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暹罗求救

第368章 暹罗求救

“这个颜思齐,小心思倒是不少,不过想来杨文岳他们四人都已经抵达,又有卢剑星和金铉监督,他也翻不起什么风浪……”

三月二十五日,当朱由检拿到瀛洲加急从朝鲜釜山送到京城的两份书信时,他当即轻嗤了一声。

两份书信分别是金铉和颜思齐写的,虽然内容差不多,但可以从字迹间和用语间看到颜思齐有偷奸耍滑,卖弄小聪明的迹象。

他的小聪明,朱由检一眼就看破了。

金铉这种直人适合监督,玩心眼他不是颜思齐的对手。

好在朱由检也只需要他监督和操持瀛洲,至于玩心眼这种事情,有卢剑星、杨文岳、吴阿衡陪颜思齐玩。

把书信放到一旁,朱由检从书房位置上站了起来,坐在他面前左右两首的,分别是处理御马监政务的曹化淳、王承恩,以及锦衣卫的陆文昭,还有正在做功课的两个萝卜头。

“定国,燃儿,你们先出去走走,放松放松,要劳逸结合,半个时辰后再回来做功课。”

朱由检对着正在做功课的李定国和朱慈燃开口,朱慈燃闻言,原本的苦脸瞬间绽放笑容,而李定国则是知道自家殿下要谈正事,因此便起身向外走去。

朱慈燃见李定国离去,便跟在他屁股后面,一蹦一跳的跟了出去。

这个问题朱由检不用多想便直接开口道:

可问题是在第二波的大旱里,南直隶、江西、浙江三个人口大省都要遭遇旱情。

“告诉地方县衙,这些囚犯都不能死,朝廷还指望他们为朝廷做贡献呢。”

“天竺是分封了,接下来便是分封利未亚了,不过利未亚这个地方不比天竺,分封出去不好管理不说,当地环境也不行。”

“笃笃!”

尽管他在自己手下学习的这几个月来,除了有些顽皮外,其他时候还挺老实本分的,但朱由检还是觉得不安。

“哪怕有缺口,也只需朝廷调拨三十万两银子,在当地就能买到六十万石粮继续赈灾。”

“江西的粮食调给湖广平抑粮价,广东眼下如果我没有记错,应该纸面还有三四百万人对吧?”

“差不多,基本都到了,还有一些在路上,不过预计四月都能抵达京城。”陆文昭点了点头,而朱由检也微微颌首。

这还是掌握了马六甲和本来就有上千万亩耕地,以及每年输入数百万两金银矿的旧港,换做其他地方,难度就更大了。

乡野的百姓可以单凭种地活得很滋润,城里的百姓则是因为遍地开花的工场而有工作。

如果不是大明前后迁移两百万河南灾民前往辽东、眼下的河南百姓绝对没有足够的粮食来自给自足。

第三便是做好经济,不管是对外还是对内,总之要解决大明的白银紧缩问题。

“对了殿下,徐主事大概三月三十登陆天津,随后四月初一入京朝圣述职。”

“他们不一样……”朱由检摇了摇头。

迁移人口之后,一些遭遇大旱的省份因为人均土地变多,变相减少了朝廷赈灾的投入。

颜思齐这种人,能力比上不足,比下也不足,但这也是他的优点。

如果这个时代有粮食自给率,河南绝对是百姓粮食持有最高的地方。

想到自家哥哥,朱由检嘴角带了一抹笑意。

陆文昭开口建议,而朱由检也低头继续处理奏疏,并一边处理一边开口吩咐:

“把这些散播谣言的人找出来,再找出其他的罪状,刚好小西洋监察使司那边需要大量移民,我正愁人不够。”

就藩利未亚,实际上最让人担心的还是疫病和土地的问题。

想到了这个明末第一旅行家,他也渐渐的有些期待了起来……

“虽说如此……但若是这些消息散播得太厉害,也会影响朝廷在百姓心中的信誉,要不要出手制止一下?”

如果朱由检能将土地兼并的矛盾,一步步的恢复到洪武年间的程度,那大明还能再兴旺上百年。

——————

船只数量虽然可以保证每年百万移民,但如果有了蒸汽机船,哪怕是只研究出诸如“阿基米德号”这种版本的蒸汽机船,迁移次数也能提高到来往瀛洲十二次,来往吕宋八次的程度。

总的来说,今年的大明还是在执行三板斧政策。

比如大明迁移了近四百万人前往小西洋、旧港、南州等地,花费了将近四年的时间,耗费了近一亿五千万石米麦,二十余万头耕牛,五十余万骡马。

到了后来,基本上一下船,宋穆缇察就成为了徐霞客的侍从,而徐霞客算了算时间,也差不多到用午膳的时候了。

此时的朱由检等人都不知道,诸藩战争实际上已经打响,不仅打响了,黄龙还已经拿下了一省之地。

“目前来看还不错,山西的矿商都很老实,一些不愿意卖矿的,也愿意接受朝廷勘探,正常交税。”曹化淳带着笑意开口,但陆文昭却打岔道:

这一战结束后,杨文岳和吴阿衡也差不多可以攀升到正一品的虚衔了,之后只要等国内稍微平定一些,再对建虏用兵,他们几人都能授个爵。

“再说定税过高,也不看看历朝历代的矿税是多少,朝廷这五税一的矿税高不高,他们自己清楚!”

“哼!”听到陆文昭的话,朱由检冷哼一声:

“强买强卖?他们瞒骗朝廷矿产产量,偷逃税银的时候倒是嚣张跋扈,现在朝廷按照他们报上去的产量回收,他们反倒当起装起良善来了。”

щщщ★ ttкan★ ¢Ο

“唉……”

徐鸿儒造反肆虐河南,解决了大量士绅豪强,朱由检又解决卫所,释放藩王土地,导致朝廷前前后后分发出去了近三千万亩耕地。

“是!”陆文昭点头应下,显然知道要怎么办,毕竟也不是第一次这么做了。

比如河南、山西、北直隶都是一个标杆。

“南北受旱的灾民数量有变化吗?”

朱由检看向了陆文昭,着重交代了一句,而陆文昭也了解,作揖应下。

阳光透过窗户撒进屋内,徐霞客正拿着已经完成的《下西洋游记》进行最后的矫正。

每年外流出一千万石米麦,这便是河南的上限,再多就会影响当地粮价。

“至于南直隶受旱的三府两州之地,自身足以平稳粮价,无须朝廷赈灾调粮……”

如果朱由检没有记错,那广东的旱情从明年开始就结束,之后虽然有反复,但也没有眼下波及一省那么大。

想到这里,朱由检便闪烁了一下眼神,对曹化淳吩咐道:

“国朝从今岁开始的所有囚犯,除去我批准的,其余人全部迁移前往交趾的占婆府。”

或许在梅内塞斯、彼得逊等人看来,能一口气将十数万人投放印度,已经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才能拥有的能力了。

土地的问题,大明有改良土地的土法,虽然缓慢,消耗的人力比较大,但那是利未亚,遍地的人等着诸藩。

两百多年后的今日,若是大明只能爆发出这样的潜力,那反倒越活越回去了。

“四川经过行政更迭后,从曾经的十二府六州四司一卫一所,在天启七年变为二十一府之地,而眼下,四川东部九府之地再度遭遇大旱,比天启七年时四川遭遇的大旱波及更广。”

“找些大点的罪名,抄家流放,田亩收缴,分发给百姓耕种。”

“来,一起……”

百万移民的数量,可以提高到一百五十万移民数量。

如果诸藩不愿意,那大明还可以对波斯下手。

说白了,哪怕是囚犯,他们也是大明的囚犯,是汉人。

在朱由检期待的同时,渤海皇城岛上的登州军营中,敲门声在徐霞客的屋内响起,徐霞客头也不抬的应了一声。

“虽说如此,但起码本性良善,最少也是守成之君。”曹化淳胆子很大,连“守成之君”都说出来了。

迁移的事情,只有朱由检可以拿主意,他之所以要迁移广东,不是因为朝廷没有能力赈灾广东,而是为了日后的全国大移民做准备。

户部的官员统计,对南州的投入是最大的,迁移一个百姓,需要这个百姓老老实实缴纳三十年赋税,才能还清朝廷在他身上的投入。

似乎是看出了他的不安,曹化淳带着笑意安抚道:

“殿下,太子殿下年幼,贪玩是正常的,定国和太子殿下一样大的时候,也不是一样贪玩吗?”

“进来吧”

“北边倒是还不错,但是南直隶和闽浙两省有异动。”

因此需要在意的地方,实际上还是南直隶、江西、福建、浙江这一京三省。

“户部算了算,纸面上大约波及了二百余万百姓,仅凭成都和其他十一府,恐怕难以安稳粮价,因此急需从贵州调粮安稳粮价,以工代赈。”

不过朱由检不在意,毕竟这一亿五千万石米麦虽然多,但也不过就能保障遭遇大旱的两千余万百姓吃个六七年罢了。

这占据了大明五分之三人口的地方如果遭遇旱情,那即便调动全国粮秣和海外粮秣,也很难控制得住。

只要每个省都能自给自足,这场小冰河大旱就不成问题。

不过,在坐的四人倒也不忌讳这个,而朱由校哪怕知道了,顶多也就是一笑了之。

算起来时间,诸藩战争用不了多久就能打响,届时每个犯人都是十两银子。

“北直隶的话,虽说九府两州之地有七府两州都遭遇大旱,但南边水网密集,加上年初以来,一共下了六场雨,河水充沛,因此问题不大,只需要顺天府调粮安稳宣府和保安州、延庆州的粮价便可。”

只要能牵扯足够多的人,把明军在瀛洲的黑锅都扣在颜思齐头上,金铉再来执政的话,那齐国就藩美洲的事情就简单许多了。

朱由检听着曹化淳安慰的话,也不再想这事情,而是对三人询问道:

“另外从琉球府,吕宋府调粮,平抑广东粮价,控制在五百文以内,同时加大以工代赈的规模。”

“宋穆缇察……”

不过这也不代表朱由检可以竭泽而渔的从河南购买粮食,因为河南终究还是有上限的。

毕竟以波斯对徐霞客等人的态度来说,下起手来不会那么愧疚。

总之,一想到自家那群祖宗干的事情,朱由检总觉得朱慈燃会长歪。

其次是河套、辽东、河西等地……

他本以为来人是自己的好友,王兆熊王牧之,不曾想当他听到来人脚踩木板的声音轻重时,他便缓缓抬头看向了来人。

皇店负责销售商品,让经济流通起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嗯?”朱由检略微皱眉,而陆文昭也说道:

“这三地近来有有心人在散播谣言,说朝廷收归金银铜矿,本质上是强买强卖,并且定税也过高。”

朱由检提起了他最关心的事情,而曹化淳的话让他稍微安了安心。

“河西的西宁三府虽然受旱,但居延、西海、凉州、甘州、肃州等府凭借祁连山积雪融化的河流,还能正常耕作。”

“定国虽然只比燃儿大了两岁,但终究体验过百姓疾苦,而我观察燃儿,燃儿见到百姓疾苦时,往往不是体验,而是以上位者怜悯的姿态。”

朱由检要做的,实际上就是把大明每个省打造成眼下的河南。

因此他喊了对方的名字后,便摆手道:

只要是汉人,那么就能迁移给诸藩。

一是推行国营,收取以往士绅躲避的偷逃赋税。

“主事!”

“这种姿态不是什么好事,往往会好心办坏事……”

“奴婢和户部对了对情况,在旱情不扩大的情况下,这五府之地缴纳田赋后,大概能平抑西宁三府的粮价。”

他们迁移的只是落魄得在欧洲混不下去的人,而的大明要迁移的,是已经快要饿死的灾民。

返程的三个月路上,徐霞客和宋穆缇察经常在下船的时候交流,原因是徐霞客想学习暹罗语,日后访问暹罗时,自己体验一下暹罗的风土人情,山川风景。

朱由检的设想里,江西一旦大旱,人口就立马往两广,云贵、四川、湖广等地迁移。

“在南直隶、江西、福建、浙江这一京三省准备准备,让孙传庭带人巡抚这一京三省,该抓的抓,该波及的波及,把人迁移出去,把地抄上来后分给佃户。”

同样没有蒸汽机船的十八世纪六十年代,欧洲各国在打仗花费大量精力的情况下,每年依旧保持三十余万的人口迁移数量,而大明不可能比他们差。

“金银铜矿国营的事情,弄得怎么样了?”

不过要保证迁移的速度足够快,那必须得有蒸汽机船。

朱由检只是需要一个背黑锅的人,颜思齐也甘愿背这个黑锅,既然如此,那给他个爵位也无妨。

不过要这么玩,得让人口大省的一些贫困地区尽量迁移出去。

“既然如此,便再迁移几十万人前往交趾、旧港、小西洋和南州四地。”

河南的乡村百姓,可以说每户三四十亩地,每人五六亩地。

但对于大明来说,两百年前,大明只有六千多万人口,国内同样百废待兴的时候,便能支撑起数万人抵达非洲。

曹化淳的话,总的来说只有一个问题难以解决,那便是江西的粮要调给谁,而没有得到调粮的大省,又应该怎么度过大旱。

反倒是人口大省的江西会遭遇大旱,而像江西这种纸面人口就超过一千五百万的人口大省一旦遭遇大旱,便只能调动数省的资源来稳定当地粮价。

“北方虽然还在持续,但旱情程度总归下降了,加上我朝过去两年迁移出不少百姓,因此不少地方都可以勉强的自给自足。”

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而且对海外迁移人口的政策,眼下这四百多万人只是个序幕,真正的开始是诸藩战争……

“奴婢明白。”曹化淳心知肚明,知道朱由检为什么这么在乎囚犯的生死。

大明要的不是复兴,而是走出一条超越开元盛世的盛世之路。

然而直到今年,旧港才正式的缴纳赋税,并且按照户部的预算,旧港要还清朝廷对它的投入,最少需要十三年的时间。

大明的科技虽然不如十九世纪后期的欧洲各国,但胜在人多,船多。

只见出现在屋内的人是端着饭菜而来的那个暹罗少年,而徐霞客见到对方也露出一抹善意的笑容:

这一来二去,两人自然也就成了忘年之交。

眼下大明的九千料商船和货船,虽然一口气能迁移上千人,但一年最多往返六次瀛洲,南北往返四次吕宋。

“山西虽说太原府和大同府尽数大旱,但南边的平阳府、潞安府,以及四州之地都大旱减退,用南边两府四州的粮食,大概可以安稳太原、大同的粮价。”

这么一来,朝廷只需要注意保障乡野百姓的耕地,以及保障城镇人口的就业就行。

不过笑过之后,他又对陆文昭继续交代:

“瀛洲那边注意一点,顺带让卢剑星告诉颜思齐,把波及的范围弄大一点,只要弄得够大,朝廷不介意给他授个爵位回京养老。”

“加上广东除琼州府以外全省尽数遭遇大旱,广西和福建的粮食又勉强安稳本省受旱的两府之地,因此江西只能选择湖广和广东其中一个帮扶。”

因此,朱由检在曹化淳应下后,还开口对陆文昭说道:

“要迁移天竺的藩王,都聚集到京城了对吧?”

曹化淳突然开口,而朱由检也回过了神来。

“至于陕西,虽说除了西安府、凤翔府外尽数大旱,但河套之地的百万移民本身就有粮票,关中平原的田赋又占据陕西五分之二,而今岁河南又只有南阳府受灾,因此可以从河南调常平仓粮支援关中,可保关中三百余万灾民无忧。”

二是向外征战,向外迁移,让大明这个被土地兼并弄得摇摇欲坠的“老人”,一点点恢复年轻。

“倒是南边不容乐观……”曹化淳缓了一口气,看了一眼朱由检还算可控的表情,便小心翼翼的继续说道:

朱由检不准备骗诸藩来败坏朝廷的信誉,利未亚好还是不好,有什么好的,有什么坏的,他都会说清楚。

“湖广十四府六州之地,眼下北方产粮的九府尽数遭灾,仅凭湖广南部五府六州,根本无法安稳粮价。”

他想到了自家哥哥爱木匠,自己父亲爱嗑药,自家皇祖父爱宅家,自家皇曾祖父爱修仙,以及……

说白了,河南纸面人口虽然一直在增加,但从天启二年的迁移百姓开始,当地的黄册就一直没有超过六百万人。

至于诸藩怎么用他们,那关他朱由检什么事,他只是让诸藩就藩,可没让诸藩干别的事情,脏水可别泼他身上,再说他又不是皇帝,骂也该骂皇帝……

至于靠海的南直隶和浙江,则是向瀛洲,旧港迁移而去。

朱由检对士绅豪强早就失望透顶,陆文昭十分清楚。

要不是颜思齐打的战损比让朱由检有些不满,他也不会派出杨文岳和吴阿衡。

哪怕陕西、山西、湖广、南直隶、北直隶这些包围了河南的省份都闹了饥荒,河南的粮价却依旧平稳在四百六十文一石的价格。

这些问题一步步的解决,大明迟早能爆发出他的体量。

望着朱慈燃的背影,朱由检总感觉自家这个大侄子似乎也不是很正经。

这种情况下,不是看百姓走不走,而是看你朝廷的钱粮够不够百姓吃,船够不够运百姓前往海外。

哪怕朝廷多次从河南买出上百万石米麦,但河南的粮价依旧不受影响。

江南百姓有银子,到时候把粮食买完了,北方灾民就要全部饿死,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崇祯九年,北方起义浪潮怎么止都止不住的原因。

迁移人口这种事情,短期看来,本身就是赔本买卖。

“你派人传信给没有拍下就藩地的诸王,让他们在九月前抵达京城,我会让徐霞客给他们介绍利未亚,让他们自己,考虑是否就藩。”

“伱这是干嘛?”

让徐霞客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宋穆缇察直接跪在了他的面前,并且还是行着稽首的大礼。

他这举动让徐霞客先吃惊,随后皱眉。

他以为是宋穆缇察知道几天后要抵达京城,因此不舍表示感谢,却不曾想下一秒宋穆缇察忽的抬头,宣泄道:

“请主事和大明救救暹罗……”

(本章完)

第557章 平凡的人第344章 再苦一苦外夷第621章 英雄出少年第116章 吸血虫的勋贵第230章 谋求开疆拓土第488章 江南不偏安第554章 书不如人第619章 大西洋的风第667章 番外篇(十五)诸藩积怨第268章 盐茶官营第605章 碎叶城西第124章 十六卫军十二拱卫营第404章 暗流涌动第667章 番外篇(十五)诸藩积怨第462章 哥舒夜带刀第151章 西南风紧第511章 乱世用重典第15章 千万两军饷的缺口第511章 乱世用重典第280章 贪心的魏忠贤第583章 北军西征第603章 抢人大战第608章 相互试探第90章 互市贸易的物资第548章 交趾叛乱第449章 身前身后皆战场第352章 直谏第74章 百事艰难第606章 一墙之隔第294章 扫北大捷第169章 歼灭奢崇明第428章 一正两贵三平妃第578章 待价而沽第568章 三龙同朝第79章 良臣不可用第316章 内圣外王第602章 齐国繁华第243章 自取其辱的土默特第441章 脚步虚浮人消瘦第356章 印度洋的风第298章 大灾不断第392章 开幕在即第104章 淮北开端第612章 金铉返京第216章 打断建虏的脊骨第548章 交趾叛乱第497章 白骨露野第603章 抢人大战第654章 番外篇(二)仓中鼠第531章 国事艰难第38章 皇兄就是拿来坑的第4章 一年换三帝第590章 子不类父第558章 岭北寻衅第623章 理念不合第338章 家国和睦第490章 师徒第234章 南洋自古以来第225章 第两百二十四 革新勋贵第179章 出兵第14章 戚家军 白杆军第303章 再苦一苦外人第384章 四川大案第240章 收复吕宋第299章 齐王返京第50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21章 备战第207章 杀建虏赏百银第568章 三龙同朝第331章 抄家流放第435章 齐王冠礼第203章 晚明全名将阵容第27章 给皇五弟什么王号第556章 惶恐滩头第391章 谋国先谋身第254章 狼山之战第516章 拔高标准第189章 千骑卷平冈第138章 直捣巴约部第87章 一团乱局第189章 千骑卷平冈第414章 兄弟之争第243章 自取其辱的土默特第482章 小民营生第339章 巡抚天下孙传庭第26章 截胡工部第335章 能查而不可查第674章 番外(二十二)粉墨登场第361章 废除徭役第14章 戚家军 白杆军第144章 北沙河血战第396章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691章 后记(十一)五反三正第676章 番外(二十四)亚欧战争第19章 倔老头杨涟第285章 生擒朱由检第207章 杀建虏赏百银第472章 不偏不倚杨文岳第408章 大慈大悲杨文岳第445章 文治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