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3章 新的阶段

就在徐怀德和古德里安这对宿敌秣马厉兵准备再在战场上一分高低的时候,德国的东进集团已经提前发动了进攻,印度,这个被称为大英帝国最重要的殖民地,这个为大英帝国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料和市场的南亚次大陆终于要陷入一场血与火的洗礼之中!70多万德军加上40多万的奥匈和土耳其军团如同冲破堤坝的洪水一般涌向这片富庶之地!

在四个航空军约400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12个装甲师和机械化步兵师组成的锋利矛头轻易的撕碎了英国人的边境防御体系。

而在完成最初的突破之后,德国进攻部分一分为三,其中北线德军在2个机械化步兵师的引导下向北进攻,兵锋直指伊斯兰堡。而南线德军在1个装甲师和2个机械化师的引导下直扑卡拉奇,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这座阿拉伯海沿岸最重要的港口城市,而剩下的4个装甲师和3个机械化步兵师则组成中路突击群,开始向印度河流域发动进攻。面对如同潮水一般的德军。英国人的防御简直可以用微弱来形容。德国人甚至懒得分割包围,前锋的德军直接将其扫荡干净。而后面的德军甚至开玩笑说他们是在进行●∽一场武装巡游。只要扛着枪前进就可以了。

在短短的几天之内,40多万德军进入了后世的巴基斯坦境内,并且最终三支德军陈兵在印度河一线形成一条连贯的战线。而之所以德军在这里稍作停顿,倒不是说英国人抵抗有多强。而是因为跨越印度河之后就是一条狭长的沙漠地带。德国陆军需要等待后勤和空军的步伐然后对印度的政治经济中心新德里发动一场向心攻击!

除了地形和补给原因之外,促使曼施坦因暂时停手的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即将爆发的沙漠风暴行动。古德里安能否成功击溃华夏军团直接关系着德国东进军团的侧翼安全。如果古德里安成功了,那么部署在北线防御华夏的军团就可以调过来。这至少能给前锋增加4个装甲师或者是机械化师。而后面的步兵军团也会获得补充,而如果不能击退华夏军团的话。那就意味着德国需要在北线部署更多的防御部队。而这将导致东进军团的乏力。

本着将力量集中在一个地方的原则,曼施坦因首先发动东进攻势就是为了和古德里安的北进攻击错开时间。而当曼施坦因在南亚次大陆站稳脚跟之后,后勤补给和空军支援又向古德里安倾斜,换句话说,曼施坦因今后能走多远完全取决于古德里安这一战打出一个什么效果!

就在德军快速推进的同时,英美也积极的做着战争准备。不过和强大的德国军团相比,英美此时在南亚次大陆的兵力和位置都很不理想。其中将近40万的英军和印度本地军队龟缩在恒河平原一代。而约30万的美国远征军则集中在印度东海岸的中部地区

从兵力上来说,美英本来就处于劣势,而装备上更是这样。英国人虽然赢得了不列颠之战的胜利。但是本身损失惨重,想要从本土运输装备补充驻印军团无益于痴人说梦。而美国人在极力武装自己的同时能给英国人的装备也不多,所以盘踞在恒和平原的40万英国大军中,至少有一半部队装备缺编,而另外一半的装备水平比2战刚开始的时候的英军还要差一些。

美国人情况好一些。但是所以的好也是和开战之初相比,虽然伴随着潘兴坦克的服役和换装了新式火炮的29型坦克歼击车的到来,让美国人至少在心里上不那么惧怕德国人的老虎,但是这些装备数量依然有限,虽然美国尽可能的增加潘兴式坦克的产能。但是目前即使装备优先级最高的驻印军团也不过有三分之一的装甲部队完成了换装。

先不说双方主力此时相距还有一些距离碰不上。就算能碰上,美英军团面对凶悍的德军恐怕也是凶多吉少。而空军方面的情况好一些。通过华夏的帮助,整个印度地区协约国部署了6个航空军约5000多架各种飞机,而正因为这些飞机对德国运输线的持续不断的打击。极大的阻碍了德军的进攻。

面对凶悍的德军。美英在战略上发生了分歧。英国人的意思是重点防御恒河流域,背靠华夏的西藏地区和德国人死磕。英国人之所以制定这样的计划,根本原因还在因为恒河流域几乎是英属印度的精华所在。而且是大英帝国重点经营地区,无论是交通、工事、经济地位都十分优越。英国人不想扔掉这里。

而美国人的意思则是放弃印度北部,向南部撤离。然后在德干高原上和德国人一决胜负。美国人的想法很现实,他们认为与其跑过去和德国人死磕,倒不如利用印度北部稀释德国人的力量,同时拉长对方的补给线。而且印度南部逐渐收窄。战线比较短,有利于防御。更重要的是距离美国驻印度的海军基地比较近,比较容易获得补给和支援。

“防御南线并不好,不要忘了,德国海军还没有动手呢!”在一次电话会议中,英国首相丘吉尔道出了自己的担心。德国空军和陆军已经动手了,但是德国公海舰队呢?虽然在北大西洋之战中华夏和美国舰队取得了胜利,但是对于德国来说,损失了4艘航空母舰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主力犹在!按照英国皇家海军的估计,最多3个月时间德国海军就可以重出江湖!到时候恐怕公海舰队会把整个印度海岸变成自己的猎场吧?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无论是合众国的舰队还是华夏舰队都无法单独面对同盟国联合舰队,这一次,他们内线作战的优势被充分体现出来。”而罗斯福也很快意识到了问题的关键!协约国舰队虽然总体强大。但是必须把舰队分成两大部分,其中美国舰队和英国舰队需要负责北大西洋海上运输线的安全。而华夏和意大利、法国舰队将负责印度洋战区。

而拆开后的协约国舰队面对抱团的同盟国舰队是处于劣势的

。而舰队处于劣势的结果就是。德国人可以轻易的攻击印度沿海任何一个节点!位于印度北部的恒河流域可以躲开德国海军的进攻,但是越靠南部受到的影响越大。在华夏舰队稳压同盟国舰队之前。这种战略上的劣势不会改变!

虽然美国人承认了英国人所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是美国陆军依然很犹豫。经历了法国战场的连番恶斗之后。美国陆军确实需要好好休整一下。所以包括巴顿、布莱德利等人在内的美军一线指挥官极力避免过早的和德国人爆发大规模战斗。按照他们的话说,至少要等到一半的装甲部队换装潘兴后再打。于是最终美国人做了一个折中计划,抽调部分美军北上恒和平原协助英军防御,而南线的美军则开始建立一条连贯的防线。

而在美英加紧备战的同时,他们也考虑到了华夏。在罗斯福和徐杰的电话交谈中,前者要求华夏在伊朗北部发动一次试探性的攻击,并且派遣强大的远征军进驻印度。并且还提出了建立一个协约国印度战区联合指挥部的建议。

而对于罗斯福的要求,徐杰回答的很简单。第一。华夏在伊朗北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德国人很快就要动手了,华夏需要先保证自己这个中东桥头堡的安全。第二,华夏确实想履行自己的义务。但是因为后勤补给的问题导致了华夏目前能派出的兵力比较有限,不过即使这样,华夏依然会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将9个师的部队和装备运抵印度南部港口。

徐杰对于印度战场看法和美国人相近,他不愿意在恒河流域和德国人死磕,除了和美国人一样的原因之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恒河流域眼看就要进入雨季了。后世的印度交通都堪称悲剧,更被说2战时期的印度交通了。如果把60吨的龙式坦克投入到这个战场的话那绝对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南部虽然被称为德干高原,但是这个所谓的高原是和恒和平原比的,整体来说海拔并不高。而且地势平坦,很适合华夏的装甲集群作战。

而除了战役战术层面的原因之外,还有另外2个原因。其中一个是徐杰想利用印度战场好好的消耗一下同盟国的潜力,对方从欧洲跑了上千公里进行远征。几乎是在华夏家门口开战,而且是在英国人殖民地大。这个战场简直太好了!不好好利用一下真是对不起这个形式啊。反正是英国人的地盘,怎么打都不心痛。所以徐杰也愿意把战火烧到南亚次大陆的纵深地区。

而第二个原因则是华夏目前的侧重点是伊朗北部地区,在这个地区,华夏已经集中了40多万的精锐部队,不过徐杰认为依然不够,一方面是因为要应对德国迫在眉睫的进攻,而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在华夏的计划中,伊朗北部地区将作为日后华夏切断德国印度军团的跳板。在这种情况下,华夏在3个月内继续将驻扎在伊朗北部的军队数量提高到60万以上。而后缓慢的将部队兵力提高的100万!当德国的东进兵团陷入颓势之后,当华夏海军将德国公海舰队重创之后,驻扎在伊朗北部的华夏军团将切断德国人的归路

而就在同盟国和协约国围绕中东和南亚准备大打一场的时候,一个逐渐从世人眼中淡漠的帝国正在冷静的旁观着。位于莫斯科的俄国高层们一支对世界大战的走向十分关注,在他们看来,这次大战将是最后一次改变世界格局机会,俄国能否从1战失败后的衰落中崛起完全就看这次交战的结果了!

“总体来看,德国人的攻势时代已经结束了,战斗已经进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中,而且是在德国人及不擅长的领域和地域进行的消耗战,华夏对德国的战略轰炸已经展开,当英国人缓过气来后,对欧洲的战略轰炸也将展开,而德国陆军则在遥远的南亚发动攻势。在这种情况下,国力更强的协约国将逐渐占据优势,除非德国人能在一系列战役中获得令人震惊的胜利,并且借此和协约国和谈,否则最后垮掉的肯定是德国人。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我们能赶上这趟末班车。”布柳赫尔在会议中说道。

“但是这不应该成为我们参战的理由,德国对我们并不是没有防备,他们留在欧洲的军团对于我们来说依然是一个无法抵御的存在。在协约国大量消耗德国陆军力量之前,我们不应该过早的对德国表现出敌意。同盟国对于协约国来说国力处于劣势,但是对于现在的俄国来说依然是一个庞然大物!过早的交恶并没有好处,而且此时德国已经控制了整个西欧,协约国有力也没处使啊!”而布琼尼对布柳赫尔的话持保留意见。

“现在确实不是参战的时候,但是我们的准备必须从现在开始,最终我们能获得多少是由我们自己的实力来决定的,华夏和美国只是把德国这堵墙给推到了,但是能从德国人手中抢过来多少完全看我们自己,华夏和美国都不希望一个强大的俄国再次出现在世界上。尤其是华夏!”最终,已经成为了俄国总统的托洛茨基总结道。

就在中东和南亚的一系列大战即将拉开序幕的时候,北面的俄国也不再犹豫,他们很不看好德国人,决定利用这次机会重新获得1战中失去的一切!当然,介于俄国现在的国力,他们的准备将是十分漫长的。但是从这一刻起,德国最终陷入围攻的局面已经确定,唯一需要考虑的只是时间问题!

感谢书友zhouyu1976的打赏~~~,以及书友禾苗苗的月票支持~~~。(未完待续。)

第507章 蒸汽轮机和重油第1352章 总攻第1313章 持续恶化第1199章 华夏鹰群第77章 分歧第1110章 战略轰炸第703章 华德密谋第592章 战争脚步第1462章 送人头第1103章 印度洋孤军第1074章 华夏新式坦克第1059章 理想和现实第235章 谋划全局第1235章 羽翼丰满的公海舰队第1153章 发动进攻第1211章 华夏装甲师1第505章 俄荷密会第14章 新型战舰的建造和影响第985章 夜战2第1297章 鹰之墙第1053章 钻空子第895章 兵临城下第260章 千钧一发第1237章 连锁反应第705章 迟到的俄国舰队第538章 马卡诺夫的建议第822章 将计就计?第474章 风起云涌第661章 全线出击第1189章 差距第1024章 谈判结束第711章 拉仇恨啊第1153章 发动进攻第916章 另一名棋手第295章 国家民族高于一切第213章 全线进攻第102章 烦躁的荷兰人第534章 时间才是最宝贵的第495章 工业规划第559章 大家一起对付俄国吧第849章 英国和日本第164章 丰岛海战(四)第95章 拜会刘公(三)第469章 在家门口堵你第302章 新式鱼雷第876章 波罗的海战云第1227章 精简版or豪华版?第1091章 德国人的计划第907章 苏醒的巨兽第559章 大家一起对付俄国吧第421章 异变第1132章 谋划第1363章 协约国的计划第1097章 瓜分第1499章 无从抉择第1351章 血与火2第1350章 血与火1第660章 假作真时真亦假第1167章 死从天降第987章 不死不休第516章 自造无畏舰第1323章 南北夹击第1528章 看不见的博弈第1475章 战后总结第402章 外洋舰队出击第1222章 联合防御第180章 快速舰队的搏杀第1045章 德国陆军的战略1第42章 理想版公海舰队第89章 徐氏步兵班(二)第120章 拜会郑振勋第1406章 虎式恐惧症第1198章 华夏制导武器第1419章 海基VS陆基1第402章 外洋舰队出击第367章 最后的准备第1253章 胡贝再次登场第592章 战争脚步第1283章 雷霆万钧第915章 危机时刻第282章 惊天之变第132章 日本人的反应第1517章 河口之战(2)第621章 剑拔弩张第806章 打的就是你!第1326章 季风行动第900章 明白了第239章 碾盘武士第664章 先手第176章 东海上的血案第179章 两败俱伤第165章 新的计划第909章 惊变第1448章 欧陆最后一战第1276章 后续反应第1266章 鱼雷之夜第600章 闭门会谈第1437章 大西洋启示录1第1195章 伊朗攻略第565章 更粗的火炮更大的战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