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0章 思虑

将近年关,宣抚使府邸门前也热闹了起来,许多人前来拜会。

要说经过几个月的时间过去,河东地方衙门已经渐渐完整,并运作了起来,那么宣抚使衙门却还没多少动静。

许多人心里也明白,宣抚使衙门是从大将军府转变而来,说到底,大将军还是出身军旅,对地方政务并不算热衷,所以于地方政务上,插手不多,就算派了一些人安插进知府衙门,据说也是应几处州府的知府大人所请,可见,大将军本人对于处理地方政务兴致寥寥。

这对于地方官吏来说,无疑是值得庆贺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宣抚使之下的都察使司,也一直不见什么动静。

朝廷上,连个风声都没传出来,也就是说,北地这里,一直是宣抚使衙门一家独大,许多人就想,如果到了来年春天,朝廷谕令还没到的话,朝廷的意思也就明朗了,河东将不设都察使司衙门?

这样一来的话,和其他地方可就大不相同了,要知道,大秦其他州府,军,政,还有督察地方官吏,清查地方冤案的都察使,巡风使,职权分明,相互牵制,也构成了大秦地方基本行政体系。

但在河东这里,宣抚使大人可谓是大权独揽,连都察使司都不见踪影,可见朝廷对宣抚使大人之信重了。

所以离年关还有多半个月,河东州府衙门的大人们便已经将年礼都送了自己亲书之笔墨,不善此道的,送些吃食用物过来,也没人会怪罪于你。

总的来说,大秦的官场之清廉,足可以称颂于世,这可以说是一种风气,建立起来不算太难,破坏起来,也很轻易。

本来,到得年关前面的时候,各处地方长官,定然是要到上官这里还亲自拜会,将一年中的所做所闻,都做个了结,朝廷考评,也就此下个定论的,之后还要聚宴欢饮一场,折腾来折腾去,直到年关,才各回属地。

但河东这里也是不同,宣抚使大人早就跟各处打了招呼,天寒地冻的,各人又都上任不久,上任之初都见过了的,这会儿也就没必要奔波什么了,这下不但宣抚使大人轻松了许多,下面的地方官吏也都觉着不错。

虽说失去了面见宣抚使大人的一个好机会,但北地这里冷的邪乎,在如此天气里来回奔波,离的近的还好说,离的远的,可就受罪了不是。

就这么,宣抚使衙门门前虽热闹,但却只是些送年礼过来的州府属吏人等了,不用宣抚使大人亲自招待,送年礼的人也是送到即回,这个表面文章做的,可谓是皆大欢喜了。

此时此刻,大将军赵石确实很是清闲,只前几日将军中将领们凑在一起,喝了一场,并告诫这些家伙,年关将近,管好了什么事情,便也完了。

其他的,他是能撒手的便撒了手,地方上的事情,他是真的没什么太多的兴致去管,前些日,大同府知府大人闹的那一出儿,算是让他稍稍插手了些地方政务,但之后,他也便再没理会那边的消息。

在他见了一次河东地方大族的人之后,觉着河东地方上的这些家伙,实在有些缺乏政治智慧,一个地方士绅,在见了知府大人之后,又找到宣抚使门上,也算是奇葩。

就算是知府大人故意如此,但你个地方士绅也就不想想,知府,和宣抚使能一样嘛,你既然先找上了知府衙门,其实已经失去了选择的权力,竟然还能上宣抚使衙门的门儿。

这要换在大秦别的地方,知府大人还不得把鼻子都给气歪了?之后还能有你的好?

首鼠两端,这要是在官场上,死无葬身之地都是有可能发生的,那位可好,据说从宣抚使府邸出去,还直接去了知府衙门,是去给知府大人示威不成,一路上还沾沾自喜,这样的猪脑子,连自己都看不过眼,看来啊,河东士绅这里,很少有跟当权者打交道的机会,不然的话,应该不会如此幼稚才对。

见了这么个人,赵石也就失了兴致,接下来就任由知府大人却折腾了,再来到他门上的人,也都被挡了驾,也顺便告诉这些没头苍蝇,宣抚使大人不是那么好见的。

此时赵石正在练字,这处府邸中书房很是不小,书也多,满满当当的两个书架,据说海珠儿连字都不认得几个,弄这许多书在此,估摸着是附庸风雅了。

赵石闲下来的时候翻了翻,这里什么杂七杂八的书都有,甚至在书案下面的某处角落里,还发现了一些。

古人的书对于他来说,多数都晦涩难懂,读了这么多年,也没多少张进,尤其是让他头疼的是,古人的书没有标点,读起来分外的辛苦,这也让他读书的兴致大减。

所以。。。。。。。也只能练字了,这好像已经成了他的一个习惯,只要清闲来没有事做,便像动笔写上些什么,当然,他那手字迹,连自己都看不过眼,怎么练,也是那般,看来在这个上面,他的天赋着实低劣到了极点。

还好的是,他走的是从军的路子,如果让他读书靠状元,估摸着这辈子也不用有出头之日了。

不过字写是虽然不好,却已养成了习惯,在他的身上,习惯这种东西一旦养成,就很难更改,不过他取的还是写字之时,心境平和安稳,对于他这样的人来说,心境平和安稳的时候,真的是太少了,所以这个习惯他也并不想更改。

外间脚步声响,隔着门,便禀报道:“大帅,知府大人派人送来拜帖,说晚间登门,想与大人共饮一番。”

赵石头也不抬,道了一声,“知道了,让厨房准备就是了。”

他又写了几个大字,端详了一下,自嘲的笑了笑,轻轻将笔放在笔架上,想了想,年关上,京里应该有些消息过来才对。

尤其是金人,后周的议和使臣据说皆已到了长安,议和之事一旦定下,必然要传于边塞,这次议和应该会很快,不会等到来年开春才对。

再者,来年河东看样子是要大兴土木了,加上春耕,赈济战乱之后的流民,修缮各处城防要塞,给军人们的奖赏,都要花大笔的银子。

朝廷有些人应该会肉痛的很,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若是较真起来,大秦一年的岁入都投过来,也填不满这个窟窿。

这一仗打下来,花费也是不小,所幸,胜利者没有只付出却没有回报的道理,从河中各处战胜所得,足以填平这次出征所费。

而议和,议和,胜利者总会从中牟利,想来朝廷诸位大臣们,不会放过这个绝好的机会吧,应该是能趁机索要赔偿以及岁贡才对,如此一来,朝廷就宽裕的多了,能用在河东的银子应该不会少了。

加上看知府大人颇懂敛财之道,这么看来,来年大同这里应该是会有些亲气象的,如果那事能成,他也不介意帮上知府大人一把,弄个宣抚副使出来,将地方政务都交在对方的手上。

不过这之前,还要跟他谈上一谈,当下的局势,所有的事情,都要为战争所服务,这个宗旨是不会变的。。。。。。。。但那事若是不成,就只能说句抱歉了,任人唯亲虽然不对,但大同这样的战略要地,就算交给心腹将领,也断不能交到不相干的人手上。。。。。。。。。

转念间,又想到河洛那边也不知怎么样了,这里还等着消息呢,一旦事情成了,也就算开了个口子,而朝廷的颜面一定要留足,不然的话,好事也能变成坏事,就是不知办事之人到底得力不得力,能不能说动张大将军了。。。。。。。

经过几次接触,张大将军虽然功名利禄之心盛了些,心也不够狠,但却是个极有主见的人,想要说动他,可能要费上一番功夫,不过来春若再没动静,也只好另想办法了。

思索间,时间过的很快,到了正午,用罢午饭,在府里校场上舒展了下筋骨,张锋聚的亲兵这个时候来到府上,却是张锋聚这个家伙要邀他明日晚间一起逛青楼,这事儿还没忘呢,可见也是个心大的。

赵石也无不可,虽然上次出去遇刺,到此时看上去风平浪静,其实风波才刚刚开始而已,但一次刺杀,就闹的大将军不敢出门,可是不成,所以赵石痛快的应下了。

他虽不好女色,但毕竟征战多半年了,过的也如苦行僧一般,对于他这样精力旺盛非比常人的人来说,已是难能可贵,到青楼楚馆之地,未必非要找个发泄的途径,但总也可以放松一下心情。

不用跟他这样的人谈论什么道德lun理之类的东西,他若在乎,才见了鬼呢。

月票,月票。未完待续。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281章 归来(二)第1366章 聚饮(一)第859章 余波第420章 明尊第311章 邸报第129章 判断第100章 捉贼(四)第1552章 战争第390章 为官第1242章 西凉(六)第245章 国议(二)第220章 校场第125章 打斗第1021章 游说第265章 拜访(三)第1126章 迎候第1231章 镇军第1105章 商人(八)第1343章 碰撞第1344章 大坑第243章 崩殂第1542章 南下第159章 变生第918章 死战(一)第1410章 布局(二)第349章 鞑靼第1162章 交锋第1414章 笑话第377章 遇匪(三)第159章 骑战(二)第811章 驸马第1412章 明远第1556章 拜会(六)第543章 准备第1128章 安置第527章 艰途(三)第929章 姿态第1177章 女人第858章 金殿第900章 请战第556章 奇士第1450章 评说第1565章 相议(二)第343章 突围(二)第62章 追踪第146章 出行(五)第1369章 结巴第1327章 内乱第1346章 聚会第1512章 宫闱第656章 银子第1125章 南来第496章 风起(五)第502章 云涌(二)第102章 夜执第161章 破寨第1209章 胖子第751章 崎路第101章 捉贼(五)第1386章 蜀僧第1356章 大将第270章 进京第1339章 恼怒(二)第177章 寿筵(四)第1493章 过往(二)第1285章 汉官第1353章 失误第1081章 平胡第788章 惊异第1283章 天狼(四)第1532章 夜话第1378章 政治第604章 折腾第282章 禁沟第274章 开拔(四)第616章 亲族第121章 顽劣(一)第851章 父子第1336章 努力第418章 圣旨第1077章 分封(三)第1400章 罪责第897章 交底第491章 青龙第1366章 聚饮(一)第568章 恩威第1398章 激战第805章 种氏第1500章 运气第1019章 犹豫第1422章 黄四第324章 大战(二)第828章 小人第1157章 拜会(七)第1131章 圣旨第1427章 夜谈第496章 风起(五)第1353章 捉拿第420章 明尊第801章 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