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为君分忧,与君共勉

御书房里一片安静。宁缺沉默了很长时间,然后缓声说道:“失望总是难免的,不过还没有到绝望。”

李渔笑了笑。

与先前凄清可怜的笑容相比,这抹笑容里自嘲的情绪更浓。

她说道:“这还真是出乎我的意粹,我以为你已经对我绝望透顶。”

“从梧州到长安,包括我进长安城,你都没有动用大军。”

宁缺望向皇宫朱墙,说道:“我欣赏这点,又或者你现在已经没有军队可用,那便是我误会了你。”

李渔说道:“局势再如何艰难,真到了生死立见的那一刻,就算是挤,也能挤些兵力出来,你也知道我的『性』情,我总会有些牌留在最后。”

宁缺说道:“其实我很着望你能动用那些底牌。”

李渔问道:“为什么?”

宁缺说道:“那样的话,我可以把你那些底牌洗清,而且见到你的 第 751 章 的文书,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从某种角度来说,身前这个梨花带雨的女子,改变了他和桑桑的一生。

李渔流泪说道:“想想桑桑,她是被你从小抱大的,就算她犯再大的错,难道你忍心让她受到伤害?我这个做姐姐的,还不是一样。”

“所以你一直很疼桑桑。”宁缺若有所思说道。

漫长的黑夜过去,清晨来临,长安城的混『乱』已经渐渐平静,晨雾里隐约传来香烛的味道,还能看到很多大臣的身影。

今天不是大朝会的日期,却要召开大朝会,所有人都知道因为什么,那是因为皇后娘娘和六皇子已经回来,正在长安城外。

有些大臣,更是知道书院十三先生宁缺现在便在宫中,而且在宫中与公主殿下长谈了一夜,至于谈的什么内容,不问可知。

此时大唐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局势。相形之下,遗诏的真伪和皇位的归属,真的变成了不重要的事情。

正如李渔判断的那样,从宰相尚书到长安城里的普通百姓,所有人只希望双方能够尽快达成协议,不要让大唐陷入内『乱』。

官员们在确认宁缺和公主殿下长谈一夜后,焦虑担忧的心情终于平静了些,没有宫廷流血夜,那么说明至少这件事情可以谈。

即便是那些在何明池掀起的混『乱』中侥幸活下来的皇后派宫员,腰身比往常挺的更直,脸『色』更加严峻庄肃,却也理智地保持着沉默。

他们相信,就算书院不能让六皇子登基归位,至少也能为皇后娘娘和六皇子争取到足够的补偿,而且对当日的事情有所交待。

大朝会正式开始。

李珲圆在确认皇姐说服宁缺之后,从被侍卫重重保护的偏殿里走了出来,坐到了冰冷的御椅之上,脸『色』却不免有些苍白。

御椅之后是一方珠帘,李渔安静地坐在帘后。

殿内的朝臣们,目光却落在珠帘与御椅之间。

穿着黑『色』书院院报的宁缺,就站在那里的金砖地面上,沉默不语。

有太监清音开朝。

皇帝陛下开始宣读罪己诏。

然后出乎所有人意料。

皇帝走下御椅,对着殿中诸位朝臣跪下,叩首行礼。

诸位大臣震惊无语,连忙跪下回拜。

皇帝又对殿外叩首,向大唐军民谢罪。

最后,他对御椅旁的宁缺下跪,沉痛认错,请求书院的原谅。

千年以来,有哪位大唐皇帝,曾在朝会之上跪拜认错?

不要说那些忠于李渔姐弟的朝臣被感动地涕泪纵横,即便是那些皇后一派的宫员,也感受到了陛下的诚意,脸『色』稍微变得好了些。

珠帘微响,李渔从帘后走了出来。她对着朝中诸臣行了一礼,说道:“我只有这么一个弟弟,他所犯下的过错,当由我这个做皇姐的承担,待战事结事,我自会给大唐军民一个交待。陛下会封六皇子为皇太弟,稍后十三先生出城禀知太后娘娘。”

在当前局势下,为了避免大唐分裂,避免朝中诸臣、将士和百姓在两派之间做出选择,毫无疑问这是最妥当的安排。

大殿上响起大臣们的颂扬声,说的无外乎便是这些内容。就在这时,一道声音响了起来。

于是整座大殿变得安静无比。

因为说话的人是宁缺。

“你说你只有一个弟弟。”他看着李渔说道:茄其实你错了。”

李渔有些惘然,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忽然说这个。

“你有两个弟弟。”

宁缺说道,然后抽出身后的朴刀,一刀斩向李珲圆。

极清脆的一声,李珲圆身首分离。

鲜血从断口处狂喷而上,将至殿穹便无力落下。

大殿的金砖地面,满是鲜血。

宁缺望向李渔,说道:“现在,你只有一个弟弟了。”

大殿一片死寂。

没有人相信自已看到的这幕画面。

过了很长时间,才有大臣发出撕心裂肺的痛呼。数名年老的大臣,直接昏厥过去。

大唐开国千年。

李珲圆是在位时间最短的一位皇帝。

他也是唯——位在皇宫里被人杀死的皇帝。

当然,只有宁缺知道,太祖皇帝,也是被夫子在宫里杀死的。

皇帝陛下,在大到会上被砍掉了脑袋。

这幕血腥的画面,这令人震骇难言的事实,让所有人都呆住了。

李渔的脸毫无血『色』,雪白一片。她看着倒在血泊中的弟弟,瘫软倒下。

宁缺不知从哪里取出一块雪白的手帕,擦拭着朴刀上的血。

然后他看着依然处于极度震惊状态下的群臣,说道:“刚才听诸位大人说了很多道理,比如选择,比如团结,很是忧虑,那么我便替诸位大人解忧。”

“皇帝陛下现在已经死了,那么先帝只剩下一个儿子,皇位只能由他来继承,除非亲王殿下对这张椅子也感兴趣。”

宁缺望向站在勋贵队列之首的亲王李沛言。

李沛言的脸『色』苍白至极,根本没听清他在说什么。

“害怕分裂,害怕内『乱』,害怕做出选择会让当前的局面变得更加严峻,那么现在诸位不用再做选择,整个大唐也不用选择了。”

宁缺把擦干净的朴刀收回鞘内,看着殿内诸位大臣,最后说道:“不用选择,这就是我以为大唐现在最需要的团结,与诸位大人共勉。”

第162章 随行随斩第115章 书院正年少第57章 破境之约第56章 圣贤从来不寂寞第262章 渔翁与邀约第157章 书,书痴,书院第15章 路遇第123章 西陵之夕(上)第27章 灰眼的幼兽第64章 御书房第6章 此去长安混人样第120章 都是别人苦(下)第106章 留书不知暑已至第19章 弦断琴骤,我来了第72章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第146章 废而不歇第69章 何以浇块垒(下)第10章 山后,栅栏后回来了第14章 谈情分,说是非第72章 那年春,我把桃花切一斤(上)第73章 一颗青梨第209章 书院一向有礼第118章 大黑伞的故事第175章 湖畔飞他妈的剑第78章 你想白,就能白第81章 书院里的燕国教习第112章 到此一游,拦路者死第60章 有所思第54章 斩不断第100章 书院之二第108章 撕了旧纸,归京第110章 冷酷自今日始第62章 镇上那间肉铺第102章 铁剑,木剑,一念间第231章 蓝花布包裹第60章 人间之剑(下)第146章 废而不歇第36章 碧湖近了第262章 渔翁与邀约第139章 何事秋风落黄叶第136章 一帖惊长安第34章 上帝死了,那么昊天呢?第34章 老笔斋的第一位客人第53章 我要看见太阳第203章 大热闹第100章 好久不见第105章 牛群,后山,良方第50章 荒人的呐喊第221章 小楼传说(上)第44章 裁决的剑(下)第78章 暮色中的“学术讨论”第207章 生死之间有大物第33章 荒原的夜第57章 不识真佛在眼前第68章 何以浇块垒(上)第165章 后山第215章 将军(下)第186章 三本书(下)第9章 青荷渐圆人思见第113章 佛的手掌心第43章 战争,始于一张腰牌第98章 同是天涯沦落人第18章 讲经首座第171章 以符道之第42章 笔乱第187章 看西边第134章 大明宫里的夫妻第137章 那菩萨第166章 人间云,血面佛第113章 杨二喜和他的同伴们第103章 新瓮,旧瓮,灰如雪第15章 杀生的石头第22章 史书的开端第293章 雪墙同门,冬林死敌第68章 何以浇块垒(上)第113章 落入阡陌间的马车第61章 烹小鲜,得大道第95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11章 何必说抱歉第152章 修佛(中)第68章 不起眼的叶子有很多种颜色第33章 道门的赌博第117章 云现第61章 从天而降的亿万滴雨第140章 不曾疑无穷的欢乐将夜后记上寻书吧第144章 没有你,我困不着觉第9章 青荷渐圆人思见第26章 有道,便能上道第36章 贯心肝,静容颜第76章 入魔(一)第87章 大泼墨,云有些脏第187章 归来(中)第92章 以血洗血第149章 前来的咫尺,或者天涯第292章 你死以后第117章 世间最美妙的声音第129章 被书院遗忘的少年第187章 归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