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章 议和(六)

〃跟读者们说一声对不起,阿草母亲病逝,半年多来,阿草根本无心,也无暇写作,老人家的离去,对阿草打击很大,不说这个了,人的一生总要经历这些,生活却还要继续,以后阿草会努力更新,虽然时常断更,但这本书倾注了阿草很多心血,总是要给大家以及自己个交代的,请大家放心,再有,衷心感谢那些一直关注阿草,支持阿草的读者们)

大秦咸宁六年的冬天对于大战方歇的河中来说,无疑是个寒冷的冬天,数万河中子弟战死沙超给本就缺少丁口的大门小户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阴霾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场胜利得来是如此不易,上面更是浸满了河中以及秦人北来将士的鲜血,却是无疑给这片在胡人治下百余年,也被胡人蹂躏了百多年的残破之地瞬间注入了强大了活力

自唐末乱世到如今,胡人屡屡入寇,河中之地也屡屡首当其冲,河中男儿们放下锄头,拿起刀枪,在这片古老而又肥沃的土地上与敌人厮杀不休,无分贵贱,无分良庶,抛头颅洒热血,为了这片土地,为了身后的家人老鞋虽死犹荣

无奈,朝廷暗弱,中原到底分崩离析,契丹人来了,他们挥舞着弯刀,纵马而来,将本来繁华的城市村镇变为一处处人间地狱,再多的鲜血,也无法阻挡契丹铁骑的脚步,契丹人,终于在名义上拥有了这片土地

但河中子弟并未就此屈服,在那数十年间,河中风起云涌,遍地烽火,他们杀死辽人派来的官吏,劫夺辽人的粮草辎重,多少慷慨激烈的河中男儿,即便家破人亡,即便肝脑涂地,也不曾稍稍低下自己的头颅,因为他们记得,自己是汉人,曾经让天下俯首的汉人

不知过了多少岁月,河中渐渐变得荒芜,他们也渐渐看到了消,因为他们眼睁睁看着这些茹毛饮血的契丹人渐渐变得没落,渐渐变得衰弱

辽人亡了,但河中子弟望眼欲穿,却并未盼得王师北来,来的却是比契丹人更加凶残,也更加暴虐的女真人,中原依旧诸侯割据,烽烟不休,而女真人却是那般的强横不可一世

他们渐渐变得绝望,麻木,因为河中子弟的鲜血已经流干,他们食不果腹,他们饥寒交迫,孩子生下来便没有了父亲,新婚的妇人瞧不见自己的男人,白发苍苍的老朽再也看不到自己的儿子,一切的抗争,都失去了意义

这一次,他们选择了屈服,他们跪下了自己的双膝,木然瞅着那些残暴的征服者们在生养他们的土地上横行无忌,双膝一旦着地,便不曾直起来,他们眼睁睁瞅着女真人抢走他们的女儿,媳妇,杀死他们的亲人,奉上最谄媚的笑容,以免灾祸落在自己头上,将屈辱与愤怒深深藏在心里,等待着那萌芽的一天

而这一天,一等便是数十年,还好,这一天终于来了,十余年前,秦人北来,败女真人于汾水河畔,虽然秦人还是走了,但总归是让女真人知晓,汉人不是猪狗膨,河中虽说越发荒凉,百姓日子过的越发困苦,但女真人却是来的少了

而十余年后,秦人再次北来,一切都不同了,河中男儿终于拿起了刀枪,用数万人的鲜血作为印证,河中,这片汉家热土,终于不再为胡人所统治

这一天让人等的太久,惟其如此,才越发显得珍贵,河中盛时,有民百万户,而今,却已剩下不足二十万户,何等的惨烈,又是何等的悲凉?

数万青壮喋血沙超对于现在的河中来说,无疑已到了极限,可以想见的,这个冬天过去,春日来临,又有多少户人家生计维艰,又得有多少人家粥儿卖女才能苟活于世

但这个冬天,却让河中百姓看到了真正的消,这个冬天是如此的不同,彷如涅盘重生,再也不用的女真人的官吏来家中收税,也不用将家中女儿藏个严实,只用算计着来年下个力气,多整理出几亩荒地,咬紧牙关,待到来年秋收,便也能让一家老小吃饱,活下去,只要活下去,日子便会一年年好起来,没有了女真人,凭什么不能过上好日子?对于他们来说,这个冬日寒冽的冷风都充满了不一样的味道

而那些热血澎湃的年轻河中汉子们,在大胜的消息

传来的第一时间,便已经开始打起了收拾行装的念头,他们呼朋唤友,在家中父母妻儿不舍的眼神中默默收拾好行李,睁着红红的眼睛,迎着寒风,与一群群同样衣衫破烂,同样不惧风雪,满腔激烈的北地汉子们结伴,向着城镇方向而去

从军,从军,杀胡,杀胡,为了荣华富贵,更为了自己的儿子不用低头屈膝于异族,自己的女儿不会为人所侮辱,也为了过往那些不堪回首的屈辱日子,七尺男儿,即便战死沙超也总好过如以往那般苟活

于是,惊人的一幕在河中大地上演了开来,在这北地最寒冷的时节,各处早已酮了的募兵之处,挤满了年轻力壮的河中汉子,他们木着被冻的满的血口子的粗糙大脸,操着河中特有的腔调,笨拙而又焦急的与募兵的秦人打着交道,目的却只有一个,从军,杀金狗

而那些稍微消息灵便一些的,则吼叫着询问,猛虎军缺不缺人,因为他们听闻,在北边打那场大胜仗的时候,战场上所有将士,都呼喊着猛虎这两个字,而也正是如同这两个字化身般的大将军,大英雄,率领着成千上万的人家,将女真人的军队赶回了太原府

无疑的,猛虎这两个字便好像带了一种无法言喻的魔力,成为了河中百姓心目中神话一般的存在,而加入这样一支军伍,对于这些年轻的河中汉子来说,也将是无比神圣的

和别处战事结束的时候的不同还有很多,比如本应充塞于路的饥民根本不见踪影,甚至比河中往年都要少上许多,这也好理解,河中人丁日少,荒芜的土地太多太多,从大秦起兵北来到现在,年余光景,根本不用怀疑,秦军在这片土地上得到的帮助真的是太多太多,兵员,粮草,随着金人节节败退,最终一败涂地,河中所受战乱之苦却是微乎其微,有了大片的土地,政令也是得当,饥民也就没有产生的道理

随着战事结束,可以想见的,来年即便负责耕作的只是些老人孩子,妇人,也已足够一家之用,没有女真人压在头上,汉人百姓的生活只会越来越好

没有乱兵肆虐,没有饿殍满地,,更没有什么义兵,冬天下了几场雪,更是象征着来年是个好年景,如此这般,河中这里比起战乱之后的蜀中残破无已的景象来,反而要强上许多,只是底子太爆想要恢复当年盛时景象,却也不知是猴年马月的事情了

而面对河中子弟的从军热潮,负责募兵之事的秦人官吏将校们却是既有些震惊,却也满心的无奈

为什么?这个其实也好理解,募兵大事,本非一挥而就,别说此时天寒地冻,根本就不是募兵时节,就说没有朝廷允可,谁敢擅自募兵?之前所募兵员也就罢了,那是大将军与张大将军硬要来了,而就算如此北来大军损伤惨重,若想补充兵员,也不能在河中这里肆意行事的

而补充战损之事,其实也早已报了上去,但谁也知道,正逢国丧之际,兵部那里的回信什么时候能到河中,只有老天爷才知晓了

于是,早就关门歇业的各处募兵所在快马四出,往报解州,往报大将军处,让这个冬日分外的热闹了起来

回信到也不算太慢,大将军这次行事到是多了几分循规蹈矩,只征一万民夫,其余遣还乡里了事,负责官吏这才算是有了主心骨,迅速行动了起来,加之朝廷那边到底没闲着,派遣的官吏陆续到任,多是当年跟随秦军南撤的河中人,熟门熟路,却是分外的好用,此时,由军人主导的河中政事,也慢慢交了出来,一番措置下来,随着年关将近,河中才渐渐恢复了平静

到了这个时候,便是再后知后觉的人也察觉的出来,这场波及南北数国的较量,终于落下了帷幕,后周乞和使臣已经到了大秦,金人求和使臣到了汾州,秦人顾盼自雄,呲着犹自滴血的獠牙终于笑了,胜利的果实是如此丰硕,远远出乎秦人的意料之外

河洛膏腴之地,河中千里沃土,尽自收入囊中,对于早已将蜀中天府之国纳入掌中的秦人来说,这一次的胜利,无疑消去了他们心中最后的犹疑,大秦一统天下的战车好似已经没有谁能够阻挡,当然除了他们自己

而这个时节,金人求和使节却已经在汾州待了月余光景了(未完待续

第527章 比武第168章 扬威(二)第828章 小人第917章 序幕第1049章 私话第940章 收获第514章 云涌(十四)第1360章 阴暗第578章 激战(二)第136章 密议(二)第1312章 君臣(四)第1185章 家事第320章 夜谈(二)第486章 发作第923章 安定第16章 血战(三)第642章 逝去第133章 先生(四)第446章 关城第1305章 论政(二)第761章 惊涛第1058章 翻脸第1566章 不安第152章 熟人第347章 许诺(二)第1041章 对战第1214章 财富第821章 天妖(三)第682章 相遇(五)第384章 来客第1545章 空文第1557章 序曲第1109章 盟约(四)第827章 王氏第734章 临汾第1259章 韦州(五)第120章 世杰第1025章 投诚第525章 任命第480章 蜀亡第755章 太原第1345章 暴怒第369章 始末第904章 雁门第1407章 夜宴(三)第630章 来人(三)第1206章 进攻第1400章 罪责第814章 内衙第1228章 不合第955章 目光第534章 插曲第1346章 聚会第999章 箭雨第22章 说服第1502章 训诫第608章 夜谈(三)第224章 马匪第126章 波澜第970章 收获第1478章 突兀第1367章 禁军第185章 太液第1274章 白昼第1460章 局面第1052章 拖延第1405章 夜宴第407章 奖惩(十二)第3章 盐监第178章 寿筵(五)第527章 艰途(三)第299章 夜战(二)第1217章 左厢第368章 决定(二)第1515章 开端第1384章 向西第1407章 争权第1279章 兵败第731章 决断(二)第1395章 赞语第339章 遇敌(四)第1325章 消息第972章 女奴第442章 楼台第1082章 冬天(二)第1313章 君臣(五)第1390章 河洛第1376章 行军第1461章 怪事第1210章 诱敌第1553章 战前第76章 波澜第1235章 破关第514章 云涌(十四)第1015章 旧部第1558章 攻防第46章 跋扈第315章 香侯第157章 比斗(三)第1168章 言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