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关键时刻总有他的身影

第137章 关键时刻总有他的身影

【为了还位于李唐,张柬之等人准备发动政变。

这个时候,本来一直在外地做官的姚崇,从张柬之那儿得到了消息,也得知了武则天的身体不太好,于是他嗅到了一种风雨欲来的味道!

姚崇这个时候果断回到了京城,正好遇到了正打算发动政变的张柬之等人,于是姚崇也就顺势参加了这场政变,史称——神龙政变!

在姚崇、张柬之这帮人的努力和施压之下,武则天只好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李显,也正是因为李显登基,这才保全了李唐的江山。

武则天为此自己撤销了皇帝的封号,也将大周王朝的名字从历史上抹去,还政给李唐子孙。】

【《资治通鉴》有记载:九月,壬子,以姚元之充灵武道行军大总管;辛酉,以元之为灵武道安抚大使。

元之将行,太后令举外司堪为宰相者。

对曰:“张柬之沉厚有谋,能断大事,且其人已老。惟陛下急用之。”冬,十月,甲戌,以秋官侍郎张柬之同平章事,时年且八十矣。

晚年的武则天是真的想开了,其实谁来做皇帝还不是一样呢?不过没有张柬之和姚崇在最后关头推一把,武则天还真的难以抉择。

能够赶在如此关键的时候回来,并起到关键的作用,可见姚崇那“救时宰相”的称号真不是吹的。

因拥立李显登基有功,姚崇也被封为侯爵。

不过这个时候的姚崇还并没有进入唐中宗李显的核心圈子,而是被外放到了很多地方做刺史。

唐中宗时代的内政实在是太乱了,再加上他有自己的一帮亲信,所以姚崇自然是无法插手他的内政治。

不过这也恰恰是件好事,正因为姚崇的外放,反而使得他成功躲过了另外一场风险极高的政变。】

李世民第一个给姚崇点了个赞,道:“姚崇确实不错,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关键作用!”

“那可是开创了华夏巅峰‘开元盛世’的宰相啊!朕的宰相!哈哈哈哈!!!”李隆基得意的大笑了起来。

“姚崇是不错,可惜唐玄宗晚年时把前期的老本败光了.要不然以当时唐朝的雄厚实力,再怎么也还能多辉煌个百来年吧?”赵匡胤有所遗憾的说道。

看着别人家的宰相,朱元璋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现在的左右丞相李善长和徐达,顿时骄傲的自言自语道:“呵呵,你有姚崇,咱也有李善长和徐达,不比你唐朝差!”

然而,历史上那些朱元璋的丞相们可都没有什么好下场,除了老兄弟徐达.

比如被朱元璋称为“在世萧何”的左丞相李善长,,他在朱元璋最势微的时候投奔而来,一直负责军队的粮饷供应,成为前线将士风扫残云的“发动机”。

洪武初任左丞相,封韩国公,四年致仕,晚年被杀,灭族.

又比如右丞相汪广洋,元末进士,洪武四年到六年,迁广东参,洪武十二年赐死。

再比如杨宪,因李善长弹劾他“放肆为奸事”,被杀死。

最后是右丞相胡惟庸,洪武六年到十年,迁左丞相,到十三年赐死,因胡惟庸案受到牵连而死的人,多达三万余人!

而且,胡惟庸应该算是华夏历史上最后的一个宰相了,他死后朱元璋罢左右丞相,废除中书省,其事由六部分理,另设内阁供皇帝做为顾问,剥夺了他们的决定权。

可见,老朱这个时期的宰相是个高风险的职业,但值得庆幸的是,这位“有幸”被系统选中的朱元璋改变了许多,没有再出现那种大规模的杀戮了。李善长也因此还好端端的在左丞相的位置上工作着,这会儿估摸着正在忙着筹备银行和新纸币的工作。

视频继续播放着。

再见姚崇时,他已经准备再次入朝了。

【神龙政变过后,李显登基称帝,恢复了李唐王朝。】

【不过李显这为短命皇帝显然没有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老婆、女儿是什么样的狠角色,结果被她俩下毒给毒死了

这两人在毒死了唐中宗以后,就改立了小孩儿李重茂做皇帝,而韦后学起了武则天临朝听政,这就是篡位的前奏。】

【不过她们两个的手段和威望显然比不过武则天。

朝中以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为首的力量再次发动了政变,韦后等人被杀,逼迫少帝让位,立相王李旦(李隆基父)为帝,是为唐睿宗。】

“每次想到这段高光时刻,朕还忍不住热血沸腾呢!”李隆基显然对这次政变颇感自豪。

光柱里的姚崇也是颇为感慨,“回想老夫这一声,虽然变革未坚持下去,但每逢关键时刻都有不错的发挥能荣登历史十大名相排行榜青史留名,也算是可以含笑九泉了。就是不知道这位苏先生,究竟是何方神圣。”

【李旦是武则天最小的儿子,也是太平公主的哥哥,以及李隆基的父亲。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将李旦扶上皇位,自然也是有自己的打算。】

【唐睿宗的妹妹太平公主,因为帮助李隆基发动宫廷政变而权势大增,因为睿宗过于听从妹妹,使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产生了矛盾。

由于唐睿宗对太平公主十分信任,也让太平公主的野心日渐膨胀,开始渐渐升起了谋朝篡位的心思。】

【姚崇就是这个时候被调回了京城,他也自然而然的发现了这个问题。

朝中几个宰相全都是太平公主的人,唐睿宗这个皇帝甚至连话都说不上了。

姚崇在成为宰相以后,也得到了太平公主的拉拢。可是姚崇严词拒绝了太平公主,并且表示会效忠唐睿宗,这下便将太平公主给的最狠了。】

【得罪了公主的下场总是不好的,为了自保,也是为了保全李唐王朝,姚崇与李隆基、宋璟等人走在了一起,合力铲除掉了太平公主的力量,从而稳定了朝政,彻底歼灭了武则天的余党。】

【不过在太平公主被彻底扳倒之前,李旦为了让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和解,只得将姚崇和宋璟贬出了京城。

不过姚崇和宋璟被贬了,不过李隆基最终还是成为了最大的赢家,而且赢得漂亮至极。他不仅赢得很多大臣的支持,掌握了更多的权力,还留下了孝顺、谦让的美名,赢得了李旦彻底的信任,从打压变成了逐渐让权。

姚崇、宋璟也因此在李隆基登基后,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巅峰时刻!】

(本章完)

第75章 惨痛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232.第232章 力挽狂澜再造大唐者郭子仪288.第287章 布衣之交,道士宰相李沁126.第126章 大秘境?第134章 临敌不乱,镇定自若238.第238章 声东击西 虚张声势,玩计谋,老242.第242章 大唐二李李勣268.第267章 尽收南方第25章 被改造的杨广,以及自我改造的刘邦193.第193章 大宋中兴的希望170.第170章 收买刺杀,不摇碧莲第130章 张居正,一个复杂的人第104章 暴毙的吕蒙,被吓懵的孙权第140章 只做良臣,不做忠臣160.第160章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第46章 舍不得181.第181章 豪门才女谢道韫第46章 舍不得177.第177章 家国才女,柳如是第16章 让我们成全彼此吧!(感谢【秦九指】193.第193章 大宋中兴的希望265.第264章 古之名将韩 白 卫 霍,岂能及也第155章 审时度势,明哲保身261.第260章 名闻海内,威震诸侯270.第269章 灭东突厥,就跟切豆腐一样容易第132章 这官做的通透164.第164章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第80章 小聪明,大悲剧182.第182章 左手抱娃,右手提刀!第45章 浴火重生的秦始皇174.第174章 震天弓,方天戟,看我薛某人杀213.第213章 月黑风高夜,正是杀胡时!239.第239章 单骑退吐蕃第4章 大型社死现场276.第275章 寒门天才谋士刘穆之269.第268章 闪击突厥191.第191章 警告!金军来袭!!!第53章 不是皇帝却行使皇帝权利的人213.第213章 月黑风高夜,正是杀胡时!248.第248章 唐朝很强,就是有点费老头107.第107章 还不快来拜见列祖列宗?194.第194章 金军来袭,兵临城下!167.第167章 逐渐疏离的君臣287.第286章 杯酒释兵权,抑武重文的开始第156章 功盖诸葛第一人,王猛!234.第234章 郭子仪的疲敌战术281.第280章 没办法,就是这么准223.第223章 岳飞,字鹏举267.第266章 料敌先机第134章 临敌不乱,镇定自若230.第230章 匈奴的爸爸卫青174.第174章 震天弓,方天戟,看我薛某人杀第133章 文武双全寇老西第87章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159.第159章 金刀计,无解的阳谋280.第279章 算无遗策,清河崔浩231.第231章 驱逐匈奴第53章 不是皇帝却行使皇帝权利的人227.第227章 将门虎子,生子当如岳(云)应214.第214章 西域烽烟起第58章 开始焕发新生的大明253.第253章 十六年,赶走蒙元,再造华夏!第68章 有时候尊严也是决出胜负的重要一环285.第284章 半部论语治天下赵普230.第230章 匈奴的爸爸卫青第115章 将星不落207.第207章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第149章 此事还得从臣被选入《历史十大名相第65章 好你个戏精,我们都被你骗了!166.第166章 汉初三杰,兴国名相萧何。274.第273章 自比张良的张宾276.第275章 寒门天才谋士刘穆之258.第258章 兵仙韩信288.第287章 布衣之交,道士宰相李沁第28章 秦皇汉武第122章 楚汉争霸273.第272章 历史十大谋士!第85章 朕的决断依旧英明(感谢【人在江湖E226.第226章 赵构带教你什么叫做“怂”208.第208章 李隆基也开始蠢蠢欲动了219.第219章 老天助句不助唐212.第212章 华夏历史十大军神!195.第195章 汴京保卫战,开始!176.第176章 秦叔宝的“小心思”第26章 都开始卷起来了第88章 反复横跳,改革失败第78章 赵佶突然开窍了?第58章 开始焕发新生的大明第7章 发放奖励第83章 以自己的历史为镜252.第252章 从南杀到北,如犁庭扫穴,所向250.第250章 鄱阳湖,旷世大战!234.第234章 郭子仪的疲敌战术第86章 叶赫那拉氏的诅咒!第153章 最早的汉奸?第55章 迥然不同的抉择165.第165章 千古谁堪伯仲间!第72章 疑惑的石敬瑭279.第278章 没所言,言必中第10章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