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九节 大通河军校

山地步兵师的成立,是冯小宝深远之策!

吐蕃人适应高原气侯,与不适应的唐人战斗,大占优势,他们跑步十分速度,唐人只得七分,打上几下就气喘吁吁,加上又不懂得高原医学,劣势更盛。

因此必须扯掉吐蕃人的这项优势,冯小宝遂要建立山地步兵师。

他的奏折深深打动了皇帝,只要任何能够战胜吐蕃人的讲法说得有理,皇帝都乐意尝试,甚至不用天后出声助冯小宝一臂之力。

尽管重臣郝处俊再三反对,皇帝还是允许冯小宝建立了一支五千人的山地步兵师部队,并有圣训曰“视其军训情况成就,再增加军额。”

以冯小宝的提议为依据,因山地师的训练较一般部队艰苦,待遇比照禁军,待遇丰厚。

部队长官是冯小宝出任,再有兵部郎中陈恩佐和崔玄通为辅。

陈恩佐,字节庆,两榜进士出身,久在兵部,知兵,派他来既作监视最好不过,指定掌握人事和财政。

崔玄通,大族崔家的人,读过书进过学,骑射不错,作为副手不至于拖后腿。

该部队的军费由内帑支出,亦即皇帝的私人荷包掏钱,作为以规避大唐兵制的拘束,作为特殊政策。

大唐兵制,只有在京禁卫军高官才直接掌握禁卫军,而他们无一不是皇帝的心腹,最信任的人,当然可以这么做。

而地方上,折冲都尉有统兵权,无出兵权,出兵令掌握在皇帝、兵部的手里,稍一越雷池就会给人套上造反的大帽子。

目前冯小宝练兵,皇帝特别恩典,既有统兵权也有出兵之令,军费不由兵部拨给,视为皇帝私军也!

皇帝私军只要皇帝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如果军费是兵部拨给,这么做的话,大臣们会上奏弹劾,指出不对的地方:助长地方将领个人野心,存在造反危险,不利于国家统治。

除开山地师的申请,冯小宝还请求开设大通军校!

通湟县邻近大通河,冯小宝计划在河边建立大通军校,是一座新型的军校,主要开设步兵科、骑兵科、工兵科和政治科,之后增加“宪兵”,以培养军事与政治人才,培养初级军官,校训为“忠于皇帝、保家卫国”!分为正取(青年)和预科(少年军校)两种类型。

学制二年,一年读书、军训,二年实习,出来后可授初级军官如火长、伍长等。

其学源极为简单,那就是上次大非川之战的大唐将士军庭的男丁!

既给他们一个出路,也给他们报仇雪恨的机会。

相信他们会珍惜这个机会,接过父辈的旗帜,打上青藏高原,攻克婆娑城(拉萨)。

之所以成立这个军校,冯小宝大胆预言:四年后,大唐与吐蕃必有一战!

冯小宝的如意算盘成功了,皇帝悚然惊惧下,遂批复了冯小宝的申请。

所谓一客不烦二主,大通河军校与山地师是一套人马两副牌子,陈恩佐为军校的山长之一,崔玄通则偏向山地师。

军校的开支一样出自皇帝内帑,这天底下的人也不傻得,军校这么敏感的东西,冯小宝只能够乖乖做事,不要想其他什么。

连得皇帝两个恩典,冯小宝虽说没有升官,却在京城里引发轰动,名声四起!

山地师是新建的兵种,从来没有过的,专为攻打吐蕃而设,大家深知,吐蕃战事必定成为大唐军人挂印封侯的温床。

军校更不用说,未来军官的摇篮,岂可等闲视之。

读过军校,就是军官!

一时间冯小宝在城外小庄的临时家庭里上门客盈门,有的推荐山长(先生),有的推荐学生,这个有后台,那个有门路,谁都得罪不起,冯小宝干脆利落地把他们拉在一起,进行比试。

第一比文字,有知识者在武力同等的条件下,优先录取。

毕竟大唐军队不缺强壮军士,但缺读书人,读过书的人打起仗来更有头脑,总结归纳知识面更广。

第二就是比划身体素质,分为长跑十公里、举重两项测试,再加多一项特别的负重跑。

长跑胜出者,表示身体心肺功能好,耐力好,对于高原环境有更强的适应性。

举重的重量越大越好,表示举重重量大,将来高原作战经常缺乏畜力,得人身自背装备和物资,

负重跑也针对高原情况,毕竟能够负重长途行军,对于高原作战极有好处。

三项测试之后,得出总成绩,以高分者录取,谁都无话可说。

再到骑射、步战,请来左卫军官主持比试,一场场赛下来,人人皆称说简直与武举有得比!

冯小宝原则是公开公平公正,让人无话可说。

“等你们上到高原,你们就会知道我们现在的测试不过是小儿科!”他对落选诸人如是说。

……

考试分两场,一场是推荐来的人员;二场是冯小宝请兵部找来的大非川兵败后失陷、阵亡官兵的子弟。

招募他们入读军校,声明给他们一个机会,将来为父辈、兄弟报仇雪恨!

古人以孝治国,有仇不报非君子,是以人人踊跃报名,积极参加三大项测试。

当然,对于他们标准尺度相对放松,毕竟他们不象推荐人员身体素质好和有较强的武力值。

……

除开前两部分的人员,再有第三部分,那就是通湟县地区、鄯州民众、凉州唐家和高原原住民,他们比起中原地区的百姓更加适应高原气候,是山地师当仁不让的主力!

因此冯小宝大通河军校第一期正选人员为三百七十五人,其中第三部分民众占了五分之三强,其余五分之一是各处推荐人选,五分之一是大非川阵亡官兵子弟。

再有预科(少年军校)一百二十三人,大部分是大非川阵亡官兵子弟!

至于教官,冯小宝自任校长(山长)、杨成献、程伯喜分为骑兵学堂先生、步兵学堂先生,郭省三担任工程兵学堂山长,政治学堂则是陈恩佐为先生,另选聘各处教官。

如此人员配备充足,大队开到了大通河边地区,配合工程兵,平整土地,搭建营房,准备开学。

第四八十节 攻倭战略第六四二节 光环所到第六二三节 大和尚照样有第一六五节 三军训练第八一七节 血战阿巴丹(三)第三九四节 公主大婚(五)第四一十节 吐蕃国舅爷第七六二节 撤退有序第一千节 捕到大鱼了第二九二节 吐蕃人来袭(一)第六六二节 简化汉字第九百二节 人不要脸就有钱第四百九节 办大事(四)第八百九节 攻击伊斯法罕第七零二节 急袭伊斯法罕(一)第九八十节 攻打君士坦丁堡(二)第一九二节 我还没热身呢第六八八节 别惹太平公主第三十七节 用枪(跪求收藏与推荐)第一四六节 议收吐谷浑人第一三一节 打我埋伏?第五四十节 间谍业务第二五六节 与吐蕃人作买卖第十五节 上洛(二)第四五八节 唐蕃大决战(终战)第九百一节 韦晞破产了第二五四节 三女将逞威(二)第四百六节 办大事(一)第九二七节 聚会搞来俊臣第三五四节 唐吐大战(四)第八五九节 两军对战(一)第千四六节 (十六)第千四三节 (十三)第六二十节 建设新西域第六八七节 轻易平乱第三五五节 唐吐大战(五)第二七八节 三大球联赛第八五三节 水战(四)第二四一节 行军打部族第五一六节 武后气度第八六八节 嫌我老土?!第四四七节 另样忙碌第五五一节 太平不太平第四二一节 向薛公致敬第六六二节 简化汉字第七十七节 入门第千十节 攻进都城(三)第九百节 扎拉汉的怨念第二百一节 射中了什么餐?第一二一节 汉人奴隶第一九六节 刘夫人第三七八节 小宝也怕了第七二五节 针锋相对的斗争第一百零九节 打大部族(二)第九百二节 人不要脸就有钱第六八一节 王子复仇记(二)第四二三节 献给唐甜的歌第九三十节 急调徐有功第四十九节 破关第六四四节 仿弦高劳秦师第八百八节 帝国的未来第四八十节 攻倭战略第四一八节 定帅第贰战第八三一节 周矩搏击第千十三节 哈扎尔汗国的崩溃(三)第一百零二节 作客唐家堡第三百六节 好运杜孝升第八四三节 五郎来了第九三六节 统治区的春天第千四四节 (十四)第九八三节 攻打君士坦丁堡(五)第五百八节 征倭归来第八六五节 火药来历第一百十二节 青海湖边第六九二节 昭武归唐第九节 圈套第七二九节 韦巨源请客第九百八节 献降表第三百八节 小镇突击第五八六节 大惊喜第四七一节 过春节第九十七节 武三思第三一二节 攻不攻?第六八三节 大唐与大食的碰撞(一)第八七九节 唐军大战略第五九三节 风起洛阳第三七五节 公主不见您第八五六节 围攻城主府第七六九节 武懿宗的牙反被拨第四百二节 落子布局(一)第四一三节 大相归天第七六五节 哈桑之殇第七三二节 朕几成申岸屠第四五三节 将亡(四)第一二三节 战俘第七十九节 学习刀法第九七七节 瓜熟蒂落第一七十节 谁想搞我第五三八节 争执军情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