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从农业战线到工业战线_最佳车间主任

最佳车间主任

重返洛阳矿山机器厂的焦裕禄,被任命为一金工车间主任。在担任一金工车间的车间主任期间,焦裕禄被大家誉为“最佳车间主任”。

阔别两年,焦裕禄回到洛阳矿山机器厂。此时的洛阳矿山机器厂,已不是他离开前的那个样子。此时的矿山机器厂,已建成了一座座高大的厂房,搅拌机轰鸣的声音不绝于耳。眼前的宏观景象,令焦裕禄感到十分激动,他不禁赞叹道:“厂子的建设速度可真快啊,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建得如此地气派恢弘,真不简单呐!”

矿山机器厂的基建工作接近尾声时,厂里提出了边建设边安装机器的号召,准备进入试产阶段。一场新的战斗即将打响!

学成归来的焦裕禄被委以重任,立即投入到安装机器设备的工作中。当时,许多大型设备已就位,安装时需启用空中行车吊运,难度可想而知。虽然苏联专家亲自坐阵,并制订了确切的运输方案,但还是困难重重。为此,身为车间主任的焦裕禄召开了业务骨干座谈会,召集大家集思广益,寻求更加完善的运输方案。那时,大家对苏联专家设计的方案表示了不同意见,理由是要把笨重的大行车在一夜之间运进厂房去,露天的大吊车使不上劲,而厂房及大门又不能拆。最后,大家商议决定,采用一金工车间露天铁路专用线,把轨道抬平至车两头,进入室内后再换木杠滚动作业。

根据这个方案,大家从下午三点一直忙到深夜零时,车间内仍是灯火通明,工人们还在进行着设备安装最后的校正工作。这段期间,焦裕禄一直没有休息,他和大家一块研究并确认。没有人知道

,此刻他正忍着剧烈的胃痛,和工人们清理垃圾,抬土、搬砖、扛木板,什么活儿都抢着干。工人们都说:“咱身上流多少汗,老焦身上就流多少汗;咱们身上沾多少油,老焦身上就沾多少油。”

问题总算是解决了,可新的问题接踵而至。

由于厂子的安装任务大,安装部门人力不够,已经运进车间的五米立车的主要部件没法及时安装了。消息传来,焦裕禄心急如焚:如果推迟安装,得耽误安装进度,进而影响工厂试产的时间。该怎么办才好?他越想越愁,眉宇间已经拧成了一个大大的“川”字。安装部门那边有困难,车间也正准备开工,到处需要人手。可是,如果就这么袖手旁观地耗下去的话,损失的还是工厂本身。所以,他再三思量,打算先支援建筑公司,把设备安装齐全。

焦裕禄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了车间工人,想听听大家的意见。结果,工人们听说后,立刻就炸了窝。大家议论纷纷,大多数人持反对意见。有的说:“安装机器是安装部门的事情,我们是生产单位,各司其职,凭什么要我们去支援他们?”也有人说:“他们若是不能按时安装好机器设备,拖了工厂建设的后退,那就按合同办事,罚他们的款!”

焦裕禄在一旁静静地听工人们讨论,一言不发。不过,他越听心里越难受,眉头又情不自禁地皱了起来。他打断大家的讨论,严厉地说:“罚他们的款?他们是谁?你们考虑过这个问题吗?”大家突然怔住了,不解地望着焦裕禄。焦裕禄放缓语调,接着说:“在我们建设工地的甲方和乙方都是国家企业,都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一目的。困难是双

方的因难,不能按期安装设备,不管责任在谁,受损失的都是国家,甲乙两方都有份。早日把设备安装好,让机器运转起来,这才是个大问题啊!”

听了焦裕禄的话,工人们变得一言不发。过了好大一会儿,一个工人腾地站起来,说:“老焦,你说得对。咱们是主人翁,不能只看着自己的饭碗。我听你的,去支援安装部门。”随后,不少工人纷纷响应,表示服从安排,叫干啥就干啥。

一金工车间成立了以党员和团员为骨干的突击队,帮助安装部门及时地将五米立车安装到位。事情完满解决了,设备也全部安装完成。

当机器隆隆地开动时,焦裕禄的两眼已经熬红了,眼窝深陷,整个人又瘦又黄。熟悉他的人见了都说:“老焦,你怎么瘦成这样了?”他那消瘦的脸庞上,带着喜悦的神情,回答道:“瘦了好啊,走起路来也轻松许多。”

除了平日的繁忙工作,焦裕禄在工作之余总是抽时间学习。学习,对于他而言,是一件永无止境的事情。他自认为,唯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增长自己的学识,不至于在祖国经济建设中被狠狠地甩在后面。

在他的办公桌上总放着两本书,一本是《机械工业企业管理概论》,另一本是《机械制造工艺学》。这是两本有关工业方面的专业书籍,只要有空,焦裕禄都会自学。这是他多年养成的学习习惯。除了自学外,焦裕禄还常常向厂里曾在苏联学习过的技术人员学习。他从不摆领导架子,遇到问题总是虚心请教,不耻下问。他的这种学习精神,令工厂的许多工人敬佩不已。私底下,大家都称赞焦裕禄为“最佳车间主任”。

(本章完)

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禄_焦裕禄教我写稿第二章 从农业战线到工业战线_“拉牛尾巴的人”学工业第五章 他叫焦裕禄_朴素的生活作风第三章 在兰考的日日夜夜_实地考察兰考的现状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禄_焦裕禄教我写稿第五章 他叫焦裕禄_“我是您的儿子”第二章 从农业战线到工业战线_在大连起重机器厂实习第一章 从苦难到新生_在夹缝中求生存第七章 向焦裕禄同志学习_北大荒的“焦裕禄”——王正林第五章 他叫焦裕禄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三章 在兰考的日日夜夜_实地考察兰考的现状第七章 向焦裕禄同志学习_90年代的“焦裕禄”——孔繁森第三章 在兰考的日日夜夜_防风治沙第一章 从苦难到新生_在夹缝中求生存第三章 在兰考的日日夜夜_根治内涝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禄_赵广宜:职工的贴心人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禄_赵广宜:职工的贴心人第七章 向焦裕禄同志学习_焦裕禄式的好书记——陈新庄第一章 从苦难到新生_在夹缝中求生存第四章 肉身虽死,精神不灭_焦裕禄烈士陵园及纪念馆第三章 在兰考的日日夜夜_调动全县人民的积极性第三章 在兰考的日日夜夜_防风治沙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禄_赵广宜:职工的贴心人第七章 向焦裕禄同志学习_北大荒的“焦裕禄”——王正林第七章 向焦裕禄同志学习_焦裕禄事迹的曝光第三章 在兰考的日日夜夜_向“三害”全面进军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禄_焦裕禄教我写稿第七章 向焦裕禄同志学习_北大荒的“焦裕禄”——王正林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禄_刘俊生:在焦裕禄身边工作第五章 他叫焦裕禄_“我是您的儿子”第三章 在兰考的日日夜夜_防风治沙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禄_刘俊生:在焦裕禄身边工作第三章 在兰考的日日夜夜_团结领导班子,转变领导思想第四章 肉身虽死,精神不灭_焦裕禄精神第五章 他叫焦裕禄_这孩子就叫“张继焦”吧第四章 肉身虽死,精神不灭_带着遗憾离开了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禄_徐俊雅: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第一章 从苦难到新生_光荣入党第五章 他叫焦裕禄_这孩子就叫“张继焦”吧第一章 从苦难到新生_暗无天日的煤矿生活第四章 肉身虽死,精神不灭_县委书记病倒了第五章 他叫焦裕禄_朴素的生活作风第七章 向焦裕禄同志学习_90年代的“焦裕禄”——孔繁森第四章 肉身虽死,精神不灭_带着遗憾离开了第四章 肉身虽死,精神不灭_县委书记病倒了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禄_刘俊生:在焦裕禄身边工作第二章 从农业战线到工业战线_试制卷扬机第四章 肉身虽死,精神不灭_县委书记病倒了第五章 他叫焦裕禄_朴素的生活作风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禄_刘俊生:在焦裕禄身边工作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禄_徐俊雅: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第四章 肉身虽死,精神不灭_县委书记病倒了第五章 他叫焦裕禄_朴素的生活作风第七章 向焦裕禄同志学习_焦裕禄式的好县长——陈景华第一章 从苦难到新生_当民兵第二章 从农业战线到工业战线_试制卷扬机第七章 向焦裕禄同志学习_焦裕禄事迹的曝光第三章 在兰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决心治理好兰考第三章 在兰考的日日夜夜_团结领导班子,转变领导思想第四章 肉身虽死,精神不灭_从肝炎到肝癌第一章 从苦难到新生_苦难的童年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禄_徐俊雅: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第二章 从农业战线到工业战线_“拉牛尾巴的人”学工业第七章 向焦裕禄同志学习_北大荒的“焦裕禄”——王正林第三章 在兰考的日日夜夜_下定决心治理好兰考第五章 他叫焦裕禄_教子有方的故事第三章 在兰考的日日夜夜_实地考察兰考的现状第三章 在兰考的日日夜夜_实地考察兰考的现状第四章 肉身虽死,精神不灭_带着遗憾离开了第五章 他叫焦裕禄_朴素的生活作风第一章 从苦难到新生_苦难的童年第二章 从农业战线到工业战线_大营剿匪记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禄_焦守云:永久的怀念第三章 在兰考的日日夜夜_调动全县人民的积极性第三章 在兰考的日日夜夜_临危受命奔赴兰考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禄_王继先:与君南下共征途第四章 肉身虽死,精神不灭_带着遗憾离开了第三章 在兰考的日日夜夜_团结领导班子,转变领导思想第二章 从农业战线到工业战线_“拉牛尾巴的人”学工业第三章 在兰考的日日夜夜_调动全县人民的积极性第一章 从苦难到新生_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第五章 他叫焦裕禄_“我是您的儿子”第一章 从苦难到新生_苦难的童年第三章 在兰考的日日夜夜_团结领导班子,转变领导思想第二章 从农业战线到工业战线_在大连起重机器厂实习第一章 从苦难到新生_当民兵第四章 肉身虽死,精神不灭_从肝炎到肝癌第二章 从农业战线到工业战线_试制卷扬机第七章 向焦裕禄同志学习_焦裕禄式的好书记——陈新庄第四章 肉身虽死,精神不灭_带着遗憾离开了第四章 肉身虽死,精神不灭_县委书记病倒了第七章 向焦裕禄同志学习_焦裕禄事迹的曝光第五章 他叫焦裕禄_“我是您的儿子”第三章 在兰考的日日夜夜_实地考察兰考的现状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禄_王继先:与君南下共征途第一章 从苦难到新生_光荣入党第六章 大家眼中的焦裕禄_赵广宜:职工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