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4章 意料之外的落幕

“布劳希契就这样败了?”就在布劳希契撤出了战场之后几个小时,北线的克鲁格就收到了德军总参谋部发来的电报。布劳希契的战败还是出乎克鲁格预料的,克鲁格认为三个齐装满员的德国师加上空军优势再不济也不至于让对方包了饺子吧;而实际上虽然没有成建制的摧毁德国任何一个团级单位,但是论损失程度的话,所有参战德军都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重装备的损失可以很快弥补,但是有经验的指挥官想要补充就太难了。德国在非全面动员的情况下想要补上这个漏洞也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所以,一切都该结束了!

克鲁格拿出来一份早已经拟定好的电报,将其交给了一旁的副官,然后这名副官转身离开。这是一封请求撤退的电报。早在布劳希契发动南线战役之前就已经写好,一旦南线失败,那么克鲁格就会要求北线德军趁早撤离战场。而双方的伊朗战役也将随着克鲁格军团的撤离而画上一个并不圆满的句号。当有人问道北线是否还有机会的时候,克鲁格无奈的摇了摇头,他比谁都清楚现在的形势。

“华夏已经击败了南部的布劳希契军团,布劳希契的∫◆三个师是整个两河流域南部最后的机动部队了。按照情报分析,经过短时间的休整和补充之后,作为胜利方的华夏南线军团至少可以腾出一个师加一个旅的兵力,南部只用留下那些半残的部队看守一下就可以了。我们在南面不可能发动新的攻势,即使面对的是一群疲敝不堪的部队。如果南线军团主力北上的话。双方之间的兵力对比就变成了6个师对华夏4个师加1个旅,如果考虑前一阶段的损失和补充速度的话。那么双方之间的兵力会更加接近。而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华夏空军重建了他们前线的基地体系。我们的制空权也会大打折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强攻不会有任何效果,而对方逐渐具备了反击的能力,如果我们再输了,整个德国、甚至整个协约国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抽出足够强大的军团来对付华夏陆军。”

“想想看吧,如果我们失败了会出现什么事情?整个两河流域都将变成不设防的地区,华夏数个师的兵力可以将我们在这里准备的一切都摧毁掉,两河流域的油田、军事基地、甚至是我们前面数个月打下来的伊朗南部可能在数周之内全部易手,这样的代价是帝国无法接受的。现在最好的结局就是保持我军在纸面上的优势。进入防御状态和华夏对峙,他们是在敌占区作战,成本会很高。我们存在的价值是让对方意识到继续战斗下去对双方都没有好处,然后配合政府在外交方面保住我们开始的成果就可以了”布劳希契是这样分析当前的形势的。

而相对于布劳希契就战场形势所做的分析,德国高层想的更远,他们已经不单纯把目光放在这次战争上了,甚至连战后数年的形势都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在伊朗战役中,德国人和华夏打了3次大战,最开始在伊朗本土内的一场大战;徐怀德一个装甲师轻松的打爆了同等规模的德军部队。然后是在两河流域,德国陆军集中了自从1战结束后最大规模的陆军兵团,虽然华夏围攻基尔库克进而切断中东铁路的计划没有实现,但是两次大战结束后。巨大的损失和让人难堪的战损比让德国人意识到了这个东方大国的强悍!

战争是政治和利益的延续,如果战争的获利少于可能要付出的代价时,那么双方就会尽量避免战争。德国人不是不知道华夏的诉求。华夏的目的就是为了保住伊朗北方的独立。而这个条件虽然让德国人很不满意,但是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德国人认为双方再打下去只能是陷入无休止的战争泥潭。至少到目前为止,北线的克鲁格军团和华夏军团还算势均力敌。双方在中东能获得的利益不过是一些石油而已。貌似没必要为了这点石油搭上数个甚至十几个精锐机械化师的兵力和装甲以及数千架飞机。德国人认为在这一点上华夏的想法和自己应该是一样的。既然这样双方就有谈判的基础!

而里宾特洛甫在分析了大量情报并且对英美的反应做了深入的分析后还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目前华夏和英美之间的结盟还有一定距离。虽然他们在意大利和伊朗战场上并肩作战,但是在合作的同时也暴露出来他们的政治诉求的不同。英美两国,尤其是英国的利益和华夏的政治诉求格格不入!”

“英国是一个吝啬的极端利己主义者,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不想对盟友有太多的投入。在意大利战争中,因为华夏和协约国都是抱着用意大利来消耗同盟国的态度而进行的战争,所以他们之间的分歧并不是很大,但是后来,我们成功的控制了伊朗南部以后,双方之间的分歧迅速扩大,英国人认为伊朗已经不能作为印度的屏蔽了,所以毫不犹豫的放弃了伊朗,而华夏为了保住在中东的立足之地而坚持了下来,根据华夏以往的作风,对英国人这种背叛行为做出报复是必然的。而如果我们能适当的利用这个机会的话,会让华夏和协约国之间的矛盾扩大化!”里宾特洛甫的建议非常有建设性。战争进行到这个程度,即使高傲如德皇这样的任务,也不得不承认,德国的敌人有点多,想要再各个战线上战胜所有敌人是不可能的!而所谓的分化对手的第一点就是就和华夏改善关系,尽可能的让华夏参战时间向后推!

“我们在伊朗问题上必须向华夏让步来换取决战在德军内部将第二次世界大战称为决战之初华夏的中立。大家都十分清楚我们开战后的第一目标是法国,然后才是南亚。在攻陷法国之前,我们在南亚的军事存在会非常有限。抵挡美英已经很勉强了,如果占据伊朗半壁江山的华夏从北向南发力的话。我们这次战争就等于白打了!”面对着德军高层中那些杀人的目光,里宾特洛甫毫不退缩;因为他知道在座的诸位都能分清形势,现在的表现只是面子上的过不去而已,只要有一个人提出这个建议就可以。而他就是这个人!说白了就是给诸位大佬一个台阶下,当然了,如果这件事情顺利促成的话,那自然是皆大欢喜,而如果失败了或者不满意了,那他就是一个替罪羊,在崇尚军功和武力的德国高层中。里宾特洛甫的地位十分难堪啊!他的一切都不那么坚固!

里宾特洛甫的建议最终得到了德国高层的认可,那么现在就剩下一个问题了,那就是华夏是否愿意和谈?他们的底线又会在哪?如何在谈判中获得优势,以及如何保证华夏不会毁约?双方之间的一些约定肯定不可能放在明面上。双方只能签订密约,而密约的话就自然不会受到国家信誉的保证,完全取决于双方的形势,只有保持场面上均势才可以让这个密约持续下去!

就在德国人准备和谈的时候,徐杰也表示吃不消了。德国人没有转入战时状态,华夏的工业体系和物资配给系统同样也在打酱油。双方远还没有到掀桌子的程度,所以华夏也是用和平时期的体制来支持这场消耗巨大的战争,华夏的根本在国内,或者换句话说在东部和中部。要跨越数千公里把物资和人员送往伊朗这其中的代价可想而知。尤其是在英国撒手不管,美国力不从心的时候,华夏几乎独自挡住了同盟国两次大规模攻击。这其中的损失和消耗要说不心疼那完全是假的!虽然华夏和协约国已经算准盟友关系,但是在英美两国无所作为。德国人的主要矛头又指向印度的情况下,华夏可没有必要再单独和同盟国打个没完没了了!是时候停手了!

不过此时双方打的火气。哪能就这样分开的?更何况大家都是大国,都是要面子的,怎样做才能即传达意思又不份呢?这可真是个问题,在这种看似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谁先开口谁吃亏!华夏不想丢人,德国也不想吃亏,那么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先从战场入手,北方的克鲁格军团暂时后撤转入防御就是一个示好的决定,而华夏一方面是力不从心南部的徐怀德军团刚刚大战结束,还未完成休整。另外一方面也感觉到对方的些许善意,于是一方面加强己方军事力量,另外一方面对德国人的北撤并没有做出什么激烈的举动。而随着陆军的脱离接触,空军方面也开始拉开距离,德国人不会再在华夏阵地上空转悠,而华夏的狐蝠式战斗机也不再深入德军前线尽心侦查和攻击。闻琴声而知雅意。德国人和华夏都从这些行动中明白了对方的意思,造成了事实上的停战,那么剩下的就是为即将到来的接洽和外交联系做准备了。

德国作为老大自然不会一开始就亲自跳出来,这方面的事情自然是交给小弟了。作为德国最忠实和最重要的小弟奥匈帝国接过了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别的小弟等级不够,奥匈再茶几也是和法国一个级别的列强吧;好吧一战胜利后,奥匈帝国从地图上看大了一圈,志大才疏的费迪南现在已经不怎么把法国放眼里了。奥匈帝国自然不会傻乎乎的和华夏直接交流,他也是从伊朗入手,首先释放了扣押的外交官,并且根据外交渠道向伊朗政府表明同盟国愿意在“一定条件”下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这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德国暂时不会再打伊朗的注意了,你告诉你家老大看看双方能不能坐下来谈谈!

同盟国的善意很快被传到了华夏,而徐杰也开始派遣外交人员和德国方面进行暗地沟通,虽然伊朗政府大使曾经向华夏提出收回伊朗南部领土的要求,再不济也要保持一个南方的出海口,但是可惜的是,华夏对这个建议一是没兴趣二是也没这个实力。徐杰之所以能在伊朗战争中获得这样一个结局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华夏知道德国人最需要的是什么。知道德国人什么可以丢弃、什么必须争取,一条横贯东西的走廊是德国拼死都不会放弃的,哪怕是德国要面对华夏、美英三国的军队,德国人不达到这个目的都是不会罢手的。所以这点几乎不要谈,华夏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和德国人在伊朗南部和两河流域两个方向再打下去,要知道虽然两河流域的德国军队力量几乎告罄,但是南部是德国空军和德国海军控制地方。人家陆上有空降兵部队和海军陆战队。海上有几十万吨的战舰和大量的海基飞机,这仗打下去可就玩大了!

保证伊朗的领土完整太过遥远,华夏现在需要的就是如何稳住伊朗南部,并且让德国人拿出切实的措施来。作为穿越者,徐杰可是非常清楚2战时德国陆军是多么生猛,看看历史上的第三帝国,再看看现在庞大的德奥和其它的小弟以及附庸,其战斗力绝对会让任何国家和国家联盟感到威胁。徐杰签署了不知道多少密约,他自然知道密约唯一的约束力在形势上,如何保证形势的稳定,才是保证密约效力的关键!而且德国人也确实说对了一点,如果2战开始的话,华夏确实没有一开始就参战的意思!一方面是不当挡箭牌,另外一方面是某些国家做的太不地道了!

华夏和同盟国的接触瞒不了某些国家,对于这种本来是三方大战最后变成两方敲定结局的事情,某些国家感到非常的不满,而有的国家则比较淡定。作为协约国的主心骨美国和英国。对于这次两方和谈却抱着不同的看法。

感谢书友zy1976的打赏~~~,以及书友s、y7817、911911、残阳龙影、vfr短笛大魔王007的月票支持~~~。未完待续。。

第624章 大碰撞第1270章 交战第1025章 影响深远第83张 善后事宜第183章 日本海军战略的调整第1186章 先手攻击第1029章 基地群第168章 丰岛之后(一)第1374章 海上巨无霸第301章 舰队出访第945章 战斗还是撤离?第1414章 血染大洋第109章 舰至巴达维亚第421章 异变第179章 老兵的离去(二)第406章 意外第1510章 生活看淡不服就干!第823章 被发现了?!第386章 慈禧的应对第1064章 第一代航空母舰第1062章 德国未来攻击机第1001章 新的方案第87章 天津机械制造局第1392章 后续第1247章 游骑兵第641章 运动战第1236章 蛟龙入海第1107章 目标东非第339章 战至中盘第590章 龙泉级战列舰第1118章 决战那不勒斯第1431章 大西洋启示录5第1263章 辽阔大西洋第293章 扩军中的俄国舰队第573章 我们需要一个结果第414章 拉开帷幕第1187章 对攻战第1421章 趁你病要你命第1272章 折戟第621章 剑拔弩张第88章 徐氏步兵班(一)第955章 达摩克利斯之剑第1505章 大棋局第660章 假作真时真亦假第328章 世界的反应第735章 帝国危机(2)第1506章 磨刀霍霍的俄国第617章 舰队编组完成第221章 各怀心思第1009章 停战吧第1307章 宿敌2第754章 误入歧途的皇家海军第865章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第748章 屈服的俄国第41章 改变历史的谈话(二)第772章 小队协作第554章 德国人的谋划第894章 猛攻第1223章 拉美国入坑第65章 愤怒的光绪第649章 火线支援第121章 回到天津第605章 别无选择第55章 海军痼疾第134章 日本人也缺钱啊第1057章 中等国家专用航母第193章 朝廷的对策第49章 徐杰的回国规划(二)第1054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第649章 火线支援第1148章 巷战第1010章 谈判第528章 大格局第581章 俄荷联合舰队第1158章 钢铁坟场第429章 乌兰察布防线第36章 把船卖到北洋去第661章 全线出击第123章 陆军改革第85章 清日海军(二)第228章 扫荡第641章 运动战第941章 困局第1451章 多点开花第95章 拜会刘公(三)第346章 北洋和外洋第1168章 最长的一夜(1)第330章 佛罗里达海峡第708章 崩溃第1347章 真正的装甲战第1336章 前景堪忧啊第752章 标准化战列舰第249章 升级的重炮部队第305章 密谈第1071章 鏖战第235章 谋划全局第1195章 伊朗攻略第272章 最长的一天(一)第359章 T字横头第665章 胶着的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