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战前台风

第204章 战前台风

“一二……拉!一二……拉!”

六月二十七,在一声声叫喊声中,辽河两岸的十万民夫正在拉拽一艘艘的三千料运粮船。

从天津出发的运粮船,它们得到了远在京城的朱由校旨意,从太仓又送来了八十万石粮秣和三十万斤火药。

大战在即、整个辽东都被调动了起来,而这样的调动中,近三十万男丁被征募为民夫,为整个辽东大军服务。

此刻、紧邻辽河的沈阳一带,不过只有十万民夫罢了,而更多的民夫,则是在向着宽甸、凤凰城、辽阳集合。

这种时候、就显现出了朱由检对于辽东经济的掌握,和辽东民生的布局。

截止六月二十七,入辽的中原灾民达到了八十五万四千余人,其中十五岁以上的男丁就达到了四十二万。

这些男丁本就需要救济,而眼下民夫的工作则是为他们提供了生路。

对于灾民、朱由检是以发粮,并且以布告的方式告诉了他们打下铁岭等地后,给他们发地。

对于辽东本来的百姓,朱由检则是以一日三十文的价格雇佣。

“兵法从古至今,由于军械的变化,一些用法已经发生了变化,所以应该因地制宜,因时变化。”

因此、仔细想了想之后,他还是放弃了出兵的打算,准备继续对即将打响的辽东之战上心。

“殿下、下雨了。”

呼啸的狂风吹来,吹得人睁不开眼睛,而众人也赶在大雨成为暴雨以前,策马冲入了平洋桥堡内。

既然是疾行、那么就不能携带火炮了,并且深入此地的话,还需要面对科尔沁、代善、以及开原莽古尔泰等部的夹击。

他侧头向一旁的小河看去,只见河面上出现了点点涟漪……

可以说、它将是朱由检所营造的学府之中,规模最大,学科最多,容纳学子最多的一个学府。

“去准备温水、干的衣物给殿下擦身子,换新衣。”

“卑职明白了。”听到朱由检的解释,陆文昭表示明白了,而朱由检见状,也策马向着广宁返回。

一旦雨下的不合时宜,那么明军的数千门重炮,十余万支火铳都将无法使用。

加上这地方有数百里狭长、二三十里宽阔的平原,并且又有三面环水的优势,如果真的被努尔哈赤所开发,说不定还真的能养活建虏的十万大军。

“都已经抵达了,燕山天工所制造的七百二十具的千里眼也都发放给了各军的统帅、总兵、参将、游击。”

眼下已经是六月二十七,孙传庭等部的兵马都在陆续的走海路,登陆盖州、宽甸等地。

“因此、当以堂堂之阵,堂堂破之!”

结合努尔哈赤一直没有行动的迹象,朱由检很是怀疑,努尔哈赤在等一场大雨,一场足以让明军火器无法使用的大雨。

蒸汽机……

如果他真的敢来,那说不定真的能给朱由检创造一个围歼后金数万兵马的机会。

“躲雨了躲雨了!”

陆文昭策马跟了上来,而朱由检看着这雨,眉头开始慢慢皱紧,最后面色严峻道:

“卑职看《孙子兵法》,其中有说“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

没有蒸汽机船,无法保证在短时间运送人口前往的同时,还能运送足够等数人口吃三年的粮食,以及一些耕牛和马匹。

朱由检对它抱有很大的希望,不仅仅是为了他们,也为了他自己。

至于能不能攀往更高?那就要看大明日后的教育是否成功。

“军队前进或者撤退贵在速度,如风来电往,所以,敌人不能制御。”

至于剩下那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二十四万余名学子,理学和政治、文学、历史系的平庸者会像种子一样洒满大明。

普通的学子,将会成为官员和官营机构的设计师、经营人、医生。

至于民工、军工、经济、语言、法学和医学的精英学者,则是会以第四学府的形式,成为大学的院长、教习。

美洲……

朱由检冷静过后,反而期待起雨季了。

“薄弱之处,出兵过少而无法调动老奴,出兵过多的话,便会让内部空虚,给老奴有可趁之机。”

第一所和第二所的学子达到了九万八千多人,再算上第三所的,也就是接近十五万学子。

陆文昭走入会厅之后便招呼会厅内的士卒,而他们见状也连忙去准备。

孙武认为,善于进攻的军队,进攻的是敌人不知道如何防守的地方,而善于防守的军队,防守的是敌人不知道如何进攻的地方。

“额……”听到朱由检的军令,陆文昭小心翼翼的试探性问道:

“殿下、只是一场雨,有这么严重吗?”

不过、也仅限于此了,因此努尔哈赤对于朝鲜行商的信任虽然不高,但是防备却很严。

不得不说、锦衣卫虽然无法成功侵入建虏之中,但他们察觉到了老奴他们对于行商警惕的不同。

拆开情报,朱由检一目十行的将情报看完,而这其中提到的情报,便是努尔哈赤下令代善和阿敏,将铁岭、开原的工匠、老弱妇孺迁移去兀也吾卫的消息。

他活得越久,后金就越容易崩溃。

或许在军事上,自己长于自家皇兄,但是在操控人心、平衡朝局上,自己还需要向皇兄学习……

朱由检收起了两份情报,而陆文昭闻言也回礼道:

欧洲人花了两百年,才迁移了上百万人口,而朱由检必须在三十年内完成,并且不空耗大明的国力。

“殿下、这是各城准备的石弹数量和储备的火药,以及各城的马匹数量,另外还有老奴兵马的最新调动情况,请您过目……”

“确定?”朱由检紧皱眉头,而钦天监官员也为之语塞,犹豫了片刻道:

“八百里加急通知各军,警惕老奴动兵,各地民夫都返回城内,坚壁清野!”

想到这里,朱由检摇头叹了一口气,将心思放回到了辽东收复之战上。

“而眼下,建虏之兵马大多为马步兵,萨尔浒一战,五天转战数百里,比我军步军转战速度要更强。”

辽河出海口,朱由检眺望正在拉动船只的民夫们,而陆文昭也策马前来,交上了两份重要的情报。

“严不严重,叫随军的钦天监官员来搭话。”朱由检对陆文昭端着脸色开口,而陆文昭也知道自家殿下不是在开玩笑,因此当即转头让人通知钦天监的官员前来。

如果真的下雨,老奴会不会真的出兵,妄图扰乱明军腹地?

“代善的地位,是建虏的左右管家,与黄台吉的地位一样重要。”

防守一定能巩固的原因,是因为防守的是敌人无力攻打的地方。

这个学府不是为了现在而准备的地方,而是为了十年、十五年后准备的地方。

历史上的努尔哈赤是这么干的,而眼下他因为被自己的压制,也在对麾下的人压迫。

他清楚眼下是小冰河即将爆发的前夕,更清楚小冰河爆发下,气候会变得十分极端。

这样的变化,让朱由检有些不安。

“你看这雨会下多久?会不会连下几天?”

但是在这个出省都需要十天半个月的年代,这样的商贸速度并不可能成为税收的主力。

眼下的辽东,虽然能调出四万铁骑,但……

“至于平原之处,开原拿下又如何?莽古尔泰可以走清河关切断我军粮道,哪怕沈阳同时出兵牵制莽古尔泰,但对方依旧可以用铁岭和沈阳之间丘陵上的石堡拖延时间。”

在看完了文册后,他才开口道:

对于辽人,他们是一个态度,对朝鲜又是一个态度。

朱由检很难保证,这不是努尔哈赤的诱敌之策。

想到那两块大陆,朱由检就心中一沉。

相比较距离较近的南亚,朱由检准备前往远离大明的地方,而这地方也就不用多说了。

由于御马监贩粮,辽东市面上的银子和铜钱早就不足,甚至陷入了钱荒。

忽的,朱由检觉得脸上一凉,下意识上手去摸,而这一摸便是一丝湿润。

一想到黄台吉现在因为努尔哈赤还活着而被限制,朱由检宁可让努尔哈赤多活几年。

“把这样的人物派往了兀也吾卫,想来老奴准备把兀也吾卫营造为第二个赫图阿拉。”

“燕山的第三所学府和第四所学府如何了?”朱由检的问题一个接一个。

“殿下、有一点卑职不明白……”

“第三所学府已经修建完毕,目前已经有三万多学子入学,后续应该可以达到五万余人。”陆文昭回应道:

“至于第四所学府,按照殿下的吩咐,营造的面积五万亩,因此要到后年四月才能完工。”

如果百姓到后面娇惯够了,那会不会出现一些官府帮当地百姓修路,却还要给工钱的景象?

一些寻常年间不可能发生的气候变化,往往在这种时期会十分多变。

只是尽管如此、北镇抚司的锦衣卫还是打探出了不少消息……

眼下辽东的兵马中,大宁三卫和浙兵,还有孙应元所部的三卫,四骑卫等八万多人,分别装备了骑铳、步铳。

辽河两岸的民夫也放下了手中的绳子,满身狼狈的向着两岸的石堡赶去。

朱由检脱了湿透的鞋子和衣服,只穿着一套中衣。

兀也吾卫虽说是后世吉林的地盘,但位于吉林西部的狭长平原上。

眼下他以现银和铜钱为雇佣筹码,而不是学习地方,直接以徭役的名义征募辽人,就这一手段,便让辽东百姓对他这位所谓的齐王,感恩戴德。

“按照二十四节气,以及十日前观测的星象来看,九星并没有什么变化,也就不会让节气发生变化。”

在贸易频繁的后世,国家可以调动资源来贸易,来建设工厂,倾销商品。

天下的私学和官学都会被接管、扩建,最后以小学、中学的方式遍布大明一千五百余县。

这样的结局,让朱由检明白了自己要学的还有很多。

蒸汽机车,蒸汽机船,这已经是朱由检能想到,眼下大明科技经过攀登后,能在他有生之年摸到的最高科技了。

以这个时代的航海,穷尽他一生,耗费大明的无数国力,恐怕也就能输送百万百姓前往当地安居。

两份情报,朱由检先接过看了一眼老奴的兵马调动。

同时,李若涟让这些辽东行商前往建虏的赫图阿拉贩卖粮食、铁器,以出售违禁品来获得代善的信任,并打探到了一些比较容易得到的情报。

看完这消息,朱由检波澜不惊,随后看了一眼另一本关于各城火药、马匹数量的文册。

从眼下的大宁出兵,最少需要疾行五百里才能截断代善迁移人口的举动。

朝鲜行商只能在赫图阿拉交易,不能前往任何赫图阿拉以东、以南的关隘。

只是、如果真的能开垦出数百万亩耕地,恐怕铁岭等地的汉人都要活活累死……

只是这场雨突如其来,并且越下越大,渐渐的雨幕浓密了起来,而朱由检的脸色也越发难看。

二十四万六千人一旦学成,哪怕只有千分之一的人能成为提升大明科技的人,但也是一个不得了的数量和规模。

眼下收复铁岭和开原才是主要的战略目的,四万多铁骑如果被重创,那么明军就无法在辽沈之地保持高机动性的支援了。

朱由检说这话时,脑中想了想兀也吾卫对应的后世城市,最后脑中浮现出了“吉林”二字,并且也想起了地形上它的地理地貌。

晚明辽东的雨季,不知道是不是受到小冰河的影响,除了六月初下了几场雨外,最近这几天都没有下雨。

他想要免除天下徭役,但对于这个时代的大明来说,这样的免除是一种隐患。

压迫到了极点,只要再来上一场惨败,内部的问题就会显露出来。

但这些都不是朱由检最在意的,他最在意的还是第四所的综合学府。

同时、他也护送着朱由检前往不远处的平洋桥堡休整。

“诸将都抵达各府县了吧?双筒的千里眼也都分发了吧?”

至于努尔哈赤……

辽东之战,朱由检并不担心会败,因为以明军的体量,即便火器无法使用,也能重创建虏。

“况且山中多雾水,小雨,一旦下雨、我军火炮便失去了作用,难以建功。”

这点、朱由检十分认同自家哥哥的话,他现在回想起来,自己有的时候还是太理想了些,脱离了现实。

好在辽东的道路都经过了修补,跑的也倒轻快。

此地开办覆盖理学、民工学、军工学、文学、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语言学、法学、医学十个学院,一百二二十七个学科。

可以说,前面三所学院,都是教授小学和中学的知识,而第四所学府才是未来真正能改变大明的地方。

这种景象如果放在后世,是正常的,合理的,但放在这个时代就不行了。

在朱由检沉思的时候,陆文昭犹豫着开口询问道:

这地方,处于长白山区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复杂,有“远迎长白,近绕松花”之势。

朱由检一边旁若无人的换衣服,一边询问钦天监的官员,而官员闻言,也作揖继续回应道:

“殿下、眼下大暑刚过不久,这雨应该不会下太久。”

他要求天下藩王海外就藩,自己也不可能独善其身。

这么一来、朱由检就陷入了出不出兵的抉择之中。

按照筹备,这学府可以容纳二十四万六千余人,而这里将是第一所综合学府。

“不……应该说是一个更为齐备的卫城。”

这也就是朱由检为什么会醒悟说“徭役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的话了。

朱由检大致估算了一些此地的兵力,最后还是不愿意冒险一试。

“嗯?”

“因此、既然上书已经很清楚,那为何殿下不派兵从建虏的薄弱处提前发起进攻?”

此地的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形成有山区、丘陵、峡谷、湖泊、河谷、平原等诸多地形。

徭役可以不用,但是不能没有。

李若涟在察觉到这个态度的不同后,当即命令锦衣卫策反了几个朝鲜的行商,随后将他们拉拢成为了锦衣卫的外援。

朱由检对陆文昭好生解释,随后又继续道: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

明军可以死一千、一万、十万!但后金只要战死一万,就足以激发内部矛盾。

辽东之地虽然面对渤海,但并不代表不会遭遇台风。

在粮食足够的情况下,能影响战局的就只有雨季了。

一个军事狂人,一旦无法掠夺到满足兵马的物资,那么穷兵黩武之后便是亡国,亡种族。

“山地领兵打仗,必须稳打稳扎,小心警惕任何一处可以被设伏的地方,而我军对边墙外的地形不熟,出兵便失去了地利。”

因此陆文昭想说的是,为什么不趁机出动出兵攻打努尔哈赤不一定会防守的地方,比如绕后突袭开原,提前走出长城,走边墙突袭赫图阿拉。

五万亩的面积,足以说明了朱由检对它的上心。

第三所、第四所学府,代表了燕山的扩张速度。

想要在三十年内迁移超过百万的人口,那就一定需要一种东西。

“十日前?”朱由检听到这个回答,这才发现这天气已经阴沉了数天。

就如眼下一般,他可以用徭役,但没有必要,所以他没有用,而百姓也对他、对朝廷、对皇帝感恩戴德。

陆文昭所询问的这句话,翻译过来便是:

进攻一定能取胜的原因,是因为攻打的是敌人没有防守的地方。

当朱由检他们赶到守备府的门口,当即翻身下马,顶着湿哒哒的狼狈模样进入了府内。

好不容易等士卒端来了衣物和温水,没给他换衣服的时间,随军的钦天监官员便一路快走,赶到了会厅,并对朱由检作揖行礼:“殿下千岁……”

如果真的有小规模的台风登陆,那么对于明军来说,战力会大打折扣,努尔哈赤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想到这里、朱由检再次下令道:

“再传令三道,辽东各城民夫返回城中,等待雨季结束,各军准备雨棚,不要让火药受潮!”

“卑职领命!”陆文昭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当即连续派出快马通知。

只是在他们通知的同时,天气的变化也越来越奇怪……

(本章完)

第152章 布局朝鲜第507章 乌合之众第165章 强藩反应第473章 齐国五年计划第303章 再苦一苦外人第457章 斩首上万第631章 竞争伙伴第349章 兴大案治大腐第485章 大势所趋第513章 天启十三年第295章 京城风云第92章 点醒杨涟第534章 宗藩局势第166章 黄台吉的计划第114章 整顿毕节第288章 炮轰建虏第418章 称孤道寡第250章 生擒朱由检第451章 蠢蠢欲动第428章 一正两贵三平妃第128章 锦衣卫革新第54章 藩王兴 宗室苦第608章 相互试探第593章 未雨绸缪第143章 大反攻第284章 井底之蛙林丹汗第606章 一墙之隔第352章 直谏第209章 誓杀腐儒第533章 恍若隔世第95章 藩王质问第619章 大西洋的风第10章 局势艰难第660章 番外篇(八) 慈烺当官第143章 大反攻第353章 分忧第75章 回京第394章 大明亚非经济圈第25章 古代社会福利机构第696章 后记(十六)报团取暖第643章 百姓赖安第594章 满朝虫豸第396章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136章 出塞第411章 先灭建虏方可安内第253章 复套终战第371章 风高亮节杨文岳第250章 生擒朱由检第454章 引君入瓮第367章 八个心眼的颜思齐第16章 上直二十六卫第590章 子不类父第466章 终末第243章 自取其辱的土默特第155章 亩产八石的番薯第422章 均贫富论第503章 一路向南第234章 南洋自古以来第136章 出塞第2章 最毒妇人心第35章 魏忠贤的献媚第163章 齐王党第152章 布局朝鲜第139章 俘获巴约部大妃第603章 抢人大战第79章 良臣不可用第317章 旱情不断第207章 杀建虏赏百银第6章 少年天子的爆发第508章 恒河以东第207章 杀建虏赏百银第181章 裁撤辽镇第19章 倔老头杨涟第371章 风高亮节杨文岳第112章 落幕第80章 少年纵马第540章 揣着明白装糊涂第123章 天子阅兵第288章 炮轰建虏第484章 烈属安家第183章 黄雀在后第551章 皇兄归来第294章 扫北大捷第102章 打肿脸充胖子的好皇兄第115章 摊牌第345章 工业革命序幕第199章 朝鲜政变第303章 再苦一苦外人第515章 名将陨落第88章 死太监银钱多第574章 万事不留人第602章 齐国繁华第571章 古井无波第302章 内外有难题第24章 百姓的生活收支第333章 孤不信命第230章 谋求开疆拓土第393章 审判孙传庭第44章 听墙角的起居注官第195章 画饼大师朱由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