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章 先改变观念

“今天我所说过的话,你们必须牢记!如果你们想要从未来的战争中幸存下来的话,那么首先就要从观念上进行改变!记住!在战斗中所有的一切物资和武器都是最廉价的消耗品,唯独有经验的老兵不是!他们是一支军队的脊梁是一支军队的灵魂,没了枪炮,工厂可以通过流水线进行补充,但是老兵和有经验的军官打光了,那补充速度可要用年来计算!让一名经验丰富,受过系统训练的老兵在战场上生存几分钟这是犯罪!”一名华夏军官厉声说道。

对于俄国人的战术,华夏陆军简直可以用无语来形容,俄国军队中不乏指挥高明的人,有的时候一些精锐的俄军部队确实可以给华夏陆军造成一定的麻烦,但是不管怎么说,俄国军队总体而言属于一种战术过于呆板,而且非常依赖数量优势的军种。他们喜欢用密集的部队来冲散对手,在他们的教典中,一个营的攻击正面大概有400步宽,而士兵之间的距离只有大概一步左右,俄国人过分强调了攻击的强度,但是却忽视了速射武器对步兵的强大杀伤。在俄国人眼中步兵是真正的“灰色牲口”是可以用来消耗的,并且在战时可以用来“代替”炮弹!

俄国部队过于计较技术装备的得失,而为了弥补,他们必须用人命去填,结果造成了步兵素质的持续下降,如果说第一次华俄战争中俄国士兵至少还能打出一定的战术和配合,知道如何在恶劣的战场环境下保护自己的话。那么第二次华俄战争中俄国的士兵真正的诠释了“炮灰”这个词!他们只知道冲锋,然后在几十米的距离上用步枪攻击对方。根本打不出什么配合。

“这是我们的国情。我们的后勤压力明显要大于你们,你们拥有的火炮和战车数量要远多于我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火力劣势的情况下只能用步兵去弥补,而用肉体抵御钢铁的结果就是这样。”一名俄国军官颇为不服气的说道。

“拼正面拼不过还非要死扛着打,不知道后退后收缩,这样的军队死了活该。”这名华夏军官略带鄙视的说道。“连你们的先辈都知道在对抗拿破仑大军的时候不断的后退和坚壁清野,在内线与优势敌人对峙。而现在你们自己把部队集中在尼布楚要塞群这算神马事?甲午战争的时候,北洋陆军总体力量也不如日本陆军,我们完全可以用空军来换取时间,来慢慢拖垮对手。你们最后输了怪谁?”

“我可以保证,在你们未来的战斗中,你们将会遇上火力优势更加明显的敌人,对方将拥有更好的武备。更强大的后勤以及更多的兵力,如果你们继续死死的钉在固定防线上的话,那么你们死的会更惨,德国陆军的装备水平要高于现阶段的华夏陆军,如果你们继续保定消耗战和阵地战的思路的话。恐怕几个月之后,你们的军队中只能剩下新兵了。到时候在兵员素质急剧下降的情况下,你们后面的战斗怎么打?”这名教官反问道。

面对现在的情况,德国人将要采取西防东进的战略,不去和实力强大的英法两国对攻,而是联合奥匈同时配合俄国国内的反政府者来推翻沙俄政府。进而获得足够的战争红利,不过这次历时出现了一些变化。威廉二世选择的合作伙伴貌似是俄国境内的一些大资本家和贵族。在威廉二世的计划中,当德军摧毁了俄军主力之后,这些反政府者将推翻沙俄的统治并且和德国和谈。

先不说如何对付俄国国内这些亲德势力,单纯从军事层面上说,徐杰就实在想不出一个俄军可以对抗德国陆军的办法。德军的优势实在是太大了,无论是兵员素质还是装备水平亦或者战略战术方面都不是现在的俄国可以比拟的。甚至从即使在他的那个位面,到了2战,苏联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的时候,单挑的话苏联还是打不过德国的。那就更别说现在这个位面的1战了!

所以说想挡住是几乎不可能的。徐杰的目的就是让俄军能够尽可能的消耗德军,以至于让德国虽然可以打败俄国但是却无法安稳的消化掉胜利的果实,当然,更重要的是俄国的新政府不能是亲德的,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一支反德而且不仇视华夏的军队存在。徐杰要做的就是让这支部队能够消耗德军,并且活到最后,在政府变天的时候能够继续扛起反德大旗!当然,割地是少不了的,不过徐杰倒是希望两个国家因为欧洲的领土问题而不死不休!

于是乎徐杰针对现在的俄国国情和华夏提供的技术装备水平,给俄国人制定了这样的作战方针,当然了,方针是方针,至于到底能执行多少就看这些俄国军官和他们背后的英国人的能耐了,其实英国人也不傻,在多次推演中已经估计出了俄国陆军会一败再败的结果,为了防止这个盟友最终被打垮或者倒向德国,英国人对这些在华夏受训的俄国陆军人员还是很看重的。

首先这支部队必须是一支高机动性的部队,而且一般情况下不要和德国陆军打阵地战,原因很简单,除了筑垒区之外,所有的野战工事在占据绝对优势的大口径火炮的打击下灰飞烟灭是一定的!虽然现在俄国陆军已经学习把重武器集中在师级和军级,但是就凭一战俄国的能力,再怎么集中,军师一级的俄国陆军也不会拥有火力优势,那结果就是阵地战中俄国军队将是一水的劣势,无论从装备还是从部队素质上。再加上堪称悲剧的高层,你说这仗怎么打?

不过好在俄国还有最后的一个优势,那就是内线作战补给和后勤都会比较顺畅,虽然考虑到毛子悲催的运输能力,但是在铁路和“征用”的支持下,情况应该比德国大部队要好。徐杰的方针就是让自己训练处的俄国组成一支快速机动部队,他们的任务不是正面消耗和拖延对手,(这些粗活让俄国的其它部队承担吧。)而是通过从不断的突破和穿插来不断打击德军的后勤和消耗有生力量为主。

1战的时候坦克的行程还是十分有限的,所以在广袤的东线上,想用坦克形成机动力量到处堵漏还是有些苦难的。更关键的是没有强悍的空军,甚至连通讯都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参战双方的调动和对战场的感知会相当迟缓,尤其是重炮部队的调动一旦开始,想改变部署是很困难的。即使所谓的装甲部队,其形成一般也不过一百公里顶天了。考虑到与之配合的大量后勤辎重部队,这个行程可能还要打个折扣。快速救活恐怕是不行的。所以这将给俄国人相当多的机动空间去集中兵力吃掉德国的部分部队以及打击后勤补给线。

这支部队的机动能力将以骡马化为主并且辅以一定量的汽车和半履带车。这支部队的主力将步骑兵,说白了就是骑马进行机动但是投入战斗的时候以步兵方式进入战场。提高部队的机动性能,半履带车是为了方便在较为复杂的地形中使用,而卡车则作为某些重要部队的后勤保障车辆。

在火炮方面这支部队的火炮最大不会好过2吨重,也就是说这些火炮以75MM加农炮、107MM短榴弹炮和150MM重迫击炮为上限。理论上在师一级的部队中不会有更大的火炮了。不过为了保证这些机动部队可以在必要的时候获得足够强度的攻击火力,徐杰会在军一级给他们安置107MM加农炮和150MM重榴弹炮。这些火炮将被放置在卡车或者半履带车底盘上,以保证机动性。当然,107MM加农炮也不会很多,而且可能会根据载具的情况下予以一定的简化,比如说缩短炮管长度什么的。其目的就是让俄国炮兵在某一范围内获得不对称优势。

至于更大口径的火炮,徐杰想都没想,因为重量在增加的话,就超过了现阶段半履带车和卡车能够承载的重量了,想要自行的话想都不要想。而如果不能快速机动的话,面对德国的优势火力,俄国炮兵的存活率堪忧啊。此外,为了尽可能的提高俄国自行火炮的生存率,俄国版的自行火炮从理论上少带甚至不带炮弹,由专门的供弹车提供弹药。而剩下的重量则为战车提供轻装甲,以便可以挡住弹片的袭击。至于动力的话,徐杰还比比较喜欢柴油机,毕竟这东西形行程比较远,而且不容易着火。

火炮只是为了弥补这支机动部队的火力不足,这支部队真正的战斗力来源于精锐步兵和他们手中的武器。让俄国人和德国人死拼重炮和战车是绝对没前途的。就俄国的战车性能和产能绝对无法和对手相抗衡。打仗讲究的是按照自己的思路打,既然徐杰已经决定让俄国人找德国步兵的麻烦,找软肋打。那么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武器优势。

今天侧位一觉醒来,迷迷糊糊的打开了电脑。数分钟后被一串闪亮的数字吓傻了......。嗯,作为一个新手,已经N久没见到如此多的打赏了~~。大概多长时间了?侧位也有些记不清了,大概1年了吧~~~。心中那个激动啊,那个感激啊~~\(≧▽≦)/。

在此郑重感谢米尔修特拉瑟的10000起点币打赏和月票支持~~~。侧位保证从今天开始至少双更三天~~~。

第479章 火海第747章 越俎代庖第959章 邓尼金的选择第903章 取舍第373章 计划第779章 德国人的反应第906章 影响深远第258章 接战第916章 另一名棋手第447章 跨过黑龙江第1018章 会议前夕第1394章 意外之外第1456章 报复第285章 变数第1378章 世界的另一端第810章 贝蒂和托马斯第328章 世界的反应第583章 龙泰级快速战列舰第1491章 摩拳擦掌第1048章 德国空军的重组第832章 离去第1394章 意外之外第818章 决定第1067章 阴谋第900章 明白了第239章 碾盘武士第478章 炮击海参崴第1054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第522章 英国人不要德国人要第342章 见到熟人了第965章 两头下注第267章 马卡诺夫的嘱托第134章 日本人也缺钱啊第309章 孤独的巨人第537章 俄国海军第二次扩军计划第154章 分配战舰第102章 烦躁的荷兰人第1365章 华夏海军的挑战1第1441章 法兰西最后一战第1458章 相持阶段第1534章 铁流第1061章 德国未来战斗机第1393章 增大的筹码第361章 战列舰!第827章 刺客第1182章 持续的风暴第929章 最后一搏第1265章 威力巨大之氧气鱼雷第479章 火海第982章 准备出发第1014章 16寸风暴第979章 被骗了?第536章 海陆齐进第1151章 北线局势第967章 阴魂不散第444章 落幕第619章 南洋的俄国陆军第124章 淮系会议第136章 早产的风暴突击队第1320章 虎狼之战2第85章 清日海军(二)第692章 这就到敌后了?第563章 这就是差距第1349章 胜利or深渊?第1004章 初战第1379章 大战爆发第489章 马卡诺夫的计划第1410章 跑跑跑!第581章 俄荷联合舰队第288章 战争结束第308章 铁血宰相第535章 徐杰的想法第975章 突破口第162章 丰岛海战(二)第738章 最后的战斗第648章 盟友就是用来坑的第137章 为民族而战第772章 小队协作第169章 丰岛之后(二)第527章 不甘寂寞的罗斯福第517章 杰里科的选择第115章 总结经验教训第877章 黑虎掏心第1273章 互相算计第884章 风暴第1439章 特殊的劝说方式第1060章 K计划和魔鬼之翼第52章 北洋的困境第184章 大计划第1404章 虎啸法兰西4第69章 热那亚级轻型装甲巡洋舰第1371章 犹豫的俄国人第267章 马卡诺夫的嘱托第862章 不一样的诱敌第178章 遭遇战第485章 祸不单行第103章 大清“联合”舰队第46章 x级装巡的未来第1533章 过早开始的攻击第519章 荷兰人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