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南征北讨敢当先

第415章 南征北讨敢当先

“存数,黄金四百六十七万四千余一十二两,白银四千三百二十六万余九百零四两三钱,铜锭……”

六月初一,随着南亚的金银运抵,锦衣卫、御马监、都察院、户部等四个衙门的人便前往了天津。

顺天府为此,特意调动了上万骡马,并且连续运送了半个月的时间。

终于,赶在六月二十前,所有金银铜锭纷纷存库,而存库的金银总数也不由让人心神荡漾。

金银铜锭,加上奇珍异宝,古玩字画,折色之后的总价值达到了近亿两白银。

只是这些东西无法直接使用,因为在商品流动性不强的大明本土,单独在一省,乃至数省使用这笔金银,恐怕造成的通货膨胀,会需要朝廷动用不小的精力去平息。

不过无法直接使用并不代表没有办法用……

“金融司今日要调走全部铜锭和三百万两白银。”

金银库前,在管库官员刚刚念完存数,等候已久的李长庚便迫不及待的开口,而他的话也吸引了锦衣卫和御马监、都察院、户部的人。

县城与集镇,两万余处银行分三年建设,每年建设大概占用水泥总产量的建设十分之一。

“行了……”

“一千台……这……”听到朱由检的话,王承恩面露难色:

按照比例,也不过是每年两千多蒸汽机船和火车,以及六千多台工业机械和两万台农业机械罢了。

在铸币厂做技工,尽管对于他们来说有些难以接受,但铸币厂的工钱却让他们难以拒绝。

尽管他们都知道,金融司可以随意支取金银库的金银,但之前李长庚都是每月支取一百万两和到库铜锭的,怎么这个月突然要支出平常的三倍数额了?

摇了摇头,各衙门的人纷纷离去,而李长庚则是在原地等了两个时辰,五百民夫才将银子、铜锭搬上了马车。

当水加注完毕,他们关上了水阀,然后点燃了煤炭,关上了燃料舱。

朱由检口中的为非作歹,实际上就是担心地方的假币贩子会将新币熔炼后铸成铜钱。

年俸三十六两,合计每天近一百文的工钱。

之前是朱由检低估了假币贩子的制造规模,他后续让锦衣卫查了查,这才发现大明民间依旧充斥着大量假币贩子在不断制造劣币。

见状,李长庚走到了板车旁边,拿出有些烫手的钱币观摩了一下。

驻守在此的,是昌平的拱卫营兵马,整整一个营的兵力,舍弃了昌平而防守此地,足以说明此地的重要性。

“既然不够,那就增设蒸汽机工厂,将除了铸币厂以外,预备发往各衙门的工业蒸汽机都截留下来,送往工厂来生产蒸汽机。”

地下埋的,朱由检不准备动,他只要把市面上的铜币回收就行,数千亿虽然多,但折色后也就是数亿两银子罢了。

有时候朱由检都很庆幸,幸亏古人有死了带着大堆铜钱殉葬的行为,不然他要面对的铜钱数量,恐怕能掏空十个大明的家底。

这些房屋造型方方正正,十分迥异于大明的建筑,不过三十栋房屋里,只有三栋房屋正在发出轰鸣声,其余死寂,令人让人好奇不已。

大概经过了半柱香的加压,机器的阀表已经到了红色范畴,而见状的技工,连忙让人打开了流水线的开关。

每年拿着十几两的俸禄,数年也难以得到提拔……

一尺厚的水泥墙,只要内部的伙计放下千斤闸,那即便是贼寇带着火炮而来,也只能望墙而叹。

“国朝眼下需要的不是银币,而是铜币,百姓手里没有那么多银子,也没有那么多积蓄,用起来还是得依靠铜币。”

李长庚毫不吝啬的夸奖,而旁边的技工则是说道:

“主要还是速度,这十台新的机器,比得上五十台老机器了。”

与其这样,不如直接进铸币厂,因为选拔的人告诉过他们,进入铸币厂后只要没有偷拿偷取和违反纪律的行为,任职五年后都会下放地方,从正八品官员做起。

这些燕山技工的腰间都有一块绑着的怀表,做完一切后,他们便打开了怀表,计算着时间。

等流水线把新的模具送到五个口位的时候,模具再度抬高,被压机压实,如此反复。

银子或许没有什么造价,也不会有人熔炼,但铜币一定会有人动歪心思。

王承恩没继续说下去,因为说白了就是按照这么分,那御马监的许多工厂会达不到朱由检预估的产值。

负责调试机器的技工和另外几名技工开始为机器连接水管,然后推来一车煤炭放在一旁,在为机器加水的同时,一边添加煤炭。

他们的手段比起明代工匠的经验,多了一些系统的理论,会按照军备院发下来的安装说明书进行安装,每个步骤一步不差。

想到这里,朱由检心里已经有了想法。

“六座工厂一旦预备投产,立马从金银库拨银子,再修建工厂。”

正八品在朱由检未来的规划里,说白了就是担任镇长级别的官员,进一步把朝廷的统治扩大到集镇。

“另外,铸币厂的机器需要不断添加,五年后要达到一千台铸币机!”

他们本来就是学子之中成绩一般的人,哪怕下放也不过是从九品官员罢了。

在朱由检比较了解蒸汽机的情况下,大明花了十年才弄出可以作用于农业、工业的蒸汽机,那朱由检不了解的内燃机,又需要多少年的时间?

眼下的大明看似科技强大,但实际上是建立在一个浮萍之上,随时都有可能倾倒。

除非大明的基础物理和化学、数学等学科能达到十九世纪的素质,不然光凭眼下的人员素质来研究,或许要到朱由检死前才能看到内燃机。

不过,朝廷要建立钱庄,根本不担心劫掠的问题,因此李长庚和工部早就在年初商定好了,关于大明这一万多个集镇的银行问题。

“今岁若器械不断输入,则积钱币百亿,百亿钱币可惠直隶,而直隶先通,又传与北地,此间岁许,则又积钱币百亿许,进而推入北方诸省,传而……”

尚在大定宫的朱由检从靠椅上起身,在铺满金砖的殿上走了走,片刻后才道:

在他们这种流水工作中,叮铃声开始响起,银币一枚枚落入板车之中。

看着很多,但第四版蒸汽机一旦作用各行各业,水泥的产量也会随之上升,因此朱由检没有抠门。

李长庚提出收购钱庄的计划进展很快,市面上的钱庄,基本已经有六成被其收购。

“那卑职告退了。”技工闻言退后数步,随后转身离去。

院子面积不大,不过二百来平罢了,对于他这种身份的人来说,用作休息和办公场所已经算是节约的了。

他们看向了金银库的官员,本以为这些人会开口说些什么,却不想最后等到了一个:

“李侍郎稍等,下官已经命人点数提取了。”

“怎么样?调试成功了吗?”

除非军备院能弄出内燃机,但那有些不太现实。

听着换班的吵闹声,李长庚遣散了府内的两名随从,然后坐在桌案后,开始处理起了银行的事情。

不过想要回收市面大量铜钱,这十分考验国库。

他们使用卡棍,艰难的将开关打开,随后整个蒸汽机和流水线便发出了声响。

“不管是从边缘的齿痕,还是正反面的图案文字都十分清晰,算得上精品。”

说白了能在铸币厂坚持五年不偷拿偷取的人,人品已经通过了第一关,而他们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完全足够在这个时代做一个管理两三千人的镇长。

一箱箱银子和铜锭被存库,查看好了库门后,李长庚才摘下了乌纱帽,露出了额头汗水的同时呼出一口浊气,向着城内的一些高大房屋走去。

所以当水泥、熟铁批下来后,他首先便按照朱由检与他规划好的方针来实施。

李长庚见状便快步走了过去,而在这里忙碌的技工则是在不断地矫正机器。

在线上的九名工人,只能不断的填充金属块,虽然一开始被打乱了节奏有些忙不过来,但很快他们就适应了这种节奏,坐在凳子上,手头不断的活动。

“军备院那边说了,等十天后还会送来十台,二十天后还有十台。”

二人这和睦的模样,让各衙门的人几乎咬碎了牙。

在这里,他们是四班倒,每个班上三个时辰,一共有四千多名工人。

经济滞涨的问题解决,百姓安居乐业,生活成本变得更低,而朝廷开始进行税制改革,强大国库,提供更好的全面教育。

长长的车队从午时走到了黄昏,最后在百望山脚下的一处水泥钢筋式的城池前停下,而城池内部则是传来“轰隆”的轰鸣声。

“是!”技工作揖回礼,而李长庚也点头道:

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不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让大明的经济滞涨缓解。

李长庚没有让宛平营运送银子和铜锭进入城内,而是让昌平营的兵马将银子和铜锭运往了城内,而他自己也跟着走了进去。

主管金银库的员外郎作揖回礼,而李长庚闻言也连忙回礼。

他们做的很简单,九个人负责把金属放在模具中,一个人负责检查银币质量,选出不合格的银币。

在李长庚观摩流水线的时候,一名燕山的技工上前作揖,指着不远处正在调试设备的许多燕山技工开口。

“李侍郎,新来的那十台机器已经装上线了。”

这些机械或许能让一省之地进入工业时代,但对于坐拥两京二十省的大明来说却太慢了。

只要金属货币推行成功,大明就可以进而推行出纸币来取代铜币,随后渐渐取代银币了。

至于宛平营,他们只能顶着天黑,坐在马车上,悠哉的返回京城外的宛平军营。

李长庚见状,松了一口气的同时,转身走出工厂,来到了他在铸币厂的住所,一个简单的四合小院。

新币很难造假,但它的含银、含铜量却很高,比一般的铜钱要高。

要知道金银库里的金银,朱由检基本不会动用,哪怕是毕自严求爷爷告奶奶的,这么些年也就前后拿了七百多万两银子。

这一千人十分年轻,几乎在二十岁左右,并且虽然干活,但一些休息的工人在脱下手套后,露出的手都十分白皙纤细,没有冻疮和疤痕。

“我大明广袤,岁产九千台蒸汽机连北方都满足不了,何谈满足天下?”

“虽说可以用御马监的银、铜来铸币,但市面上尽是劣币,若是新币发行而无法形成体量,很容易会让一些地方恶徒趁币制混乱而为非作歹。”

工作轻松,俸禄又高,饭食又吃的不错,这才是他们愿意待在这里的原因。

不过这涉及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水泥和钢筋的配给。

在旷野之上,他们的身影缓缓消失,而那轰鸣的声音却愈发大了。

李长庚走到了房屋那敞开的大门前,深吸一口气后走了进去。

带回五百多辆马车的队伍,李长庚在宛平营的拱卫下,向着京城玄武门离去。

“四分之一用于铸币,那其他各业便只能均分三千台了……”

好在相比道路的建设,只有两层,占地不过半亩的银行在水泥消耗这一块并不算多。

至于派工人去做镇长会不会太违和?这点朱由检根本不担心。

但在这个世界,他们可以说掌握了领先西方上百年的理论知识。

想要全民教育,大明得有足够的金银,并且是已经存在的金银,而不是开采的那种。

首先不管是县城还是集镇,银行得显眼,防护性要强,因此钢筋水泥的强性建筑就成为了李长庚的首选目标。

岁产三万蒸汽机听着很多,但对于大明来说却规模很小。

他们是朱由检从燕山学府里抽调的学子,也只有他们这种学习过基础数学和基础物理的人,符合铸币厂和广大工厂的“高学识”技工需求。

“三十亿多枚,面额一千三百多万两了,估计年底能达到近百亿枚钱币,面额四千万两。”技工回答,而李长庚闻言不由颔首道:

“一两、百文的钱币,分别铸造到一千万枚和一亿枚就足够了,剩下的时间都用来铸十文和一文的铜币。”

他关心的询问,而负责调试的技工抬头看到是李长庚后,便老老实实的说道:

六月二十二日,在王承恩的诵读中,朱由检听完了李长庚所写的银行推广和币制内容。

“百亿钱币虽多,但这也是仗着朝廷积累了不少铜锭和银子才达到的速度。”

看多之后他才发现,这些东西实际上和农田、纺织场的一些原始机械差不多,只是更为复杂一些,更为稀奇一些罢了。

“你继续吧,我休息一夜,明日得返回京城,继续忙碌银行的事情。”

流水线的模具开始移动,而这崭新的机器也开始运作。

因此,燕山的学子在朱由检的计划里,将会逐渐倒向工厂。

“殿下,三年后六个蒸汽机工厂才能达到最大产值,三年时间里,能用于工业的中型蒸汽机恐怕不足四千台。”

等市面上的铜币回收的七七八八之后,朱由检就可以放出铜币,同时放出消息,只承认天启通宝为大明法定货币,加大回收力度。

第一年北直隶试点,第二年北方试点,第三年南方试点。

等回收数量到了一定程度后,各地便开始大量释放银币,继续回收。

在整个流水线上,穿着防护器具的工人足足有上千人,而上千人又分别服务于一百条流水线。

其他工厂的产值不够,那很简单,便是不断的建设蒸汽机工厂就行。

这些机器的速度并不快,几乎是每五秒压出一枚完美的钱币。

相比较府道,他更在意大明的金融体系。

金融司每月提取上百万就不说了,眼下居然要增加到三百万。

当然,收购归收购,但钱庄大部分只存在于县城之中,县城外的集镇却没有根基,因为容易被劫掠。

与之前的机器不同,这个机器有五个压机,也就是一瞬间能压出五枚钱币。

不过对于朱由检来说,经济问题大于一切,大明如果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货币霸权体系”,那不管市场再怎么大,最后都是为别人做嫁衣。

“差不多了,不过具体还得看看它在线上的表现。”

总的来说,钱庄在大明虽说有不小的影响力,但面对朝廷这个暴力机器,再强大的地方性民间力量也得屈服。

李长庚从正月看到六月,对于这些轰隆作响的机器已经没有什么太多的惊讶感了。

走进院里,天色已经彻底的黑了下来,技工们开始换班。

三枚天启铜币,就足够弄出四枚万历通宝,这利润足够假币贩子疯狂了。

按照它们这样提取的频率,即便金银库再富硕,顶多也就能撑到明年年末罢了。

只有完善这个体系,才能让贪官的贪污行为,变得比较“透明化”,也能解决大明的经济滞涨问题。

当然,这些东西,李长庚并不了解,他在意的是朱由检给他的信任,以及他要完成这件事情的信念。

在流水线上,模具被送到它们面前的瞬间被抬高压实,然后下面的流水线正常运转。

朱由检开口,而王承恩停下。

万事开头难,朱由检现在得先取代传统铜钱,才有资格谈纸币,因此他对王承恩交代道:

“铸币厂和银行的事情得慢慢来,告诉李长庚,北直隶的银行暂时不要启动,继续积攒新币。”

“四千万枚……”李长庚将手里的银币丢回了车内,然后才道:

只要控制了那一万多个集镇,那么士绅的根就被掘了一半。

钢筋虽然无法分配,但熟铁和水泥还是能满足的。

当然,这套系统不会用太久,当全民基础教育的学子成材进入社会后,燕山的这批人会被慢慢淘汰掉。

加上御马监,两者也不过拿了一千五百万两不到。

“估计也就是一年左右的事情罢了,眼下我们的存币有多少了?”

或许在后世,他们每个人的学识,充其量不过就是一个初中生罢了。

“那启动机器吧。”李长庚后退了几步,而其他技工也纷纷后退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

当他走进这宽大的房屋,出现在他眼前的,是上百台正在轰鸣的钢铁机器,而它们在做的,是将工人熔炼好的金属液压,最后形成一枚枚崭新的钱币,顺着传送带落入一辆辆板车内。

这是一盘棋,一环扣一环,环环都得朱由检亲自扣好。

三个时辰里,还有两刻钟属于吃饭休息的时间,换算过来,基本上工作五个半小时,年俸三十六两银子。

“十年之内,我要看到大明的蒸汽机工厂,岁产三万台蒸汽机。”

大明市面上流通的铜钱,从春秋战国到如今,数以千亿,乃至万亿的铜钱被铸造出来,仅北宋就铸造了两千五百余亿枚,更别提其他的了。

因此,朱由检得先把这群人解决一大半,同时用御马监将市场上的铜钱回收。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过程之中的许多细节还需要完善,因此李长庚提笔在空白的奏疏上一字一句写了下来……

全民基础教育是强国的政策,也是强科技的政策,大明必须改变思维,重视起自以为的“奇淫巧技”,才不会被未来的欧洲追赶超越。

“每十天送过来十台,直到工厂日产钱币四千万枚才会停下。”

明年必须灭建虏,而后面必须灭东吁。

建虏亡则东北赖安,百姓安定,北上开拓。

东吁亡则西南大定,铁路可直接修到恒河河口,无数商品将涌入诸藩的就藩地。

只要把这两个地方搞定,一个粮食、一个经济,两个困扰大明的问题瞬间解决,而大明也就可以告诉世界,什么叫做真正的“武德充沛”。

(本章完)

第100章 皇帝即弈棋手第442章 心慈手软洪督师第177章 朝鲜太上皇杨镐第318章 兵不血刃第69章 满桂到来第5章 新帝第一朝第351章 悯农者厌农第584章 风吹到西州第620章 国债第82章 黄口小儿有蛮力第516章 拔高标准第397章 从善如流第213章 天启犁庭第695章 后记(十五)绍庆盛世第99章 争锋相对第642章 反明同盟第264章 令人期待的宗室廷议第468章 京师震动第240章 收复吕宋第295章 京城风云第384章 四川大案第385章 无过便是功第337章 多方云动第125章 裁撤四十八卫第688章 后记(八)永昌之暮第311章 治蝗和添火第165章 强藩反应第316章 内圣外王第656章 番外篇(四)蒸蒸日上第579章 山雨欲来第666章 番外篇(十四)第六案第667章 番外篇(十五)诸藩积怨第687章 后记(七)太平腐败第167章 齐王监国第437章 揉碎牡丹铺床前第479章 南昆仑监察使司第454章 引君入瓮第667章 番外篇(十五)诸藩积怨第479章 南昆仑监察使司第257章 北定河套 南平旧港第540章 揣着明白装糊涂第474章 兄弟见面第463章 大明都指挥使郭桑岱第94章 新朝第一大案第663章 番外篇(十一) 金玉其外第354章 顶梁柱朱由检第460章 北线无战事第255章 狂飙六百里第495章 复起孙传庭第649章 自古以来第672章 番外(二十) 国策第53章 领兵要点第389章 户籍制度和存折制度第266章 多方震动第35章 魏忠贤的献媚第234章 南洋自古以来第438章 建虏来犯第570章 悠然自得第190章 连下三城第262章 任重道远第325章 天启八年第272章 大慈大悲洪承畴第233章 筹备复套第573章 燕山不满第173章 国事艰难第29章 御马监的家底第170章 时不我待第522章 朝气蓬勃的齐国第680章 番外(二十八)鹡鸰在原第691章 后记(十一)五反三正第337章 多方云动第379章 对内反击第66章 泛江南势力第535章 欣欣向荣第646章 江水为竭第525章 培养大侄子第689章 后记(九) 咸嘉之盛第631章 竞争伙伴第76章 浙党势大第397章 从善如流第8章 初尝权力第156章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第653章 番外篇(一) 弹冠相庆第635章 故友相见第104章 淮北开端第16章 上直二十六卫第101章 视察火器第205章 战事打响第207章 杀建虏赏百银第355章 诸藩战争序幕第318章 兵不血刃第400章 南亚困局第600章 叔侄和睦第429章 大婚筹备第674章 番外(二十二)粉墨登场第35章 魏忠贤的献媚第144章 北沙河血战第591章 狠辣迁移第533章 恍若隔世第25章 古代社会福利机构