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一章 恋旧

赵昉自然不知道这是因为方才太皇太后的尸首就暂放在此处,她后脑裂了,身上也有伤,哪怕再怎么小心,也会漏得一点脑浆、血水出来。

他头一回被这样多的太医拱卫着,十分不知所措。

几名医官仔仔细细地把了脉,又看了赵昉的舌苔、眼底、喉咙、耳朵,互相商量之后,复才举出一人,对着杨太后道:“回太后,秦王世子体虚得很,又兼寒疾未愈、脾胃不和,还是要好生将养……”

这太医说了许多话,全不是杨太后想听的,然而她伺候赵芮,看着赵署惯了,很懂太医院这些医官们的习性。

即便当真一点毛病也没有,也要扯些体热体寒,以防早间还说无事,晚间忽然生出什么不妥的话,他们无法开脱。

是以她耐着性子听到最后,忍不住道:“哪有谁人身体是十足十康健的?你只回我,有没有什么大碍?又可有什么宿疾隐病。”

这倒是没有。

不过那医官还是犹豫了一下,复又回头看了其余几人一眼,复才道:“这倒是没有什么大碍。”

“有便是有,没有便是没有,什么叫没有什么大碍?”杨太后也生了火气。

她很是讨厌这种模棱两可的话,当初赵芮、赵署生病,医官们也常拿这样的话来搪塞,什么过了今日才知情形,什么明日再吃一剂药,才好看清。

当初她是不懂事,等到丈夫、儿子死了,好容易得了个看着能养大的,又被拿这样的话敷衍,杨太后又如何肯。

医官只好道:“从脉象来看,并无什么隐疾。”

听得“并无什么隐疾”几个字,杨太后心里头那一块大石便终于落了地,转头同坐在自己对面的许多官员道:“诸位官人,既是并无大碍,尔等可有异议?”

殿中登时安静得可怕。

若说没有异议,自然是不可能的,可若是说有异议,又挑不出什么过不去的毛病。

赵昉乃是赵芮遗诏所定,又是太皇帝的长子嫡孙,礼法上头,虽然算不上顶顶合适,可放在眼下的情形上,确实也找不到更妥当的。

见得众人皆不说话,杨太后又道:“赵昉乃是先皇钦定,看着也是个好的,太医也说并无隐疾,身上也……”

她说到此处,忽然有些犹豫。

一旁的崔用臣连忙上前道:“臣方才换衣衫的时候,已是见得,并无不妥。”

有他这一句补充,杨太后的声音便大了起来,道:“也身无残疾,又是国子学中教出来的,都已是再这样了,难道还有什么不行的吗?”

众人都不说话,纷纷等着前头的黄昭亮开口,见得黄昭亮并无反应,复又看向了一旁近日很得太皇太后重用的孙卞。

黄昭亮没有说话的原因很简单——他不想出这个头。

他单看着赵昉那个样子,就觉得不像是个长命的。

可这样的话,又哪里能直说?

如果给他坐上了龙椅,过不得两年,又没了,那又当如何?这数月以来,难道折腾得还不够吗?倒不如把赵颙扶上去,虽说人是心胸狭窄了些,也不见得有几分聪明,到底是个真正康健的,儿女也多,总不至于像先皇那样,将来一个种都留不下来。

而孙卞还在犹豫。

从前太皇太后没有择定赵渚时,他已是暗暗接触过不少皇亲子孙,虽是后头一个都没有成,可直到现在,也还很有往来。

若是能从其中选一个?

他有了私心,那一条腿,就仿佛给鬼拦住了一样,始终都跨不出去。

殿中陷入了很长时间的安静,尴尬异常。

范尧臣站在第二列,他看着上头一手抓着赵昉,一手抓着交椅的杨太后,又看着又瘦又小、正低着头的赵昉,不知怎的,忽然就想到当日赵芮的信重,只觉得这孤儿寡母的,十分可怜。

他心中暗暗叹了口气,到底还是当先站了出来,道:“既是先皇钦定,又身体康健,自然当承大统。”

有了范尧臣这一句话,殿中其余官员,也有不少跟着站了出来,表示同意。

然而吴益却有些不满,上前一步,道:“范参政,方才太医也已是说了,其人体虚得很,又有寒疾未愈、脾胃不和,怎么就称得上身体康健了?”

杨太后见得范尧臣带了头,才松了口气,忽然又见得吴益这张熟悉的老脸,只觉得哪一处有屎,他就爱往哪一处钻,实在也有些气得上了头,忽然提声道:“先皇定的人,我也看得好,范相公看着也好,人就在此处,样样挑不出毛病,这还不行,那要谁才行?难道要你说的才叫行吗?”

她这一番话,不可谓不诛心。

吴益连忙疾声否认,退了回去。

见得殿上稀稀拉拉的,也有小半的人站出来表了态,杨太后便道:“既是诸位官人俱无异议,那便定个日子,这两天就请新帝登基罢?”

她这般豪爽,仿佛新帝登基就同换身衣裳那样简单,便是范尧臣也吓了一跳,忙道:“太后,此事非能如此仓促。”

废黜赵渚,新皇继位,哪里是这样儿戏的事情,先要找一个合适的理由废黜赵渚——总不能对着天下直说,原来的小皇帝把太皇太后杀了,所以只能废了他罢?

另又要着钦天监选日子,还有无数要准备的事情,不说旁的,一时半刻,要拟出来给官员、三军的赏赐,大赦天下的范围,各色人的封号,甚至秦王那一处怎么处理,千头万绪,都是麻烦。

听得范尧臣在此处一一列举,杨太后才醒过神来,道:“原来这样麻烦。”

不过等一等也有等一等的好处,她看着一旁的赵昉,道:“也好,若是仓促登基,天子的舆服怕是就来不及现做,虽是能拿从前的改一改,到底不合宜。”

来不及做,自然只能那前头的来改,最近的前头就是赵渚,虽然大改小好改,可那意头十分不好,她也不愿意。

下头的官员们听得简直要吐血。

天子登基,事关亿万百姓,江山社稷的大事,杨太后心中,竟是只惦记这一身衣裳……

当真要叫这样一个太后来垂帘吗?

纵然想了也没用,可众人还是控制不住地都在心底泛起了嘀咕。

只有赵昉依旧低头坐着。

他的座位被放在杨太后的右边,此时此刻,杨太后的右手正握着他的左手,而他自己的手也握成了拳头,已是有些捏出汗来。

虽然直到此时,还没有人同他明说,可听得场中人言,其中之意,却是十分直白。

怎么回事?

什么舆服?

什么登基?

这些同自己又有什么关系?

他来京之时,天子派去的人便只是奉命而去,等到到了皇宫,里头早已经坐好了一个赵渚。赵昉全无准备,先得到了一个坏消息,才得到了一个好消息,但是因为有那坏消息在前头,叫那好消息也变得与他无关了。

赵昉早已习惯了自己没有好运道,是以接受起来,并没有特别难受。

然而此时此刻,坐在杨太后身旁,面前是文武重臣,众人对着新皇人选议论纷纷,到得最后,那话里话外的意思,竟是要自己去做皇帝?

这是真的还是假的?

他宁愿认为这是假的,如此一来,若是将来又有了什么意外,自己就不会那样失落,便似前一次那般。

赵昉心中拿定了主意,面上便显出几分宠辱不惊来,看在杨太后眼中,越发地满意,觉得这小孩心中很有成算,也不轻浮,虽然不够机灵,但是举重若轻。

而此处兼任过崇政殿侍讲的重臣们,看得他这番表现,也略微松了口气。

坐了也有小半个时辰了罢?

总算这一个没有脱了鞋子袜子四处乱砸。

***

忙了这一下午,外头天色已经渐黑,给范尧臣几人手把手带着,杨太后终于把最要紧的事情先安排了下去。

至于太皇太后在何处停灵,如何停灵,怎的废黜赵渚,寻什么理由,这些却不适宜再在此处商议,更何况还有一个赵昉坐在旁边。

征求了宰辅们的意见之后,杨太后终于转回了宫中。

无论对于朝中的重臣,还是对于杨太后,今晚注定是个不眠夜。

可赵昉还是能好好睡一觉的。

旁的也许想不到,可杨太后自己生养过小孩,也照管过赵署这样身体极差的孩子,此时面对赵昉带来的问题,她驾轻就熟。

“旁的宫殿也来不及打扫,福宁宫中要好好收拾了才能住人,先住在清华殿罢,我也能时时去看着,不至于放不下心。”当着两府重臣的面,她也不觉得尴尬,就这般泰然自若地分派起来。

因怕赵昉不习惯黄门跟着,她还特地点了几个自己用惯的宫人过去伺候。

又交代道:“怕是还没来得及吃东西,路上先垫一点,回去叫他们给你做好吃的。”

她连着吩咐了这许多话,赵昉都不知道怎么回,只好应了是,又道了谢,跟着一旁领路的宫人先走了出去。

***

杨太后给宰辅们缠了整整一个下午加一个晚上,从天庆台到得天庆殿,又从天庆殿回了垂拱殿,忙得晕头转向,只在间隙时去吃了点东西。

她自嫁给赵芮以来,从做皇后时开始,就从来没有独自一人操持过什么大的事情,更何况那些事情还如此陌生。

已是半夜了,众人还要排着来问她这样那样的问题。

杨太后一惯就是个深宫妇人,她与太皇太后是两样的性子,对政务一无所知,听得这一桩觉得复杂,听得那一桩也觉得重要,样样都拿不定主意,偏偏又不放心,只好同来人问话。

她问得多,又全不在点子上,答的人烦,她自己也烦,明明半个时辰就能做完的事情,给到她头上,足要花上一个时辰。

等到过了丑时,寻了个空隙,杨太后进得偏殿,坐在隔间里忍不住拿帕子按着嘴巴,偷偷哭了起来。

做皇帝,实在是太难了。

这样辛苦,怨不得当初丈夫那样多病多痛。

她此时甚至有些理解起太皇太后起来。

自己刚嫁进来的时候,还觉得太后喜怒无常,脾气莫测,可想想当时她一个妇人,带着甚事不知的皇帝儿子,要面对后头这样一大摊子事,又怎么能有什么好脾气?

方才被朱谕追问三军奖赏的时候,一旁的小黄门给她添茶,她看得对方动作慢吞吞的,等到把那茶水喝进嘴里,竟是半点品不出味道了,刹那之间,险些就把杯子摔了出去。

这样的情绪实在是陌生得很。

杨太后一向觉得自己是和善的性子,可对着这许多事情,已是烦躁得不行,太皇太后的性格本来就强,自然也更容易生气。

她躲在里头,坐了哭了半日,想到后头无尽的政务,不得不擦洗了一把脸,想着一会还要见来问话的官员,也不敢顶着这哭过的脸出去,只好匆匆叫了宫人来简单帮着自己补了一回粉。

***

杨太后毕竟陪在赵芮身边多年,也见过他处理政事,懵擦擦地听得官员们奏了半夜的事,忽然就有些醒得过来。

除却这些喜欢架空皇权,自举相权的两府重臣,从前先皇手头还有郑莱、朱保石等人,另还有一个被遣去延州的,好似是姓许?

便是太皇太后,也有个得力的崔用臣帮着办事。

虽说不怎么机敏,可杨太后却还是知道感激的,她分明记得白日间那崔用臣在一旁提点过自己好几回,回回都十分关键,倒让她省了许多力气。

有几个得用的人在旁边帮忙提点,用处是真的大得很。

死者为大,虽然太皇太后才死了没过半天,尸首都还不怎么僵硬,然而经历了今日的事情,杨太后却是对她多了几分理解,此时再去看崔用臣,倒也没以前那样不顺眼了。

想了想崔用臣,再看一看自己原本惯用的那些个黄门,一对比起来,差距就有些明显。

纵然杨太后是个恋旧情的人,可她并不固执,短短半日,就叫她看得明白了原来的心腹只合照顾起居,用来辅佐政事,当真不是那块料。

她坐回了殿中的位子上,左右一看,寻了一圈,却是没见到崔用臣,便招来人问道:“崔用臣哪里去了?”

第七百八十二章 马脚第三百一十四章 争议第一百一十三章 红脸第六百五十一章 蠢材第七百八十六章 莫辩第七百八十六章 莫辩第五百七十五章 战报第五百二十九章 整顿第七百九十章 问话第七百五十章 再遇第一百六十二章 双刃第四百九十五章 倒推第三百一十一章 背锅第四十四章 邸报第三百七十四章 和尚第九百一十五章 分组(给家有三宝七夕芝麻和玉米的加更)第八百四十一章 偶遇第一百九十七章 看中第六百八十三章 老竹第四百九十六章 急报第七百一十二章 腰带第七百五十一章 巨响第八百八十四章 不难(给书城修仙的加更)第七百八十四章 追捕第六百五十六章 两难第七百八十八章 事与第五百九十二章 无策第二百零四章 丢脸第七百七十四章 比对第四百八十五章 警惕第三百三十四章 得力第二百四十九章 差遣第二百七十一章 查账第八百八十七章 不懂(给moshuyan的加更)第八百九十章 来人第七百四十九章 重现第四百九十二章 渠成第四百零八章 礼物第九十七章(给踏秋清的加更)第四百六十八章 颍州第九百零四章 昏君第三百一十四章 争议番外 认错(全文完)第六百零三章 历牌(下)第五百一十七章 献计第四百三十章 计算第四十三章 玉玦第九百一十四章 冷汗第七十章 纠结第八百九十章 来人第九百一十七章 释疑第六百六十一章 探听第三百一十四章 争议第六百一十八章 半成第六百零八章 南下第一百二十章 出发第六百零一章 剖析第一百三十七章 意外第二百六十三章 不及第六百二十一章 毛病第三百五十章 捷径第一百八十五章 答复第二百七十五章 幸存第八章 偶遇第三百四十二章 放手第六百三十五章 礼成番外 进学(六)第五百一十五章 斥责第六百一十七章 援手第四百九十四章 插手第二百三十八章 绸缪(给madoka1013的加更)第四百五十章 乡音第六百九十八章 惊胎第七百二十八章 转变第三百五十九章 冲突第四百九十六章 急报第六百九十章 问话(上)第八百一十九章 救人第二百五十四章 认恩第一百一十四章 见礼第三百八十章 炊饼第六百一十六章 偶遇第三百一十九章 谎言第一百七十一章 口渴(给炼炼炼小桃子的加更)第三百一十五章 抵达第一百一十九章 半现第六百七十八章 提前第二百二十一章 先后第七百八十九章 愿违第八百二十六章 误会第一百九十三章 劝解第二百三十七章 未雨第六百二十三章 针锋第七百零五章 认出第五百九十一章 疫情第五百六十三章 委屈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力第三百九十五章 乍悟第七百五十四章 未知第四百五十八章 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