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弹劾

仁明宫内,大晋最为尊荣的一对夫妇相对而坐。

明明富有天下,辖治亿兆之民,两人脸上却是全无半点欢欣之色。

杨皇后把下午御医留的脉案拿来给赵芮看了,又说了几句皇子赵署的起居,犹豫了一会,还是道:“陛下,不如还是同娘娘说一声,请三弟、四弟搬出宫去罢。”

当今天子儿子只有一个赵署,兄弟倒是不少,除却异母所生,跛了一足,早已就藩地的长兄,另有三个弟弟,皆是同胞。

按着大晋的规矩,几位皇弟早该行冠礼、出阁并就外地了,多年以前,宫中确实也这般做过。

借着当时钱迈同济王赵颙争魁首的机会,赵芮顺利地把三个弟弟都送出了宫。可好景不长,几年前,赵芮最小的那一个皇弟外出打猎,不小心掉下马背,被乱蹄踩死。

张太后哀伤不已,许久都未能恢复,提出要把两个亲生儿子接回宫来。

面对太后的请求,赵芮着实左右难为,他一方面觉得出于一个“孝”字,很难拒绝——年纪大了,想要儿子都在身边,也是人之常情,可另一方面又觉得,两个弟弟都已经有妻有子,住在宫中,到底诸多不便。

他不愿意硬拗张太后,也不愿意让弟弟们进宫,想来想去,干脆把事情透了出去。

一时激起千层浪,大晋少有弱冠之后还居住在宫中的王爷,出阁建府之后,还搬回宫中的,更是闻所未闻。

言官们便开始接连上表,表示不能行此乱事。

可张太后又岂是这般好相与的。

她拿着“天属之亲,莫如兄弟”的旧例,又把“孝”字、“兄友弟恭”搬出来,直言天子当以纯孝治天下,当着赵芮的面,把那几个上书最积极的言官递上来的折子从头批到尾。

张太后是垂帘过许多年的,对政事也好,言官们上书的套路也好,简直是熟得门清,三言两语,就把奏章中那看似充分的理由打得七零八落。

她对着赵芮又是哭又是骂,硬生生逼得他开口承诺“遽远朝夕,岂胜此情。尚体眷怀,往安无亟。所请宜不允。”,又盯着将那几个言官贬谪地方了,才肯就罢。

有了这一轮前车之鉴,从此,几年当中,虽然偶有几个小官上书请诸王外出的,赵芮顾忌着张太后,皆也只敢留中不发,久而久之,便再无人提及此事了。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原来还好,随着二王在宫中住的日子越长,四王不说,三王那边是儿子女儿一个接一个地生,赵芮这边却是闷个屁出来都要憋半年,外头便渐渐有了些莫名的传言。

据说家家户户的子嗣都是有数的,诸王搬出去了,便算是分了家,不搬出去,依旧还做一家,三王生得多,便意味着其余兄弟必然生得少,此所谓“损有余而补不足”,不单是寻常人家这般,便是天家也是一样。

况且天家乃是龙气,更为稀罕,所以才会出现天子同四大王都不好生的结果。

这流言甚是无稽,原只是在宫外传,后来竟进了宫。

杨皇后比不得张太后,她出身很是一般,虽然偶尔会犯些小脾气,可多数时候,还是个以夫为天的性子,约束起宫人来,少不得也跟天子一般慈软,自是没怎么能控住。

后来流言入了张太后的耳朵,被她或打或撵,立时熄了下来。

宫外怎么传,传成什么样,嘴巴长在百姓身上,宫中不好管,也管不着,赵芮更不是个严酷的皇帝,一旦宫中熄了火,这事便不了了之了。

然而自那一次之后,杨皇后便开始有些不得劲起来,偶尔会在赵芮耳边提一提,但她也知道这件事情,天子也做不得主,是以只是抱怨两句而已。像今次这这样,说得如此直白的,却是从未有过。

夫妻多年,赵芮自然知道自己这皇后的性子,不由得问道:“可是宫中又有了什么闲言碎语?”

杨皇后叹了一口气,道:“下午清华宫来了人,说是三弟家的那一个又得了喜脉,一同诊出来好事将近的,还有他的一个侍妾。”

她说到此处,心中实是有些难过,只道:“陛下,是妾不中用,帮不得天家开枝散叶。”

一提起这个话题,赵芮只觉得自己下午才吃进去的那碗药在肚子里头翻滚,从胃往上,由心到喉咙都是苦的。

可这又哪里能怪得了杨皇后。

◆t t k a n ◆¢〇

这些年来,对方的行事,赵芮也看在眼里,自己这个皇后,想要后嗣的心,并不必自己弱半分。

然而难有子嗣,依旧是难有子嗣,不但难生,一样难养,纵然他贵为天子,在这一桩上头,也是一般地只能听天由命。

赵芮不由得安慰道:“同你又有什么关系……”

他说完这一句,也不知道该要怎么接了。

与皇后没有关系,那与谁有关系?

天子是能生的,皇后也是能生的,偏偏生了也养不住,这又能怪谁?

夫妻两默默对坐了半日,杨皇后又道:“陛下,虽说当日那传言无稽,可……”

她话只说了半句,赵芮却十分清楚后面半句是个什么意思。

虽然传言无稽,可如今已经是死马当活马医的时候了。

此时小孩难养,不长到十岁,都不敢说是养住了,更何况赵署身来体弱,自出生以来,药都未曾离身,纵然不能往不吉利的方向去想,可谁又知道将来究竟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皇家气运的事情,本来就难说,万一当真是因为两个藩王住在宫中,才引得自家子嗣不好……

就算有一丁点的风险,此时的赵芮,也不愿意再去冒了。

他沉默了片刻,道:“待朕再想一想。”

旁的都不要紧,只是要对上张太后,他总有些底气不足。

心中有事,又生着病,再次回到崇政殿之后,赵芮看起奏章,难免就有些心不在焉起来,一连几日,除了军情要务,其余折子他都暂时压下了。

好容易挨过了一阵,病情稍缓,赵芮才终于打起精神,打算把积压的政务快些处理干净。

然而没过多久,他便察觉出不对来。

无他,弹劾杨奎的折子,实在是太多了。

第六百零二章 历牌(上)第七百零五章 认出第三十章 争抢第五百八十七章 任免第一百五十一章 调令(月票550+)第三百一十章 成果第四百零八章 礼物第八百九十五章 意外第一百零一章 情定第七百一十二章 腰带第一百一十七章 再见第三百三十八章 捡功第九百四十七章 随信第二百四十章 为难第七百五十七章 前夜第五百三十八章 暗潮第五百零八章 守城第二百六十四章 忆起第九百六十章 感知第五百五十章 犹豫第三百五十一章 换脸第四百六十三章 认出第八百八十八章 定编第七百五十二章 失踪第九十四章 引导(给曲明初的加更)第二十七章 阅卷(一)第三百一十三章 想法第四十六章 交代第九百三十四章 麻烦第二百五十九章 席间第九百三十七章 赎买第九百二十四章 弹劾第三百四十章 收敛第一百三十六章 走水第四百七十二章 着急第三十四 恼羞第四百零八章 礼物第六百三十五章 礼成番外 进学(一十四)第八百四十八章 仓促第九百四十九章 一家第五百六十章 回本第八百二十四章 砚台第一百零六章 正经第八百四十六章 吃饭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通第五百二十二章 许诺第七百一十一章 偏架第八百六十四章 阿娘六百三十三章 外出第五百五十章 犹豫第十九章 拿捏第八百一十四章 机会第九十三章 担心第四百四十一章 被动第二百零三章 向往第八百四十九章 冤枉第六百三十五章 礼成第三百零六章 希冀第三百九十九章 前夕第三百章 民乱第五百零一章 劝民第一百七十三章 憨客第六十四章 消息第二百一十一章 才子第二百一十六章 偶遇第五百八十九章 探知第四百二十四章 变迁第五十三章 接手第二百零六章 眼熟第二百四十六章 来历番外 进学(一十八)第五百八十一章 无措第三百五十八章 不公第七百五十章 再遇第八百八十一章 信心第二十三章 试题第七百九十九章 意动第二百六十八章 接风第四百零九章 心慌第五百九十二章 无策第三百八十三章 劝言第四百九十六章 急报第二百四十四章 不足第一百一十章 得知(月票150+)第八十六章 冲动(评论加更)第三百章 民乱第一百零一章 情定第五百八十四章 养病第三百二十四章 所有第六百八十三章 老竹第四百五十六章 抽调第三十九章 头疼第四百九十六章 急报第五百五十章 犹豫第九百二十一章 补给第八十七章 难过第四百零八章 礼物第一百九十三章 劝解第四百二十三章 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