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事毕

第164章 事毕

【冬月二十四,泗城州陷落叛军之手,十数万百姓被掠】

【冬月二十七,庆远府陷落叛军之手,十数万百姓被掠】

【腊月初三,安龙司、上林司土司叛乱,黔国公调广南、广西、临安三府土司驰援,入广西平叛。】

【腊月初九,叛军围困柳州,两广总督胡应台领兵破贼于柳州城外,解柳州之围】

【腊月初九,贼首安邦彦、宋万化领兵三万驰援镇远,与川兵交战三合,川兵从容撤走】

【腊月十一,孙应元领兵抵达靖州】

【腊月十三,五省总督朱燮元下令腊月二十、六部兵马并进,围剿奢崇明】

一份份八百里加急的军报,在极短的时间内送到了朱由检的手中,而此刻已经是腊月十八了,距离朱燮元围剿奢崇明只剩下两天。

“殿下、从沙盘来看,只要朱总督围剿了奢崇明,那就可以集结兵马,走永宁宣慰司、遵义军民府南下围剿安邦彦和宋万化了。”

王承恩高兴的转头看向了坐在主位上观摩军报的朱由检,而他身前则是一个长宽一丈,高四尺的西南沙盘。

“与戚少保相比,宁远伯……”

“你们认为,这一战后我军折损是多少?”

“马铃薯、番薯的种植选定地方了没有?”

一句话,虽然道不清个大概,但至少羽林卫指挥使有在记这些东西,这是值得欣慰的。

况且、他也并不需要推广太多的番薯和土豆,只需要让这个比例达到大明的10%就足够了。

“眼下已经花费至少九十二万两了。”

尽管对于王承恩来说,他并不知道自家殿下为什么那么在意这些玩意,但他依旧尽心尽力的去做。

“况且、永宁城之外,四面还有四个易守难攻的石堡,驻扎在此地的兵马九千余人。”

“这也正常,毕竟自从当年宁远伯李成梁第一次被弹劾下野后,辽镇内部就分为了三派。”

“满桂那边,记得先保障他们的红薯、土豆耕种,另外永平府的辣椒、西红柿、等来年开春也可以送往一些种子去大宁。”

但众人也明白自家殿下的性格,断不会因为这种事情责怪他们,因此一名指挥使便走出作揖道:

加上大宁三卫的存在,以及登莱到金州海路的开辟,辽西走廊的重要性大大降低。

二等便是眼下朱万良、祖大寿的辽西家丁,满桂的大宁三卫、宽甸戚元功等人的七营汉兵,山西三镇援辽的将领家丁。

他们二人的开口,便引出了其他人的陆续作答,不过哪怕他们之中猜测最多的人,也不过只敢猜到四成罢了。

“呼……”

明初军屯田因为土地荒废,重新开垦有难度,所以自家老祖宗朱元璋定的军屯籽粮并不多,卫所还算舒服,但后面随着军官腐败就不行了。

若是如历史上一样,或许盘踞在这里的辽镇将领,还能截断辽西走廊,以此来威胁朝廷。

“世道险恶,我稍微展露善意,却成了百姓们的活命稻草……”

城池、关隘,这些都是随军工匠们用木料雕刻的,而山川则是用石头和沙土堆砌,河水则是撒上了红色的朱砂。

眼下、站在自己这边的,是榆林派系的贺世贤、尤世功等人,兵马也被自己打散,分离后填入新卒,根本无法脱离自己。

“回禀殿下,末将看过户部的邸报,据说已经用去云南和四川的田赋和所有加派,并且湖广和两广也用了大半。”

“得到的银子,让卢剑星派人去湖广购粮,湖广的粮价若是涨了,便在江西买。”

“一部部的换调兵马,等到退无可退的时候,要么造反,要么低头。”

朱由检忽的询问,而陆文昭闻言,也从怀里拿出册子,翻阅几下后说道:

“按照黄册,应该是六卫五营二百四十五堡,总计六万九千兵马。”

要知道这才打了两个月,而在诸将的估计看来,这一战最少要打一年。

倒是朱由检,闻言之后没有立即起身,而是看了一眼地图道:

既然分了派系,那么就可以拉一派打一派。

“宗室田亩发放72万3320亩,佃户田发放2001万0060亩4分。”

“算起来、明岁开始,算上私盐,折色之后,应该能岁入一千五百万两左右。”

沙盘之上,插着大大小小数百块木牌,颜色各异。

哪怕规模会越大越小,但花费也不会低于四百万两。

朱由检知道,他笑是因为御马监有银子了,而且这银子还会在后续不断增加。

朱由检一开口,让众人哑然,毕竟还没开打,就先说折损,属实有些不吉利。

“走!先吃饭,既然军屯田的事情要解决了,那我也该带六卫军返回顺天了。”

倒是他在回应了陆文昭的疑惑后,便再度看向了王承恩,对其询问道:

“殿下、若是李平胡和祖大寿,朱万良他们都不回应李如柏,那又该如何?”

“李如柏得知消息后,便写了手书送往辽镇,但辽镇的将领目前还没有给他回信。”

哪怕朱万良不愿意离开辽镇,但只要李平胡、秦得倚、祖大寿等李氏家将带着辽西的近万兵马跟随李如柏前往固原,那剩下的朱万良就很好解决了。

听到朱由检这么说、众将作揖退出了大帐,最后只剩下了王承恩和陆文昭两人。

“好消息啊……”朱由检攥紧了拳头,随后对王承恩道:

“在登莱一地收购足够多的花生种子,在北直隶南部的官田耕种,等一下我会写一个怎么榨油的册子,你让人按照那个册子来就可以了。”

王承恩的一席话,让众人看向了朱由检,想知道自家殿下会说些什么。

“按照辽镇的脾性,应该和之前熊经略所上奏的兵马数量差不多,四万六千左右,其中一万六千多人只能守备城池,三万人马可以出城野战。”

回应了朱由检后,他对朱由检也开口道:

说白了、李成梁在辽东的时候所立的战功大多都是在塞外,很容易粉饰真实情况。

阁部的官员都被他所蒙蔽,辽东镇的督抚、监司稍微有与他忤逆的意思,就被他排挤出去,以至于都不能检举他的不法行径。

陆文昭的情报,大概将辽镇眼下兵力的战力做出了一个划分。

说到这里、陆文昭不知道该怎么说了,而朱由检瞥了他一眼,知道他的意思是什么。

辣椒可以御寒,增加热量,西红柿则是亩产多,完全可以成为蔬菜市场上的大头辅食。

“奴婢领命。”王承恩作揖应下,而这个时候大帐外也飘来了饭香。

“末将估计,恐怕会折损三成兵力。”

到时候辽东的粮价,应该能稳定在五六文一斤了,甚至如果皇店后续依然输送的话,将粮价打到四文一斤也不是不可能。

不过反应过来之后,他便明了了一切。

但还有两个变数,一个是朱万良等辽镇兵马所掌控的辽西走廊,以及躲在山林之中虎视眈眈的野猪皮努尔哈赤。

“我等告退……”

只要此地的辽镇将领敢有作为,四面八方的明军会在努尔哈赤进攻前,先把他们覆灭。

“六万九……”朱由检眯了眯眼睛,而陆文昭也道:

“继续监察李如柏,一有消息就通知我。”

第三等,便是守备城池的辽东兵马,山西援辽的普通士卒了。

“当地的花生亩产几何?”朱由检急切的询问,而王承恩也道:

“二省卫所子弟,以及发田百姓,宗室子弟,一共723万2492人。”

朱由检嗅了嗅,肚子也咕噜咕噜的叫了起来。

五成、那就是伤亡过半,这种猜法如果被御史知道,恐怕帐内所有人都要遭受弹劾。

“但是你们别忘了。”朱由检抬头看向众将道:

“别太低估自己的对手。”

辣椒和西红柿,是附带找到的传入作物,不过产量没有后世的恐怖。

“行了。”朱由检放下了文册,看向了王承恩道:

“那些百姓、宗室子弟,有没有和他们说清楚田亩的定性。”

王承恩的一席话,让朱由检有些咂舌。

朱由检松了一口气、因为他知道,人心就是粮食,稳住了粮价,便是稳住了辽东的人心。

总之、一系列的作物,都是为了接下来几十年的严寒,十几年大旱做准备。

次一等是建虏的普通八旗兵,贺世贤、尤世功等人的六千多老部曲。

“回殿下,选在了顺天府,马铃薯和番薯,按照殿下您的意思,大概需要布种一百七十万亩耕地。”王承恩回应道:

“明岁秋收后,应该就能布种五百万亩,最多后年就能布种一千三四百万亩。”

说罢、他一马当先的走出了大帐,而陆文昭和王承恩紧跟在他的身后。

“花生找到了?”听到这话,朱由检眼前一亮。

朱由检很是自信,这样的自信是源于早就布置的辽东局面。

“还有……”

上次一战,虽然把努尔哈赤打疼了,也消灭了建虏近三十分之一的男丁数量,但终究没有达到断其一指的程度。

“孙传庭所部还需要留五百人守住摩尼所,因此兵马差距不大。”

在他们走后,朱由检也拿起了桌上的文册,扫了一眼。

眼下秦邦屏将辽河以东的兵马分为二十八营,打散后入驻辽东各地,这么一来、两派的实力都得到了压制。

“参军田85万亩,军属发206万4329亩。”

这笔支出的规模,让诸将纷纷咽了咽口水,而朱由检更是道:

“若是打上两三年,伱们认为会如何?”

眼下已经是腊月下旬了,还有一个多月,辽东就开始解冻,三个月后开始春种了。

“李如柏那边还没有来消息吗?”朱由检看向了陆文昭,而陆文昭闻言便回礼道:

“你们可知眼下奢安之乱已经用去了多少钱粮?”

但问题是、眼下内喀尔喀和喀喇沁被朱由检用互市的利益笼络了,明军可以随意在它们的牧马地疾驰。

陆文昭解释了事情的经过,而朱由检搓了搓手指,玩味道:

“看来这辽镇之人,也不全是蠢货……”

为将者如果不能考虑身后的后勤补给能否撑住,那对于朝廷而言,无异于是一种负担,而对于战略而言,更是无比重要。

来人是身着百户服的锦衣卫百户,他走到了朱由检面前后,便先行作揖行礼,随后掏出手书道:

“殿下、天津来信,腊月二十六、天津船坞的十四艘民船下水。”

“不过根据满总兵对清河关后续军报来看,这三万人马比当时的羽林卫还要差。”

他倒不觉得尴尬,对陆文昭和王承恩一笑随后摆手道:

两三年,毫无疑问、如果真的打那么久,那大明朝刚刚有所好转的局势会变得有些不妙。

对此、朱由检对他们笑道:“没有人敢猜五成吗?”

对此、陆文昭也按照锦衣卫所打探的消息道:

第一等无疑是白杆兵、浙兵,建虏的白甲巴喇牙。

朱由检在心中轻蔑一笑,随后对王承恩道:

“皇店于辽东贩卖粮食的事情,进展如何了?”

所以、要对付盘踞在辽西的辽镇兵马,首要就是将目前的新老两派两镇将领和兵马分化。

“行了、你们下去研究吧,切记日后行军打仗,一定要记住本部兵马的钱粮,还有当地的钱粮支出,万不可施行当地赋税不可完成之举。”

花生在这个大豆亩产一百五六十斤,出油只有18%左右的年代,可以说是能让百姓渡过大饥荒的好宝贝。

“殿下、您说的花生,我们的人在登莱找到了。”

“贩卖了五百二十万六千多石,换得银两七百九十七余万两,辽东的粮价已经跌到了七文一斤。”王承恩回应着,脸上尽是笑意。

王承恩汇报的消息,并没有让朱由检灰心,因为按照大明的称重和后世比,这一百斤大概就是后世一百二十斤的亩产。

到时候仅凭这10%的辅粮,就能养活大明上亿百姓三四个月。

眼下、在军帐中,观摩沙盘战场的,不止是归来的王承恩,还有六卫军的大小将领和陆文昭等人。

“末将以为会折损四成。”另一名指挥使走出。

作物的推广是缓慢,听到王承恩的话,朱由检并不觉得奇怪。

朱由检一边说着,一边在脑中盘算。

所要做的就是增加辅食,减少主食摄入。

花生的亩产虽然比大豆低,但奈何它的出油率高达四成,也就是一亩花生快比得上两亩大豆了。

“这玩意倒是好养,四月种,八、九月收,一亩能有个一百斤出头的样子。”

不过、要裁撤辽东卫所这件事情……

这么看来、不管是从兵马数量,还是骁勇程度,都是朱由检他们占据上风。

“末将以为……”

他是万万没想到、仅仅整顿了山西和北直隶,就能达到这么高的岁入。

这个时代的辣椒亩产在六百斤左右,西红柿则是二千斤。

朱由检直接道出答案,而这笔支出更是让众人几乎停止了呼吸。

“眼下我军的老卒也拼的差不多了,实际上双方战力不分伯仲,关键还是得看杜文焕所率的那一万二千川西北的松潘人马。”

相较之下、三七分的御马监简直就是天地良心。

不过仅仅是这样,依旧无法保证让大明上亿百姓渡过十七年的大旱。

不过对此、朱由检并不忌讳道:

“这一战已经打了整整两个月,虽然兵法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不离开?”朱由检轻蔑道:“不离开,也不敢造反,那就等着被蚕食吧。”

只要稳住了辽东人心,那么接下来裁撤辽东卫所就可以循序渐进了。

因此、最为重要的还是对东北、西南、南洋、西域、河套等地的开发。

好在之后李如松轻敌冒进而死,不然以他朝鲜之役的功劳,恐怕现在的辽东将会是铁板一块,而非眼下的分为三派。

辽南的兵马已经在被整编的路上了,掀不起风浪,唯一要注意的就是辽河以西了。

“这种以几乎同等的兵马数量围攻一地的情况,倒是很值得我们观摩。”

如果敌寇进入内地,他就以坚城清野作为依托,拥兵观望形势然后出击,甚至可以掩饰败绩变为功劳,杀良民冒充敌军的首级,纵兵掳掠辽东百姓。

说罢、朱由检继续道:

“尽管奢崇明所部攻城未果,折损了不少兵马,但与他对抗的,却也是训练了九个多月的各地老卒。”

如果自家老祖宗朱元璋按照自己的收法,估计佃户都造反了。

它们的出现,会降低百姓对于稻、麦、高粱等作物的需求,变相能用有限的土地,养活更多的人。

人的肚子里要是有了油水,对粮食的需求就会大大的下降。

至于为什么自己收三成而佃户没有不高兴,是因为正常的地主都是四六,有的甚至五五,乃至六四、七三。

只要裁撤结束,之后再设立辽东承宣布政司,让辽东成为一个单独的行省,那么辽东对大明的归属感,也就会慢慢回来了。

一个问题、把帐内诸将问住了。

朱由检对陆文昭交代着,而陆文昭也作揖应下,不过又开口道:

“……”

尽管这种不妙处于可控范围内,但却要耗费大明更多精力。

朱由检开口交代,而王承恩微微颔首回应。

长期以来、大军钱粮的事情都是朱由检、王承恩、曹化淳三人在管理,加上诸部之中又只有羽林卫真正参与过大战,因此一时间只有羽林卫指挥使开口道:

“这么快就好了?”听到这个消息,朱由检接过手书,撕开后一目十行的看了起来。

万历十九年好不容易将李成梁罢免,结果第二年宁夏之役爆发,明朝无人可用,只能让李如松带领李氏诸将征讨,间接扩大了李氏的势力。

也就是说、真的打到结束,朝廷最少需要花费五六百万两银子。

说到底是辅粮,主要用于灾荒之年赈灾,和平之年喂牲畜。

“说了、需要将三成田赋拿出缴纳赋税,所有田亩都归御马监,不可买卖。”王承恩回应道:

“明岁秋收,应该能收到九百来万石的田赋,交了赋税后,还能有个七百来万。”

“永宁一战,奢崇明尚有两万六千多人,而我大明六部兵马,分别是曹文诏朵甘营二千六百人,杜文焕一万两千人,吴阿衡三千二,孙传庭三千七,杨文岳三千,洪承畴三千二,总计二万七千七百人。”

“尽管不如海龙屯险要,但如果奢崇明铁了心要守住永宁卫,等待安邦彦北上,恐怕守上几个月也十分容易。”

说到这里、朱由检扫了一眼众人,又开口道:

“眼下大宁有三卫兵马,沈阳有三万兵马,辽阳一万四兵马。”

这个占比也不算低了,按照大明的民田、军屯田、官田相加,可以达到七千七百万~一亿一千万亩之间。

王承恩见状、也上前开口道:“历经两个月,在十余万兵马的丈量下,山西、北直隶的军屯田一共是2364万8709亩4分。”

“辽河以西、山海以北的兵马有多少?”

只是当三人刚刚走出,不远处就有人一路快走而来,而陆文昭也下意识护在了朱由检的前面。

两部的兵马数量是一笔糊涂账,别说朱由检自己,便是连熊廷弼都理不清楚。

四百万两……

九十二万两,这基本是眼下大明朝二十分之一的赋税了。

唯一要在意的,就是以朱万良的辽东后起之秀,以及祖大寿等李氏原派将领。

“什么?!”

建虏实力尚存,防备他们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

“一派为辽东李氏诸将,一派为辽东后起之秀,一派为外镇诸将。”

“他们想要投虏,也得过得去才行。”

果然、信中的船坞掌事已经回应,说是十四艘民船已经完工静置三天了。

眼下就等待腊月二十六那天的下水了。

民船是制造风帆战列舰的经验累积,对于大明未来的无敌舰队,朱由检十分重视,因此对王承恩道:

“收拾收拾,明日我们先行出发,前往天津!”

(本章完)

第612章 金铉返京第321章 外战内旱第158章 奢安之乱爆发第627章 两相对照第664章 番外篇(十二) 三王归齐第151章 西南风紧第261章 天灾不断第290章 膨胀的野心第106章 愚民第439章 野人与蒙狗第494章 喜讯不喜第17章 皇五弟知兵第183章 黄雀在后第261章 天灾不断第583章 北军西征第377章 爆破鬼才洪承畴第556章 惶恐滩头第36章 小不忍则乱大谋第86章 上架感言第640章 摸着弟弟过河第637章 玩弄人心第651章 千难万难第277章 开诚布公第556章 惶恐滩头第536章 和硕特归顺第227章 改革五军都督府第95章 藩王质问第700章 后记(二十)隆武新年第360章 天启九年第449章 身前身后皆战场第89章 银子不够花第315章 太庙前的分地竞拍第480章 战后疾苦第301章 小日子过得不错的小日子第587章 西京繁华第103章 蜂窝煤的火爆第277章 开诚布公第537章 以进固稳第648章 新人胜旧人第304章 建虏内斗第577章 五国会谈第398章 齐王选妃第436章 齐王大婚第412章 开发东北第459章 男丁死而妇孺上第89章 银子不够花第108章 缉拿抄家第212章 合围开始第478章 农村包围府县第574章 万事不留人第233章 筹备复套第261章 天灾不断第88章 死太监银钱多第349章 兴大案治大腐第201章 发展迅猛的市舶司第426章 帝位不稳第264章 令人期待的宗室廷议第684章 后记(四)白驹过隙第572章 帝临南京第675章 番外(二十三)北倭南缅第566章 故人再见第98章 党争再起第526章 粮食就是民心第522章 朝气蓬勃的齐国第168章 监国琐事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421章 沙俄东侵第44章 听墙角的起居注官第189章 千骑卷平冈第275章 叶向高的提议第344章 再苦一苦外夷第83章 老粗鄙的熊廷弼第676章 番外(二十四)亚欧战争第395章 银行试点序幕第226章 收拾内贼第533章 恍若隔世第344章 再苦一苦外夷第656章 番外篇(四)蒸蒸日上第278章 盐茶国营第438章 建虏来犯第571章 古井无波第430章 检在帝心第448章 灭亡前的狂欢第694章 后记(十四)摩刘之乱第283章 兴京城的垂死野猪第671章 番外(十九)皇储第672章 番外(二十) 国策第214章 围杀黄台吉第46章 布局西南第80章 少年纵马第160章 整顿山西第621章 英雄出少年第234章 南洋自古以来第239章 出兵南洋第498章 任他几路来第218章 犁庭扫穴第680章 番外(二十八)鹡鸰在原第79章 良臣不可用第441章 脚步虚浮人消瘦第216章 打断建虏的脊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