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外战内旱

第321章 外战内旱

“放!”

“砰砰砰——”

海面、伴随着火炮的怒吼声,一艘艘试图驶出港口进入大海的船只被炮击的石弹击沉,而它们的对手是体型比他们大上数倍的一艘艘武装商船。

这里不是安南,更不是天竺,而是对大明来说近在咫尺的日本神户和大阪。

天启七年已经过去七个月,这七个月的时间,颜思齐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做的在享福,而是在东军都督府兵马抵达后,第一时间拿下了九州岛。

也就是说、此时日本四岛的本岛、九州、四国、北海道中,已经有两个岛屿被颜思齐夺下。

依仗自己数量庞大的武装商船和上面装备的燕山大将军炮,颜思齐选择大军南北夹击。

他亲领四营拱卫营袭击本岛的神户和大阪,而这两个港口则是德川幕府本国海贸中贸易吞吐量最大的港口。

更重要的是,神户和大阪身后,便是大和后水尾天皇所居住的京都城。

拿下京都,俘获天皇,这将是对德川幕府的一个重要打击行动。

紧接着、登陆城头的明军开始使用鸳鸯阵中的打法来克制倭寇,远了用步铳,近了就狼箲、长枪招呼。

明军的火器占尽了优势,伴随着炮哨的再度开炮,一时间整个海滩上炮火连天,石弹飞射击打在大阪城左右的火炮上,刻意避开了明军可能要强攻的正面。

从大阪城头俯瞰,宽阔的海岸线上,明军用战车形成了一个三层的防御工事,而远处的海中,一艘艘长达两丈的沙船携带一门五斤炮和炮车被放下,由四名水兵负责运送登陆。

就安南来说、迁移上百万百姓前往安南,需要的粮食是一个天文数字,加上百姓第一年过去没有粮食,自然要朝廷扶持。

反抗派主要是大明人,这点哪怕是蠢货都能从他们清一色五尺以上的身高看出。

“福建自夏以来,闽南地区发生大旱,遍野赤土,波及百万。”

“仗其四蹄,践踏我阵”

“后哨留下保护炮哨,左右前三哨从火炮两侧海滩进军!”

他担心的不是明军的火器,而是担心幕府兵与反抗派的短兵问题。

加上福建耕地数量只有一千四百多万,也难怪福建从宣德年间就开始动荡不断。

率先抵达城墙下的明军并没有直接攻城,而是举着步铳对城墙用三段式的火力来压制。

朱由检要接着大旱开始大规模迁移百姓了,这些年来他扶持六大造船厂,为皇店和巡检司建造这么多船只,就是为了在这个时候派上用途。

“交战不过一个时辰,我们就战死一千二百多人,再这么下去最多只能坚守半个月。”

拥有绝对的兵权后,德川家光指挥十五万军队以山口、广岛、京都、奈良、大阪、神户、名古屋等地为守势,试图在持久战中拖垮颜思齐。

“砰砰砰……”

既然迁出去了,自然不可能从大明调粮食前往安南和旧港,旧港先不说,本身它就能自给自足,还能供应大明。

“这是什么?自生火铳吗?反抗派绝对拿不出这么多自生火铳,应该是大明的支持。”

“眼下闽南遭遇大旱,而安南、旧港又需要百姓迁移……”

显然、朱由检要逼着福建灾民迁移安南,而对此、被朱由检一手提拔的董应举则是担忧道:

伴随着八门火炮的点燃,一枚枚三磅的石弹被射出,跨越半里的距离后,只有三枚击中三辆战车。

城墙上的幕府铁炮手们则是将大号火绳枪架在了“炮架”上,看着明军步卒的战车推进到一百步后,便纷纷点燃火绳。

“把明军自生火铳的数量回禀将军大人,另外火炮的数量也一并回禀,请将军大人速速派遣援军。”

“安南战事尚未结束,恐怕许多百姓不愿前往。”

从天启六年开始,尽管德川幕府就已经接连败退,但十五万军队中,依旧有三分之一属于他们。

“现在是雨季,反抗派的攻势保持不了多久,依靠九州和四国,他们终究只能败退。”

松平忠明说罢、拔出了那堪比他身高的三尺倭刀,而战事也随着明军的战车推进而白热化。

显然、敌人的数量超出他们的预计……

如大阪城中,射程能超过一里的火炮不过只有八门,其他所谓的火炮,无非就是诸如明军抬枪一样的大号火绳枪罢了。

说到这里、朱由检举起奏疏,对董应举说道:

“你回信南居益,就说福建遭遇旱情的百姓,有愿迁移安南者,发田二十亩,发救济粮十二石。”

负责率军登陆的,是参与过复辽之役的一名三旬参将,名为杨天生。

尽管城池规模不大,但在城墙这块并不输于大明的一些重镇。

因此、当颜思齐开始彻底入侵本岛时,本岛之上的大名们便在德川家光的号召下,组成了十五万军队,三十万民夫,号称五十万的联军。

降低人口密度,是变相解决土地兼并的一个手段。

随着火炮在沙船的运送下,一门门的登陆海岸线,五百多名炮手开始前往支援,将火炮吃力的放上炮架。

伴随着炮哨守备吹哨,一名名炮手挥下旗帜,而其他炮手也将火绳点燃。

本来在战前,他已经于八年前迁往了大和郡山城,然而战事的爆发,加上军队的节节败退,德川家光不得不请出了他这位“老将”。

大定宫地址上的齐王行宫内,刚刚和朱由校游猎归来满身大汗的朱由检见到了随军的户部侍郎董应举。

由于在战场上的战功,德川幕府定鼎之后,德川家康给予了他移封摄津大坂的奖赏。

明军的炮车经过改良,炮架虽然也是铁质,但轮子却被军备院利用杜仲树上获取的杜仲胶配合硫磺粉等物质包裹,形成了类似橡胶轮胎的存在。

“固守等待火炮!”

松平忠明用半扇指着海面,众家臣纷纷看去,当即便看到了一艘艘被放下的运兵船。

渐渐地拱卫营的人不再追求进军的速度,而是纷纷止步,等待后续沙船携带火炮登陆岸边。

此时的大阪城,由于十四年前德川家和丰臣家的战争而被破坏,尽管从天启元年开始修缮,但至今不过完成了三期工程中的两期。

“迁移的政策,按照我刚才所说,暂不改变。”

松平忠明不得已开始带着自己的家臣们对明军发起进攻,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倭”,居然给了拱卫营将士一种万人敌的快感。

拥有水兵一营,步兵五营的颜思齐在兵力上虽然只有两万人不到,但仗着火器犀利,人数较少的他们依旧在强攻人数是他们八倍以上的德川幕府。

旧港迁移是一人十亩,而安南是一人二十亩,不过旧港的救济粮被朱由检几个月前削减成了六石,待遇反而不如眼下的安南了。

士兵排成竖排,用战车作为掩护,两人推车,十人弓着身子在后方。

当云车的云梯搭在城头,明军开始登城作战的时候,试图用檑木滚石来守城的倭寇往往站起就被连续不断的排枪压制。

不过、这个扶持不是从广东和浙江等地买粮,而是要从大明的藩属国着手。

“哔哔——”

尽管朝廷已经迁移近三百万人,但福建的田亩数量依旧不能满足当地人口的耕种。

这名身高不足四尺六寸的男人穿着倭甲,坐在竹制的椅子上,手里还拿着半扇,坐在女墙背后围观战场。

朝鲜之役带给日本的伤害实在是太沉重了,两次朝鲜之役,日本二十多万大军死守过半,直到德川家康掌权几年后才恢复了元气。

“放!”

松平忠明还记得一些从朝鲜败退回来的大名,当他们提起明军的时候,眼神中的那种恐惧。

西城墙、北城墙、东城墙,以及眼下南边拱卫营需要进攻的第三城墙都是用石质堆砌,石墙高度的不同厚度十余丈。

在火绳“嗤嗤”的燃烧声中,最后六十二门五斤炮发出了怒吼……

“出城难道我们就能将这三千多反动派击败吗?况且他们的数量远远不止三千!”

很快、明军云车和三千多援军抵达,这么一来、南边幕府兵直面明军的数量达到了近五千人。

松平忠明明白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但他还是在开口安抚着众人。

此刻的他大声呐喊,手上也拿起口哨开始吹动,有节奏的哨声在他的带动下被不断的吹响。

各省太平时,民间粮食正常运转,福建商人还能前往湖广、江西、四川采买粮食。

只是福建的人口密度确实太高,这点从明初到晚明,甚至清末都是一样。

幕府的士兵大多只有四尺五六,面对高他们接近七八寸的反抗派士兵,短兵交战将会是怎样的惨烈,松平忠明想都不敢想。

迁移百姓的粮食从何而来,这点他也想好了。

由于拱卫营更换甲胄和衣服、旗帜,德川家光虽然猜到颜思齐的身后有大明的身影,但并没有想到大明会亲自下场。

他们下船后将船上的战车组装起来,随后将一床轻飘飘的棉被丢到了海水中,将满是海水的沉重棉被放在简易战车上后,便手动推着战车开始登陆作战。

这么一来、炮车轮胎抓地力变强,在海滩和陆地行军时也不至于破坏夯土的路面。

四营兵马在颜思齐的带领下登陆神户、大阪,而南边的郑芝龙则是带领其余兵马登陆本岛南部的山口、广岛,向着北部进军。

“定射装填,目标午时四刻,仰角三十五度试射,预备……”

他会这么安排很正常,因为眼下的日本四岛中,九州岛和四国岛的人口加在一起也不过两百万。

董应举向朱由检汇报着今年福建的大旱,而朱由检也接过福建巡抚南居益的奏疏,扫视一眼后便道:

以朱由检的估计,福建纸面四百多万人口的背景下,实际拥有的百姓数量恐怕不下一千万。

不过伴随着战势的僵持,天空浓稠的云朵开始变得漆黑。

一般来说,这种降低人口密度的手段是战争和杀戮,而朱由检要做的则是移民。

“福建之地本就人口稠密,几次迁移后,百姓手中耕地仍旧一人不足三亩。”

“放!”

这倒不是说他忽视福建,而是他对福建百姓迁移的力度已经很大了。

对于颜思齐的军事行动,德川幕府的将军德川家光自然是采取了阻击的行为。

趁着雨没有下,明军拖拽着云车撤离了战场,并在大阪城西面三里建立了营垒。

金瓜锤在明军手中开始挥舞,刀牌手率先登陆城头,随后是步铳手开始慢慢登陆城头。

“定射装填、仰角四十四度……放!”

等明军营垒建立,细雨开始下了起来,将满是血迹的大阪城冲刷,一具具尸体被松平忠明下令焚毁。

相比较之下、拥有一千五百多万人口数量的本岛给予了他们极大的后勤保障。

身大力不亏,更何况拱卫营被朱由检养的很好,因此在松平忠明看来、那群一个个都是腱子肉、身着铁甲的反抗派士兵,不亚于是开着高达降临的存在。

“嗨——”

“是!”在杨天生左右的步塘开始弓着身子穿梭在队伍中,将军令一条条下达。

但由于大阪位置重要,还需要考虑来自海上的威胁,因此德川家将大坂城的天守则设置在了不同的位置,并且建造的位置更高。

琉球府的二百多万百姓,旧港的三百多万百姓中,有近半都是福建迁移出去的。

“若有迁移旧港者,待遇不变……”

也正是因为畏惧明军骑兵,松平忠明深怕反抗派中出现和明军一样的骑兵,所以才据城而守。

只是那低落的士气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提起来的,一阵讨论过后,所有人只能期盼这场雨季久一些。

“闽南百姓逃亡泉州、福州,乘船南逃,数以十万……”

九州和四国等藩臣的覆灭和投降,让本岛诸多大名纷纷看出了颜思齐的野心并不止如此。

他的名字叫做松平忠明,是德川家康的养子,曾经与他父亲一起作为德川军参加了关原之战、大坂冬之阵,道明寺之战、誉田之战,帮助德川家击败了丰臣秀吉死后的丰臣家。

这样的场景不止是一处,而是前来围攻大阪城的六十多艘武装商船全部放下了沙船。

长筱合战,当所有大名都以为日本完成了火器取代冷兵器骑兵冲击,冷兵器骑兵将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时。

加上大明三大产粮区的四川川东大旱,眼下便是朝廷出手买的粮食,价格也达到了四百六十多文。

但今岁北方三省之地大旱,除了北直隶在这个时代河流、湖泊众多,还能勉强自给自足外,山西和陕西都需要采买粮食。

因此在面对属下不知天高地厚提出想要出城野战的建议时,他当即痛斥道:

面对五斤重的石弹飞射而来,即便是骄傲自大的幕府铁炮手也无法抵挡这样猛烈的攻击,只有蹲在女墙背后,躺着装填弹药,等炮声停住在放铳射击。

浸透海水的棉被抵挡了大部分冲力,但战车木板的背面还是被打出了击打后炸开的痕迹。

伴随着木哨声,战车开始挪动,举步维艰的在沙滩上向着大阪城进军,并且让出了中间的位置给炮哨。

由于使用的是云车,想要撤退较为轻松。

松平忠明反应过来后开始迅速安排,而他麾下的家臣也纷纷奔走。

“传我令旨,自即日起、除陕西、云南、贵州、广西、河西五省百姓遭遇大旱,官员可上疏请朝廷调拨赈灾粮外,其余诸省遭遇大旱的百姓,当地官员登记造册,向户部索要粮票,百姓迁移至安南、旧港……”

“混蛋……”咬紧牙关,松平忠明心中愤怒不已,但却又同时有些惊恐。

简短八个字所带来的,或许是刻入骨髓的恐惧。

“不愿意就去旧港,难不成连旧港都不愿意去,就等着饿死当地吗?”朱由检回应一句。

天守则内,一名家臣说出了己方的伤亡,而坐在位置上的松平忠明则是道:

大阪城头,在一座天守则上,身着倭甲的一个四尺五六寸(1.44)男人转身看向了坐在椅子上,身高不足四尺六寸的男人回禀消息。

运载火炮的炮车被炮手们拉拽,当六十二门火炮抵达战车之后,杨天生立马命令炮哨原地建立阵地,并向大阪城头开炮。

意识到即将下雨,负责指挥的杨天生当即指挥大军收兵,而伴随着鸣金声的响起,城头上的明军开始边战边退。

十余架云车被推动向大阪城而来,这让坐在竹椅上的松平忠明坐不住了,他站了起来,趴在三尺高女墙上观摩战场。

福建之地属于军屯田福泽较少的省份,自然在遭遇眼下大旱的时候,不能像山陕两省一样富裕的买粮。

如果大明下场来进攻日本,按照眼下颜思齐已经占领九州和四国的情况来看,恐怕明军能直接登录本岛。

“蠢货!我们有两万人,完全可以死守大阪城,等待将军大人的援军。”

“砰砰砰——”

“快下雨了,鸣金收兵!”

铁锹的声音不断响起,火炮炮车被人用海沙固定,在一刻钟后,炮哨的守备也对杨天生做出了回应。

找遍整个日本,都找不出近两万身高超过五尺的人,更别提反抗派里动不动就是身高五尺五六寸的存在了。

在他们登陆朝鲜后的不久,带着地狱难度的明朝骑兵便冲击而来了……

“坚守大阪城!为了将军大人!”

这样的场景布满了大阪港口的海岸线上,规模数以百计,一营三千余人登陆海岸线,并将战车推进,向着大阪城进军。

一艘艘运兵舟登陆大阪,下船的是一队队穿着粗制甲胄的拱卫营士兵。

眼下看来、哪怕是死守大阪城,明军的火炮和自生火铳依旧能压制近两万守城兵卒。

战前、德川家光交给了他两万兵力来驻守大阪城,依托对大阪城的熟悉,松平忠明很清楚,哪怕反抗派的火炮犀利,短时间也拿不下大阪城。

想要让福建的百姓能活的滋润,只有迁移这一条路。

福建的旱情在史书上记录的不多,归根结底是在晚明,福建的闽党官员不作为较多。

自然、偶尔他们也能发动有效的反击,打乱明军的节奏,但当云梯上的明军跃上城头的时候,他们所见到的,是一个个只有自己胸口高,长相十分丑陋的幕府兵。

“名主大人,反抗派的战车已经推进到城下八十步了,我们是否需要主动出击?”

“砰砰砰——”

哪怕朱由检,如果不是有人提起,他也不会想起了福建也是北方大旱的同时,为数不多同样遭遇旱情的南方省份。

尽管在朝鲜之役中被明军用火炮狠狠的教训了一顿,但德川幕府在夺取权力后,治内的火炮数量并不多。

有这样想法的不止是他们,还有远在万里之外的安南郑阮两氏。

“福建巡抚南居益上疏,请朝廷拨发赈灾钱粮三十万两,以此来安抚其余闽南百姓……”

这些沙船在水兵的操作下划向岸边,而岸上的杨天生见状也连忙下令道:

“炮哨接应火炮,火炮徐徐推进,步铳手听到哨声再放铳压制倭寇!”

伴随着雨季的到来,沿海地区百姓纷纷在家里闲了下来,整个东亚似乎都被雨季打扰,除了福建……

六十二门火炮以十门火炮为队,分为六队开炮,火力持续压制大阪城头的八门劣质弗朗机火炮。

只是在那些尸体中,明军的尸体少的可怜,只有零星几十具,而幕府兵的尸体却多达上千。

一时间负责守卫南城的一万倭寇在面对数百登陆城头的明军节节败退。

一些弓箭手试图在天守则上放箭压制明军,然而当战车推进后,后续登陆的明军开始组装出一辆辆云车。

“啪啪啪”的铁炮声不断作响,射击在明军的战车之上,将一床床不断被浇灌海水的棉被射穿,然后无力的击中战车正面的木板。

“命礼部派人前往暹罗、甘孛智、勃泥、苏禄四国,按照当地粮食市价,提高两成买粮运往安南。”

说到这里、朱由检看向了董应举,又看了一眼行宫的门口,最后才道:

“大明想要深入藩属国,必然要给他们带来利益,惠利共赢才能宗藩一体……”

今天这个点就一章了,补个觉,凌晨三四点睡醒再给你们更一章,所以除了看球赛的老六以外,其他正常工作读书的就别等第二章了。

明天晚上十点正常更两章,后天飞回家还是晚上十点更新,29号开始就恢复中午一章、下午一章的更新状态了。

(本章完)

第340章 官吏定禄,风雨欲来第278章 盐茶国营第310章 三娘子案再起第92章 点醒杨涟第456章 八里堡之战第544章 神机妙算朱由检第74章 百事艰难第312章 筹备南征第388章 筹谋基础教育第240章 收复吕宋第431章 风云际变第299章 齐王返京第352章 直谏第637章 玩弄人心第649章 自古以来第354章 顶梁柱朱由检第428章 一正两贵三平妃第663章 番外篇(十一) 金玉其外第270章 吹响革新的号角第332章 全陕赤如血第155章 亩产八石的番薯第533章 恍若隔世第200章 来自皇兄的彩虹屁第402章 南次亚的大乱斗第50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445章 文治武功第14章 戚家军 白杆军第70章 真实的满清八旗第80章 少年纵马第447章 建虏北狩第72章 忠贞秦良玉第539章 好景不长第118章 局势大好第448章 灭亡前的狂欢第641章 守成之主第5章 新帝第一朝第687章 后记(七)太平腐败第219章 建虏断骨第436章 齐王大婚第148章 东林想变法第147章 私盐暴利第308章 酒税征收第430章 检在帝心第178章 荷兰入侵第197章 西南援辽第267章 太庙献俘第301章 小日子过得不错的小日子第649章 自古以来第488章 江南不偏安第123章 天子阅兵第652章 齐王东渡(终章)第481章 扬帆起航第39章 文官多奸诈第528章 稳中向好第145章 老奴怂了第555章 鼓励造反第43章 好皇兄的登基大典第641章 守成之主第613章 故人再见第72章 忠贞秦良玉第435章 齐王冠礼第471章 灰头土脸第424章 敌军非但不投降第189章 千骑卷平冈第608章 相互试探第528章 稳中向好第359章 火烧草津城第581章 各家愁苦各家欢第478章 农村包围府县第388章 筹谋基础教育第310章 三娘子案再起第221章 战后功赏第385章 无过便是功第161章 投石问路第276章 旧港的工业第358章 杀倭取赏第5章 新帝第一朝第614章 且进且退第173章 国事艰难第190章 连下三城第168章 监国琐事第282章 漠南之主林丹汗第531章 国事艰难第395章 银行试点序幕第184章 辽东设省第141章 种植番薯三宝第260章 收复朵甘第602章 齐国繁华第3章 难兄难弟第72章 忠贞秦良玉第223章 谏言废辽饷第377章 爆破鬼才洪承畴第205章 战事打响第499章 春光满面洪承畴第408章 大慈大悲杨文岳第77章 野心第678章 番外(二十六)乾圣第242章 攻心为上第292章 哈剌温山之战第320章 皇兄所在即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