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唇亡齿寒,老兄弟也会害怕啊
【在看到韩王战败之后,匈奴人单于冒顿于是派了两万多骑兵,和韩王麾下的残部联合,屯兵于山西代县阳明堡地区,企图阻止汉军北上。
但是,此时的汉军,正是士气最鼎盛的时候,兵力又占了绝对的优势,哪是区区两万匈奴骑兵能挡得住的?
所以接下来,汉军一路追着匈奴和韩王的军队打,三战三捷!】
【连番的胜利,让刘邦产生了一个致命的战略误判!
刘邦以为:“或许所谓的匈奴,并没有传闻中的那么强大!”
但实际上,汉军之前所遭遇的并非匈奴的全部主力,所以才能打得那么顺利。
正是因为这个战略误判,接下来,当刘邦得知,匈奴的主力可能驻扎在山西省繁峙县的时候,便果断指挥汉军全军出击。
而匈奴这边,则是使了一个计谋,他们在汉朝使臣和间谍前来探查的时候,故意把精锐军队隐藏起来,示敌以弱,给汉军设了一个圈套。
刘邦这边,在多次得到匈奴主力并不强大的谍报之后,自然误判更深。
刘邦甚至还率领麾下轻骑,脱离主力部队,抢先抵达山西大同,生怕匈奴人逃走。
但结果,刘邦这次贸然突进,却一头直接撞入了匈奴人早已布置好的口袋之中。慌乱之中,刘邦只能率领军队,逃往大同城东的白登山,依托山地固守。】
刘邦摸了摸鼻子,道:“尴尬了”
【要知道,此时的刘邦,已经是整个大汉朝的皇帝了。
如果皇帝在这里战败被杀,那麻烦可就大了,就连刚刚建立的汉朝都可能瞬间分崩离析!
不过好在,刘邦麾下的这支轻骑战力也不弱,匈奴人的几次进攻,都被打退了回来。
最后没办法,冒顿单于只能选择围而不攻,想要困死刘邦。】
【之前刘邦是率轻骑突进,根本没带什么补给。
所以当匈奴人开始围而不攻的时候,刘邦本人也开始慌了。
接下来的七天时间里,刘邦和麾下的军队,几乎被困死在白登山上,没有任何补给,也没有任何援军。因为之前刘邦突进得太快,导致汉朝主力军队,就算是连夜行军,也不可能在七天之内赶到。
到了这个时候,刘邦似乎已经是必败无疑,被匈奴人活捉,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在这场攻守战当中,双方真正比拼的,其实是耐心。
白登山上的汉军,已经坚持到了极致,马上就要不行了。
但同时,汉朝的主力军队,再有一日时间就会抵达,这个时候的匈奴,其实也是骑虎难下,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匈奴是游牧民族,自身带的补给肯定也不会多。
在山下围困刘邦七天,其实自身的消耗也已经很大了。
如果在这个时候,汉朝大军全面来援的话,匈奴主力大概率会战败,而且会损失惨重。所以在这场攻守战当中,比的其实就是看刘邦先扛不住,还是汉朝援军先赶到。】
【就在这种微妙的时刻,白登山上,一直待在刘邦身边的谋士陈平,给刘邦出了个计策。
他让刘邦花重金去贿赂冒顿单于的夫人,借这位夫人之口,给冒顿单于吹枕头风,替他转达匈奴眼前的形式。】
【一开始,刘邦虽然采纳了陈平的计策,但冒顿单于的夫人在收到礼物后,却并不打算替汉军说话。
但是接下来,汉朝使臣声称,如果刘邦被擒,汉朝会给匈奴献上很多美女,这位单于夫人因为担心自己会失宠,所以才答应了下来。
枕头风吹过,
冒顿单于在一番权衡利弊之后发现,继续围攻好像也确实没什么好处了,反倒是就此撤退,和汉朝签订一些协议,好处更大一些。
于是,匈奴人开始漫天要价,刘邦开始坐地还钱。
最后,双方决定以和亲的形式,建立一种友好的关系。如此一来,双方都不用再打仗,刘邦可以安然撤退,匈奴也能得到巨大的利益。
在被围七天之后,在一个大雾弥漫的清晨,匈奴人将包围圈放开了一个口子,刘邦借着大雾,终于安然撤退了。】
【虽然这两次陈平的计策都显得有些不入流,但效果却出奇的好。荥阳和白登之围,如果没有陈平的急智,或许就将成为刘邦迈不过去的坎儿。】
刘彻若有所思的自言自语道:“这话倒是不假如果没有陈平的计策,高祖或许都建立不了大汉了吧?”
秦始皇嬴政则回忆到:“前些天好像有消息传来,说是已经找到了陈平.这样的人不拿去阴敌人,实在是太过浪费了。”
【陈平的功劳其实还远不止这些,因为他对刘邦,对大汉是真的爱的深沉。】
看到这儿,一直沉默不语的陈平,终于开口说道:“是啊,怎么可能不爱呢?那可是我陈平与陛下联手打下的江山啊!”
【汉高帝十二年(公元前195年),燕王卢绾谋反。】
“卢绾谋反????”刘邦惊得差点下巴脱臼。
要知道,卢绾和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他们不仅是同乡、同窗和发小,卢绾的亲戚和刘邦的父亲关系也很好。
后来刘邦因为吃官司四处躲躲藏藏,卢绾不仅不避嫌,还跟随着刘邦。
在这些跟随刘邦沛县起兵的人中,卢绾可以说是刘邦哥们儿中的铁哥们儿。
若论关系亲疏,恐怕就连萧何、曹参都比不上卢绾。
在刘邦分封的这些异姓诸侯王中,除了韩信功劳太大外,其他的基本上都是自带兵马入股大汉王朝的,所以他们不仅是大汉王朝的工作者,还是大汉王朝的股东之一。
唯有卢绾能成为燕王是个例外,其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关系实在是太亲密了,刘邦十分的信任他。
就以他们这种比亲兄弟还亲兄弟的关系,卢绾竟然还会谋反,刘邦怎么可能不惊诧?
事实上,世殊事异,当两个人的某种新关系形成之后,就会对旧有的关系造成冲击和影响。
【卢绾被刘邦封为燕王后,他和刘邦的关系遭受了一波又一波的考验,最终距离和身份的转变让他们的关系没有经受住人心和人性的考验。
身为燕王的卢绾,眼看着刘邦和吕后诛杀起其他诸侯王,他自己也不免开始担心起来,害怕自己和韩信、彭越等人一样的下场。
唇亡齿寒的危机感,让卢绾最终走上了造反之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