便已经把话敞明了说出来。

见他话头越来越硬,赵石沉吟片刻,虽说心中暗恼,但毕竟有些为难,心里不由苦笑,都说官越大,胆子就越小,以前还没觉出什么,现在一想,还真有些道理,到不是说胆子真小了,而是顾忌越来越多,就拿当前之事来说,按他以前的性子,多大点的事情,大不了撕破了脸,就算对方权势滔天,又能奈何他怎的?

至多闹个两败俱伤,他远走高飞,剩下一地残局罢了,但如今嘛,他这官是越作越大,牵扯的人也越来越多,他若肆无忌惮,一走了之,那么被牵连的人却不是一个两个了,不说家人眷属,忠心的属下,就是这金州一地的万千百姓,即便他心肠再是冷酷无情,也不可能因一己之私,而置所有一切于不顾,闹个天翻地覆的。

看来也只有先将这烂七八糟的事情拖上一拖了,想到此处,赵石遂道:“种都尉,你我皆为军人。。。。。。。。我觉得于公于私,今天你不应该出现在这里,这里是安抚使衙门,非是你我自家庭院。。。。。。。”

虽然有诸般顾忌,但他这话头可是一点也不软,别说是被人质问后的愧疚,就算是一点点尴尬也没有,不喜之意更是一览无余,这话说的隐晦了些,但其中的意思却明明白白,此事谈的不是时候也不是地方,过后再说。

种遂不是个火爆性子,但这个时候却腾一下站起身来,脸色涨的通红,若非还记得自己和对方身份上的差距,不然估计现在就能冲上去饱以老拳的。

说起来,他自小便在军中历练,也有干才,像他这样的世家子,能从军中踏踏实实走到如今这一步,这样的心性已经很是难得,从赵石到金州,扈从钦差队伍入川,诸事皆从调度就能看的出来,他并非是那种仗势横行的纨绔子,比之赵石在京师遇到的折家子弟要强的多了。

但话说回来,不管如何说,世家子就是世家子,这个身份从他一出生就已经注定了的,不论他之前表现如何,在根子上,世家子弟的脾气秉性他一样也不会少,之所以平常不表现出来,只是因为没那个必要,他不是那种只以父祖余荫过活的纨绔子,他深信,自便没有家族襄助,他也能凭自己一刀一枪拼出个前程来,而绝不是因为他秉性温良。

怒火攻心之下,立时拍案而起,这个偏厅并不算大,门也敞着,听到里面的动静,立时便有守在门口的侍卫以及书吏瞅进来,尤其是以赵幽燕为首的几个亲卫,更是手按刀柄,脸现怒色,只要此时屋内的赵石一声令下,立时便会入内拿人,他们可不管此人是什么身份来历。

其实屋内两人都没存将事情闹大的心思,只是都是军人出身,话赶话的到了这个地步而已,两人一坐一站,目光对视,毫不相让,好像能碰出一连串的火花来。

片刻之后,还是种遂开了口,“大人如今位高权重,军务缠身,这个末将清楚,但事关家门荣辱,末将不得不来这一趟。。。。。。。。若家父亲来,恐怕事情不好收拾,大人以为如何?”

这话出口,种遂闷声不响的又坐了下来,却很是喘了几口粗气,心里更是憋的好像要炸开似的,并非他虎头蛇尾,而是他清楚的明白,顶撞一下眼前这位到没什么,但闹开了对谁都没好处,世家子行事,最重的还是个分寸,在这个关头,他若不依不饶,一旦关乎到金州大局,朝廷的板子拍下来,多半却要落在种家的头上。。。。。。。

见他如此,赵石则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对这些世家子弟虽说还是看不顺眼,但心里也不得不承认,这些家伙行事上的难缠程度,非是普通人可比的,这话不软不硬的,着实要让人掂量一下。

既然话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他到是也不怕敞开了谈了,招手将厅外的赵幽燕叫了进来,“吩咐下去,若有军务禀报,去找南参军,非是重要事情,不要来这里打扰,还有,叫他们都离远些。”

“是,大帅。”这位也是世家子出身,且桀骜之处比之种遂有过之而无不及,进来之后这目光就没离开过种遂身上,里面满蕴挑衅和不满,不过这时种遂哪里顾得上跟他较劲儿,听了赵石的吩咐,心里也是松了一口气,对于一个衙兵的怒火却是视而不见的。

直到外面人等陆续离开,只留了几个亲兵守在偏厅远处,赵石这才沉声道:“种大人还不知道?”

“早晚会听到的。”种遂哼了一声,显然怒气未消,这种感觉反而更让人窝心,“现在满金州恐怕都在嚼舌头,嘿嘿,看来大人真未将此事放在心上了。”

赵石摸了摸下巴,心道,本来就不是什么大事,这要放在。。。。。。。和吃饭喝水有什么区别?嘴上却道:“多少大事等着处置呢,同样,种大人操劳国事,深明大义,就算听到些风言风语,估计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来找赵某麻烦才对,你说呢?”

种遂低着头,黑黑的脸膛上却浮起几许暗红了,这回可不是气的。。。。。。。。。。

两人在厅中相谈的时间并不算长,种遂离去的时候早没了之前的气势汹汹,阴沉着一张脸,脚步匆匆间,带着若有所思,满脑子也再非是家中妹子受了什么委屈,而是种氏一门在将要到来的金州之战中的得失利弊。

而留在大厅中的赵石也烦恼的叹了口气,用种种小技巧成功的转移了对方的注意力,但终究还是留下了个麻烦,至于事情最终会走到哪一步,他心里也没底的很,但就像他先前说的那般,多少事情在等着他呢,相比之下,这点“小事”和金州战局比起来,确实不值一提,被他转瞬之间就抛了开去。

三日之后,金州各军已是云集兴元,紧锣密鼓之间,各种战前准备也进行的颇为顺利,并没费什么周章,而在一次次军议,一次次调拨整编兵员当中,赵石也牢牢握住了兵权,到得七日之后,数千匹上好战马陆续运抵兴元并迅速的组建出一支精锐骑兵,虽然麾下兵卒来历各异,人数也并不算多,其中见过阵仗的精锐更少,但见识过乱匪战力的赵石的底气却渐渐足了起来。

他这里已然几乎万事俱备,而蜀中乱军这里也没闲着。

距汉水三十余里处的庆丰大仓里许外,正有十几骑悄然站立于一凸起的小丘之上望着庆丰仓相互谈论着什么。

为首一人身材瘦肖,满面风尘,一双幽深的眸子定定望着远处,疲惫中带着兴奋,不是旁人,正是那神教祭酒方半儒。

良久过后,方半儒才悠然道:“看来秦人真已放弃了这许多粮草。”

他话中的疑虑之意不说自明,旁边一个中年汉子立即低声道:“祭酒大人明察,小人已派人探查良久,官兵这些日子调动频密,连汉阴团练也已调走,却全往兴元府去了,这里除了守卫的百余官兵,再未往这里派过一兵一卒,而庆余仓也是如此,汉水旁的秦军大营已经空了。”

方半儒笑着摆了摆手,“元朗不必如此,非是不信于你。。。。。。。你可探明,现如今秦人统兵之人确是那鹰扬将军赵石无疑?”

“这个应该是没错了,小人派了五拨人手出去,正月里有秦人钦差到金州,不会有错的,现在金州大权独揽的就是那个毛孩子将军,听说岁数还没家中孩儿大。。。。。。。不过小人派出去的人却是听说,此人年纪虽小,却有万夫不当之勇,更精于用兵,更听说此人在河中,曾率兵大破金兵数万,是秦人中不可多得的将才。。。。。。”

方半儒脸色阴了阴,不过随即便轻声一笑,“此人确实狡诈,且精于用兵之道,不得不防,所以才有些疑惑,将这许多粮草留下给咱们,莫非其中有何诡计不成?少青,你怎么看?”

方半儒身旁另一侧,却是一个马脸汉子,身子笔直的坐在马上,一脸的精悍之色,此时却道:“依末将看,金州兵少已是无疑,现在要提防的就是在最后关头,秦人放火烧粮。”

“这个不需担忧,小人已派人混了进去,仓中火油都掺了水进去,料他们也放不起火来的。”

那马脸汉子斜睨了对方一眼,嘿嘿一笑,“火油?粮草重地,也不知堆了多少粮食草料,一个火星子上去恐怕就能烧去上万石粮食,秦人凶悍,守粮之人拼着性命不要,举火大焚,就算不用火油,也能将天烧出个窟窿来的,照白某看,你还是让你的人少动些手脚,别让人捉住,逼着人家提前点火才是真的。

而咱们若要动手,要么派人趁夜而入,攻他们个措手不及,要么就选个雨天,一鼓而下。。。。。。。”

说到这里,此人沉吟片刻又道:“秦人领兵之人若真如祭酒大人所说那般深有谋略,瞧这庆丰仓的架势,那就不是秦人舍不得这点粮草,这才未曾举火烧粮,而是特意留给咱们的了,若真是如此,那就只有一个缘故了,秦人要寻机与我决战。”

这可能是方半儒最不愿意听到的话了,当日蜀中葫芦谷一战,着实在他心里埋下了阴影,即便旁人一再开解,说是当日一败,五分是因众人不听号令,胡乱行事的缘故,五分则是秦人最终占了地利之便,这才能以少胜多,但亲眼旁观了那一仗,他却是对于秦人有了深深的忌惮,不然他也不会迟迟不过汉水,而是亲身来这里查探。

此时方半儒听了这话,手一哆嗦,彷如惊弓之鸟,“少青此言可真?又有几成把握?”

那马脸汉子出身军旅,闻言哈哈一笑,到没什么讥讽之意,但还是让方半儒脸色一红,估计自己问了句蠢话,果然,马脸汉子接着便道:“祭酒大人,末将也只是以己度人猜上一猜罢了,至于猜的准不准,还得打过才知道,当初公爷曾言,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领兵打仗就像猜谜,猜中了便能得些甜头,猜不中也没什么,随机应变再猜就是,对方又不是神仙,总归能找到些蛛丝马迹就是,只要别将全军上下带入绝地,早晚有翻盘的机会。”

方半儒这时也没多少主意,他对领兵作战本就通了九窍,还有一窍未通,当初决定起事之时,他也觉着只要将入蜀秦军陷在川中,取金州还不是易如反掌?但现在真到了这个关头,他反而觉的千头万绪,犹疑不定了起来,追根到底,还是年前那一仗的缘故了。

而马脸汉子的话模棱两可,本来也没什么,建议之言,本就不会那么周密,但此时听在方半儒耳朵里,却更增其犹豫之心,“众家兄弟到汉水已不少时候了吧?这周遭也都探查的清楚了,不知众家兄弟以为如何?”

第471章 激斗第538章 催敌第837章 突破第116章 对策第1019章 犹豫第935章 贤能第381章 求生第525章 任命第85章 风云(三)第936章 权势第1296章 交易第422章 杂事第1457章 密谈第215章 年关(八)第1248章 西凉(十三)第257章 变起(三)第404章 奖惩(九)第629章 人来(二)第192章 故人(二)第368章 余生第523章 战报(三)第816章 内衙(三)第273章 开拔(三)第778章 道途第305章 完颜第388章 回京(三)第829章 皇权第1479章 张承第458章 童生第918章 死战(一)第818章 南宫第1252章 峡口第320章 夜谈(二)第1429章 书信第1451章 揪心第97章 捉贼(一)第962章 突袭第459章 亲家第483章 金州第3章 盐监第105章 故人第1160章 主从第1294章 城欢第1410章 枢密第786章 议和(八)第1418章 碰撞第1264章 韦州(十)第1556章 古北第1412章 迁徙(二)第1265章 韦州(十一)第1272章 两军第1339章 恼怒(二)第510章 云涌(十)第408章 奖惩(十二)第167章 扬威(一)第677章 余孽第1345章 暴怒第485章 种氏第1017章 封号(二)第1358章 私话第1112章 盟约(七)第1483章 劝谏第960章 李刑第726章 解州第215章 年关(八)第1198章 县衙第16章 血战(三)第718章 开端(七)第1136章 回京第1400章 商队第1330章 入宫第621章 陛见(三)第1038章 掌握第1186章 种家第1354章 开端第1000章 冲击第1040章 犹豫第1363章 进言第1101章 中心第19章 血战(六)第1018章 说服第367章 决定第1341章 应对第307章 聚歼(二)第1504章 范本第720章 开端(九)第43章 书吏第1141章 家宴第1157章 拜会(七)第959章 狂热第239章 血夜(七)第1074章 王庭第163章 庆功(一)第1230章 布置第543章 准备第351章 祝寿(一)第700章 乱子(一)第914章 安达第675章 寻源第1486章 算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