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开端(六)

魏王李玄道不是一个人来的,与其同行的还有一个十五六岁大的少年,有些拘谨的跟在魏王的身后,赵石迎出来的时候,与魏王见礼,这些年过去,魏王李玄道也已显出了老态,不过精神头却是不错。

要说魏王李玄道这一生有些悲剧,先帝在时,便不为父亲所喜,生有将才,在边塞风刀雪剑十余载,这才在众皇子间脱颖而出,权势日重。

但可惜是,虽手握兵权,和太子李玄持斗了个旗鼓相当,才略上别无话说,但最致命的一点却是膝下无子,加之领兵在外,虽有党羽,却无法于庙堂之上尽占优势,最终皇位还是落在了别人头上。

而正德末年的几番大事,却无不与魏王李玄道有关,兄弟萧蔷,兵戈相见,最后却落得两手空空,束手回京,听人鱼肉,像魏王这样的人,没有拔剑自刎已是幸事,而这些年在京中安闲度日,看着逍遥,但细想一下,其中苦处与那被软禁在西山的太子李玄持又有什么两样?

回想当年,也许眼前这位殿下一生最浓烈的时刻怕就是在汾水河畔,大破金兵十万的时候了。。。。。。。。。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只可惜,不过是昙花一现。。。。。。。。

赵石心中微有感慨,但前太子如何,魏王如何,都已成了往事,与他却没任何干系了。。。。。。。。。。

他想的更多的是,魏王此时冒冒然登门,又是为了何事?他和魏王可是没有任何瓜葛,要是细数起来,当年可还。。。。。。。

无意义的寒暄了两句,赵石将两人让进了会客厅堂,魏王身后跟着的大活人他自然不会视而不见,少年紧跟在魏王身后,亦步亦趋,脸上刻着紧张,赵石只瞧了瞧,便知道,这少年恐怕出身不高,没见过什么世面,进了厅堂,好像手脚都没个放处了,眼睛也不敢直视于人,和世家子迥然有异。

赵石不由多瞅了几眼,便多少瞧出了一些,这少年举止之间,虽远谈不上从容大度,但穿着却也不差,尤其是眉眼之间,与皇家之人有那么几分相像,甚至那双又细又长的眸子,简直就是李氏皇族的招牌。

许是皇家哪支的破落户吧?不然的话,也不会跟在魏王的身边。。。。。。。。赵石暗自道。。。。。。。

不过魏王这里却没有引见的意思,不着边际的寒暄了几句,便跟着入了厅堂,魏王看上去还是那般的豪爽和自来熟,与在军中之时相比,少了许多的威严,却是更加让人容易生出亲近的感觉,毕竟人家再怎么不得志,也是皇家之人,有王位在身,跟你笑上一笑,那就叫折节下交,绝对让平常人能与有荣焉,何况是这般的不见外了?

不过赵石也不以为意,这些年在京中呆的久了,朝堂上的大臣们别说时不时就能见面,就光听传闻,也能略略知道朝中各人都是什么『性』情了,就拿魏王来说,这些年虽说在枢密院中还领着职衔,但朝堂上的人都知道,魏王已经渐渐淡出了朝野政事之外,当年打算拥立魏王的朝臣,这些年或贬或逐,已经被一扫而空。

至于说当年魏王潼关旧部,也没好过多少,潼关守军几次变动,如今在潼关军中任职的魏王旧部,也已所剩无几。

失了这些爪牙,即便魏王雄心不减,也只能任由牢笼将自己困住,最终再没有动弹一下的力气了。

所以这几年魏王的作为也就好理解了,在枢密院那边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与人相交,也变得大大咧咧,对于得失之间,少做计较,曾在枢密院当堂大骂枢密使汪道存畏首畏尾,也曾不顾朝野物议,召『妓』同游西山行宫,举止失常之处,又怎能用一句韬光隐晦来解释?

就说现在吧,光明正大的来府面见他这个羽林中郎将,若是搁在当年,又得惊掉多少人的眼珠子?

不过不管赵石心里做如何想法,几句话之后,魏王李玄道便已经直接开口将来意说了个明白。

抿着下人送上来的香茶,魏王又大笑着道了两句,如今这得胜伯府越来越有气象了,赵石到也知道他指的是什么,这茶叶是过年时蜀中那边送过来的,与贡茶乃是同一片茶园所产,加之蜀中美酒这两年也没少流入得胜伯府,再有得胜伯府占地不小,这些年也已修缮完全,楼台阁榭的,看上去却也不让那些簪缨世家所居之地,可不是已经有了些气象?再说这话也不只一个人在赵石面前提过,所以赵石笑笑,给了个默认。

那边魏王李玄道显然也没打算怎么绕弯子,几句话过后,便说起了来意。

“这次不速而来,想来你心里也在犯嘀咕,估计心里还觉着,这落魄王爷跟老子一点也不搭界,当年还算计过老子,如今怎么就腆着脸寻上门来了呢?许是没安好心,要多做提防才成。。。。。。。。。嘿嘿,本王猜的没错吧?”

赵石抽抽嘴角,心道,你到是有自知之明,不过身子却欠了欠,嘴上回道:“王爷言重了,赵石为人臣子,这忠义二字还是懂的的,又怎敢心存怨尤?”

魏王嘿嘿笑着摇了摇头,也不知是没听懂话里藏话,还是根本不以为意,接着自顾自的说道:“既然如此,本王就放心了。。。。。。。”

说罢便瞅着赵石,但语气之间却越发的随意了,“这次呢,是本王求到你门上来了,咱们都是从军多年之人,本王不跟你打机锋。。。。。。”

说到这儿,回身一把将一直站在他身后的年轻人给到了身前,“小子,还不见过赵大将军。”

年轻人手足无措,想要跪下,却被魏王牢牢拽住,最终只是抱拳施礼,“小。。。。。。。小子见过。。。。。。。大将军。”

“这位是。。。。。。。”赵石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魏王哈哈一笑,脸上神『色』有些得意,却也有些唏嘘,指着少年人道:“好叫你知晓,这是本王独子,李全续,怎么?不信?没见跟本王长的如此相像吗?”

这下真的让赵石有些吃惊了,要知道,魏王膝下一直无子,这可不是什么皇家秘闻,乃是朝野上下无人不知之事,而瞧这少年,怎么也有十五岁上下的年纪,一直无子的魏王突然冒出来个这么大的儿子,这要是传出去,还不得惊掉人的下巴?

开什么玩笑,赵石心里嘀咕,再者说了,儿子是你自己生的还是从外面捡来的,和他赵石有个屁的关系,难道还想着让他赵石当个旁证?真真是见鬼了。。。。。。

见赵石没有开口说话的意思,魏王却没有让场面冷下来,寥寥解释了两句,赵石才算明白,魏王这儿子乃府中歌姬所出,不过当年那歌姬因细故被赶了出府,且谁也不知道这歌姬竟然怀了身孕。

那歌姬在外生下了儿子,生活艰难,只有派人知会魏王府。。。。。。不过十几年前,可不正是诸子夺嫡的关键时候,魏王知晓后,却为接这母子二人回府,而是一直养在了外面。

而后来魏王黯然回京,几乎就是被软禁了下来,前途未卜之下,也就更不能认下这个儿子了,这般一拖,就又是十多年,直到此刻,儿子都快长大成人了,魏王这才有意将此事公布于众,毕竟魏王府这里,不能绝嗣不是?

魏王这里只是只言片语,说的笼统,但听在赵石耳朵里,中间的关节处,只是脑补一下,也就够了,不过这些事情与他赵石无关,更没必要知道的那么清楚,他现在想知道的是,魏王将流落在外十余年的儿子带到自己跟前,又说有事相求,到底是为了哪般。。。。。。。。

。。。。。。。。。。。。。。。。。。。

一个多时辰之后,赵石亲自将魏王父子送出府门,脸『色』却阴沉了下来,这可真是一桩麻烦的事情,原来魏王却是有意让儿子跟在赵石身边历练一番,这个赵石是理解的,毕竟魏王投身军旅多年,儿子渐渐长大成人,子承父志也是理所当然,但。。。。。。。。为何就偏偏找上了他赵石呢?

要说他身边带个人也不是什么大事,但带个王爷世子,那就属于麻烦了,一来呢,即将出征在外,战阵之上,哪里有万全的地方?一旦有个三长两短的,。。。。。。。。二来,皇帝陛下那里若是知道此事,又该做如何想法?帝心难测,这些年体会的还少了?

所以这事他既没有马上答应下来,也没有立即拒绝,答应和不答应的原因同样的多,却是要考虑仔细才成,其实归根到底,还要看当今陛下的意思,魏王突然冒出一个儿子来,想来皇帝陛下过后也会知道,至于是置之不理,让臣下难做,还是另有安排,那就说不准了。

怕是魏王也知道这些,所以并未迫着赵石答应。。。。。。。。而魏王这里消息也很是灵通,言谈间意有所指,虽说没有明说,但赵石却听出来了,做为回报,一旦大秦兵出潼关,赵石又能军前带兵,魏王这里会捎信于潼关几位旧部,于其方便,在这个关节上,赵石却是没有任何回应,这事太犯当今陛下的忌讳,人家魏王为了儿子看上去是豁出去了,他赵石却是不成的。。。。。。。。。

送走了魏王,跟陈常寿商量了一下,也没有多少好办法应付,心情算是大坏,于是也消了去户部的心思,将妻妾都招了来,热热闹闹的吃了一顿团圆饭,心情才算好了一些。

但翌日,香侯府的人又找了过来,商谈的不是旁的,却是新的一年之中,国武监招收生员的事情,这两年,国武监医科办的也是有声有『色』,其中香侯府的入医科就学的人可是不少,不但给国武监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也让医科一门的生员剧增。

而猛虎武胜军也许旁的还有欠缺,但随军医官的数量是绝对不成问题的,而近两年,猛虎武胜军各部更都组了医士营,也算是猛虎武胜军一个特『色』之处了,而香侯府的女子不但识文断字,又有男子所没有的细心温柔之处,却是大受军中一众大老爷们的欢迎。

由此,香侯府那位颇有野心的府主也瞧出了其中的好处,渐渐煞下心来,将重心放在了这里,再不异想天开的,欲要重现当初香侯的丰功伟业了。

这次赵石没有出面,只是派孙文通去和香侯府来人商谈,他知道,香侯府这边若是得了即将开战的消息,还不定要有几许麻烦。。。。。。。。。

午后,刚用过午饭,有人来报,前枢密副使,李严蓄到访,赵石赶紧让人将人请了进来,等到将人送走,已是一个多时辰之后的事情了,瞧着李严蓄轻车简从而去,赵石微有唏嘘。

李家。。。。。。。算是也败落下来了,李敢当辞去了雄武军指挥使之职,许是经的人情冷暖多了,怕日后触景生情,所以根本没在长安多呆,抛下在京为官的子侄,便回乡养老去了,李严蓄如今也已致仕,到了此时,李家后继无人,败落之势在所难免。

而李严蓄年纪老迈,也生出了去意,这回过来,却是辞行来的,至于亲自登门,却还是顾念着在京的子侄,想让赵石多加照看,虽说赵石打心眼里厌恶李家那些混账人等,但最终还是点了头,消了过后寻时机收拾李家那些不成器的东西的心思。。。。。。。

新人来了,旧人走了,多少起起落落,多少兴衰成败,王朝如此,豪门世家也是如是这般,也不知多少故事在这看似繁华依旧的长安古都上演,如今这一幕,也不过是其中一个小小的缩影罢了。。。。。。。。。

第1563章 变故第1056章 宴请(四)第154章 祝寿(四)第1415章 心眼第203章 严苛(五)第322章 两军第1332章 对议第977章 乃蛮第448章 武学(一)第208章 年关(一)第1341章 应对第161章 殿议第1557章 序曲第75章 团练第十一卷张弓北望射天狼九百二十二章 血腥第109章 茶饮第613章 哭了第346章 许诺(一)第1205章 平凉第106章 反拙第112章 迁陵第1098章 商人(四)第1294章 城欢第1359章 结亲第1567章 风雪第1142章 禁军第1290章 教诲第150章 陌刀第1116章 盟约(十一)第214章 年关(七)第245章 国议(二)第330章 鏖战(四)第1077章 分封(三)第424章 来客(二)第71章 狠辣第1400章 罪责第1565章 相议(二)第520章 云涌(二十)第1241章 西凉(五)第31章 内乱第1373章 吐蕃第772章 鏖兵(五)第529章 艰途(五)第1027章 丰厚第1279章 兵败第266章 阵前第1281章 天狼(二)第1538章 交易第44章 麻衣第688章 新鲜(二)第295章 解州第270章 进京第298章 夜袭(一)第242章 劝语第1571章 尾声(二)第383章 凶险(一)第805章 种氏第1085章 回转第536章 勇气第934章 论赏第847章 百态第23章 冲动第335章 消息第761章 惊涛第1442章 文楼(二)第627章 众谋第147章 出行(六)第1181章 相悖第704章 乱子(四)第1384章 教诲第762章 归人第135章 密议(一)第1519章 长亭(一)第1547章 大将第563章 蛮兵第374章 军队第10章 十八(二)第1430章 书信(二)第864章 吉兆第312章 异数第164章 前夜第838章 秘闻第1127章 回府第1397章 战争第409章 奖惩(十三)第406章 奖惩(十一)第532章 犹疑第991章 小战第916章 请降第143章 出行(二)第571章 孤行第1025章 投诚第1285章 汉官第300章 溃敌(一)第510章 云涌(十)第1343章 大事第1525章 指点第461章 草包第486章 发作第1411章 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