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7章 虎、豹!

虎式坦克重量的上升导致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开始的时候虎式坦克的稳定性并不好。于是乎几乎所有的虎式坦克又拉回去重新改进。甚至对图纸都进行了一些修改。不过幸运的是,虎式坦克最终在2战爆发前一年最终稳定下来。随后进入量产阶段。而虎式大量服役的结果就是德国装甲部队前期在欧洲、非洲以及中东、南亚的交战中占尽优势,其技术性能超过了同时期所有的国家的现役坦克!

虎式坦克几乎是全须全尾的留下了。但是他的表兄弟猎虎兄却被迫大改。原因无它,两次战争中的装甲部队劣势让德国人不得不多打一些提前量。原本几乎已经敲定的88MML71级别的主炮最终被推翻。德国人最终决定在猎虎坦克歼击车上安装了一门105MML62级别的火炮!这款火炮远超当初的两种预选主炮。原有的战斗舱要彻底改装,车体也要进行极大的改变。以容纳巨大的火炮和所配属的弹药。而在一番加强之后,这款猎虎式坦克歼击车的重量超过了60吨!而且装备时间被一拖再拖,直到战争中期才大量装备!稳定性也比较低,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依靠强悍的火力和装甲,这款战车在防御作战中的战斗力相当强悍,甚至于2战后期的战车也没有谁敢保证能挡住105MML62火炮全力一击的!

不过虎式坦克和猎虎坦克歼击车因为工艺复杂制造困难的缘故很难完全取代4号坦克在德军中的地位。对于未来中型坦克的发展思路,陆军内部也产生了争执。各方提出的意见五花八门,总体而言分成两种。一种意见是放弃四号坦克,重新设计另外一种坦克。而另外一种意见则是在4号坦克的基础上挖潜。

支持第一种观点的多是一线指挥官。这次战争给德国一线指挥官的刺激简直是太大了。按照他们的话说,双方装甲部队的对冲几乎就是用奶酪砸到了钢板上。直接撞得粉碎!并且声称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恐怕就不会有人来当坦克兵了。他们强烈建议生产一种40吨级别的中型坦克,机动能力可以削减一些,但是正面防护和火力不应该输于目前遇到的29型坦克歼击车。至于侧面防御可以先放放,毕竟正面突破还有虎式呢。

而支持第二种观点的人则被前者称为学院派,主要以后勤、军备以及和企业之间有联系的军官为代表。他们首先承认了4号坦克在正面交锋中和对方坦克歼击车之间的差距。但是同时他们认为坦克和坦克歼击车正面对抽肯定是坦克吃亏。并且用诸多的实验结果表明,如果4号坦克攻击4号坦克歼击车的话同样会被抽的满地找牙。这是双方武器结构决定的。同等规格和重量,没炮塔的肯定比有炮塔的硬件性能高。

所以先不说4号坦克如何,至少已经装备部队的4号坦克歼击车应该继续保留。而且应该立即补充到中东驻军中。(开始德国陆军的计划中以进攻为主。所以坦克歼击车数量并不多。)虽然实际研发进度没跟上这次战争,目前还没搞出供四号坦克歼击车使用的88MML56火炮(4号坦克歼击车的炮弹发射药长度和历史一样,虽然都是一样身管长度,但是威力比虎式还是要差一截。)但是原本供给3号坦克歼击车的75MML60火炮已经搞出来了,所以目前4号坦克歼击车使用的是75MML60火炮,这款火炮的穿深远超4号坦克和29型坦克的75MM炮。他们认为这款坦克歼击车的火炮应该够用了。

其次他们从工业的角度来阐述了4号坦克在德国未来军工体系中的重要性。在装甲兵发展规划中,德国人已经将4号坦克定位未来中型坦克的中坚力量了。工业体系和编制以及训练都是以此为展开的,将4号坦克扔掉的话无异于釜底抽薪。德国装甲部队的发展规划要推倒重来。这其中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如果我们放弃4号坦克的话,那么无异于将大战的时间至少推后5年左右!而且我们之前为此投入的数十亿马克的基础建设资金、人员训练以及配套系统都要推倒重来。这个责任谁能承担?如果新型坦克的研发迟迟无法成功。那么德国陆军装甲部队将面临无车可用的境地!”一名支持者这样说道。

“只要我们的4号坦克能换装75MML60火炮的话,那么我们的4号完全可以压制目前所有已知型号的美英法三国坦克,即使面对华夏对29型坦克也可以击穿对方的正面装甲。中型坦克本来就是一种易于生产的消耗品,让他们从各个方面压倒同吨位其它坦克本来就是不现实的。只会导致重量的恶性上升。”最后支持保留四号坦克的凯特尔这样总结道。而他说的也确实有些道理。毕竟战争准备已经进入倒计时,此时再临阵换将的话肯定会导致一些问题。

“但是,如果4号坦克并不能压制对手呢?美英不是傻子。他们可以看出华夏坦克性能的优越性,即使因为民族自尊心的缘故不会照搬。但是至少也可以学习和借鉴,亦或者买过来换个名完事。我们的中型坦克说到底还是不如29型坦克的底盘更好。阁下刚才说的很对。中型坦克是未来装甲兵的中坚力量。但是数量不如协约国和华夏,质量也不如华夏29型坦克的4号坦克如何能胜任这个角色?”莫德尔对于凯特尔的意见持不同意见。

如果自己同级别的武器不如对手的话,那么至少要在数量上有优势,如果数量和质量上都没有优势的话,在不考虑战术水平和官兵素质的情况下。那几乎就没法打了。这一点德国军方高层还是很清楚的。从陆军水平上来说,开战初期的德军师级单位装备的机枪数量远超对手。火炮是更适合在法国东北部作战的榴弹炮而不是类似法国M1897型75式火炮。重炮数量更是占优,所以虽然总量比对方少。但是火力效力上是高于对手的。而即使这样,德国也只能把东线的俄国人打崩,至于西线吗?虽然交换比和损失方面一直优势。但是最终也只能握手言和。

保持质量优势是德国陆军乃至德军能活到现在的根本原因!德国陆上扫平俄国逼和英美法靠的是质量。在海上公海舰队能和皇家海军鏖战数年靠的也是质量上的优势!在未来,同盟国工业总量不如协约国加华夏的情况下,想要在远离本土的地方打赢对手同样要依靠质量,质量就是总纲!是不能碰触的红线!质量上无法保证优势那么一切战略都很难展开。工业产能、结构还有其他的什么东西都是空谈。

“如果我们再研究一种正面防御和火力超群的中型坦克怎么样?至少在正面交战中不会落下风,同时也因为不用追求虎式坦克均衡的防御而增加太多的重量。其实40吨坦克如果设计的好,同时只强调正面对敌的话,那么正面性能也不会比重型坦克差太多。”这时候一名负责装备研发的少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们可以给这款坦克安装至少80MM倾斜55度的首上装甲。并且安装使用正常发射药的88MML56火炮。这样的话,可以做到和高炮以及其它火炮通用弹药。或者使用身管长度更长的75MM炮,比如说75MML70火炮。这个级别的火炮足够对付非重型坦克目标了。正面装甲也可以免疫75MM级别的火炮。”看着双方都没有反对自己的意见,海因茨少将完善了自己的观点。这计划说白了就是弥补4号和虎式坦克直接的空挡。制造一种性能和成本介于4号坦克和虎式坦克直接的武器。毕竟从30多吨到将近60吨的虎式直接的差距有点太大了。

“这个计划我看行,双保险,一方面不会可以使现有生产体系不受到太大冲击,另外一方面在4号坦克颓势尽显的时候有另外一款坦克来替代它。”兴登堡对这个建议还是比较满意的。这个办法同时兼顾了双方的要求,而且从技术上来讲也比较容易实现。

“这款坦克的重量定在45吨到48吨为宜。这个重量在保证正常军备的情况下,我们除了保证车体装甲的强悍之外。同时可以将炮塔前部装甲提升到140MM以上。而且车体前部的侧面也可以有所提升。50度倾斜20度应该还是可以的。这样的话,算上对方侧击的角度,那么车体前半部的防御力也会很不错。”海因茨进一步完善了这个方案,于是乎后世大名鼎鼎的豹式坦克的原型基本形成了。

这款坦克的出现几乎是历史的必然。因为在这个位面上德国装甲部队碰上了和历史上类似的遭遇。4号坦克在和T34的较量中居于下风(仅纸面数据而言。)即使长管四号坦克也不过是依靠那门威力巨大的75MML48坦克炮而具备了相互摧毁的能力。到了T34-85后还是不如。虎式坦克是厉害,但是产能严重不足,(好吧。从后期产量上看,总感觉这是德国人自己不努力。否则产能会上去很大一截。)于是乎最终重量介于虎式和4号之间,战斗力和机动性都俱佳的豹式坦克诞生了。并且最终逐渐成为了德国装甲部队的主流。这个位面虽然四号坦克比历史上强悍了很多,但是奈何对方也增强了,相对质量还是不行,所以豹子的出现就成为了历史的必然,这次不出现,那么在以后大规模交锋后豹子依然会出现!

不过和4号和老虎一样,这个位面的豹子同样比历史上强大不少。从目前来看车体正面防护几乎持平。炮塔和侧面前部的防护则有所提升。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豹子侧面45MM垂直装甲不堪一击的毛病。至于火力上虽然打算用原版的75MML70火炮,但是实际上豹式坦克的潜力是很大的,可以上更大的88MML56强装药版火炮。后期的豹子和前期的虎式火力几乎是一个级别。至于后期虎式坦克上105MML53级别的火炮后再次超越豹式那就成了后话了。而且因为发动机和变速箱同时后置,节省了大量空间,所以虽然火炮和弹药都变大了,但是载弹量下降的并不大。更为重要的是,这款坦克的架子本来就是按照40吨级坦克设计的,各方面都留下了相当的余量,于是乎这款坦克稳定性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而最终这款坦克重达47吨的重量也算在德国陆军的计划之内。当然因为研究时间较晚,同时部分子系统不太适应中东干燥多风沙的环境,这款坦克在2战初期也没有大量装备。不过在随后的战斗中逐渐取代了部分4号,成为了德国装甲力量的中坚!

可能是因为德国人在坦克性能方面的劣势太大了,所以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部队反坦克能力。在多次交战记录中都提到过坦克的缺乏和战防炮面对坦克、步兵战车和曲射火力的低生存性。再加上不少反坦克炮的性能并不咋地。比如说德国的50MM反坦克炮。这些东西很难威胁到华夏目前的装甲主力29型坦克歼击车。75MM炮威力也不是很够。而重型加农炮则数量不足,无论是88MM高炮还是105MM高炮绝大部分都是空军的。古德里安运气好,从空军那里搞到不少好东西,而要是大规模交战的话,空军防空高炮都不够用,哪还会给陆军?

第211章 牡丹台炮战第185章 后院起火第438章 逐渐收拢的大网第745章 明争暗斗第1414章 血染大洋第1103章 印度洋孤军第1436章 徐徐拉开的大幕第1050章 无与伦比的暴怒级航母2第1356章 盲目乐观1第1138章 杀招第737章 埃森的困局第451章 决断第402章 外洋舰队出击第192章 打仗是要钱的第1532章 乌克兰之战!第234章 装甲巡洋舰的时代第1359章 猛虎出笼第1075章 钢铁风暴第936章 旗鱼凶猛第387章 一石三鸟第373章 计划第398章 不宣而战的传统第540章 七省级战列巡洋舰第1409章 南大西洋之战第574章 俄式快速部队第1276章 后续反应第1348章 光杆司令第398章 不宣而战的传统第744章 绝境第807章 大洋洲的快乐时光第899章 这不是真的!第115章 总结经验教训第878章 丹泽港外的战斗第523章 火炮后置怎么样?第584章 快速战列舰VS战列巡洋舰第1252章 来日方长2第1091章 德国人的计划第258章 接战第191章 战争背后的鹰第299章 表面与本质第405章 草原上的追逐战第1525章 银色死神第435章 幕后交易第1197章 制导武器的必要性第1146章 南拖北打第1199章 华夏鹰群第1065章 铸造中坚1第146章 龙潜于渊(二)第675章 堵回去第698章 装甲巨兽(一)第1416章 华夏和德国第181章 休息一下?第697章 检讨第832章 离去第420章 马卡诺夫的应对第999章 准备进行时第1297章 鹰之墙第650章 对策第522章 英国人不要德国人要第1305章 目标奥匈军团第1027章 航母到底怎么造第662章 追踪第616章 计划的完善第84章 清日海军(一)第1477章 两线作战的德国第150章 火炮生意第1309章 反击准备第24章 杰里科?没搞错吧第573章 我们需要一个结果第586章 全新的舰队第274章 最长的一天(二)第1298章 互有攻防第789章 平静的日子?第1151章 北线局势第40章 改变历史的谈话第891章 下一步怎么办第583章 龙泰级快速战列舰第580章 合作意向达成第575章 德国人眼中的华夏第1412章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第995章 未来的打算第1189章 差距第708章 崩溃第390章 谈判第141章 同时行动!第197章 血战(二)第560章 无与伦比的龙兴级战列舰第507章 蒸汽轮机和重油第299章 表面与本质第739章 南线会战第2章 论舰第308章 铁血宰相第516章 自造无畏舰第127章 中枢的反应第276章 俄国人的踪迹第98章 友好访问??第1214章 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第1139章 重创第528章 大格局第1029章 基地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