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书课

不需多少辰光,两条娇小的人影在黑暗中隐去,赵石也站起身,迅速脱下身上的衣物,转身接着去泡他的温泉浴。

不过心下也是感叹,这些皇家人物不论男‘女’大小,都是不缺手段决心,就拿方才这位长公主殿下来说,说得上是娇生惯养吧?但深夜等在这里,也不知等了多少时候,谈不几句,转身就走,赵石明白,这位公主殿下只是为了表明个态度,甚或是一个决心。

这里面的意思,不但是督促他竭力办事,而且也是在安他的心,甚至可以说是在用行动在威胁他,要不然绝对不会亲身前来,派个人来也能将话说个清楚,甚至还要少去许多的麻烦和危险,公主深夜与人‘私’会,若是被旁人瞧见,后果还用说吗?

但她却就这么干了,这里面的意思不言自明。

明白了这些,赵石反而真的是安下了心来,和有勇气,有决断的人合谋,总归是让人安心的,他之前最怕的就是这位长公主殿下是那种满心憧憬,满脑子都是才子佳人故事的疯狂少‘女’,那才叫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两人谈了虽没几句,但意思却都表达的清楚,赵石也不讳言,自己这里也只能见机行事,多数还得要看天意,并隐隐表达出了几分不满。

而靖佳公主虽说有些拘谨稚嫩,显然也未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深夜之间,和个男人相对而谈,但其中利害分寸却把握的不错,只要赵石尽力而为,并不多做威胁之举,显得很是大度雍容,正是一派皇家风范。

不过在赵石看来,这位公主殿下恐怕也是病急‘乱’投医,在宫外没什么可以依靠之人,却将筹码全都放在了他的身上,机缘巧合,偏偏就是他这个皇帝宠臣的把柄落在了人家手里,但愿此事过后,这位公主殿下别要再‘弄’出什么幺蛾子来才好,不然真以为他赵石是那么好摆布的吗?

所以说,这次见面虽然仓促而又短暂,但结果还算不错,此等隐秘之事,即便是心腹之人,也是不能让他们参与的了,若是有什么意外,说不得就得亲身上阵,扮上一回刺客什么的,至于旁的什么温和一点的法子,他还真想不出来。。。。。。。。。。

一夜无话,第二天清早,赵石醒来,又在温泉中泡了一会儿,浑身疲惫尽去,晚上睡的并不安稳,却也凑合,等到从温泉中出来,却已神采奕奕,‘精’神焕发了。

太后那边清早便派了人过来,他只要跟着来人去太后寝宫陪太后赵氏吃了早饭,这才被人引着出宫而去。

回到自己府中,终于算是清净了下来,进宫一次的效果渐渐也显现了出来,香侯府的‘女’人们不再折腾个没完没了了,也没再见什么贵妃之类的人物登‘门’。

但就像是沙场征战,占得的便宜却总让人无法割舍,那位据说是世代护卫香侯府的家臣,银屏婆婆,却是没哟离府而去,内宅那些香侯府派驻的‘女’教授走了几个,却还留下两个温和些的,算是常驻于此了。

要不怎么说是‘女’人不好招惹呢,没两日,香侯府那边又送过来一封香侯信笺,只几个字,言道,“得胜伯技穷否?”

显然,那位香侯气儿还没消,是在讽刺赵石入宫之举,这回赵石却是不理这茬儿了,只作不见,也没再刺‘激’那好似‘精’神错‘乱’般的香侯府府主。

此次入宫,有所收获,却也没什么值得高兴的地方,想起景帝最后那几句似安慰又似告诫的话,赵石回府之后,便将南十八,陈常寿,李博文,孙文通等人召集到一起,有些事却是要‘交’代一下了。

意思无非只有一个,谁想离府出仕,赵石也说的明白,陛下金口御言,即便与选官同例,也无须担忧今后前程,若有心‘弄’个一官半职,此时正是个好机会。

如赵石所料,几个人都是沉默不语,也好理解,这几个人来历各异,对于官场却都不怎么上心,南十八和陈常寿两人就不用提了,若想为官出仕,根本不用等到这个时候。

而孙文通是降臣,又已答应为赵石将军府司马,重回蜀地为官?又有何面目再见家乡父老?

剩下一个李博文,这人却是有些惫懒,富贵荣华,还是屋无片瓦,都是一个样子,对府中钱财看的紧,但你若是给他万两黄金,不几日就能‘花’个干净,身上没有一个铜钱,却也能活的逍遥。

以前还有些科考晋身的念头,但自从入得赵石府邸,吃穿不愁,还由老太太做主,收了两房小妾之后,就再没了上进的心思,饱食终日,养的是白白胖胖,早非昔日落拓模样可比了。

既然几人都无意于宦途,赵石也不强求,只是命南十八写了个折子,不是就是荐举个人上去吗?也是好找,身边这几位不成,那就换上一个,远在汉中的那位宁向岳字北山的就不错嘛。

这人虽只一面之缘,但却能看出,此人做官儿的心思可是热的很呢,才干也是非凡,不但在一月之内招抚蛮族下山,且还让汉中几个蛮王倾力而出,投军效命,算得上是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加上在成都曾来他这里拜见的几个蜀国旧臣,‘乱’七八糟的报上去七八个,也不管什么陛下,朝廷的作何想法,与旁人又有何不同,反正是不管不顾的举荐了上去,是一心为国也好,是虚应故事也罢,总之也算个回应。

不过和京师各处,或是举荐自己府中幕僚,或是自家‘门’下比起来,他这般做法,也是毁誉参半,不一而足。

叫好的都说得胜伯大公无‘私’,事事为公,不徇‘私’情,不但于国有功,且能秉持公义,实乃朝廷栋梁。

说怪话也不是没有,多数是说得胜伯挥兵平‘乱’,却‘弄’的蜀中十室九空,而今却还要举荐‘私’人,且皆为蜀人,着实让人不解。

诛心些的则说,得胜伯封赏一直未下,难道是其人是在暗示朝廷,想‘弄’个蜀侯回去?

赵石却管不得那许多,而此时的大秦也未有如宋明两朝般,一有议论,便‘弄’得沸沸扬扬,竟能左右国政的地步。

之后赵石也就彻底清闲了下来,府中平静,过的也就舒心,早晨起来舒展筋骨,再泡上一会儿温泉,便到石头娘那里吃早饭,上午时光,多数就是去逗‘弄’自己儿子。

小家伙其实健壮的很,连爬带滚的,他这里动戳戳,西拍拍,如逗猫狗的做法,多数时候都是‘弄’的小人嚎啕大哭作为终结,不过府中除了石头娘外,就他最大,下人婆子看的战战兢兢,却不敢上去说上哪怕一句,惜红身为小人娘亲,虽是心疼,但见赵石对儿子如此疼爱,也只有欢喜的份儿,却也不愿多管,以免老爷生厌。

就这般,没几日,小人见了赵石便如鼠见猫,不等他逗‘弄’,就下意识的咧开小嘴,大哭不止,‘弄’的赵石尴尬不已。

不过相对于后世的男人,他却已幸福太多,起码孩子的吃喝拉撒却都不用他‘操’心,自有人料理的妥妥当当,更不用半夜三更被孩子吵醒,每日见时,小人都是一副清清爽爽,胖胖乎乎的小模样,虽说小人每日见了他多数都是啼哭不止,但他还是乐此不疲,旁人不敢说他,只有陈常寿夫妻两个颇有微词,却被他自动的无视了。

除了逗‘弄’儿子,下午时便要做些功课了,说是习文练武有些夸张,只是习字读书还是免不了的,府中有南十八,陈常寿这样的大家,也不用请什么老师。

他这里文字功底自不用提,也就是当年在巩义县时学了一些,后来在景王府跟着陈老先生也读过一阵子书,但说起来,那二位一个教的不甚用心,一个虽是当代大家,学识渊博,但也没真把他当个读书种子般来教。

这般算下来,别说那些之乎者也的诸子百家,即便是‘蒙’童之学他都是一知半解,要说武人一个大字不识的多了去了,但能到赵石这般地位,学问又如此不堪的,却也只他独一份儿。

其实武人们都明白,不读书本,作个校尉什么的也没什么,但到都尉就有些难了,除非有大功在身,不然你连个功劳簿都看不懂,自己名字都写的七扭八歪,独当一面就有些勉强,那就更别说都尉之上的将军了。

要不怎么说世家子占便宜呢,人家自小就是奔着文武全才去的,学文不成,便去练武,练武不成,也能当个小吏,这才是世家子的底气所在,你个寒家子连个大字都不识,更不用说熟读兵书战策了,自然而然就被世家子们压的死死的。

劳心者制人,劳力者受制于人,这也正是每朝每代,读书人的地位都自然而然压过武将的根由所在了。

回到正题,教赵石读书写字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也让南十八,陈常寿两个头疼万分,视为地地道道的苦差。

写字就不用提了,赵石那双手天生就不是用来写大字,任两人才华绝世也是无可奈何,法子都用尽了,收效也是甚微,赵石最终也只是勉强让人能认出他写的是个什么字,旁的就不用提了。

而且总归不能真如先生教学生一般,写不好就打手板吧?

至于文章经义,就更不好说了,教的深了,赵石这里听的云山雾绕,但你只要译成村俗白话,好嘛,这边‘乱’七八糟的问起来,你又得引申其他经义来解释,那边又听的‘迷’糊,你又得再用白话说一遍,如此往复,往往都是口干舌燥,说的人想吐出点什么来。

你从千字文,神童诗这样的根本教起吧,这位伯爷识字却是全乎,但你让他背这些东西?玩笑可不带这么开的,让一个心智城府深沉难测的人物去背。。。。。。。不用赵石反对,南十八和陈常寿都没那个脸去教。。。。。。。。

再加上四书五经,孔子曰,孟子云的这些东西赵石也不感兴趣,让两人那叫一个为难,最终还是南十八技高一筹,想了个法子。

古往今来,诗词歌赋,多如天上繁星,又何必拘泥于那些子曰诗云?

文学大家也不在少数,信手拈来成就的名篇佳句多的很,虽多数不算著书立说,但或者朗朗上口,或者微言大义,发人深省,一篇篇单独拽出来,皆是绝句满篇,光滑夺目。

于是乎,拉上李博文,孙文通两个琢磨了数日,古往今来,第一个大杂烩般的国文课本划时代般的诞生了。

滕王阁序,出师表,陈情表,为袁绍檄豫州等等名篇一一出现在课本当中,其中摘录史记,汉书等书的章节也有些,孙子兵马,六韬,战国策等掺杂其中。

其后,南十八等人一鼓作气,更将从两晋到大唐的诗词也编了一些出来。

费尽苦心‘弄’出来的这个东西,几个人看着也是眼晕,更不知道合不合适,还好,自家伯爷也是不学无术,对于士子之学一窍不通,瞧不出这大杂烩哪个是头,哪个是尾,李博文那里更是坏笑着道了一句,诸位真是开古之先河,在下能参与其间,真乃幸事啊,哈哈。。。。。。。说罢哈哈大笑,其他几个人你瞅瞅我,我瞅瞅你,却也忍俊不禁。。。。。。。。

不过几个人却未想到,所谓歪打正着就是如此了,就这么一篇篇,囫囵个儿的教下来,却让赵石颇感兴趣,出师表什么的更是背的滚瓜烂熟,和瞅着那些四书五经之类的正经学问哭大仇深的模样可是天差地远。

能学进去便好,南十八,陈常寿两个也不为己甚,只管将这些最多只能说是陶冶情‘操’,拓展心‘胸’见识的文章一股脑的填进赵石的脑袋。

到得后来,几个人再接再砺,将各种游记,记事什么的也‘弄’了出来,只为了能引起赵石读书的兴趣,这么教人,几个人都是头一次,若是谁家正式拜在‘门’下的学生弟子,这么教肯定就是误人子弟了,但眼前这位总不能以常理度之,也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第888章 故地第163章 明断第122章 顽劣(二)第1416章 商议第25章 黑夜第430章 游园(三)第785章 议和(七)第1494章 入城第1407章 争权第1206章 进攻第12章 行路第1403章 女人第487章 帐内第1257章 韦州(三)第1429章 提议第370章 遭遇第855章 中书(三)第721章 开端(十)第1552章 战争第27章 完胜第89章 较技第289章 战略(二)第956章 二月第657章 讲学第1302章 沈鹤(二)第1349章 文武第309章 两帅第1169章 争辩第1382章 骑兵第981章 安达第69章 暴怒第491章 青龙第569章 刺杀第742章 勤政第653章 年关第305章 完颜第371章 不同第986章 清除第1115章 盟约(十)第1508章 将来第116章 对策第1509章 论赏第809章 桃林第149章 心意第627章 众谋第780章 议和(二)第197章 孤僻第1457章 密谈第十一卷张弓北望射天狼九百二十二章 血腥第726章 解州第1247章 西凉(十二)第545章 兄弟第1008章 赐名第1494章 入城第677章 余孽第320章 夜谈(二)第979章 见面第151章 杀人第1152章 拜会(二)第1533章 登门第1438章 旧情第745章 春来第1158章 拜会(八)第945章 来历第1313章 君臣(五)第380章 风雪(三)第1418章 碰撞第992章 小胜第975章 王子第953章 狎妓第195章 音境(一)第44章 麻衣第1021章 游说第183章 刺杀第1094章 草场第684章 相遇(七)第918章 死战(一)第1179章 人情第813章 着凉第925章 部众第599章 皇子第5章 大雪第387章 回京(二)第633章 人来(六)第864章 吉兆第607章 夜谈(二)第1140章 府中第1212章 富贵第1361章 纷扰第984章 战术第797章 见驾(三)第281章 归来(二)第1469章 女国第1109章 盟约(四)第941章 刺杀第1207章 少年第209章 年关(二)第1293章 家宴第1553章 战前第191章 故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