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3章 收官(二)

七天守灵期满,停灵百日,送入皇陵安葬。

其实,皇家礼仪虽然繁琐,但算起来,与百姓之家的丧事要差的多,比如说有些人家要停灵三个月,有的人家要守孝三年,有的在守孝期间,不洗脸,不洗澡,不沾荤腥,不近女色,等等等等。

当然,这些规矩要是守齐了,活人也得给折腾成死人,而且大秦民风向来开放而又淳朴,多数不会像南边那些礼仪之家那般,弄的很多条条框框,想守便守了,不守也没人说你不孝,只要别太出格,说的过去便成。

而皇家丧事,在程序上虽说繁琐,但真正较起真来,时间上是很仓促的。

不过国一日不可无君,新皇登基往往伴随着老皇帝驾崩,所以诸事从简,已经差不多成了大秦惯例,如今又是非常之时,很多朝臣都巴不得赶紧结束了,好让压的人透不过气来的大军撤兵出城。

丧事完毕之后,新皇登基又是一套程序,又过了三天,才是新皇登基的日子,这也是非常仓促的,但已经没人顾得上这个,新皇一日不能登基,许多事情就没法去办,因为太子的名义毕竟在大义名分上少了许多分量,一些事情办起来便有名不正言不顺之嫌,很容易过后被人抓住把柄什么的。

所以,太子不愿意拖的太久,群臣也不愿意干耗着,所以,登基大典便定在了景帝驾崩的十日之后。

而这个时候,除了京兆得到景帝驾崩的消息,送上丧表之外,其他州府,还全然不知长安发生了些什么呢。

京兆这些官吏也很惶恐,丧表送上去,赶紧送贺表,这都是什么事儿啊,时间太紧了,比景帝登基时候还要紧的多。因为事先根本没有一点的风声,景帝陛下正当壮年,竟然说没了就没了,而且那一晚,大军云集的样子。很多人都是亲眼见到的。更为这次皇位更迭蒙上了几许阴霾。

当然,这些事情也只不过是想想罢了,谁也不敢宣之于口,不要性命了吗?

但仓促归仓促。李全寿登基的场面却颇为的壮观,不但大军云集,守备森严,朝臣环绕,而且还有金国。后周使臣观礼,这还是大秦立国以来头一遭。

若非京师风起云涌,这样的场面,足可称之为荣耀了,自唐以降,诸侯割据,中原四分五裂,汉人气数愈弱,北地大片领土为异族所据。重现汉唐气象却是遥遥无期了。

而数百年过去,终于大秦强盛了起来,今日虽只有两国时辰观礼,却已隐约有了大国气度。

这一日,天公作美。风和日丽,当然,这也是钦天监算过了的,绝对是个好日子。

其中种种繁琐礼仪不须细述。等冗长的加冕仪式走到最后,宣布国号为成武。为皇帝加冕,当已经皇帝陛下的身影出现在众人视线之中,并遥遥举起手臂,群臣立即跪倒一片,“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就像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所有人都矮了下去,呼喊声如山呼海啸般响起,“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震天动地的声音,也为皇帝登基之礼画上了一个句号。

两国使节绝对都没想到到了大秦能看到这么一出,脸色都是复杂莫名,心中有窃喜的,大秦新帝登基,对于被大秦压的喘不过气来的后周和大金来说,都是一件好事,这也许就意味着,大秦的兵锋不会再那么咄咄逼人了,因为新帝登基,总要梳理内政,足以让两国喘上一口气,甚至可以在和议之上做些文章。

尤其是两国使臣都是亲眼看到了前些日子的那场兵乱,有些遗憾的是,大秦没有真正的乱起来,但内乱之下,皇帝都驾崩在了宫中,对于大秦来说,还有比这更沉重的打击吗,军前的将士士气一定低弱不堪,确确实实是一件好事。

不过在见识了新皇登基的场面之后,心中未必没有一点胆寒的感觉,大秦之强盛,已经毋庸置疑,而这场内乱会给秦人带来什么影响,却还要有待来日才会清晰的感觉出来,在这登基大礼上,看到的,只能是大秦最强盛的一面。

这种种滋味搀和在一起,确实复杂的连自己都咂摸不出来的。

登基礼毕,成武皇帝御驾回宫。

第一道圣旨随之从宫中传出,不出人意料的,是诏大理寺讯问曲氏谋逆一案,由同门下平章事李圃,大将军赵石听审。

其实不用费这功夫了,曲士昭等人的供词早就摆在了皇帝陛下的龙案之上,这只是走个过程而已。

晚间,第二道圣旨又传了出来,曲氏谋逆一案有了定论,曲氏一族,不思国恩,大逆不道,之类种种,罪名一串,不用一一细数,到了最后,才是真格的,曲氏一族诛九族。

其实这也是个笑话,要说诛九族,连带着当今陛下,皇家估计也剩不了几个,不过这一点也不可笑,随之而来的,一定是滚滚人头落地,不知有多少人家会家破人亡。

残酷的皇位之争,终于在这个时候露出了狰狞的面目。

当晚,二皇子便自缢于大理寺牢狱之中,是赐死还是自尽,没人愿意去追究,所有人都明白,当今陛下恶于曲氏久矣,看这样子,已是恨入骨髓,连同胞兄弟也不放过,这样的手段,与景帝看似苛刻多疑,实则很有些温情的性子截然不同。

而成武皇帝也用这样一件事,明明白白的告诉天下所有人,别让皇帝陛下惦记上,不管什么人,他都是下得去手的,没有什么圈禁之类的把戏,成武皇帝根本不介意背上什么弑父杀弟的名声。

随后,长安王氏之罪也已有了依据,皇帝陛下大手一挥,交予中书群臣商议定罪。

但中书议出来的结果,却被皇帝陛下打回去了六次,最终才在同门下平章事李圃力劝之下,定为了族诛,吏部侍郎王汉卿定为了腰斩,弃市,就算这样,也和皇帝陛下的悬尸三月,以警后人有着很大的差距,皇帝陛下的强硬,再次出乎了群臣想象之外。

随着一声巨响,高大却带着斑驳的大门被狠狠砸开,早已等候在门外的军兵蜂拥而入,府内顿时一片喧嚣。

当吏部侍郎王汉卿被从自家祠堂带走,也象征着矗立于京师百多年的王氏门阀终于迎来了它的末日。

像这样的大族门阀,根深蒂固,与其他门阀世家联络有亲,还是头一次被破家灭门,声势上绝非曲氏可比,可以想见,之后定有无数人被牵连在内,一场波及朝野内外的震动好像已经不可避免,也让许多人感到心惊胆寒。

当日,同门下平章事李圃,枢密使汪道存一同拜会定军侯,冠军大将军赵石,商议良久,才自离去。

大将军赵石随即入宫见驾,谁也不晓得这些人说了些什么,之后又做了些什么,但王氏门阀倒下之后,一些官员降职的降职,查办的查办,贬斥的贬斥,却再未有人头落地,抄家的也少了许多。

这么一来,所有人都明白,大将军赵石是被同门下平章事李圃,枢密使汪道存说动,去宫里求情去了。

这是大秦值得庆幸的一件事情,因为皇帝陛下,大臣们,将军们都未曾昏了头,将局面弄的不可收拾。

不过对于大将军王佩来说,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宫内下旨,中书,枢密院,兵部一体赞成,大将军王佩领兵无方,软弱无能,与曲氏勾结,以谋逆之罪论处,诛三族。

这中间,还有王佩三子王仲坤,淫邪无行,结交叛逆,蓄养死士,欺男霸女,窥探官眷等等等等,罪名一箩筐,最后判了个斩立决,比他老爹先走了一步。

然后便是王虎,罪名云云对他已经不重要了,此人之昏聩,之无能,之狂乱已经不用其他人来为他定罪,因为大将军赵石绝对不会放过此人,抄家灭族已成定论。

只是他那个驸马儿子有些难以处置,但不久,宫里便传来消息,照杀不误,而且还是斩立决,甚至不用回京,派人快马去金州,诏金州官吏监斩。。。。。。。。。

之后的半个多月,大秦京师长安,弥漫着一股血腥味儿,失败者的鲜血肆意的流淌,家奴被发卖,女眷充入教坊司,连宫内,都时有宫人自缢的消息传出。

整个长安都是颤抖,波及开去,大秦官场的震动已经开始了,随着王氏门阀轰然倒地,大秦的另外一座山峰也开始晃动了起来。。。。。。。。。。。

不论是成武皇帝,还是大将军赵石都并未忘记,折家在这场风波中所扮演的角色,当年赵石初入京师,在争夺武状元的较武场上,李全寿所说的那句戏言,好像快要到了成真的那一刻了。

(月票,月票,阿草吐码字中,不多说了,冲进了前七,不能放松,冲啊,爆了他们的菊花。。。。。。。。。。)

第1318章 偶遇第472章 内衙第949章 赏识第1060章 杀人第989章 将军第1562章 大军第21章 意外第1366章 赐婚第344章 突围(三)第369章 始末第1042章 轮战第607章 夜谈(二)第1483章 劝谏第996章 战意第1155章 拜会(五)第745章 春来第418章 圣旨第1201章 祭祖(二)第904章 雁门第1058章 翻脸第171章 厚礼(一)第932章 震慑第1351章 周枋(四)第1023章 决定第1564章 相议第265章 拜访(三)第529章 宣旨(一)第813章 着凉第526章 艰途(二)第309章 两帅第21章 意外第73章 相谈第536章 勇气第1554章 残酷第1434章 纵谈第172章 厚礼(二)第780章 议和(二)第1316章 封赏(二)第1210章 诱敌第900章 请战第1358章 私话第40章 阴谋第1471章 盛会第1295章 求恳第1355章 踏青第419章 拜访第860章 为誓第500章 异心第1038章 掌握第518章 云涌(十八)第1493章 过往(二)第153章 相抗第616章 亲族第1427章 血色第1021章 游说第557章 寨子第616章 亲族第533章 战机第1475章 闺语第784章 议和(六)第1211章 围攻第1390章 河洛第158章 骑战(一)第740章 碑林第1098章 商人(四)第1389章 兄弟(三)第499章 不安第179章 寿筵(六)第749章 攻城(二)第567章 混乱第788章 惊异第338章 遇敌(三)第454章 条陈(三)第530章 宣旨(二)第207章 严苛(九)第1409章 布局第469章 贵客(二)第821章 天妖(三)第96章 计划第155章 祝寿(五)第803章 漏风第177章 寿筵(四)第1293章 家宴第932章 震慑第495章 风起(四)第1240章 西凉(四)第680章 相遇(三)第1437章 殷切第326章 盗匪第503章 云涌(三)第630章 来人(三)第1402章 纠结第28章 等?退?第538章 催敌第562章 话题第975章 王子第367章 决定第1383章 谈商第1361章 结果第161章 破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